细胞生物学复习题打印_第1页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打印_第2页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打印_第3页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打印_第4页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打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绪论1第一个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人是ROBERTHOOK(英数理家)2第一个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活细胞的人是LEEUWENHOOK3细胞学说是谁建立的MJSCHLEIDENANDTSCHWANN4谁提出了染色体遗传理论TBOVERIANDWSUTTAN5谁创立了基因学说TMORGAN6谁最早证实了DNA为遗传物质OAVERY7谁提出了操纵子学说FCRICK8克隆羊多莉是哪年由谁创造出的1997年IWILMUT9人类基因组计划何时启动,何时成功1990年;2000年10什么是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受精卵来源细胞产生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等方面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11细胞生物学研究与医学有哪些联系(1)人类生命来自受精卵,以细胞为基础,细胞正常结构损伤与功能紊乱,导致疾病;(2)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能更深入阐明各种疾病的机制,以及找到有效治疗手段;(3)细胞生物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打下基础,培养科研思维。3第二章细胞的概念与分子基础1体积最小的完整生命是什么支原体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共有哪些区别3生命的主要四种元素是什么C、H、O、N4有机小分子主要有哪几种单糖、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5单糖聚合成多糖,通过什么键4糖苷键6碱基与核糖形成核苷时,通过什么键糖苷键(核糖1C位)7核苷酸聚合成核酸时,通过什么键磷酸二酯键(核糖3C位和5C位)8BDNA的双螺旋结构是怎样的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9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10RNA与DNA的相同与不同处有哪些相同处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不同处U替代T;戊糖的核糖2C不脱氧。11真核生物的MRNA特征结构有哪些5端有帽子结构7甲基三磷酸鸟苷,3端有多聚腺苷酸尾巴POLYA12RRNA占细胞内总RNA的百分比是809013真核生物的核糖体的RRNA有哪些5S、58S、28S、18S14原核生物的核糖体的RRNA有哪些5S、23S、16S515RRNA占核糖体的总重量的百分比是6016TRNA的结构特点有哪些,有什么功能结构特点部分折叠成双链,结构呈三叶草形;功能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合成蛋白质。17SNRNA的数量、分布和功能数量不及总RNA的1,每个细胞有约100200万个。分布真核细胞核内。功能参与基因转录产物的加工。18成熟MIRNA有多大,由什么酶加工成熟长2125NT的非编码RNA,前体7090NT。DICER酶。19成熟MIRNA在哪里,有什么功能细胞核与细胞质;基因表达调节。20核酶最早在什么生物中发现有什么特点四膜虫;核酶是RNA分子,底物也是RNA分子,通过与序列特异性的靶RNA分子配对,而发挥作用。21氨基酸之间缩合成什么键,形成肽链肽键。2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至四级结构各是什么一级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6二级结构某一段肽链的空间结构,是由于肽链氨基酸残基之间有规则形成氢键的结构,包括螺旋和折叠片。三级结构指肽链不同区域的氨基酸侧链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肽链折叠。主要化学键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四级结构两条以上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通过非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的多聚体。每条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则称为此蛋白质的亚基。23维持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至四级结构各需要什么键一级结构肽键。二级结构氢键。三级结构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四级结构非共价键。24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各有哪些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25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各由什么酶催化,由什么分子提供磷酸基团磷酸化由蛋白激酶催化,去磷酸化由蛋白质磷酸酶催化去磷酸化。由ATP末端的一个磷酸基团共价连接。26GTP结合蛋白有什么特点,功能是什么其活性受控于与GTP还是GDP的结合;与GTP结合有活性,与7GDP结合无活性。GTP结合蛋白的活化与去活化跟信息传递有关。