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为卷(选择题)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25题为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第卷2629题为非选择题,共50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以“封”字为图案的一枚邮票,金文中的“封”字,写作或从字形上来看,具体行动就是划定疆界,植树为帜。而下图则是以中华百家姓的姓氏出现。那么,这个姓氏的由来是A. 地名B. 植树的过程C. 人名D. 祭祀【答案】A【解析】【详解】图片中的封和分封制有关,分封制就是把诸侯分封到各地,封姓源出姜姓, 是炎帝的后裔,以地名为氏,故A项正确;材料中“植树为帜”是植树作为标识,植树的过程不符合材料中“封”的信息,B错误;人名和祭祀显然与材料中划定疆界的信息不符合,C和D项错误。2.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 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 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 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提炼单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文字信息中 “外人”、“自己人”可见贾母强调的是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因此C符合。A不对,并非指性别歧视;B不对,并非指等级观念;D不对,材料也无从体现长幼有序。考点:本题考查宗法制。点评:拓展思路:宗法制的影响(在当时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对现在的社会的影响)。其出题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追根认族、家谱、祭祖、家族、祠堂、父辈称呼等。读到题干中有以上几种信息时,其正确选项与宗法制有关。3.下图中秦代砖文炙“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其中“海内皆臣”一句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 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B.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 国家一统集权于皇帝D. 水陆交通发达,便利统治【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中“海内皆臣”体现的是政治问题,反映出皇帝权力至上,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是文化方面;B选项没有体现权力问题;D选项是交通问题。4.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理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个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关于郡县制度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废分封,置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废分封,置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本身表述错误,郡县制不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而是否定;废分封,置郡县不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是暴政;的表述符合历史,所以正确。所以B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郡县制5.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汉书的记载B. 民间的传说C. 史家的研究论文D. 秦简的记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考点:历史研究的史料问题。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的史料问题。哪些是可信的,哪些需要佐证的,需要分清,考查的是历史研究能力的问题。6.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B. 建立法律体系C. 确立三省六部制D. 实行科举制【答案】C【解析】题干信息“隋唐时期”、“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结合所学可以知道,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故C正确;A项是秦朝的举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不符合“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排除;D项是选官制度,不符合“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和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抓住关键信息“隋唐时期”、“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和对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和作用的识记。7.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B. 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所学教材知识判断,很明显,D错误,因为明朝时期朱元璋就废除了丞相制度,所以清朝时没有丞相的,所以D错误;ABC表述都是正确的。A分封制从西周武王开始;B推恩令是汉武帝实行;C三省六部制在隋唐完善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除丞相制度8.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 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 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 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 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朱元璋在全国颁行统一的三种服装样式目的是为了严格区分社会等级秩序,极力加强专制皇权统治,答案选C,A B D三项说法不够准确,不符合朱元璋的真实目的。考点:明代专制主义的强化措施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本题从服饰变革的角度考查社会变迁的背后隐藏的社会本质问题。9.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 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B. 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 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 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古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民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古希腊由于海洋和山峦的阻隔,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而是出现了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少,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政治活动,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故选A。考点: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点评:本题还可以改为: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文明发生的地域特点是 ( D )A.大河流域 B.交通中心 C政治中心 D海洋10.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A. 妇女B. 外邦人C. 全体公民D. 奴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是民主政治,全体公民享有民主政治权利。但其全体公民不包括A、B、D三项。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及评价:积极: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消极: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为马其顿王国所灭。11.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道:“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A. 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B. 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C. 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D. 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宗法体现的是血缘,宗法与皇权结合,应该指封国制,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以官为氏”“安官乐职”“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等信息,可知官员队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体现了一种荣耀与感恩,故B项正确;“吏治”指官吏的作风和政绩,材料没有充分体现,故C项错误;“推动国家长治久安”,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汉代政治12.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阿指出:“如果人们只注意执政官的权力,那罗马国家就完全是君主制政体;如果人们只注意元老院的权力,它又完全是贵族政体;而如果只注意民众的权力,它显然又是民主政体。”这体现了当时的罗马A. 民众利益至上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 实行贵族政治D. 王权与族权的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由题干内容可得知波利比阿主张的是不要只注意权力的一部分,对执政官、元老院和民众都要引起注意,体现了罗马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思想,故选B。ACD都只反映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的权力制衡13.古希腊公民大会的决策方式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决策方式的根本区别是A. 公开性B. 民主性C. 效率高低D. 有无辩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古希腊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最高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这种决策方式体现了民主性的特点。