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悟空艺术形象.doc_第1页
论孙悟空艺术形象.doc_第2页
论孙悟空艺术形象.doc_第3页
论孙悟空艺术形象.doc_第4页
论孙悟空艺术形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 论孙悟空形象 学生姓名: 凡进波 学 号: 20061420060114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孝感电大应城班 指导教师: 黄礼平 2007 年9 月论孙悟空艺术形象结构提纲:1、引言2、勇敢、坚强,具有锄强扶弱,抱打不平的英雄本色,他疾恶如仇、敢于斗争、有胆、有才、有识。 3、 追求自由,反对神权,坚守着自已的独立人格,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敢于向一切权威挑战,坚持返求民主的精神。 4、孙悟空的性格是动物的本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完美结合,是老百姓心目中真正倾慕的英雄,使他具有多层次性格特征。 论孙悟空艺术形象内容摘要: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追求自由的叛逆性格;二是护卫唐僧到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前后两个阶段性格基本统一。本文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这个中心人物多层次性恪特征进行论述。他正义、勇敢、坚强、执着,他蔑视权威,叛逆,追求平等、自由,敢于捍卫个人尊严,尊重自我,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这就是孙悟空的个性!从“性格决定命运”这一观点来看,孙悟空之所以追求自由,争取实现自我的价值,也就是个性使然。关键词:孙悟空 勇敢 坚强 执着 追求自由 疾恶如仇 完美结合 目 录引 言5一、疾恶如仇、敢于斗争、有胆、有才、有识5二、 追求自由,反对神权7三、 真正的英雄9参考文献11论孙悟空艺术形象西游记这部作品,实现了现实与神话的完美统一。吴承恩写孙悟空,妙就妙在让他具有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神通,但也并非所向披靡、无所不能。唐僧一行要过火焰山,孙悟空设计取来铁扇公主的宝扇,却又被假扮成猪八戒的牛魔王骗了回去,他有火眼金睛,但偶尔也会判断错误。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将自己变成了一座小庙,身体的其他部位都变得非常逼真,但惟有身后那条猴子尾巴无法处置,只得将它变成一根旗杆,竖在了小庙的后头。但是旗杆从来都应该是立在前面的,正是这条尾巴让二郎神识破了孙悟空的计谋。如此一来,孙悟空的形象便给了读者更多的真实感。 西游记堪称是古典小说中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著。在世界范围内,西游记被翻译成英、法、德、意、俄等多种不同国家的文字。英国大百科全书称西游记“是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因此,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多层次的性格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他勇敢、坚强,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他具有锄强扶弱,抱打不平的英雄本色,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但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而且也是为民除害。他疾恶如仇、敢于斗争、有胆、有才、有识。 孙悟空也曾历尽艰辛辛苦求学,于菩提祖师处习得本事,但始终也改变不了与生俱来的禀性,当然这禀性以现时代的眼光来看是很可爱的。包括其求学时的坚毅和勤奋。在花果山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因为首先进入水帘洞,被推捧为众猴之王。此后他以自身的聪慧领悟到生老病死难以幸免之理,顿生求学仙法达长生不老之心。当老猴子告诉他这世上有佛神仙拥有长生之法时,“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常躲过阎君之难。”其实这也带有率性而为的特征,孙悟空就是一个想到即为的人。此后,这仍无姓名的石猴便踏上了求学访道之路,历时多年,足迹遍布,足见其心志。文中有云“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神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又有云“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南谵部洲,穿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做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贺牛洲地界。”从这些文字里可看出路途上的曲折,而石猴没有放弃。之后终于从樵夫处得知菩提祖师的洞府,前往求学。当日祖师问其来处,石猴自言求学路时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念头,方才到访此处。”求学之艰辛,求学之心诚,连菩提祖师也为之所动,终收其为徒。跟随祖师学道之后,他一收好动的习性,勉力戒躁而为。“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六七年。”起始时除学习礼仪和基础知识外,总是做些杂事,但却没有抱怨的坚持了六七年下来,谁能不说这是个好学的孩子。于是祖师以各门道法相询,任其选自己喜欢乐意学的,最终石猴以自己独有的聪慧悟性看破了祖师的暗示,终于学得七十二变与筋斗云两大绝技。而这又是三年后的事情了。自此他在外求学已近二十年。 孙悟空的形象实质不仅在于敢斗,更在于斗则必胜,故为“斗战胜佛”。