27酶的三大特性是什么催化效率极高、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28什么是寡糖它的主要存在形式和定位细胞中分布大量线性大分子和分支大分子的糖类,其中短链为寡糖,是由许多不同单糖分子组成的非重复短链,通常与蛋白质或脂质连接在一起,形成细胞表面的一部分。29糖链与肽链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哪两种(1)N糖肽键指糖碳原子上的羟基,与肽链的天冬酰胺残基上的酰胺基,脱水形成的糖苷键。(2)O糖肽键指糖碳原子上的羟基,与肽链的氨基酸残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羟赖氨酸、羟脯氨酸)的羟基,脱水形成的糖苷键。30哺乳类主要的糖脂类型是鞘糖脂。31细胞表面的寡糖链的主要作用是在构成细胞抗原、细胞识别、细胞粘附、信息传递中均发挥重要作用。89第四章细胞膜与物质的跨膜运输1构成细胞膜的脂类有哪三种磷脂、胆固醇、糖脂。2磷脂分为哪两种甘油磷脂、鞘磷脂。3哪一种磷脂在神经细胞含量多,其他细胞含量少鞘磷脂。4胆固醇分子对膜的流动性有何影响胆固醇分子调节膜的流动性和加强膜的稳定性,没有胆固醇,细胞膜会解体。5动物细胞膜的糖脂由何磷脂衍生而来鞘氨醇。6膜功能的活跃与否跟什么成分的含量密切相关膜蛋白。7根据与脂双层结合方式,膜蛋白可分为哪三类内在膜蛋白、外在膜蛋白、脂锚定蛋白。8内在膜蛋白的跨膜区,通常是哪类氨基酸残基构成的什么结构跨膜结构域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形成螺旋(长度约3NM),其外部疏水侧链通过范德华力与脂双层分子脂肪酸链(厚度约32NM)相互作用,这样就把蛋白质封闭在膜的脂壁中。这种螺旋可能是多数跨膜蛋白共同的结构特征。109外在膜蛋白通过什么键附着膜脂或膜蛋白非共价键。10脂锚定蛋白在膜两侧以什么键结合于什么分子共价键。11膜糖链的唾液酸残基,在细胞外表面形成什么电荷净负电荷。12膜的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哪三点(1)膜脂的不对称性脂双层的膜脂分布不对称,在含量、比例上有差异;(2)膜蛋白的不对称性各种膜蛋白在质膜中有特定位置,分布绝对不对称;酶和受体多分布于质膜的外侧面,而腺苷酸环化酶定位内侧面;(3)膜糖的不对称性糖脂、糖蛋白的寡糖链只分布于质膜外表面,而内膜系统的寡糖链只分布于膜腔内表面。13膜脂分子能进行哪些运动在相变温度以上,膜脂分子可进行如下5种运动(1)侧向扩散运动脂质分子间交换分子;107次/秒;主要运动方式。(2)翻转运动从脂双层一层翻转到另一层,需要翻转酶,在内质网发生。(3)旋转运动膜脂分子自旋运动。(4)伸缩振荡运动脂肪酸链伸缩最快,甘油骨架次之,亲水头11部最慢,显示膜的流动梯度。(5)烃链的旋转异构运动烃链沿CC自由旋转,产生旋转异构体;低温时,烃链呈反式构象;温度升高,歪扭构象增多,烃链流动性高。PS脂双分子层既有有序的固定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液晶态。正常体温下,膜呈液晶态;当温度下降到临界温度(膜的相变温度),膜脂转为晶态。14影响膜脂的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1)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饱和脂肪酸链排列紧密,流动性小,相变温度高;不饱和脂肪酸则相反。温度下降时,细胞的饱和酶催化单键去饱和为双键,产生含两个不饱和脂肪酸链的磷脂分子,增强膜的流动性。(2)脂肪酸链的长短脂肪酸链短,相互作用弱,流动性大,相变温度低;脂肪酸链长则反之。(3)胆固醇的双重调节作用相变温度以上时,胆固醇的固醇环结合部分烃链,限制膜的流动性;相变温度以上时,胆固醇隔开磷脂分子,干扰晶态形成,防止低温时膜流动性的突然降低。(4)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值哺乳类,卵磷脂鞘磷脂占膜脂的50;卵磷脂不饱和程度高,流动性大,而鞘磷脂相反;随着衰老,细胞膜中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值下降,流动性也随之下降。(5)膜蛋白的影响膜蛋白插入脂双层,使周围膜脂分子不能活动,嵌入蛋白越多,膜脂的流动性越差。12此外,膜脂的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离子强度、金属离子等可影响膜脂的流动性。15流动镶嵌模型主要内容是什么磷脂双层构成膜的连续主题;强调球形蛋白质镶嵌在脂双分子层内;膜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特点的结构。16脂筏模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各是什么主要内容脂双层中由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微区,富含胆固醇和鞘脂类,聚集特定种类膜蛋白;此膜区较厚,称“脂筏”,其周围富含不饱和磷脂,流动性较高。特点许多蛋白聚集在脂筏内,便于相互作用;脂筏提供有利于蛋白质变构的环境,形成有效构象。功能参与信号转导、受体介导内吞作用、胆固醇代谢运输等。17膜转运蛋白分为哪两类载体蛋白、通道蛋白。18哪些溶质能简单扩散到膜另一侧水、非极性小分子。19被动扩散和主动运输主要区别是什么被动扩散不需要运输蛋白协助,顺浓度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扩散,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逆电化学浓度梯度转运溶质,需要载体蛋白参与,还需要消耗能量;即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进行逆浓度梯度的转运。20离子通道的四个特点是什么13(1)只介导被动运输,溶质从膜的高浓度一侧自由扩散到低浓度一侧;(2)离子通道对被转运离子的大小所带电荷有高度选择性;(3)转运效率高,通道允许106108个特定离子/秒通过,比最快效率的载体蛋白高1000倍;(4)离子通道不是持续开放,有开和关两种构象,受信号调控。21易化扩散的特点是什么哪些物质易化扩散入膜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不能简单扩散入膜,在载体蛋白介导下,不消耗代谢能量,顺物质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称“易化扩散”。