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字词书写1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 )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 )临绝望的边缘。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甲(A.沉寂 B.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乙(A.俯瞰 B.鸟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1)为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3)请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主要成分(主干)。二、现代文阅读生不可无书(李勇剑)近来总有人问我如何作文,我皆以一言作答:读书。高尔基曾经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遥想当年,吕蒙读书后敢对真正的文化人鲁肃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而鲁肃也不恼,“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真让人感叹这两个读书人的神交了。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也必然是有过三日不读书的经历才能有感而发。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更应成为生活中必备物事。古人说“食不可无肉,居不可无竹”,其后应当补一句:“生不可无书”。读书是为了愉悦精神,更是为自己积累知识财富。如果把写作比作燃烧精神篝火,最佳的燃料便需要从书本中获得。假如不读书,篝火便渐渐熄灭,要再燃烧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必须时时向火中投放柴禾,并注意保存火种,才能让篝火延绵不熄。奇书、经典是上佳燃料,更是爆竹焰火,一旦燃烧,势必噼噼啪啪炸响,抑或光焰升空,五彩斑斓,气贯长虹,令世人瞩目。劣等书犹如浸水湿木,放进火中不仅不能助长火势,反而有让火焰熄灭的危险。如此比喻虽然繁复啰嗦,但比较形象,我便常常以此为鉴。有人问我,读书记不住怎么办?我无从回答。读书自然不是背书,其中乐趣自然也不同。背诵享受的是写作中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之乐趣,如能帮助他人,自然是一种享受。读书享受的是与作者神交,读者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闻,更能升华自己,滋养灵魂。这等乐趣多是独自享受,不好与人分享,自然也不在乎是否记住。读过的书自然有印象,需要用时自然会在脑海里浮现。读得多了,积淀自然丰富,也可以达到与背诵一般无二的效果。可以说,背诵是积累的速成法,读书则是慢工出细活。速成未必不好,然而终究根基不稳。古今中外多见靠读书成为大师者,鲜见靠背书而成为大师者。古代科举也分为进士和明经两科,大约也是读书和背书之差异罢了。很多人批评中国人没有信仰,不知敬畏。其实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或者缺失信仰,而是忘却了自己应有的信仰。这种信仰在哪里体现呢?在书里。中国在经历了百年欺侮之后,一些人觉得自己国家的文化“落后不堪”,于是奉行“拿来主义”,求诸于外国,殊不知,这恰恰背离了“拿来主义”的本义。然后就有了现今社会的焦虑:所谓成功学大行其道,机场书店的视频里,一个个西装革履者大声叫喊着、嘶吼着成功的奥秘,台下的学员眼睛发亮,跟着他们的导师一起呐喊“我要成功!”试问,这样的社会怎能不焦虑?怎能不浮躁?其实这也不能全怪读书的人没有求诸于内,大概是因当下社会,书生意气似乎难以挥斥方遒,正如时下中学生选择读文、理科之尴尬。大多有志于学习文科的学生,都会被父母和老师以“文科不好找工作”为由推入理科,文科生之失意也尽可见了。上面这句诗,不仅应见“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更应见下句“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读书人应谨记读书的初衷,不是将其当作一块用完即弃的敲门砖,也不是将其当作求取“黄金屋”“颜如玉”的法宝,而应当把读书看作是一种执着、一种信仰、一种终生之爱好才对。请拿起书本,做一位意在读书的阅读者吧!2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应当把读书看作一种执着、一种信仰、一种终生爱好才对”。B第段引用高尔基、吕蒙、黄庭坚等名人的话,指出读书对一个人的重大影响,富有文采。C第段运用比喻论证,证明读书“更是为自己积累知识财富”的观点,生动形象,有说服力。D在第段,作者把读书和背书相比较,意在说明读书和背书虽各有其用,但更要注重广泛阅读。3 . 下列材料不能证明“读书是为了愉悦精神,更是为自己积累知识财富”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孙权劝学中,吴主孙权劝说吴国大将吕蒙读书,吕蒙发奋读书终有所成,令人“刮目相待”。C“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数学使人严密凡有学者,皆成性格;凡有读者,皆有乐趣。”培根。D“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快乐生活。”孙中山4 . 试用文中观点,联系实际,劝说身边的同学“不可无书”。阅读祖母的葵花回答小题。祖 母 的 葵 花丁立梅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是祖母种的。a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b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地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梵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梵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5 . 通过全文,除了葵花,作者还写了哪些植物?为什么要写这些植物?(3分)6 . 请对第段和第段的画线句进行赏析。a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b.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7 . 联系上下文,体会第段中“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一句中“香香的”有何妙处。8 . 高尔基在童年的朋友中介绍了他的外祖母,请说说她和本文中的祖母有哪些相似之处。三、句子默写9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金沙水拍云崖暖,_。(七律*长征)_,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纸上得来终觉浅,_。表现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_,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老山界)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_,_。(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_。(回忆我的母亲)白头搔更短,_。(杜甫春望)四、对比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10 .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及鲁肃过寻阳(_)(2)未穷青之技(_)11 . 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12 .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3 . 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五、诗歌鉴赏古诗词鉴赏甲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乙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4 . 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季节景物甲家家雨、处处蛙乙春天15 . 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甲:乙:六、语言表达16 .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结合相关链接,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相关链接:新华网重庆12月19日电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日前揭晚,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丰都鬼城名山景区、张飞庙、白帝城景区和三峡大坝等榜上有名。导游词:七、名著阅读17 . 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回答问题。(1)下面是选自骆驼样子的一段话,请阅读后回答问题。“先生!”祥子低着头,声音很低,可是很有力:“先生另找人吧!这个月的工钱,你留着收拾车吧:车把断了,左边的灯碎了块玻璃;别处倒都好好的呢。”选文中的“先生”是指_,祥子叫先生另找人的原因是_(事件),结合作品内容谈谈该先生给了祥子怎样的帮助。(2)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结尾处写道:“有一天学术进步,这海底是要变为可以自由通行的。”如果有可能实现海底旅行,你最想亲历书中哪一个章节里的情景?请选择一项,结合小说内容和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