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热学_相变与相变潜热.学生版_第1页
第3讲热学_相变与相变潜热.学生版_第2页
第3讲热学_相变与相变潜热.学生版_第3页
第3讲热学_相变与相变潜热.学生版_第4页
第3讲热学_相变与相变潜热.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物理竞赛 第 3 讲 相变与相变潜热本讲导学相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湖水结冰、海水蒸发、樟脑升华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相变现象。在物质发生相变时,通常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这就是相变潜热。本讲主要 为您介绍相变和相变潜热的相关问题。知识点睛一相变相以及相变的概念比较复杂,这里我们仅仅是引入这个概念用以取代初中课本上的物态 变化而已,随着我们同学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家会逐渐的领会。相变产生时具有两个共同特点: 第一:物质发生相变时,体积要发生显著的变化。例如,在一个大气压下,1kg的水沸腾而 变成蒸气时,体积由1.043 10-3m3变为1.673m3。对大多数物质来说由液相变为固相时,体 积要减小,但也有少数物质体积增大(如水、锑等)。 第二,相变时,伴有相变潜热(latent heat)。所谓相变潜热是指单位物质由1 相转变为2 相时所吸收的热量。例如但当1kg冰溶解成水时,要吸收3.36105J的热量(溶解热) 对潜热的解释:根据分子运动论,固态溶解为液态时体积增加,即分子间距增加,这样就需 要反抗分子间的引力作功,从而使分子的势能增加。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吸收的潜热使分子 势能增加,又热力学第一定律知道,吸收的热量等于内能的增加和克服外界压强作功之和。 因此,相变潜热l 等于单位质量物质的内能的增量 (U2- U1) . 和克服外界压强作功p( v2- v1) . 之和,即:l = (U2 -U1 ) + p(u2 -u1 )式中第一部分称为内潜热;后一部分是相变时克服外界压强作的功,称为外潜热。式中v2与v1为单位质量(或者摩尔量)的体积,即比容(或体积度)。 二饱和蒸汽计算:气液相变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在一定压强下, 单位质量液体变为同温度气体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汽化热,一般用 L 表示;相应的一定压强 下,单位质量的气体凝结为同温度液体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凝结热,数值也是 L,在汽化和 凝结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Q=mL液体的汽化蒸发在密闭的容器中,随着蒸发的不断进行,容器内蒸汽的密度不断增大,这时返回液体中 的蒸气分子数也不断增多,直到单位时间内跑出液面的分子数与反回液面的分子数相等时,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高二物理竞赛第 3 讲教师版宏观上看蒸发现象就停止了。这时液面上的蒸气与液体保持动态平衡,此时的蒸气叫做饱和 蒸气,它的压强叫饱和蒸气压。饱和气压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在相同的温度下,易蒸发的液体的饱和汽压大,不易蒸发 的液体的饱和汽压小。对于同一种液体,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饱和汽压的大小还 与液面的形状有关,对于凹液面,分子逸出液面所需做的功比平液面时小。反之,对于凸液 面,如小液滴或小气泡,才会显示出来。饱和汽压的数值与液面上蒸汽的体积无关,与该体 积中有无其他气体无关。在汽化过程中,体积增大,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单位质量的液体完全变成同温度下的蒸 汽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汽化热。液体汽化时吸热,一方面用于改变系统的内能,同时也要克服外界压强作功。如果 1mol 液体和饱和汽的体积分别为VL ,Vg ,且VLVg ,对饱和汽采用理想气体方程近似处理,L = DE + p(Vg - VL ) DE + pVg= DE + RT沸腾液体内部和容器壁上存有小气泡,它能使液体能在其内部汽化,起着汽化核的作用。气p泡内的总压强是泡内空气分压强a= nRT 和液体的饱和汽压Vps 之和;气泡外的压强是液面上的外界压强p外 和rgh之和,通常情况下,液体静压强rgh忽略不计。在某一温度下,液内气泡的平衡条件为nRT+ ps (T ) = p外V。当液体温度升高时,ps 增大,同时由温度升高和汽化,体积膨胀,导致ps 下降,这样在新的条件下实现与p外 的平衡。当ps = p外 时,无论气泡怎样膨胀也不能实现平衡,处于非平衡状态。