特点转运特异性强,速率非常快。非脂溶性/亲水性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物等。22动物细胞哪种离子泵耗掉1/3的ATPNAK泵。23NAK泵消耗1分子ATP,怎样转运多少NA和K输出3个NA,转入2个K。24肌细胞内什么细胞器是CA2储存场所肌浆网(即肌细胞特化的内质网)。25什么是协同运输由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TP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26参与葡萄糖同向运输的载体蛋白是什么14NA/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7调节细胞内PH的有哪些离子载体蛋白NAH交换载体、CLHCO3交换器。28主动运输有哪三个特点(1)逆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2)消耗能量,直接水解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提供能量;(3)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介导,载体特异结合转运溶质,载体构象可变。29胞吞胞吐是被动运输还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30哪一种胞吞作用帮助清除死亡细胞吞噬作用。31什么是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有什么特点细胞通过受体的介导,摄取细胞外专一性蛋白质或其它化合物的过程。是细胞选择性、高效性摄取细胞外大分子物质的方式,可特异性射入胞外含量很低的成分,比胞饮作用内化效率高1000多倍。32有被小窝中,网格蛋白、衔接蛋白和发动蛋白各有什么作用细胞膜上同类受体蛋白往往集中在膜的特定区域,称“有被小窝”。网格蛋白捕获膜上受体使其聚集于有被小窝内;牵拉质膜向内凹陷,形成有被小泡。衔接蛋白参与有被小泡组成,处于网格蛋白与配体受体复合物15间。发动蛋白网格由六边形转变成五边形,牵动质膜凹陷,此时发动蛋白GTP结合蛋白,自动组装成一个螺旋状领圈结构,水解GTP,构象改变,将有被小泡从质膜上切离下来;之后,包被很快被脱去;小泡与内体融合,低PH使受体、配体分离。33LDL如何进入细胞L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与有被小窝处的LDL受体(载脂蛋白APOB100)结合,进入细胞,脱被后与内体融合,内体的酸性环境使LDL与受体解离,LDL被酶分解,释放游离胆固醇;载脂蛋白被水解为氨基酸。34胞吐作用的两种分泌途径有何不同结构性分泌途径分泌蛋白(质膜外周蛋白、细胞外基质组分,营养成分、信号分子等)在粗面内质网合成后,转运到高尔基体进行修饰、浓缩、分选、装入分泌囊泡,被转运到细胞膜,与膜融合,外排蛋白。调节性分泌途径分泌蛋白合成后,包裹于分泌囊泡,储存在胞质中,受到细胞外信号刺激,引起细胞内CA2浓度瞬时升高,才启动胞吐作用。此种分泌途径只存在于特化细胞,如分泌激素、酶、神经递质的细胞。35什么是细胞表面、细胞外被、胞质溶胶细胞表面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结构复合体系和多功能体系。细胞便面是细胞与外界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复杂功能的部位,以质16膜为主题,包括细胞外被和胞质溶胶。细胞外被细胞外表面富含糖类的周缘区。胞质溶胶质膜下0102M较粘滞液态物质,含高浓度蛋白质,分布微丝、微管,缺少其他细胞器。36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有哪三种(1)微绒毛细胞膜与细胞质共同突向腔面的细小指状突起。微绒毛表面是质膜和糖被,内部是细胞质的延伸,中心有许多纵行排列的微丝,直达微绒毛顶端。(2)纤毛与鞭毛纤毛和鞭毛是细胞表面向外伸出的细长突起,比微绒毛粗、长,能摆动。(3)褶皱是细胞表面临时性扁状突起,主要出现在活动细胞(免疫细胞)边缘,是细胞膜下肌动蛋白聚合结果,产生趋化运动和吞噬作用。37胱氨酸尿症是哪类遗传疾病遗传性膜转运异常疾病。38囊性纤维化是什么结构异常导致的细胞膜上缺少受CAMP调节的氯离子通道,导致细胞向外转运CL减少,呼吸道粘液水化不足,粘度增大,引发细菌感染。39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什么结构异常导致的LDL受体异常(缺乏或结构异常),血液中胆固醇升高,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17第五章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1超速离心从细胞分离出的“微粒体”,主要成分是什么内质网和核糖体。2内质网膜的标志酶是什么葡萄糖6磷酸酶。3粗面内质网主要负责合成加工转运什么蛋白质(1)外输性或分泌性蛋白肽类激素、细胞因子、抗体、消化酶、细胞外基质蛋白等。(2)膜整合蛋白质膜抗原、膜受体等。(3)细胞器的驻留蛋白定位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可溶性驻留蛋白,需要粗面内质网的修饰加工和转运。4粗面内质网与滑面内质网形态上各有什么特点粗面内质网表面有核糖体附着,多呈扁平囊状。画面内质网是表面光滑的管泡样网状结构,并常常可见与粗面内质网相互连通。5粗面内质网有哪些功能粗面内质网与外输性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及转运密切相关。(1)作为核糖体附着的支架许多肽链的合成必须随核糖体转移、附着于粗面内质网才能完成。(2)新生多肽链的折叠与装配18内质网腔中有丰富的氧化型谷胱甘肽,便于肽链上半胱氨酸残基间氧化形成二硫键;内质网膜腔面附着的蛋白二硫键异构酶是二硫键的形成及多肽链的折叠速度大大加快。内质网中的重链结合蛋白(HEAVYCHAINBINDINGPROTEIN,BIP)能与折叠错误的多态和未装配的蛋白亚单位识别结合,予以滞留;促进重新折叠、装配与运输。