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歌)PPT课件_第1页
盛唐诗歌)PPT课件_第2页
盛唐诗歌)PPT课件_第3页
盛唐诗歌)PPT课件_第4页
盛唐诗歌)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2,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3,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本专题以及此后的李白和杜甫的两个专题,都属于盛唐诗歌的范畴。,.,4,望月怀远张九龄,通过明月寄托相思,.,5,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谢庄月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生平补介】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后受奸相李林甫陷害,于开元二十五年(七三七)贬为荆州长史。在用人方面主张任用“智能之士”,注意选择州县官。对安禄山的反叛野心,也早有觉察,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但未被采纳。他在执政时敢于谏诤,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人,当时被称为“贤相”。谥号文献。,.,7,张九龄七岁能文,终以诗名。他的诗,有不少是应制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词藻清丽,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感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清朝人士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道:陈子昂、张九龄“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8,看注解,发挥想像,理解下列加线词句,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9,品读与探讨:整首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试结合诗句分析。,.,10,因望而怀,寓怀于望。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没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而暗示了“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三、四两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五、六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因怜光满(还是望)而灭烛,因夜深怀人,不能人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还是怀人所致)。七、八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望月而想到将光辉增与对方);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最终还是无比怀念)。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1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由题目“望月怀远”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12,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鲍照岁暮“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13,“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共此时”的是谁?怎样理解“共此时”?“此时”,“我”在翘首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而伊人“此时”也在翘首望月,思念着“我”吧。通过明月寄托相思。“天涯共此时”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我”在思念谁?可以是父母、妻子、亲人、朋友等,具有不确定性。(使诗歌产生了含蓄、蕴藉的美感。),.,14,颔联:“怨”什么?为何“怨”?“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15,颈联:“我”因相思而彻夜难眠,就披上衣服起身四处寻觅。这时有何感受呢?“怜”有何意味?“露滋”有何意味?整夜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怜”应有怜爱之意。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16,尾联:“不堪盈手赠”表达作者怎样的愿望?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静,非常可爱。“我”生发出希望捧一掬月色献给远人的愿望。然而皎洁的月光“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不能把可爱的月光赠给远人,那怎么办呢?“梦”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既然现实中不能与远人相见,那就回到卧榻上睡觉吧,在梦里也能与远人相会啊。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17,“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是否流露诗人的无奈和忧郁?,诗人披衣出户,陶醉在月色中,却忽然想到月光虽美,但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佳人,倒不如回屋,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全诗意境优美,此中可见诗人美丽的期盼,并无忧郁、无奈之情。,.,18,【小结】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19,此诗写情颇具特色。情可以是亲情、爱情、友情。对“情人”一词可有不同理解。这里理解为“多情之人”,指诗人自己;但也可理解为“亲爱之人”,即亲人或男女情人。情与景的完美结合形成清丽而深远的意境。诗中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细节传达情思,构思巧妙。全诗紧紧围绕“望月”而展开,从望月写到怀人,从灭烛写到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又由室外回到室内,从月升写到月沉,由相思写到入梦。由景入情,情景相生。,.,20,诗歌鉴赏解题步骤,.,21,“意境类”解题步骤:,(1)还原画面(2)总结氛围(3)揭示情感(或意图)“还原画面”:找全意象找准特点运用联想想象连贯成文,.,22,“表达技巧类”解题步骤:,(1)找出手法(2)意象特点(3)揭示情感意图,.,23,请用第一种方法来谈谈望月怀远的意境。,.,24,“紧扣话题类”题的解题技巧,望月怀远是如何扣住“望月”和“怀远”来写景抒情的?试结合诗句分析。,逐句解析,点透各句与题干关键词的关系,.,25,掌握诗歌鉴赏中“紧扣话题类”题的解题技巧。,.,2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句写“望月”之所见,一轮皓月从东海边冉冉升起,意境雄浑阔大。对句入情,由“望月”而“怀远”。“天涯”照应“远”,暗示了“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同时在怀远。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相思之情。,.,27,【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情人因“怀远”而彻夜难眠,因难眠而生怨,恼恨起这漫漫的长夜,于是通宵望月而怀远。,.,28,【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诗中人因怀想远方的情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更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望月凝思,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29,【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面对如此美好的月华(呼应“望月”),诗人情不自禁地产生将月光赠送远人的想法,然而天涯阻隔,终难如愿。