此时骤然长大的气泡,在浮力作用下, 迅速上升到液面破裂后排出蒸气,整个液体剧烈汽化,这就是沸腾现象。相应的温度叫做沸 点。对于同种液体,沸点与液面上的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沸点还与液体的种类 有关,在同一压强下,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气体的液化我们知道,当饱和气的体积减小或温度降低时,它就可以凝结为液体,因此要使未饱和 气液化,首先必须使之变成饱和气,方法有二:a、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加大压强以减小 未饱和气体积,相应就可以增大它的密度,直至达到该温度下饱和气的密度,从而把未饱和 气变为饱和气;b、对较高温度下的未饱和气,在维持体积不变的条件下降低其温度,也可 以使它变为在较低温度下的饱和气。把未饱和气变为饱和气以后,只要继续减小其体积或降低其温度,多余的气就可凝结成 液体。但各种气体有一个特殊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都不能使它液化, 这个温度就称为该气体的临界温度。涉及气液平衡的计算 一种方法是,首先假设气体饱和,达到饱和蒸汽压,计算是否有液体剩余。若液体剩余,则已经达到了。若液体剩余为负,则说明不能达到饱和蒸汽压,液体全部蒸发为气体,需要 重新计算气体压强。三相点每一种物质都有一个三相点,在这个温度下,固液气三态可以共存。例如,水的三相点为 0.01 度,当且仅当此温度时才会有三相共存。因此,这也是标定温度 的一个方法。克拉波龙方程相变点的 p-T 图中,斜率为dP =Lmolmolmol.这相当于给出了一个方程式,如果再能够知道dTT(V2 V1 )摩尔体积体积的表达式,即可求解出 p-T 关系。例题精讲【例 1】已知水在 100 C 的饱和蒸气压 p0=101kPa,在此温度、压力下水的摩尔相变潜热为 40.668KJ/mol。求在在 100C,101 kPa 下使 1 kg 水蒸气全部凝结成液体水时的内能变化 量。(忽略液态水的体积)【例 2】一汽缸的初始体积为 V,其中盛有 2mol 的空气和少量的水(水的体积可以忽略)。平衡时气体的总压强是 3.0atm,经做等温膨胀后使其体积变为 2V,在膨胀结束时,其中的 水刚好全部消失,此时的总压强为 2.0atm。试计算此时:1.汽缸中气体的温度;2. 若让其继续作等温压缩,使体积变为 V/2,汽缸中气体的总压强。3. 若让其继续作等温膨胀,使体积变为 4V,汽缸中气体的总压强。【例 3】将一端封闭的管(管内含有空气)放进装有水的水槽中,水面以上部分的管长为 2H, 管内水面距封闭顶端 H,如图所示。整个系统初始温度为 0。求将整个系统加热到沸点时管 内水面的位置。设管外大气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P0;0时水的饱和气压可忽略不计;系 统加热到沸点后,外界传给系统的热量足够小,因而管内的液面还是比较平静。 (对被封空气列气态方程,对饱和蒸汽注意压强与温度一一对应关系,总压是空气压与蒸汽 压之和)【例 4】一端封闭的均匀管子,内有空气和水银蒸汽,被 10cm 长的水银柱封闭 (不论管子如何放) . 当管子水平放置时, 这空气柱稳定长为 17cm, 管子竖直放置时, 空气稳定柱长为 20 cm , 如果大气压强为 76 cmHg, 求水银蒸汽饱和蒸汽压.a【例 5】正确使用压力锅的方法是:将己盖好密封锅盖的压力锅(加热,当锅内水沸腾时再 加盖压力阀 S,此时可以认为锅内只有水的饱和蒸气,空气己全部排除然后继续加热,直 到压力阀被锅内的水蒸气顶起时,锅内即已达到预期温度(即设计时希望达到的温度),现有 一压力锅,正确加热能达到的预期温度为 120大气压为 1.01x105P若未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在点火前就加上压力阀。此时锅内温度为 10C,那么加 热到压力阀刚被顶起时,锅内水的温度是多少?若继续加热,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假设空气不溶于水已知:水的饱和蒸气压 与摄氏温度的关系图线如图【例 6】如图所示,把容器 A,B 用带有开关 K1 的细管及带有开关 K2 的细管连在一起,A 的 温度始终保持 57,B 的温度始终保持 27,开始时,两容器都封闭着,A,B 都只注入饱 和水蒸气(容器中没空气,且水汽没有凝结),A 和 B 的体积都一样,均为 8.21102L,已 知水在 27时的饱和蒸汽压为 3.52102atm,在 57时饱和蒸汽压为 17.08102atm。 细管体积忽略不计,问若打开 K1,达平衡后 A 中尚余多少摩尔水蒸气?若接后,把 K1 关闭,打开 K2,并用真空泵将 B 容器抽成真空,然后再把 K2 关闭,打开 K1,这时 A、B 容 器中最后的压强是多少?【例 7】影响混合液体沸腾的因素很多,现在仅从饱和蒸汽的知识出发解释一个现象:把两 种不相溶的液体放入容器,非常缓慢均匀的用微波加热(液体内部温度近似认为处处一样, 几乎不对流)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加热到一定程度,就发生沸腾,而且沸腾总是发生在两液体 界面处,此时的温度会远低于两种液体的沸点。试解释之,并找出沸腾的条件。 解释略,沸腾条件为两液体饱和蒸汽压之和等于上方大气压。