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教室,他在学习。”这句话中两个“在”词性相同。B“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一扭。实在标志极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讽刺力很强。C“仔细地洗”“洗衣服”“洗得干净”“洗和晒”这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D“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这是一个假设复句。2 .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C我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D“甲午国殇民族复兴”主题教育基地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二、字词书写3 . 按拼音写词语。(1)我的母亲对我们的ji j(_)生活感到非常痛苦。(2)万卡嘴角撇下来,拿脏手背揉揉眼睛,chu y(_)了一下。(3)过不一会儿,暴风雨xi s d l(_)地开始了。(4)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chng do f zh(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感恩老兵(1)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跚着走来。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2)军乐队奏响了迎宾典,礼炮轰鸣,年轻的军官和士兵们庄严地抬起右臂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女王站起来了,总统站起来了,总理、首相和部长们站起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民众也站起来了,并且用不同的语言欢呼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3)这是在诺曼底这些耄耋老人都是60年前在这里登陆的老兵。他们的很多战友长眠在这里,他们自己也曾经准备把血洒在奥马哈海滩上。今天他们之所以故地重游,就是为了接受欢呼,享受荣耀。希拉克总统在一个礼宾官的陪同下,再次向他们授予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然后致辞说,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4)老兵此时此刻都在想些什么?我不得而知。曾经拍摄了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纪念仪式后引用父亲当年的一句话形容这些健在老兵的心境:“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老兵们可以放心了,他们不仅没有被遗忘,在这一刻还受到了全世界的注目。60年前,当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上滩头的时候,可能没有想过会有今天,但有了今天,他们当年的牺牲,便全都得到了补偿。(5)诺曼底的庆典也吸引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人的目光,有的媒体开始寻找参加过登陆作战的中国人。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固然值得给予最大的关注,但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老兵,是不是也应该受到我们同样的关注呢?那些在卢沟桥、平型关、台儿庄以及在八年漫长的战争中,所有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他们都在哪里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选一个适当的日子,比如“七七卢沟桥事变纪念日”、“八一五日本投降纪念日”让他们胸前挂满勋章地接受我们的欢呼和敬意,然后庄严地告诉他们:中国和亚洲对他们永远感激!(6)但,这个想法对中国的老兵们可能太奢侈了。实际上,有些中国老兵的故事听起来让人辛酸。不久前,经历了卢沟桥事变的老兵付锡庆老人去世了。当年他是29军38师张自忠将军麾下的一名机枪手,在北京南苑和日本鬼子进行过肉博,并因此失去了一条腿,后来作为天津的一名清洁工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另一位同样经历卢沟桥事变的老兵杨云峰,要饭甚至要到了“抗日战争纪念馆”(7)我们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吗?好像不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正是我们的格言吗?但我们的感恩似乎从来都是朝着上方的:市长挤了一回公交车,我们会感恩;无端坐了冤狱又被平反,我们会感恩;老板欠的薪金终于发下来了,我们会感恩。但对那些为了国家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幸福献出了青春乃至生命的老兵,我们为什么不感恩呢?(8)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是不会有未来的。老兵们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在不停地凋零。抗战爆发时20岁的老兵,今年(2004年,编者注)就应该是87岁高龄了;抗战胜利时20岁的老兵,今年也应该是79岁高龄了。一位接受了“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美国老兵霍斯勒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明年(2005年,编者注)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希望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隆重的庆典,能够听到有人对他们说“我们永远感激”,能够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听到他们欣慰地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4 . 文章先写_,再写_,最后亮出自己的主张:_。5 . 揣摩下面语句的好处。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跚着走来。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6 . 说说下面语句的含义。