BIP属于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帮助多肽链转运、折叠和组装,也称“分子伴侣”(MOLECULARCHAPERONE)分子伴侣协助多肽链折叠组装转运,但是不参与终产物形成;内质网中分子伴侣还有钙网素、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内质网素,内质网标志性分子伴侣。分子伴侣共同特点羧基端有LYSASPGLULEU(KDEL)四氨基酸滞留信号肽,结合于内质网膜受体蛋白,从而驻留于内质网强,又称驻留蛋白。分子伴侣是蛋白质质量监控银子,避免错误蛋白的运输。6信号肽假说内容是怎样的(1)胞质中游离核糖体,翻译出有信号肽的多肽后,即被胞质中的SRP(SIGNALRECOGNITIONPARTICLE,信号识别颗粒)识别、结合。SRP由6个多肽亚单位和1个7S的RNA小分子组成,可结合信号肽序列,也可部分插入核糖体,暂停翻译,形成SRP核糖体复合物。(2)与信号肽结合的SRP识别并结合内质网膜上的SRPR,介19导核糖体结合内质网膜的移位子(通道蛋白);此结合导致SRP被释放,返回胞质重新被利用;而多肽链进入移位子通道内,翻译重新开始。(3)核糖体与移位子的结合,使得核糖体大亚基的中央管与移位子的通道相对,继续合成的肽链在信号肽牵引下进入移位子通道,到达内质网腔;信号肽被信号肽酶切除;多肽合成结束,核糖体撤离。移位子是内质网膜上的亲水通道,与信号肽结合是,处于开放的活性状态;多肽链合成转移完毕,转为无活性关闭状态。7滑面内质网有哪些功能(1)滑面内质网参与脂质的合成和转运小肠吸收的甘油、脂肪酸等,进入细胞后,在内质网中被重新合成甘油三酯。滑面内质网合成的脂类常与粗面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精油高尔基体分泌出去;分泌出去后常运输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到脂肪组织。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有发达的滑面内质网,其中存在类固醇代谢的关键酶。内质网膜上的脂质合成过程脂酰基转移酶催化2分子脂酰辅酶A与甘油磷酸反应,形成磷脂酸;磷酸酶催化磷脂酸脱磷酸,生成双酰甘油;胆碱磷酸转移酶催化双酰甘油添加极性基团,形成磷脂分子。20脂质合成的起始和完成均在内质网膜的胞质侧。内质网膜(胞质侧)合成的脂类借助转位酶(或称翻译酶),翻转到朝向内质网腔的一侧,最终被输送到其它膜上。内质网向其它膜结构转运脂类的两种形式出芽小泡转运到高尔基体、溶酶体、质膜;磷脂转换蛋白作载体(特异性识别磷脂分子),结合内质网膜的磷脂进入胞质,达到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2)滑面内质网参与糖原代谢肝细胞中滑面内质网膜的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糖原在胞质中降解的产物葡萄糖6磷酸酶的去磷酸化;去磷酸化的葡萄糖经由内质网,进入血液。(3)滑面内质网是细胞解毒的主要场所。(4)滑面内质网是肌细胞CA2储存场所肌细胞中发达的滑面内质网特化为肌浆网。肌浆网上CA2ATP酶把胞质中的CA2泵入网腔储存;受细胞外信号作用,CA2向胞质中释放。肌浆网中含有大量钙结合蛋白,每个这样的蛋白结合30个CA2。高浓度的CA2阻止运输小泡形成。(5)滑面内质网与胃酸、胆汁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8粗面内质网中的糖基化有何特点寡糖与蛋白质天冬酰胺残基侧链的氨基基团结合,即N糖基化。供糖分子通常是核苷酸,如CMP唾液酸、GDP甘露糖、UDPN乙酰葡萄糖胺。21糖基转移反应均由糖基转移酶催化。内质网中的N糖基化起始于一个14寡糖由2个N乙酰葡萄糖胺、9个甘露糖、3个葡萄糖组成。寡糖首先与内质网膜中的嵌入脂质分子磷酸多萜醇连接并被其活化,然后才在糖基转移酶的催化下转移连接到新生肽链中特定三肽序列ASNXSER或ASNXTHR的天冬酰胺残基上。糖基化后的新生肽链,寡糖链末端的2个葡萄糖残基被移去,残留的葡萄糖残基结合内质网膜上的分子伴侣,然后在分子伴侣帮助下完成折叠,被移去最后一个葡萄糖残基,包装外送;错误折叠导致肽链的疏水基团外露,被GT(监控酶)识别并重新连接1个葡萄糖,重新结合分子伴侣进行折叠。9滑面内质网的解毒机制有何特点在电子传递的氧化还原过程中,催化多种化合物氧化或羟化,使毒物/药物被破坏;或增加了毒物/药物的极性,使之排泄。10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高尔基复合体由三种不同类型的膜性囊泡组成(1)扁平囊泡38个略微弯弓形扁平囊泡整齐排列层叠,构成主体。囊泡凸面朝细胞核,叫顺面或形成面,膜厚6NM;凹面朝向细胞膜,称反面或成熟面,膜厚8NM。(2)小囊泡聚集于形成面,多数是光滑小泡,较小的是衣被小泡内质网芽生、分化而来,也称运输小泡。运输小泡之间不断融合,形成扁平囊泡,在从内质网转运物质的同时补充更新了扁平22囊泡的膜结构。(3)大囊泡也称分泌泡,在扁平囊泡的成熟面,由扁平囊泡末端膨大、断裂而成。11为什么说高尔基复合体有显著极性从顺面到反面分成三个部分(1)顺面高尔基网状结构连续分支的管网状结构;分选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和脂类,大多转入高尔基中间囊膜,少量重返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O连接糖基化以及跨膜蛋白的酰基化。(2)高尔基中间囊膜多囊层、管结构复合体;进行糖基化修饰和多糖及糖脂的合成。(3)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对蛋白质进行分选,或被分泌到细胞外,或被转运到溶酶体;某些蛋白质的修饰,如酪氨酸残基的硫酸化、半乳糖的唾液酸化、蛋白水解等。12高尔基复合体最具特征的酶是糖基转移酶(参与糖蛋白和糖脂合成)13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有哪些高尔基复合体与内膜系统其他组分,构成胞内物质转运的特殊通道,也是物质合成、加工的重要场所。(1)高尔基复合体是细胞内蛋白质运输分泌的中转站。(2)高尔基复合体是胞内物质加工合成的重要场所糖蛋白的加工合成N连接糖蛋白,糖基化始于内质网,完成于高尔基复合体;O连接糖蛋白,糖基化在高尔基复合体内进23行完成。O连接糖蛋白,单糖组分一个个添加,完成糖基化。内质网转来的糖蛋白,末端寡糖在高尔基体被切去,添加上新糖基。蛋白质糖基化意义A保护蛋白质,免遭水解;B是运输信号,引导蛋白质包装运输;C糖基化形成细胞外被,参与保护、识别、联络等重要生命活动。