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小结: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30,我也来试试(小组讨论),与诸子登岘山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的情感的?(先通译后分析),.,3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诗歌开篇感叹人事变迁,时光易逝。这是他“吊古”之所感。引出下篇的“伤今”“伤己”。,.,32,【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江山留胜迹”承“古”,“我辈复登临”承“今”。作者的伤感情绪,正是来自今日的登临“吊古”。,.,33,【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云梦泽显得格外深远。这是诗人登临“吊古”之所见:水落石出天寒泽深,一片凄凉萧条之景,烘托出诗人的伤感情绪。,.,34,【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了衣襟。凭吊羊祜的遗迹,诗人伤感于时光易逝,人事变迁。想到羊祜曾有所建树,受人爱戴,而联想到自己如今仍一介布衣,壮志难酬,死后难免湮没无闻,不禁悲从中来。两相比较,令人伤感,故而“泪沾襟”。小结:此诗是通过凭吊羊公碑而伤自身的际遇,为吊古伤今之作。,.,35,补充诗人简介,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和王维并称“王孟”。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孟浩然的诗已经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的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其他诗人的羡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36,布置作业,诗歌送魏万之京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请任选一联来说说。,.,37,首联先说朋友要走(叙事),再写昨夜之景(写景),这是倒叙。用“微霜”代深秋,“初渡河”运用拟人手法,渲染了萧瑟的气氛。叙中有景有情。颔联是写景,运用倒装,加深描写。“鸿雁”是思乡的意象,“云山”象征和故乡亲人的重重阻隔,抒发前途渺茫之情。“愁里听”“客中过”是叙事,交待了场合。诗歌由事见景,见景生情。,.,38,推敲诗句中的传神的遣词造句。,.,39,1、考纲对“语言”鉴赏的要求:语言鉴赏包括对语言的技巧、风格、表达内容、表达作用等的鉴赏,命题则常从字词、句子或者修辞手法的角度切入。,.,40,2、常见的提问方式你认为这一联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字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炼字型)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一词领全诗型)诗眼,是指整首诗或者一句诗中最精彩传神的字词,后来也指全诗中最精彩关键的句。也可以称作“关键词”、“关键句”。,.,41,“炼字类”答题步骤,提醒:答题时要把该字放在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如果含有修辞手法,一定要点透。(1)解释该字的含义。(2)点出该字的作用。(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特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1)“生”是生长之意。(2)“生”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明月从海上生长出来的情态,赋予了明月和潮水以生命和情趣。让人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望月之人的相思之情伴随着明月的升起而生长扩散,弥漫于整个环境。,.,43,我也来试试,【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卷”“拂”是诗中思妇的动作,写出了思妇想要赶走月光的情态,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迷惘和烦闷。,.,44,我也来试试,【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是爱怜、怜惜的意思。熄灭蜡烛之后,月光洒满屋子,诗人(诗中主人公)产生怜惜之情。“怜”字写出了诗人的孤单和相思之情。因为诗人孤单,所以看到相伴左右的月光而产生怜惜之情;因为月自古都是寄寓相思之情的媒介,也因此诗人分外怜惜月光。,.,45,我也来试试,【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肥”“瘦”原指人体大小。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绿叶繁茂,红花稀少的景象,暗示了春天即将过去。抒发了女词人惜花伤春之情。,.,46,我也来试试,【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空”是“没有结果,白白的”意思。这里描写的是长江滚滚滔滔、永恒无尽地向前流淌的状态。诗人借自然的永恒反衬人生短暂,时光易逝,从而表达出时不我待、建功立业的渴望。诗眼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47,布置作业,请从其他诗歌中寻找“诗眼”,进行分析鉴赏。,.,48,请从“意境型”“炼字(句)型”“紧扣话题型”或者“表达技巧型”四种方法中,选择一种手法来鉴赏王维的山居秋瞑。字数300-500字。写作角度提示:意境型:谈谈这首诗的意境美。炼字(句)型:分析诗中传神的字词句。(诗中有几个句子发生了倒装现象,可以从韵律和情理的角度分析倒装的原因。)表达技巧型:结合诗句谈谈诗歌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各有何表达效果。紧扣话题型:可以课后“品读与探讨4”为话题,来分析鉴赏诗歌。,.,49,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王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50,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51,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比较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52,1、边塞诗兴盛的原因,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53,2、特点,以边塞风光、战争场面、战地生活为主要题材,或表现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或表现将士的思乡思亲之情,或表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表现为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雄浑悲壮,慷慨激昂,浪漫瑰丽体现了阳刚之美,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充分表现了盛唐精神,成为后世诗人可望不可即的高峰。,.,54,3、代表诗人,.,55,比较阅读:燕歌行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都是边塞诗,请从写景和主题上比较两首诗歌的不同。,方法:分别对两首诗进行解读,然后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56,燕歌行,.,57,诗歌描写了哪些人的生活?请找出诗中原句。,将帅: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士兵:战士军前半死生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铁衣远戍辛勤久征人蓟北空回首思妇:主旨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58,诗中描写了怎样的边塞风光?有何作用?,山川萧条极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