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历史试题D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历史试题D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历史试题D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历史试题D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历史试题D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历史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2 . 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3 . 隋唐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下列各项属隋唐时期著名书法家的是( )颜真卿阎立本柳公权欧阳询ABCD4 . 有人这佯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朝大运河的南北端点是A余杭、洛阳B涿郡、洛阳C余杭、涿郡D洛阳、长安5 . 这次和平是买来的和平,但这次盟约保持了辽宋很长时间的和平,为这次和平作出最大贡献的是A姚崇B宋璟C石守信D寇准6 . 女真族是中国古代史上古老的民族,他们建立的政权有A辽元朝B金后金C西夏元朝D西夏金7 . 589年,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使我国南北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A秦朝B隋朝C唐朝D元朝8 .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北方的五个政权与南方十个政权的合称B当时南方战事不断,而北方政局相对稳定C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D政权分立和统一,是这一时期发展的趋势9 . 北宋和辽达成和议后,产生的影响包括:( )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宋与辽的和平交往推动了边境地区的发展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ABCD10 . 宋朝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了当时政府A文武并重B重文轻武C尚武轻文D守内虚外11 . 三国演义开篇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结束汉末以来近4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朝代是A曹魏B北宋C隋朝D西晋12 . 杜甫的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与这些诗句相关的史实是A安史之乱B开元盛世C宦官专权D黄巢起义13 . 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这里的“藩镇”是指( )A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B京畿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C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D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14 .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下列言论体现他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B为政之要,唯在得人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5 . 某同学正在研究有关“澶渊之盟”的史实。下列文献中,可供其参考的是 ( )A史记B隋书C宋史D贞观政要16 . 在唐代,能体现一国多制的精神和政治开明特色的是( )A科举制的实施B羁縻州的创立 C都护府的设立D三省六部制的实施17 . 唐朝人充满自信与活力,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18 .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19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郎”是形容宋朝社会具有浓厚的读书风气,促使这种风气出现的原因是A宋朝经济繁荣B宋朝统治者爱好读书C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D宋朝文官多20 . 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最大启示是A不要随意改变政权机构B不要耗费人力开通运河C重视节俭,不铺张浪费D不要肆意剥削人民和加重人民负担二、综合题21 . 材料一:材料二: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我国当时能读到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材料三:唐代诗人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有一次,唐太宗在端门见新考中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为掌握之中)矣。”(1)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唐朝哪两个行业的进步?此外唐朝出现的新的灌溉工具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材料一中图3中捕捉到什么信息? (3)请结合材料二写出你最熟悉的一位唐朝诗人及其作品。(4)材料三中的“唐太宗”采用什么制度“赚得英雄尽白头”?这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你认为“太宗”实施“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能在以上这些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摘编自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材料二清代名医徐灵眙作讽刺八股取士的刺时文道: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啼,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算是百姓朝廷的晦气。(1)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的作用。(2)明朝的科举考试,有哪些变化?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股取士有什么危害?(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2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代年份全国人口数量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约1900万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约3714万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约4142万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891万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约5292万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约1699万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万材料二: 图一图二材料三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选自许悼云许悼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材料四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回答问题:(1)依据材料一,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到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唐朝人口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趋势?(2)请写出材料二中唐朝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3)据材料三,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4)根据材料四指出,当时流行的哪一个谚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