【例 8】一汽缸的初始体积为V0 ,其中盛有 2 mol 的空气和少量 的水(水的体积可以忽略)。平衡时气体的总压强是 3.0 atm ,经做等温膨胀后使其体积加倍,在膨胀结束时,其中的水刚好全部消失,此时的总压强为 2.0 atm 。若让其继续作等温膨胀, 使体积再次加倍。试计算此时:1.汽缸中气体的温度;2.汽缸中水蒸气的摩尔数;3.汽缸中气体的总压强。 假定空气和水蒸气均可以当作理想气体处理。-3 3【例 9】导热活塞将汽缸分成体积各为 V0=1.010 m 的两相同部分。左边装有干燥空气,右边装有水蒸汽和 m 水=4g 的水,如图所示。现对汽缸缓慢加热,活塞向左移动。当活塞移 动四分之一汽缸长度以后,活塞静止下来(即使汽缸温度继续升高也不能使它再向左移动)。 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关系曲线如下表:试问:(1)加热前活塞右边的水蒸汽质量 m 汽是多少?(2)汽缸的初始温度 t1=?(3)活塞左边的空气质量 m 空是多少?(4)活塞刚到达四 分之一汽缸长度处时的末态温度 t2 是多少?t()100120133152180P (N/m2)饱110521053105510510105【例 10】如图表示在 10到 30范围内水的饱和蒸气压曲线。现将温度为 27、压强为 1atm、相对湿度 80%的空气封闭在某一容器中,现将它逐渐冷却到 12。试问:(1)这时空 气的压强是多少?(2)温度降到多少时开始有水凝结?这时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为百分之几?【例 11】在一密闭容器内有冰,水和水蒸气各 1 克,三态共存达到平衡,系统的温度为 t=0.01,压强为 p=4.58 毫米汞柱,容器内别无其他物质。现在保持容器体积不变的条件 下,对此系统缓慢加热,输入热量 Q=0.255 千焦。试估算此系统再次达到平衡后冰、水和水 蒸气各自的质量。已知冰的升华热 L 升=2.83 千焦/克,水的汽化热 L 汽=2.49 千焦/克。35【例 12】质量为 2.0 千克、温度为-13、体积为 0.19 米 3 的氟利昂(其分子量为 121), 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被压缩,其体积变为 0.10 米 3试问在此过程中有多少千克的 氟利昂被液化?(已知在-13时,液态氟利昂的密度f=1.4410 千克/米 3,其饱和 蒸气压 ps=2.0810 帕氟利昂的饱和蒸气可近似地看作理想气体)【例 13】在一个横截面积为 S 的密闭容器中,有一个质量为 M 的活塞把容器隔成、 两室,室中为饱和水蒸气,室中有质量为 m 的氮气。活塞可在容器中无摩擦地滑动。 原来,容器被水平地放置在桌面上。活塞处于平衡时,活塞两边气体的温度均为 T0 = 373 K,压强同为 p0 ,如图所示。今将整个容器缓慢地转到图所示的直立位置,两室内的温 度仍是 T0 ,并有少量水蒸气液化成水。已知水的汽化热为 L ,水蒸气和氮气的摩尔质 量分别为 m1和m 2 。求在整个过程中,室内的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例 14】如图所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长圆柱形导热容器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 气温为 27、气压为 760 毫米汞柱,相对湿度(空气中水蒸气压强与该温度下饱和水蒸 气压强的比值)为 75%时,用一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光滑薄活塞将开口端封闭。已知水蒸 气的饱和蒸汽压在 27时为 26.7 毫米汞柱,在 0时为 4.58 毫米汞柱。试问:(1)若保持温度不变,通过在活塞上方注入水银增加压强的方法使管内开始有水珠 出现,则容器至少应为多长?(2)若在水蒸气刚开始凝结时固定活塞,降低容器的温度,则当温度降至 0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多大?【例 15】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质量的分配是:氮气约占 76.9%,氧气约占 23.1%,其 余成分可忽略不计。现有一气缸,缸内充有空气,并装有一些由细钢丝做成的钢丝棉。 设气缸内的活塞能无摩擦地运动,设缸内气压恒定为 1 大气压。设缸内非常缓慢地进行 化学反应,设化学反应生成 1 摩尔的 Fe2O3 后,因氧气耗尽而中止。已知化学反应过程 是在 1 大气压、300K 条件下进行的,在此过程中系统释放出 8.24105 焦的热量,试求 在此过程中:(1)系统内能的改变量;(2)缸内气体内能的改变量; (3)缸内氮气密度的改 变量。设缸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设 1 摩尔氧气和 1 摩尔氮气的内能均为 5RT/2;设缸内 钢丝棉等因态物质与缸内气体相比,所占体积很小,可忽略不计。 课内课外美女物理学家系列之二 丽莎蓝道尔 一直以来,深奥晦涩的理论物理学都被国际学术界视作“男人的世界”,然而丽莎蓝道尔却敢于向这一世俗偏见大胆挑战。 丽莎曾因美貌荣登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