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一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理科)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2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4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数值,单位是Jm-2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5如图是某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系统可为宇航员提供氧气B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D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生物群落中能量的循环B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发生各种信息交流,比如行为信息C在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数量增加可导致第一营养级数量也增加D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定很复杂7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B若C的食物中d占1/3,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至少需要120kgC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则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b、e8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虫媒花通过鲜艳的色彩和香甜的气味等物理信息吸引昆虫为其传粉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含量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D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10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1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十八大报告中,专门在“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下列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A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B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C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D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地能的开发与利用12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援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从变异角度分析这属于()A基因突变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重组D染色体数目变异13科学家已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奶牛合成并分泌人的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该技术将导致定向变异DNA连接酶把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黏性末端间的碱基对连接起来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ABCD14对如图所示黏性末端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产生的B图丙中的酶切位点在A与G之间C如果甲中的G发生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能不能识别该切割位点DPCR技术通过高温破坏了图中的a处15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B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C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16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错误的是()比较内容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A特殊处理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用胰蛋白酶处制成细胞悬浮液B融合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C典型应用人工种子、种间杂种植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培养基区别蔗糖是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成分动物血清不可缺少AABBCCDD17科学家从某些能无限增殖的细胞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许多动物细胞的分裂如图是科学家新研发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涉及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B经酶A处理后的与质粒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C若供体DNA提供了prG基因(无限增殖调控基因),则该过程中的是已免疫的B细胞D通过检测和筛选得到的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18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茎尖脱毒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培养19如图为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过程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等B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的目的是使核移植动物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有利用价值的动物提供的细胞C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传代10代50代左右的细胞D该技术下生出的犊牛并不是供体动物100%的复制20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B为了防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C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D瘤细胞可与B淋巴细胞融合后培养,获得特异性强的单克隆抗体,但当相应抗原位于靶细胞内时,该抗体不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0分) 21目前,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很少,甚至有可能绝迹影响它们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虎冲突:一是人为因素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二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也是人类的食物(1)华南虎和东北虎均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的_不同(2)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领地的一种标志,这属于_信息(3)如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那么,B、C、D、E依次表示华南虎的_、_、_、_而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_倍(4)如何解释当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时,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就变得异常困难:_(5)为保护华南虎,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保护22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2)人工湿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分解成的无机物可供植物再利用,它们所属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这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功能(3)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_成分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多了_(4)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其生态学依据是生态系统的_是有限的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增加,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增强(5)以下是该人工湿地碳循环未完成图解(部分),请用恰当的箭头完成该图解_(6)除了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人们还建立“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_23阅读如下材料:材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烟草材料乙:T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表达的T4溶菌酶的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的耐热性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甲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法_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有_和_在培育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的作用是_(2)材料乙属于_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_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_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_序列发生了改变24我国科学家张道远先生通过从耐旱灌木白花柽柳中克隆得到TSOD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转化到棉花中,获得了具备更强抗旱性的T4代转基因棉花株系下图为转基因抗旱棉花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表示用_扩增目的基因,该过程使用到的酶是_(2)步骤一般用_处理农杆菌,使其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除图中所示的农杆菌转化法外,还可采用_方法将基因导入植物细胞(3)外植体培养成为试管苗的过程采用了_技术,利用了_的原理,步骤表示_、_(4)用两种限制酶XbaI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图中的何种Ti质粒?_(5)为了确定抗旱转基因棉花是否培育成功,可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作探针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再_进行个体水平鉴定棉花植株的抗旱性25育种工作者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了如下育种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生产上常用该方法培养珍贵药材、花卉,其原因主要是这种育种方式能够保持_,实现该过程要应用的关键性激素是_(2)若图中的离体植物细胞为花粉,则过程、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分裂育种上利用这种方法培育的幼苗再进行_处理,即可得到稳定遗传的植物品种,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3)图中,过程的发生必须进行人工处理,先利用_酶去除细胞壁,然后用_等试剂诱导融合,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4)图所示的育种技术其突出的优点是可以_,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采用特异性引物对番茄、马铃薯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4进行PCR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_26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图所示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诱导剂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_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_小鼠,理由是_(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_,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3)杂交瘤细胞中有_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条(4)在进行细胞培养时,会发现细胞贴附在瓶上,称为_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一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0 