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7 . 文章说:“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阅读第(5)自然段,分析作者感觉复杂的原因是什么?8 . 联系你的生活感触,运用排比手法,就“感恩”写一句话。示例: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是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感恩,是_,是_,是_。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七十二本存折麦家朋友姓骆,叫其父为骆父吧。我见骆父三次,分别在几年里:第一次交臂错过,他例行去远足,只见其背影;第二次他刚远足回家,累在躺椅里,气喘吁吁,只对我点头;第三次总算正常,一起吃夜饭,却只说几句话。骆父不爱说话,爱运动,日日带着干粮上路,奔波在满山遍野,把力气和脂肪全通过汗水,洒在路上。骆父年轻时在石灰厂做工,双肺吃足尘灰,年纪轻轻,落下慢性支气管炎,未及中年,已同老人一样虚弱,气力不足;生产队劳动,评工分,别人家十分,他要打八折,因为身子虚弱嘛。都以为他寿数长不了,老早病怏怏的,是阎罗王随时要叫走的样子。却一路蹒跚,踉踉跄跄,挺到八十四,全村人当稀奇讲,织出各种故事。朋友实是普通人,理工男,嘴笨性平。只是做事钻,下海早,挣到钱。朋友摇身成一个做八辈子梦都想不到的大款。却从不款待自己,生活节俭,不抽不喝,不慕虚荣,不贪享受,不显山露水,甘于平常,标准的五妤男人。唯一款待的是病父,把他当虾一样呵着养,医疗保护达到厅局长级,超标的大孝子!骆父的寿命一半是儿子花钱保出来的,一半是他自己用脚走出来的。医生建议:肺不好,用脚呼吸。是“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意思。他持之以恒,不论严寒酷暑,只要出得了门,绝不待在家里,从不懈怠,也得到好报。但病肺终归不饶他,不时向他报警,2016年终因肺衰竭,撒手人寰。医生说老人家的肺像老透的丝瓜瓤,只剩网状的筋络,这样一对肺能活到这年纪,是奇迹。奇迹是儿子的孝心和父亲的双脚联袂打造的。骆父还创下另一奇迹。整理遗物中,朋友发现父亲房间里,那张他小时候曾做过作业的小书桌,有一只抽屉牢牢锁着:一把明锁,一把暗锁,双保险。父亲是突然跌倒,然后在多家医院辗转、深度昏迷半年之久走的,没有临终交代,没有遗嘱,儿子不知道“重兵把守”的抽屉里藏着什么宝贝。当然要打开,兴许里面就有遗嘱。四方找,找不到钥匙,只好找刀钳帮忙。撬开看,小小的抽屉里塞满五花八门的存折,有的黄,有的红,有的蓝;有的新,有的旧,有的破;有的只是一页纸,是最老式的存单。数一数,总共七十二本(张,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大多是一万整数,累计八十三万多。朋友讲,当他看到这些存折时这么多!摞起来,要排成两列,否则要坍倒完全傻掉了;他瘫坐在父亲床上,足足一个下午,都在流泪、心痛,好像每一本存折都是一本令人心碎的书。存折有的已经存放二十多年,变色,发霉,房间也已经空落半年之久,四处积满灰尘,在夏天的高温里,不可避免,散发着一种酸腐味。我曾陪朋友去他父亲日日行走的路线去走过一趟,走得饥肠辘辘,看见一家野菜馆,便去就餐。当地有一种土制红薯烧酒,出名的,自然要尝一尝。菜热腾腾端上桌,我们举杯。朋友举起又放下,流出泪,捂着脸出门,不回来,一意孤行地走。我付掉钱,追上去什么都不讲,忍着饥,默默陪他走。我知道,他一定是想起父亲每天带着干粮走在这路上,就觉得没脸吃。以一荤一素一碗饭,最节省的三十元一餐计,一年是一万多,二十多年是将近三十万。八十多万其实就是这么节约出来的。我纳闷,难道他不知道你有钱?朋友讲,总是知道的,只是苦出身,舍不得。我想也是,我母亲也是这样的,据说我给她的钱大多存在银行里,密码是我儿子的生日。我让她花掉,她总是讲,我少花一块,你可以少挣一块。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只知道,天下父母都这样,宁愿自己苦着、累着、熬着,啼着血,也要对子女道一声岁月静好。(选自2018年2月1日南方周末)注历史上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计算社员工作量和劳动报酬的单位。9 . 初读文章,概括文中称之为“奇迹”的两件事情。10 . 简要分析第、第段中“流泪”的原因。第段:他瘫坐在父亲床上,足足一个下午,都在流泪、心痛。第段:朋友举起又放下,流出泪,捂着脸出门,不回来,一意孤行地走。11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是句子的重音,仔细品读,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他持之以恒,不论严寒酷暑,只要出得了门,绝不待在家里,从不懈怠,也得到好报。12 . 文章借“骆父”这一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谈谈你对“骆父”的看法。四、文言文阅读(五)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逃暑:避暑,乘凉。孤林:独立的一棵树。衽(rn):卧席。濡(r):沾湿。逾:同“愈”,更加。13 .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徙衽以从阴_(2)其阴逾去_14 .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_15 . 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_。(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五、句子默写16 . 默写土地平旷,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_,水波不兴”。求之不得,_。悠哉悠哉,_。 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成为千古名句的是:_,_。古诗中有许多描写雨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课内外均可)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从军行李 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17 . 结合加点词,分析第三句诗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18 .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七、综合性学习19 . 语文实践活动。为了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某初中班准备就“节日文化”为话题,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请你完成以下工作。(1)我国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