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五)五四爱国运动(建议用时:20分钟)1蔡元培致徐世昌等留电中说:“大总统、总理、教育总长钧鉴:学生举动,逾越常轨,元培当任其咎。政府果曲谅学生爱国愚诚,宽其既往,以慰舆情,元培亦何敢不勉任维持,共图补救。”由此可见蔡元培认为()a.否定五四运动b.学生运动虽不合法但合情c.爱国应该理性d.五四运动既不合理也不合法b材料中“逾越常轨”表明学生的举动不合“法”,“宽其既往,以慰舆情”反映了学生的举动合乎“舆情”,故b项正确。2下图为某期报纸的一角。该图反映的信息表明()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d.五四运动取得完全胜利b图片所示的“报纸的一角”报道的是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被免职的消息。迫使北洋政府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成果。由此可见,图片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31919年的五四运动,犹如沉沉黑夜中的一声春雷,以前所未有的不妥协精神,给人以振奋和鼓舞,使中国的历史迈进一个新时代。新时代“新”在()a.广泛传播民主科学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领导力量发生根本变化d“民主科学”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反帝反封建是民主革命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三者都不属于“新”,故排除a、b、c三项;无产阶级成为主力军并发挥领导作用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新”。4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a由材料信息可知,五四运动为国民革命准备了舆论、思想、干部条件,故a项符合题意。5下图所示为1920年5月4日胡适等发表的文章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并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b.作者反对学生参与社会事务c.五四运动产生负面社会影响d.该认识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a结合文章的标题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和图中“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等信息可知,胡适对五四运动不完全赞同,他明确反对学生“抛弃学业,荒废光阴”,答案为a项。61919年6月23日创刊的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不仅及时报道了江苏及全国各地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情况,而且大力宣传了民主主义,介绍了各种新思潮。通过材料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b.当时斗争的主力军仍然是学生c.五四运动已经波及全国各地d.该刊宣传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c材料表明五四运动蓬勃发展,但不能得出它是否取得了初步的胜利,a项错误;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b项错误;由材料中“南京”“江苏及全国各地”等可知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该刊物宣传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d项错误。7“这是五四学生运动很值得反思的地方,一些学生打着爱国的旗帜公然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就这样以群众狂欢的方式,学生开始打砸抢,并且火烧了赵家楼。打砸抢的对象则指向汽车与房屋等私有财产”与文中的“反思”相符合的是()a.性质正义的行动可以不择手段b.国民的正义行动可以超越个人自由c.必须反对打着爱国旗号的行动d.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捍卫国家权益d根据“一些学生打着爱国的旗帜公然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故可排除a项;根据“打砸抢的对象则指向汽车与房屋等私有财产”,故排除b项;打着爱国旗号的行动,有合法和非法之别,故排除c项;“就这样以群众狂欢的方式,学生开始打砸抢,并且火烧了赵家楼”,表达的是对“群众狂欢的方式”“打砸抢”的否定,即捍卫国家权益的一切行动均必须遵守法律,故d项正确。8五四运动发生后,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主要是因为()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a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中国的主要矛盾,故a项正确;b项中的“群众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梁漱溟认为学生运动也应按照法律规定,而不应该采取非法手段,这被当时的人认为是迂腐的,这与国内的阶级矛盾无关,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最大的作用就是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d项错误。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材料二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此起彼伏,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相继发生。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1)材料一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哪一正义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要求的结局及其对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在斗争目标上已有很大不同”的表现,并说明五四运动的新特点。答案(1)要求: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结局:列强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