1根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分析题图:图中光能、CO2、H2O、N2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细菌属于分解者,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蝉、糖链、黄雀和蛇属于消费者据此答题【解答】解:A、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同组成生态系统,A正确;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C、细菌属于分解者,其与蝉之间不构成竞争关系,C错误;D、蛇属于四级消费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掌握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其中含有的食物链是泥巴中的藻类虾米小鱼大鱼【解答】解:A、虾米吃藻类属于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A错误;B、泥巴中的藻类属于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B正确;C、吃小鱼的大鱼属于三级消费者,为第四营养级,C错误;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A正确;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输入和散失,B错误;C、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D、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数值,单位是Jm-2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考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4)能量传递效率:10%-20%【解答】解: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鲈鱼,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100%=25%,B正确;C、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由图可知,只知道同化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错误;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不能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数据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5如图是某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系统可为宇航员提供氧气B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D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据图分析: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水,分解罐可以分解排泄物,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飞船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解答】解:A、据图分析,该系统中的藻类提供光合作用可以为宇航员提供氧气,A正确;B、图中的飞船基本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B错误;C、分解罐中的分解者可以分解排泄物,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C正确;D、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原理,意在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生物群落中能量的循环B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发生各种信息交流,比如行为信息C在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数量增加可导致第一营养级数量也增加D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定很复杂【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解答】解:A、光合作用使无机碳转化成有机碳,促进了碳循环,但不能促进能量循环,因为能量不能循环,A错误;B、生态系统内的部分信息传递方式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有些则不能发生,如行为信息,B错误;C、在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数量增加可导致第二营养级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致第一营养级数量增加,C正确;D、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很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强,但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弱,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7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B若C的食物中d占1/3,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至少需要120kgC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则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b、e【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得出,代表光合作用、代表呼吸作用、代表呼吸作用、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d表示初级消费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e表示无机环境,据此解答【解答】解: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b,A错误;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若在图中所示食物链(网)中C的食物中D占1/3,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1Kg来自D,2Kg来自A,故至少需要A为110%10%+210%=120Kg,B正确;C、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D、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即a和b,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计算能力8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虫媒花通过鲜艳的色彩和香甜的气味等物理信息吸引昆虫为其传粉【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专题】正推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解答】解:A、生产者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其他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是来源于上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呼吸作用消耗,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而最高营养级没有最后一个去路,A错误;B、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即摄入1公斤草的能量,但摄入的能量并没有全部都流入兔子体内,其粪便的能量没有流入其体内,B错误;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C正确;D、虫媒花鲜艳的色彩属于物理信息,香甜的气味则属于化学信息,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含量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D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专题】正推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环境【分析】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碳循环的形式: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生物群落中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解答】解: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A错误;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B正确;C、酸雨的成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过多,SO2过多溶于雨水形成亚硫酸形成的,C正确;D、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意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解答】解: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A正确;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B正确;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使用价值,试题难度一般,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11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十八大报告中,专门在“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下列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A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B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C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D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地能的开发与利用【考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专题】热点问题;生态工程【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解答】解:A、应退耕还湖,而不能围湖造田,A错误;B、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应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错误;C、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这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错误;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措施,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援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从变异角度分析这属于()A基因突变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重组D染色体数目变异【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分析】基因治疗(治疗遗传病最有效的手段)1概念: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将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导入患者的淋巴细胞,治疗复合型免疫缺陷症2、种类:体外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注意两者的区别),其中效果比较可靠的是体外基因治疗(1)体外基因治疗:先从病人体内获得某种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再体外完成转移,再筛选成功转移的细胞增植培养,最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如腺苷酸脱氨酶基因的转移(2)体内基因治疗: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直接向人体组织细胞中转移基因的方法【解答】解: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而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3科学家已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奶牛合成并分泌人的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该技术将导致定向变异DNA连接酶把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黏性末端间的碱基对连接起来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ABCD【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专题】正推法;基因工程【分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解答】解:基因工程可将控制特定性状的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从而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导致定向变异,正确;DNA连接酶把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粘性末端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成磷酸二酯键,而不是将碱基对连接起来,错误;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先推知mRNA中的密码子序列,再推知目的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正确;受精卵能直接发育成新的个体,是理想的受体,正确所以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成果及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对如图所示黏性末端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产生的B图丙中的酶切位点在A与G之间C如果甲中的G发生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能不能识别该切割位点DPCR技术通过高温破坏了图中的a处【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专题】模式图;基因工程【分析】1、关于限制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2)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3)结果: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2、分析题图:图中a处为磷酸二酯键,b处为氢键产生甲黏性末端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 