蛋白质的水解加工某些蛋白质或酶,只有在高尔基复合体被特异性水解后,才成熟或有活性。溶酶体酸性水解酶的磷酸化、蛋白聚糖的硫酸化,均在高尔基复合体发生和完成。(3)高尔基复合体是胞内蛋白质的分选和膜泡定向运输的枢纽可能机制对蛋白质修饰、加工,给蛋白质带上分选信号,进行选择、浓缩,形成不同去向的运输分泌小泡。运输小泡的三个去向溶酶体酶,以有被小泡被转运到溶酶体;分泌蛋白,以有被小泡运向细胞膜;以分泌小泡形式在胞质中暂存,被调控释放。14三级溶酶体的别名是在不同细胞中沉积,可分别称为什么后溶酶体,是刺激溶酶体完成底物消化、分解后,残留部分不能降解的物质于溶酶体中,是溶酶体功能的终末状态;也称残留小体。神经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的脂褐质;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大肺泡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的髓样结构、含铁小体。2415所有溶酶体中共约多少种水解酶最适PH是多少含60多种分解所有生物活性物质的酸性水解酶,最适PH3555。16溶酶体为何能保持低PH溶酶体膜上嵌有质子泵,依赖水解ATP释放能量,逆浓度梯度将H泵入溶酶体中,维持低PH。17溶酶体为何不能消化自身的膜溶酶体膜中两种高度糖基化的跨膜整合蛋白LGPA和LGPB,朝向溶酶体腔,防止酸性水解酶对自身膜的消化。18按形成过程,溶酶体可分为哪两类内体性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芽生小泡结合细胞吞饮形成的内体而来初级溶酶体(前溶酶体)。吞噬性溶酶体内体性溶酶体结合来自胞内外的作用底物形成次级溶酶体。19内体性溶酶体形成经过哪5个阶段(1)酶蛋白的N糖基化与内质网转运溶酶体的酶在粗面内质网合成,加工后为N连接的甘露糖糖蛋白,以出芽方式转送到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成面。(2)酶蛋白在高尔基复合体内的加工与转移高尔基体形成面囊泡里的磷酸转移酶和N乙酰葡萄糖胺磷酸糖苷酶催化下形成甘露糖6磷酸(M6P),溶酶体水解酶分选识别信号。(3)酶蛋白的分选与转送带有M6P的溶酶体水解酶前体,到25达高尔基体成熟面,被高尔基体网膜囊腔面的受体蛋白识别,介导有被小泡形成,脱离高尔基体。M6P为标志的分选机制比较清楚,但不是唯一途径。(4)前溶酶体的形成脱离高尔基体的有被小泡,脱去衣被,与胞内晚期内吞体融合,形成前溶酶体内体性溶酶体。晚期内吞体细胞膜胞吞作用形成的小泡与其他白内小泡融合,降低了泡内PH值,称晚期内吞体。(5)溶酶体的成熟前溶酶体膜的质子泵将胞质中的H不断泵入,腔内PH从74降到60左右,溶酶体酶的前体从M6P膜受体上解离,去磷酸化而成熟。而膜M6P膜受体以出芽形式重返高尔基体成熟面。20溶酶体功能有哪些(1)溶酶体能够分解胞内的外来物质及清除衰老、残损细胞器溶酶体射入细胞内外来源的物质,分解成能被细胞重新利用的小分子,通过溶酶体膜释放到细胞质中,参与了细胞的物质代谢。此过程不仅保持了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也有利于细胞的更新替代。(2)溶酶体是具有物质消化与细胞营养功能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细胞器,在饥饿状态下,分解细胞内并非必须的生物大分子,以提供营养和能量。原生动物考溶酶体进行消化。(3)溶酶体是集体防御保护功能的组成部分溶酶体强大的物质消化和分解能力是实现细胞防御的基本机制。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均有发达的溶酶体,杀灭分解病原体。26(4)溶酶体参与某些腺体组织细胞分泌过程的调节溶酶体在某些腺体组织细胞的分泌过程中发挥作用。(5)溶酶体在生物个体发生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1过氧化物酶体区别于溶酶体的独特结构特征有哪2点(1)过氧化物酶体中常常含有电子致密度较高、排列规则的晶格结构。此乃尿酸氧化酶形成,被称作类核体或类晶体。(2)在过氧化物酶体界膜内表面可见一条称之为边缘板的高电子致密度条带状结构。22过氧化物酶体的酶分成哪3类,各有什么作用(1)氧化酶类氧化底物,将氧还原成过氧化氢。(2)过氧化氢酶类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该酶作用2H2O22H2OO2。(3)过氧化物酶类只存在于血细胞第少数细胞类型的过氧化物酶体中,作用与上者相同。过氧化物酶体中还有少量苹果酸脱氢酶、柠檬酸脱氢酶等。23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有哪些(1)过氧化物酶体能有效清除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及其他毒性物质。氧化酶利用分子氧,氧化反应去除特异有机底物上的氢原子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利用过氧化氢去氧化甲醛、甲酸、酚、醇等。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催化偶联,有效清除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和毒性物质,起到保护作用。27(2)过氧化物酶体能够有效地进行细胞氧张力的调节。过氧化物酶体耗氧占细胞耗氧量的20,但是当细胞出现高浓度氧状态时,可增强氧化能力来调节,避免高浓度氧的损害。(3)过氧化物酶体参与对细胞内脂肪酸等高能分子物质的分解转化。过氧化物酶体的另一功能分解脂肪酸等高能分子,使之转化为乙酰辅酶A;然后将其转运到细胞质中再利用,或进入线粒体内供能。24网格蛋白介导的有被小泡产生于哪里高尔基复合体及细胞膜。25内质网产生的有被小泡多由什么蛋白介导COPII蛋白26高尔基体蛋白逆向运输、向内质网运输的有被小泡,多由什么蛋白介导COPI蛋白(负责内质网逃逸蛋白的捕捉、回收转运,及高尔基体膜内蛋白逆向运输)27囊泡转运的功能作用包括哪4点(1)囊泡转运是细胞物质定向运输的基本途径。囊泡的芽生是主动的自我装配过程,参与此过程的成分在进化上非常保守。囊泡的形成伴随物质的转运;囊泡的轨迹和归宿,取决于其转运物质的定位、去向。细胞外物质膜囊泡胞内体/溶酶体。28外输性蛋白内质网囊泡雨偶高尔基体细胞膜/溶酶体细胞膜。