中国封建朝廷实行的是皇帝的个人专制独裁。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希腊政治文明两大文明比较决策方式14.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雅典娜神像 雅典剧院 帕特农神庙A. 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B. 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C. 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D. 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图片的文字说明,雅典剧院、神庙等反映了雅典文化的发展,说明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ABC都无从体现。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点评:解答图片型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图片,明确图片反映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图片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的再现历史史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史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课本史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15.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A. 树立皇帝的权威B. 宣扬人文主义思想C. 制定完善的法律D. 传播基督教教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和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罗马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来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奴隶主的统治,例如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故C选项正确;古代罗马皇帝的权威以法律的形式来体现,故A选项错误;人文主义思想属于思想领域,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故B选项错误;传播基督教教义,属于宗教方面,也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故D选项错误。故选C。16.“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它反映了罗马法A. 严格保护私有财产B. 规定罪犯要负刑事责任C.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D. 认为法律代表公共意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分析,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遗嘱有法律效力,财产归属由遗嘱人的意志决定,实质上是保护私有财产。故选A。考点: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的一些原则到现在依然采用:如陪审制度、被保护人制度、审级制度、重视证据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罗马法的形成过程也需要掌握。17.2009年4月,英国民众2万多人在网上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布朗下台。布朗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A. 布朗所在执政党工党的民意支持率B. 英国国王的态度C. 议会对布朗政府的信任程度D. 在野党保守党的态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首相向议会负责,因此首相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议会对首相的信任程度,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18.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A. 英国君主立宪制B. 德国君主立宪制C. 美国总统共和制D. 法国共和制【答案】A【解析】英国的民主制度在确立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多的妥协,因此“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而“渐进中累积着大步”指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又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完善过程,表现出明显的进步性。故答案为A项。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的,美国是在独立战争胜利后逐步建立起总统共和制的,法国民主共和制的建立过程艰难曲折,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CD项。点睛: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以和平方式实现资产阶级的夺权,其后在和平的改革进程中,民主政体不断完善。19. 美国l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大法官共9名,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任职终身”这一规定的最主要目的是A. 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B. 实现“三权分立C. 防止高级司法人员流失D. 鼓励法官忠于职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美国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实行终身制,即:法官一经被任命,非经弹劾,不得被免职、撤职,或令其提前退休。美国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法官有独立司法权。此规定的目的是保障三权分立。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0.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子、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A. 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B. 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C.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D.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国的体现的关系是单向制约,一物降一物,但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则是双向制约,是相互制衡的关系。因此材料说法是不妥的。故选C。AB明显错误;三权是分立的,不是相互包容的。D错误。考点: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点评:美国三权分立是借鉴了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三权相互制衡,从而保障民主,反对专制。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美国、德国确立的政体类型和法律文献与特点也需要掌握。21.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 法国的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 法国已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D. 共和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不利于工人运动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工人可以建立自己的政党和组织,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斗争,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承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故选C。法国的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法国里昂工人起义,A 项错误;. 法国已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材料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保护民权没有关系,B错误;材料中阐述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显然有利于工人运动的发展,D错误。22.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这些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A. 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B. 共和政体的确立C. 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D. 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答案】A【解析】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宪法的颁布,说明这些国家都通过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代议制,即“法治”取代了“人治”,故A项正确;英国和德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的统治,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不符合此时间,故CD项错误。23.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材料信息体现的是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也就是说国王必须要让议会参加才能行使媾合与开战的权力。本题表明的现象是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权力,但是必须让议会参见才能行使。实质上说明了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由材料信息可知,关荣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受到侵蚀,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国王专权,故B项错误;此时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国王不能控制内阁,故C项不符合史实。【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权力24.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 有利于政局稳定B. 