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三年级必修3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1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三年级必修3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2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三年级必修3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3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三年级必修3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4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三年级必修3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创:历史怪蜀黍,高三一轮复习原创课件,原创:华容一中王湘凯,汉武帝(前156-前87年),董仲舒(前179-前104年),西汉(前202-公元9年),1“无为而治”,一从“无为而治”到“有为而治”,(1)推行时间:,汉初七十年(从高祖至武帝初年),(3)盛行原因:,客观原因:西汉经济残破,民生凋敝;无为而治适应了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3)影响:,(1)积极:社会迅速恢复元气,国力日盛。(2)消极:滋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兼并、边患、王国),(2)理论基础:,黄老之术/道家思想,主观原因:西汉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历史教训。,教学重点: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汉武帝的崇儒措施教学难点:新儒学的特点、影响,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二道家哲学正好符合汉初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政策是除秦苛法,与民休息,使国家在长期的耗尽一切的战争后恢复元气。到了元气恢复了,道家哲学就不再适用了,而需要一个进一步建设的纲领。统治者们在儒家学说中找到了它。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材料“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汉书食货志,经济发展,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有为而治”,(1)推行时间:,西汉中期开始(汉武帝亲政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3)理论基础:,董仲舒新儒学体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黄老无为之学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了。,(2)实行原因:,汉武帝有为的表现,“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_”和“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为加强君权:提出“_”“_”和“_”。,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为规范社会行为:提出“_”的道德标准。提倡孝道。,三纲五常,1内容:,儒学开始背离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由“民本”变为“君本”。,吸收法家思想,吸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继承发展先秦儒学仁礼思想,仁政思想:主张限田,反对土地兼并,【2014江苏】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董仲舒语录,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D,B,材料:西汉宣帝(训斥太子)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封建时代的治国思想:外儒内法,王霸之道杂之,剂之以道。,思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否说明汉武帝以后其他各派思想的消失?,其他各派思想并未消失,新儒学本身就融入了法、道、阴阳五行等派思想。,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派思想。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带有神学倾向。体现了儒学的法学化、神学化、官方化的趋势。,2特点:,3影响:,积极: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巩固君权,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秩序。消极:压制了思想,造成古代“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导致神学迷信泛滥。,4地位:,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016全国卷I】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c,【2014全国卷】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题干没有涉及亲子与养子的权利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对待养子与亲子态度趋同,但不表示与亲子血缘关系淡化,故B项错误;养子也属于家族成员,养子与亲子财产同样体现宗族利益,故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西晋时对养子的政策与亲子相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名份和与家族的伦理关系,故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2016北京】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根据材料概括董仲舒的教育主张。(8分),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三、汉武帝大力推广儒学,1措施:,(1)思想上:,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成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规定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3)教育上:,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影响:,(2)政治上:,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1)性质:,太学的出现,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办学校。,(2)意义:,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儒学的传播。改变了权贵垄断官位的局面。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2010天津】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中国的学术思想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儒家思想发展过程,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目的相同),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性质相同)。,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1.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的新内容是A.人定胜天B.无为而治C.君权神授D.仁政思想2.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贵君轻C.性善论D.大一统,C,D,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B,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