囊泡双向运输,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信息传递重要途径以及基本形式。(2)囊泡转运是一个高度有序并受到严格选择和精密控制的物质运输过程。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囊泡,装载不同物质沿正确路径以特定方式运输。囊泡短距离转运简单弥散方式运行,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转运长距离骨架蛋白和运动蛋白协助完成,如神经细胞。囊泡转运对于运输蛋白,严格检查质量,加工修饰,决定去向;对于逃逸蛋白,高尔基体及时甄别捕捉,由COPI有被囊泡遣返。(3)特异性识别融合是囊泡物质定向转运和准确卸载的基本保证。囊泡抵达靶膜后,正确识别是相互融合的前提。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结合蛋白受体SNARES家族在囊泡运输和选择性锚泊融合过程的作用引起今年的关注和研究。被转运囊泡的表面有囊泡相关膜蛋白(VAMP)类似蛋白,叫VSNARES。靶膜上存在对应序列联接蛋白,叫TSNARES。以上两者相互识别,特意互补。普遍认为,转运囊29泡与细胞器膜上有各自特征的SNARES互补序列。它们之间高度特异的相互识别和作用,使转运囊泡在靶膜上停靠,从而保证了定向运输与准确卸载。(4)囊泡是实现细胞膜以及内膜系统功能结构转换和代谢更新的桥梁。囊泡转运的发源地细胞膜和内质网。囊泡转运集散中心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产生囊泡高尔基体(形成面成熟面)细胞膜/溶酶体细胞膜。细胞膜产生囊泡胞内体/吞饮体溶酶体。囊泡不断产生、存在、穿梭于质膜与内膜系统间,介导物质运输,并融汇更替内膜系统不同成分之间的膜,形成膜流。28乙醇主要在肝细胞的哪个细胞器解毒乙醇可以影响哪个细胞器导致脂肪肝过氧化物酶体;高尔基体乙醇等毒性物质造成肝细胞高尔基体脂蛋白合成分泌功能丧失,高尔基体自身萎缩、被破坏,因此脂类堆积,形成脂肪肝。29泰萨氏病是什么代谢障碍导致的即黑蒙性痴呆。患者缺乏氨基己糖酶A,阻断GM2神经节苷脂的代谢,导致其在脑、神经系统、心、肝的大量累积,致病。30型糖原累积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30缺乏糖苷酶,糖原代谢受阻,沉积于全身组织,如脑、肝、肾、心。某些药物引起获得性溶酶体酶缺乏疾病(1)磺胺类药导致巨噬细胞PH升高,溶酶体酸化低,不能有效杀菌,导致炎症;(2)抗疟疾、抗组胺、抗抑郁药在溶酶体中蓄积,或代谢中产物蓄积,导致溶酶体病,比较少见。31痛风是什么疾病,主要临床生化指征是致病原理和后果是痛风是以高尿酸血症为主要临床生化指征的嘌呤代谢紊乱性疾病。当尿酸盐的生成与排除之间平衡失调、血尿酸盐升高时,尿酸盐会以结晶形式沉积于关节、关节周围以及多种组织,并被白细胞所吞噬。被吞噬的尿酸盐结晶与溶酶体膜之间形成的氢键结合,改变了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溶酶体中水解酶和组胺等可致炎物质释放,在引起白细胞自溶坏死的同时,引发所在沉积组织的急性炎症。被释放的尿酸盐又继续在组织沉积。当沉积发生在关节、关节周围、滑囊、腱鞘等组织时,会形成异物性肉芽肿;而在肾脏,则可能导致尿酸性肾结石或慢性间质性肾炎。(嘌呤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于关节等组织被白细胞吞噬尿酸盐氢键结合溶酶体膜使膜不稳定破裂白细胞自溶、组织炎症恶性循环组织肉芽肿、肾结石和慢性间质性肾炎)溶酶体酶的释放也可以导致类风湿关节炎。31第六章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1线粒体外膜蛋白所占比例,多为什么蛋白,多大的分子可以通过50;转运蛋白;10KD以下的分子,包括小分子多肽(氨基酸平均分子量128D)2线粒体内膜通透性如何多大的分子可以通过通透性很小,分子量大于150D就不能通过。3线粒体内外膜有些接触点,叫什么,那里分布了什么转位接触点。分布进出线粒体的通道蛋白和特异性受体,称内膜转位子(TRANSLOCONOFTHEINNERMEMBRANE,TIM)和外膜转位子(TRANSLOCONOFTHEOUTERMEMBRANE,TOM)324线粒体DNA形状如何每个线粒体有多少DNA拷贝是否结合组蛋白双链环状。1多个DNA拷贝;不结合。5线粒体内膜上有何独特的膜脂心磷脂。6线粒体内膜、外膜、基质、膜间腔的标志酶各是什么线粒体内膜细胞色素氧化酶(氧化还原,质子泵)线粒体外膜单胺氧化酶(催化单胺氧化脱氨生成醛)基质苹果酸脱氢酶膜间腔腺苷酸激酶(催化ATPAMP2ADP)7MTDNA共编码多少个基因其中多少个是编码蛋白质的MITOCHONDRIALDNA共编码37个基因;13个,均以ATG为起始密码,有终止密码。8大多线粒体蛋白由什么编码,在哪里的核糖体上合成细胞核DNA;细胞质中的核糖体。9MTDNA跟原核生物DNA有哪些相似处裸露,不与组蛋白结合。10MTDNA的复制时机,跟核DNA有何不同线粒体DNA的两条链有各自的复制起始点。重链复制起始点OH控制重链的自我复制,先复制;轻链复制起始点OL控制轻链的自我复制,后复制。线粒体的环状DNA复制过程持续两个小时,其复制周期不受细33胞周期影响,可分布在整个细胞周期。11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能被转运进线粒体,因为含有什么序列此序列有何特点输入到线粒体基质的蛋白质N端有一段基质导入序列(MATRIXTARGETINGSEQUENCE,MTS,导肽)。富含带正电荷的精氨酸、赖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缺少酸性氨基酸),2080个氨基酸。12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在转入线粒体时,MTHSP家族是如何起作用的胞质中的分子伴侣新生多肽相关复合物(NASCENTASSOCIATEDCOMPLEX,NAC)作用于被转运的肽链,增加蛋白转运的准确性;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70(HSP70)结合被转运的肽链,防止已松弛的肽链聚集;胞质中导肽结合因子(PRESEQUENCEBINDINGFACTOR,PBF)增加HSP70对线粒体蛋白的转运;线粒体输入刺激因子(MITOCHONDRIALIMPORTSTIMULATORYFACTOR,MSF)发挥ATP酶作用,为蛋白解聚提供能量。