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 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 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答案】A【解析】“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重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说明当时政局不够稳定,“戴高乐就任总统后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就等于不再让议会作为国家的重心,这就有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故选A;总统的元首地位在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时就已经确立了,故B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B;题干并没有提到剥夺议会的权力,故C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C;法国没有实行两党制,是多党制,故D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25. 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 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B.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 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D.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德意志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主要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立宪制和专制相结合,“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的信息体现“民主性”较浓厚一些,更符合“资产阶级代议制”这一概念,尽管18711919年间的德国专制是实、民主是虚,故D项正确;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能表明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与“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不符,故A项错误;国家元首“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不能充分体现是否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项错误;宰相同时是“联邦议会主席”,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只对皇帝负责,表明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故C项错误。【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代议制向欧洲大陆扩展德国君主立宪制。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1)据材料一,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2)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3)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据此并结合材料,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答案】(1)态度:设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政治运行机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同时相权三分,有利于加强皇权。(2)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而且还削掉了宰相的用人权和司法权。(3)元朝实行中书省一省制,中书省长官就是宰相。原因:中书省权力过重,或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措施:废丞相,权归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4)趋势: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化。影响:虽然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也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信息“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可知唐太宗对待宰相的态度是让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之处;在唐代设置了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之间分权运行,既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通过分散相权,最终加强了君权。(2)结合材料信息“太宗患中书权太重”可知宋太宗认为宰相的权力太大,因此通过一系列的政治设置来分割相权,“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而且还削掉了宰相的用人权和司法权,宰相的权力被大大分散,因此说宋代是“传统相权的衰落”的关键。(3)元代设置中书省,中书省长官承担宰相的职责,但主要大权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同时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并通过一系列的分权措施削弱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结合材料信息“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可知明太祖认为宰相擅专威福,威胁君主利益,因此通过废丞相,设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方式解决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4)通过上述材料可知,在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分散相权的方式不断削弱相权,在分散的过程中相权渐趋衰落,一直到明代明太祖彻底废除了丞相制度,与此同时皇权则日益得到强化,到明清时期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相权的衰落和皇权的加强虽然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是君主专制的强化也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与发展。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设六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伯利克里讲到:“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物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材料三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材料四 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材料五 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指哪些人?伯利克里心中的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元首产生方式及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3)在学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扩展”一课后,李明同学认为法国的政体进步,史航同学认为德国的政体有效。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5)上述材料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答案】(1)雅典所有成年男性公民。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分)(2)德国:世袭,控制议会。法国:选举,对议会负责(4分)(3)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有利于民主进程的推进。(或)德国:君主立宪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强大。(6分)(4)选举制,任期制,集体领导的议会制,分权与制衡,比例代表制等。(3分)(5)材料一是奴隶制的直接民主,其余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本题考查的基础的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要看清题干所问的问题,要用书面语来回答。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古罗马的民法大全材料二: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材料三:第十一条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第二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1)材料一体现了古罗马法的哪些思想?(2)材料二中近代美国政体的权力中心是什么?有何目的?(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近代美国和德国的政体各有何显著特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哪些?(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答案】(1)罗马法注重证据;保护未成年人甚至涉世不深者权益;反对罪及亲属子女;强调法律的最高权威。(2)权力中心是总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美国强调“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德国名为君主立宪,实为君主专制;原因: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以独立战争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德国统一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4)区别:前者是奴隶制性质,后者为资本主义性质。联系:材料一中罗马法的思想是材料二、三中资产阶级法学渊源。【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得出罗马法注重证据;保护未成年人甚至涉世不深者的权益及反对罪及亲属子女,强调法律的最高权威等相关结论。(2)结合所学根据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内容作答,其目的应结合1787年宪法颁布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3)结合所学从权力制约、权力核心进行分析美德政治制度特点上的不同,原因可以从双方历史传统、代议制建立方式、思想影响的深度进行思考。(4)此问结合西方法制继承发展关系、罗马法的后世影响进行分析作答。29.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工业文明的冲击,东方的中国、日本均进行过改革,但结果却并不相同,阅读材料:材料一 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的时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