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_第1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_第2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_第3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_第4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的原始农耕生活,1 .读文本,记忆下面的知识点:(1),了解半坂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征,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和重要意义。 (2)初步学习总结具体历史资料、摘要、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2 .重要难点:(1)重点:半坂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2)难点:本来就是农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人类主要遗迹分布,中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迹分布,、浙江馀姚河姆渡遗迹,陕西西安半坡遗迹,三,原始农业发展,1,时间:水稻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中国南方),粟3354黄河流域是栽培谷子的最早起源地,距今发现最早栽培谷子类遗迹约9000年至7000年2、兴隆地区: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3、发展变化:刀耕火种耒方、4、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栽培与家畜饲养的出现、村落、磨具的发展。 总结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约六千年,黄河流域陕西,水稻栽培,谷子栽培,磨制石器,磨制石器骨器,角器,骨耕地,猪犬水牛等动物,饲养猪犬等动物,制作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骨笛,用雕刻艺术,用天然涂料制作彩陶,纺织,制衣,原始农业的发展,1, 时间: 2、兴起地区: 3、发展变化: 4、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一、半坡原始居民生活:1.时间:2.地点:3.生产工具:4.农耕作物:5.畜牧业:6.房屋建筑:7.原始手工业:约6千年前,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磨制石器(石刀)、骨器、角器、粟和蔬菜、猪犬、 半地洞式圆形房屋,彩陶纺丝,织布,制衣,粟,半坡原始居民半地洞式房屋的恢复图,考虑为什么有半坡的房屋,自然条件,黄河流域的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冷,半地洞式住宅能抵御风雨,还能防寒和煮饭。 按照自然规律,根据土地适当、科学地安排生产和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羊、(黄)牛、鸡等家畜。 粟加工成粟,麻纺麻布,改善生活。 可以制作各种陶器(手工业的表现),取水特殊的尖塔瓶是其特征。 彩陶在红底描绘各种生动的图案,美丽实用。 一部分标有符号。 (汲水器)尖底陶瓶、陶瓷轮、彩色陶的代表有人的颜鱼纹陶盆、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 .地点:2.时间:3.生产工具:4.农耕作物:5.井:6.房屋建筑:7.畜牧业:8.原始手工业:长江流域(浙江馀姚)、约7000年前陶器、玉器、乐器骨笛、雕刻艺术的活用、天然漆的使用、猪、狗、 穿着水牛、木结构井(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木结构井)、骨头一侧、河姆渡出土品、石凿、石斧、出土碳化稻谷、猜谜、白如玉、黄袍,仅一丁大小为宝中宝。 (打一植物),干支式建筑,思考:河姆渡原居民为什么要建这样的房子? 干栏式建筑,房屋稳定,通风、防潮。 容易拥挤,混淆了河姆渡原居民和半坂原居民的基本信息,教科书第8页的问题点:河姆渡人和半坂人在生活上游有什么不同,参考回答: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位于长江流域,一个位于黄河流域,两者的房屋建筑方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 半坂居民作为半地穴式房屋栽培的主要作物不同,一个是水稻,一个是谷子河姆渡人挖井,半坂人使用弓箭他们制作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决定河姆渡原居民种水稻、半坂原居民种谷子的根本因素是: (a )饮食习惯b .劳动工具c .自然条件d .劳动技术2 .去西安旅游,在附近可以参观。 河姆渡原居民遗迹b .原谋人遗迹c .半坂原居民遗迹d .山顶洞人遗迹c,c,3 .请判断这是哪个文化遗迹。 灰山磨过的石刀、石斧骨针彩色陶片房屋遗迹a .元谋人遗迹b .河姆渡原居民遗迹c .山顶洞人遗迹d .半坂原居民遗迹d,4 .河姆渡人和半坂人过定居生活的最大原因。 () a .火的使用b .建筑物c .陶瓷d .农业生产的出现,0000000埃埃埃埃埃6 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馀姚发现了居民遗迹,发现了大量稻谷水牛骨制作的农具资料195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文化遗迹,发现了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