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不正确的是A侵略者发动战争的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签订了北京条约等C这次战争中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日本D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2 . 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俄国C美国D日本3 . 以下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B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C中国从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4 .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主要表现在侵略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北方并伸向内地清政府统治者越来越懦弱ABCD5 . 根据以下表格并结合所学,推论正确的是屡次战败都有赔款给列强南京条约后,清政府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马关条约后,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辛丑条约“不割地”与列强之前已经瓜分中国和接受“门户开放”政策有关ABCD6 . 马克吐温:“义和团是爱国的,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而美国传教士从贫困的中国农民身上榨取13倍的罚款,把这样获得的代价用于传播福音。”他谴责的是A鸦片战争及中英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北京条约C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7 . “由于它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错失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于是它后来居上提出了门户开放”。这段文字中的“它”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8 . 一位同学在电脑上搜索以下几个关键词:“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训练新式军队”、“废除八股文”,你觉得他要查找的资料是A洋务运动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9 .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攫取了中国人民的巨额财富。下列不平等条约与内容的对应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南京条约一割香港岛给英国B虎门条约一片面最惠国待遇C天津条约)一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D北京条约一增开天津为商埠10 . 初二年级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李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A洋务派主张兴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B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运动的序幕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11 .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人物身上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林则徐道光帝左宗棠邓世昌ABCD12 . 学完本课后,小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他的主要依据是A都从进攻广东沿海地区开始B英国都是战争的元凶C两次战争的性质和目的相同D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13 .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A1640年6月B1839年6月C1840年6月D1841年6月14 .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反映出义和团的主要斗争目标是( )A清政府B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资产阶级D地主阶级15 . 康有为曾说:俄北瞰,英西啖,法南邻,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况磨牙涎舌,思分其余者,尚十余国。这段话表明当时的中国A近代化探索起步B面临内忧外患C维新变法运动髙涨D民族危机加剧16 . 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17 . 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为了掠夺市场和原料,推出所谓大陆政策B清政府没有及时从朝鲜撤军C中法战争中,暴露清政府的腐败D清政府没有作战争的准备18 . 下面两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唤醒了中国人民爱国意识B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的关系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 . 下列对明朝倭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倭寇是指日本的武士、奸商B明朝中期,我国东南沿海倭患严重C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D倭寇只在海上活动20 . 1902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大学堂创办西式专斋,使山西大学堂与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齐名。这三所学堂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B掀起了介绍西方学术著作的高潮C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D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21 . 中国近代第一块被割让的土地A香港岛B澳门C钓鱼岛D台湾22 . 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边这张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人物:奕,李鸿章,曾国潘,左宗棠口号:自强、求富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23 .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A虎门销烟B1840年的鸦片战争C鸦片的输入D尼布楚条约的签订24 . 1980,一位最早去南方打工的安徽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新中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新中国的变化真大呀!”那么这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 A厦门B广州C深圳D上海25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二、综合题26 . 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西方国家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的一部自我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做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材料二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材料三 19世纪后半期年轻的、受过西方救育的中国人虽然在晚清、民国初期起了引导社会变革的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欧美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老无恋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和第三次“灾难性战争”的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2)材料二“1911年”革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这次革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3)材料三作者认为晚清以来中国政治变革多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史,为他这一论点提供一个历史史实证据。27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咸丰初元,国家方讳言洋务,若于官场言及之,必以为其人非丧心病狂必不至是不谓不及十年而其局大变也凡属洋务人员倒可获优缺,擢(晋升提拔)高官,而每为上游所器重,侧席洛求。其在同僚中亦以识洋务为荣,嚣嚣然,自鸣得意,于是钻营奔竞,几以洋务为终南捷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1)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官员对办“洋务”态度的转变。清朝官员“几以洋务为终南捷径”,意图是什么?材料二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蒋廷黻中国近代史(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洋务运动不能救国救民族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鸦片战争以后,面对以近代军舰和枪炮武装起来的敌手,清廷却仍以弓马考选武将;只会背诵四书五经、写八股时文的迂呆,却要担负安邦治国的重任。学用脱节的悖谬,已经暴露得十分明显。袁伟时破解洋务运动的遗恨(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作者将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归结为哪一制度的缺陷?(4)据所学知识,评价曾国藩诸人所为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28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天朝的崩溃(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次战争?引发“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二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做A,另一个则叫做B。维克多雨果(2)材料二中的两个强盗指的是?这次事件发生在哪场战争中?材料三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3)“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这一史事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材料四图(一)图(二)(4)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两位人物身上具备哪一相同的精神品质?29 . 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引发革命。回望历史,可见一次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起了国家力量的兴衰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哪个国家?1840年前后该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写出第一次、第二次科技浪潮中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各一例。并说说这些交通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