GAATTC/ .CTTAAG,产生乙黏性末端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 CAATTG/ .GTTAAC,产生丙黏性末端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 CTTAAG/ .GAATTC【解答】解:A、切割甲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GAATTC-,切割乙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CAATTG-,切割丙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CTTAAG-,故甲、乙、丙的黏性末端是由三种限制酶催化产生的,A错误;B、图丙中的酶切位点在C与T之间,B错误;C、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如果甲中的G发生突变,限制酶可能不识别该切割位点,C正确;D、PCR技术通过高温破坏了图中的b处即氢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要求考生识记限制酶的来源、特点及作用,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5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B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C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考点】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细胞融合的概念及方法【专题】正推法;克隆技术【分析】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和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得到单个细胞都采用了酶的专一性原理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都采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原理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解答】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A错误;B、利用生物膜的流动性原理,采用诱导技术可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B正确;C、细胞工程中,利用酶的专一性原理,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得到单个细胞,C正确;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的原理都是细胞增殖,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6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错误的是()比较内容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A特殊处理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用胰蛋白酶处制成细胞悬浮液B融合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C典型应用人工种子、种间杂种植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培养基区别蔗糖是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成分动物血清不可缺少AABBCCDD【考点】细胞工程的操作水平、对象、条件及手段【分析】本题只需结合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和动物细胞工程技术中的相关知识及区别进行解答即可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等【解答】解:A、在植物细胞杂交时首先运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而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运用胰蛋白酶将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A正确;B、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运用物理法和化学法将原生质体进行融合,没有生物方法,而动物细胞融合可以利用物理、化学、生物三种方法,B错误;C、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无病毒植物和人工种子,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进行种间植物杂交,动物细胞工程中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C正确;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利用蔗糖,而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必须利用动物血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中的相关技术以及相近技术中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并能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难度不大17科学家从某些能无限增殖的细胞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许多动物细胞的分裂如图是科学家新研发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涉及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B经酶A处理后的与质粒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C若供体DNA提供了prG基因(无限增殖调控基因),则该过程中的是已免疫的B细胞D通过检测和筛选得到的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考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基因工程的应用【分析】据图分析,用酶A(限制酶)处理供体DNA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用同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用酶B(DNA连接酶)处理形成重组质粒,导入(效应B细胞),形成重组细胞,特点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解答】解:A、该过程涉及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没有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故A错误;B、酶具有专一性,同种限制酶能识别相同的核苷酸序列,切割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故B正确;C、若供体DNA提供prG基因,则是已免疫的B细胞,即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效应B细胞,形成的重组细胞才能制备单克隆抗体,故C正确D、重组细胞是含有无限增殖调控基因的效应B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与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形成的重组细胞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则目的基因是prG基因,受体细胞是效应B细胞,或者目的基因是产生抗体基因,受体细胞是骨髓瘤细胞18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茎尖脱毒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培养【考点】蛋白质工程;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分析】1、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蛋白质工程能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而基因工程原则上能生产自然界原有的蛋白质2、动物细胞融合(体细胞杂交)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3、克隆动物的培育涉及了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解答】解:A、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A正确;B、克隆动物利用了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B错误;C、茎尖和根尖等分生区几乎不含病毒,所以将植物分生区(茎尖、根尖等)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C正确;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为动物的转基因技术提供受体细胞等,并且基因工程中的受精卵需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成早期胚胎进行移植,D正确故选:AC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蛋白质工程、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19如图为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过程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等B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的目的是使核移植动物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有利用价值的动物提供的细胞C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传代10代50代左右的细胞D该技术下生出的犊牛并不是供体动物100%的复制【考点】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专题】概念图;克隆技术【分析】分析题图:该图为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过程: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在体外将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成熟,可以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第一极体,核移植时,对提供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奶牛不需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用电脉冲等方法可以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解答】解:A、分析图题可知:该过程涉及卵细胞的培养、核移植、核和质的融合,故该过程中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等,A正确;B、生物的性状主要受核基因控制,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的目的是使核移植动物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有利用价值的动物提供的细胞,B正确;C、核移植时做供核一方的一般是传代10代以内细胞,原因是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C错误;D、细胞核移植方法获得的重组细胞,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供体核,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来自受体的细胞质,所以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不是对体细胞核动物100%的复制,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核移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20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B为了防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C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D瘤细胞可与B淋巴细胞融合后培养,获得特异性强的单克隆抗体,但当相应抗原位于靶细胞内时,该抗体不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考点】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专题】正推法;克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池厂废料处理流程管理规定
- 松原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年度产品购销合同(设备与信息技术)
- 油墨厂原料库防静电接地制度
- 2025民事诉讼授权合同
- 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探索手工空竹的制作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劳动技术
- 中医师考he试题及答案
- 2025秋季云南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学期基础教育银龄教师招募7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代理公司注销及后续事务处理协议
- 学校食堂诺如病毒防控培训
- 学堂在线 如何写好科研论文 章节测试答案
- 旅馆顾客财物管理制度
- 交通设施韧性提升-洞察及研究
- GB/T 45808-2025眼科光学接触镜和接触镜护理产品基于接触镜结合接触镜护理液评价其相互作用的细胞毒性试验
- CJ/T 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
- T/CADBM 63-2022建筑室内窗饰产品百叶帘
- 购车没过户协议书
- 转让店铺欠款协议书
- 银行行测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天津市建华中学2025-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