13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是怎样向线粒体膜间腔、外膜转运的(1)蛋白质向线粒体膜间腔的转运膜间腔蛋白质均有膜间腔导入序列(ISTS)引导肽链进入膜间腔。膜间腔蛋白质N端先进入基质,并被酶切去MTS序列,然后依照ISTS的不同,有两种转运方式34整个肽链进入基质,结合MTHSP70折叠,并在ISTS引导下,通过内膜上通道,进入膜间腔;ISTS起转移终止序列的作用,肽链C端不能转入内膜,并固定于内膜上,在膜间腔蛋白酶作用下,切除内膜上的ISTS部分,C端落于膜间腔。以直接扩散的方式,从胞质中通过线粒体外膜上的类孔蛋白P70类似原核生物孔蛋白,进入膜间腔。(2)蛋白质向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转运外膜蛋白类孔蛋白P70研究较多,其MTS后有一段长的疏水序列,起着转移终止序列的作用,使之固定于外膜上。内膜上的蛋白质转运机制尚不清楚。14线粒体怎样起源的如何增殖线粒体可能起源于与古老厌氧真核细胞共生的早期细菌,在之后长期进化中,其绝大部分遗传信息转移到细胞核上内共生学说。非内共生古老的进化程度较高的需氧细菌,其能量代谢的电子传递酶系、氧化磷酸酶系定位于细胞膜上;随细胞呼吸功能增强,细胞膜表面积扩大,然后增大的细胞膜不断内陷、折叠融合,并被其他膜结构包裹,同时包进部分基因组DNA,形成有呼吸功能的双层膜性囊泡。线粒体的发生分两个阶段,且受细胞核、线粒体遗传系统的调控分裂增殖;新生线粒体的分化。35分裂增殖方式出芽分裂;收缩分裂;间壁分裂。15名词解释细胞呼吸、呼吸链、ATP合酶复合体细胞呼吸(CELLULARRESPIRATION)在细胞内线粒体的参与下,利用O2,分解各种大分子,产生CO2,并将代谢释放的能量储存于ATP的过程,称细胞呼吸,或生物氧化/细胞氧化。呼吸链RESPIRATORYCHAIN传递电子的酶系是一系列能可逆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组成,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排列成相互关联的链状,称呼吸链(RESPIRATORYCHAIN)或电子传递呼吸链(ELECTRONTRANSPORTRESPIRATORY)ATP合酶复合体蘑菇样蛋白质复合体,在细菌与线粒体中高度保守,两部分组成(1)球形F1头部,直径9NM,由5种亚基组成33(2)F0基片(BASALSECTION),包埋于内膜中,由3种亚基组成AB2C1014F0基部有一通道,允许质子(即H)从膜间腔经F1头部进入基质16ATP分子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是什么随着细胞内能量的释放、储存,能量转换的中间携带者在ATP与ADP之间不断进行互变。17从葡萄糖到ATP形成,经过哪三个步骤糖酵解、三羧酸循环(TAC)、氧化磷酸化。18葡萄糖在细胞质中的糖酵解总反应式是36C6H12O62NAD2ADP2PI2CH3COCOOH(丙酮酸)2NADH2H2ATPC6H12O62NAD2ADP2PI2CH3CHOHCOOH(乳酸)2NAD2ATP(完成无氧酵解)C6H12O62NAD2ADP2PI2CH3CH2OH2CO22NAD2ATP(完成无氧酵解)等号上均要写“糖酵解酶系”19糖酵解产生的NADH,可以通过哪两个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P137P13820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在丙酮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什么进入三羧酸循环乙酰辅酶A(乙酰COA)21线粒体基质中,三羧酸循环的第一个也是最终反应物是什么酸草酰乙酸。22一次完整三羧酸循环,1分子乙酰COA氧化生成什么2次脱羧释放2个CO2,4次脱羧生成3对NADHH、1对FADH2,并生成1分子GTP。23什么是各种有机物最后氧化、相互转换的枢纽三羧酸循环(TAC循环)241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生成多少分子ATP1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生成38分子ATP,其中仅有2分子ATP是在线粒体外通过糖酵解形成的。形成ATP的两条途径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4分子ATP(糖酵37解、三羧酸循环各2分子);氧化磷酸化生成34分子ATP(共产生12对H,其中10对以NAD为载体,2对以FAD为载体,进入电子传递链)251分子NADH或FADH2经电子传递,各生成多少ATPNADH3分子ATPFADH22分子ATP26化学渗透假说内容是什么(1)NADH和FADH2提供一对电子,经电子传递链,最后被O2接受;(2)电子传递链同时起到H泵的作用,在传递电子过程中,将H从线粒体基质转移到膜间腔;(3)线粒体内膜对H和OH不能通透,造成内膜两侧的H浓度差;(4)膜间腔里的H顺浓度梯度,借助这个势能通过ATP合酶复合体的F0质子通道,驱动F0F1ATP酶复合体合成ATP。27结合变构机制是如何解释质子电化学势能转化为ATP化学能的(1)质子跨膜释放的能量,用来改变F1头部活性位点对ATP结合力;(2)每个活性位点按3个状态依次变构,每种构象跟底物亲和力不同;(3)ATP的合成被旋转催化,亚基相对于其他亚基旋转。3828线粒体靠什么驱动ADP与PI从细胞质进入线粒体内的质子动力29MTDNA突变主要影响什么系统神经、肌肉系统。39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1名词解释细胞骨架、微管组织中心MTOC、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TURC、中心体、踏车运动、驱动蛋白、动力蛋白。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由3种不同的蛋白纤维结构组成微管、微丝、中间丝。40微管组织中心MTOC微管的聚合从特异性核心形成位点开始,主要是中心体、纤毛的基体。帮助微管装配的成核。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TURC可形成1013个微管蛋白分子的环形结构(螺旋花排列),组成一个开放的环状模板,与围观具有相同直径。可刺激微管核心形成,包裹微管负端,阻止微管蛋白渗入。还能影响微管从中心粒上释放。中心体CENTROSOME是动物细胞中决定微管形成的一种细胞器,包括中心粒和中心粒旁物质。两个桶状、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包埋在中心粒旁物质中。在细胞间期,中心体位于细胞核附近,在有丝分裂期,位于纺锤体的两极。踏车运动TREADMILLING微管的聚合与解聚持续进行,经常是一端聚合,为正端;另一端解聚,是负端,这种微管装配方式,称“踏车运动”。细胞内各细胞器和所有的物质转运都与微管密切相关;微管的物质运输由微管动力蛋白(或马达蛋白)完成,共有几十种,可分为三大家族驱动蛋白KINESIN,动力蛋白DYNEIN和肌球蛋白MYOSIN家族(肌球蛋白以肌动蛋白纤维为运行轨道)驱动蛋白与动力蛋白的两个球状头部是与微管专一结合,具有ATP酶活性,水解ATP供能完成与微管结合、解离、再结合的动作。驱动蛋白KINESIN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一对与微管结合的球状头部ATP水解酶,水解ATP产生能量进行运动;将41货物由负端运输向正端。动力蛋白DYNEIN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最快的分子运输蛋白。由两条重链和几种中等链、轻链组成,头部具有ATP水解酶活性。沿着微管的正端向负端移动。为物质运输,也为纤毛运动提供动力。在分裂间期,参与细胞器的定位和转运。2三种骨架蛋白的分布如何微丝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的内侧。微管主要分布在核周围,并呈放射状向胞质四周扩散。中间纤维分布在整个细胞中。3微管由哪三种微管蛋白组成各有什么结构功能特点管蛋白,管蛋白,管蛋白。微管蛋白和微管蛋白各有一个GTP结合位点。微管蛋白的GTP不进行水解也不进行交换;微管蛋白的GTP可水解呈GDP,而此GDP也可换成GTP,这一变换对微管的动态性有重要作用。管蛋白定位于微管组织中心,对微管的形成、数量、位置、极性、细胞分裂有重要作用。4哪一种微管蛋白有GTP酶活性微管蛋白。5微管结合蛋白有几种分布和功能如何微管结合蛋白(MAP)MAP1、MAP2、MAP4和TAU。分布MAP12和TAU只存在于脑组织;MAP4在哺乳动物非神经元、42神经元细胞中,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TAU只存在于轴突;MAP2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功能(1)使微管相互交联成束,使微管同其他细胞结构交联,如质膜、微丝和中间丝等;(2)与微管成核点的作用,促进微管的聚合;(3)与微管壁的结合,提高微管的稳定性。6为什么说微管具有动态不稳定性增长的微管末端有微管蛋白GTP帽,在微管组装期间或组装后GTP被水解成GDP,从而使GDP微管蛋白成为微管的主要部分。微管蛋白GTP帽及短小的微管原纤维从微管末端脱落则使微管解聚。7微管的装配分为哪三个时期(1)成核期异二聚体,首尾相接和侧面相连,当片状带加宽到13根原纤维,合拢成一段微管;是微管聚合的开始,速度较慢限速过程。(2)聚合期高浓度游离的微管蛋白聚合速度大于解聚速度,新的二聚体不断加到微管正端,微管延长,直至游离微管蛋白浓度降低。(3)稳定期胞质中游离微管蛋白达到临界浓度,微管的聚合与解聚速度相等。8微管的体外装配需要哪些条件微管蛋白异二聚体达到一定的临界浓度(约为1MG/ML),加入MG2、GTP和EDTA(CA2的螯合剂,去除CA2的抑制聚合作用)、适当的PH(PH69)和温度(37C)的缓冲液。439微管的体内装配是怎样的在细胞内微管形成时,TURC存在于微管组织中心,成为异二聚体结合上去的核心,微管从此生长、延长。由于TURC像帽子一样戴在微管的负端而使微管负端稳定。TURC组织微管形成的能力受细胞周期的调节。间期此能力被关闭,G2期到M期,受细胞周期调节激酶作用,磷酸化TURC成分,开放微管组织能力。10温度、压力、紫杉醇、秋水仙素、长春花碱对微管的稳定性如何影响的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维持了微管的稳定。秋水仙素结合并稳定游离的微管蛋白,抑制微管的聚合。长春新碱能结合微管蛋白异二聚体,抑制它们的结合作用。温度低温中微管解聚。温度升高时,微管聚合。11微管的功能有哪些(1)微管构成细胞内的网状支架,支持和维持细胞形态。微管本身不能收缩,有一点的强度,抗压力、抗弯曲,为细胞提供机械支持力。微管对细胞突起部分,如纤毛、鞭毛、轴突形成和维持起重要作用。(2)微管参与中心粒、纤毛和鞭毛的形成。中心粒是9组三联体微管围成的圆筒状结构。纤毛、鞭毛是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在来源和结构上基本相同。两者主干部分都是9组二联管构成,中央是两条微管中央微管。44(3)微管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细胞内各细胞器和所有的物质转运都与微管密切相关;微管的物质运输由微管动力蛋白完成。(4)微管维持细胞内细胞器的定位和分布。微管及其相关马达蛋白在膜性细胞器的定位上起着重要作用。(5)微管参与染色体的运动,调节细胞分裂。微管是有丝分裂器的主要成分,有丝分裂前期微管聚合,核膜崩解时侵入核区,结合动粒;姊妹染色单体的动粒分别与来自两极的微管结合,被拉到细胞两极。(6)微管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已证明微管参与HEDGEHOG、JNK、WNT、ERK、PAK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信号分子直接或通过马达蛋白、支架蛋白等与微管作用,调节包括微管的稳定/不稳定、微管方向性、微管组织中心位置、细胞极化等。12哪些结构是9组三联管、9组二联管结构每个中心粒由9组三联管组成。纤毛、鞭毛的主干部分都是9组二联管构成。13微管马达蛋白主要有哪两个家族有何共同特点驱动蛋白、动力蛋白。两者都有两个球状头部,是与微管专一结合,具有ATP酶活性,水解ATP供能完成与微管结合、解离、再结合的动作。14驱动蛋白与动力蛋白在微管上的运动方向如何驱动蛋白由负端运输向正端。动力蛋白由正端向负端移动。4515微丝又称什么占肌肉细胞与非肌肉细胞各多少百分比肌动蛋白丝。占肌肉细胞总蛋白的10,非肌肉细胞的15。16肌动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