他取得斗争胜利有两个法宝:一是武艺高强这在大闹天宫中表现得尤为精彩;一是善于斗争,亦即有勇有谋,斗智斗勇。他经常变成蚊子、苍蝇、蟭蟟 虫,钻到妖精洞里去弄清妖精的底细(如黄风怪);或者根据蛛丝马迹推断妖怪的来历,然后根据这些妖怪的特点,寻找相应的对策(如黄袍怪);有时他又化为妖精的丈夫或妻子去欺骗妖精(如三调芭蕉扇)。或者赚来妖怪的法宝,反置妖怪于死地(如计盗紫金铃)。他还善于运用钻到敌人肚子里去的战术来制服妖精(如黄眉怪)。他机智灵活,随处设计,常常令妖怪防不胜防。 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在劫难中,孙悟空凭借着智勇,斩妖除魔,见义勇为,为着理想出生入死,表现出了英雄的个性。但是比妖怪更难对付的,却是唐僧所给予的种种委屈。可一次次的委屈都没能使孙悟空从心底里真正地放弃理想,他仍然把护送师父取经看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就看“尸魔三戏唐三藏”这一回,白骨精三次变换身份,第一、二次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假身,唐僧以为孙悟空错杀了好人,念足了紧箍咒,让孙悟空痛了个天旋地转;第三次,孙悟空又识破了白骨精,可是还要不要打呢?“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孙悟空犹豫着,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了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最后决定“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这段心理描写十分精彩地展现了孙悟空的个性及价值取向。他完全可以选择不打妖精,从而避免受紧箍咒之苦,可是又担心师父被抓受苦,于是还是把妖精打死了,情愿受到师父的惩罚。唐僧一纸书信把孙悟空逐出师门,这不能不让孙悟空感到心灰意懒“独自个凄凄惨惨”,听到水声,“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止步,良久方去”。这时的他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放不下的是师父,更放不下的还是他的取经事业。后来猪八戒赶回花果山求助,孙悟空虽然表现得激愤不已,但得知师父遇难还是急忙赶去相救。平安护送师父到西天取经是孙悟空的人生目标,也是他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因为这一理想,他不断地坚持,勇敢地表现自我,最终功德圆满,获得了“斗战圣佛”的称号,在佛的六十三个座席中,位列第四十八,尚在观音之前。让我们看看英雄在取经路上的义举,为取经之路清除障碍,为百姓安生荡平祸害。他的形象就靠这些行为得以丰富,并且逐渐高大以至升华。八百里火焰山阻住去路。孙悟空就到铁扇公主那里借来芭蕉扇,熄灭火焰,断绝火根,拯救了一方生民,使火患永不再发。“妖为鬼域必成灾。”比丘国的国丈白鹿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为国王做药引子,孙悟空就打杀了白鹿怪,救出一千多个小儿,并把妖怪住的华清洞,烧作一个火池坑;青龙山玄英洞的犀牛怪,强迫天县人民每年供献价值四万八千两银子的酥合香油灯。孙悟空就请来四大禽星,降伏了犀牛怪。为该天县人民解除了痛苦;通天河的金鱼精,每年向陈家庄人民要童男童女享用,并强令交纳猪羊牲醴贡献。孙悟空就请来南海菩萨降伏金鱼精,为陈家庄人民根除了祸患,等等,事例不胜枚举。二、 追求自由,反对神权,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驯的一贯作风,归于佛门并不意味他对神佛的无条件服从,他仍然坚守着自已的独立人格,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敢于向一切权威挑战,然坚持返求民主的精神,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正体现了他的叛逆性和妥协性的性格特,自由、平等的思想意识抬头,人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其实就时要求一种人性的解放,精神的解放。 明代心学通过“求放心”、“致良知”来达到“明心见性”,其实就时要求一种人性的解放,精神的解放。这也是人的个性的体现。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孙悟空便是个典型的例子。悟空的公然挑战必然引起天国的残酷镇压。面对庞大的天兵天将,他毫无畏惧,大施神威,将天庭搞了个七零八落底朝天,彻底破坏了天庭的秩序。他被置于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烧炼,反倒烧出了他的火眼金睛并在一怒之下逼得玉帝坐不住,请来了西天佛祖。在佛祖面前,孙悟空义无返顾,公然道出了要与玉帝争宝座的声音:“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当如来陈述玉帝享受无极大道理后,孙悟空并未被唬住,仍不买如来的帐,反而进一步挑明了自己反叛的意图:“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孙悟空以大胆豪迈的言辞、直冲斗牛的雄心,显示了他的英雄本色及对平等的要求,表现出作为英雄的威风凛凛及一派浩然正气,也充分体现了打破现存秩序、追求新的生活的意愿。玉帝是神权的象征,也是人间帝王的象征,在一个崇拜神权和王权的社会里,大胆到要把神和王权的代表玉帝拉下帝座,需要多么大的气魄!这足见他的解放个性、追求独立人格的强烈意识! 孙悟空对自由的追求是从最根本的自然生命开始的,他天生地养,无父无母、一开始就在精神上超越了宗法制和社会对人的种种限制和约束。孙悟空本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的“天产石猴”,他出世后,就在这仙山福地里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自然的本性使孙悟空在传统束缚面前显得桀骜不驯。如西游记写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原因则是复杂的,但可以从两方面体现出孙悟空追求自由反对神权一是,灵霄宝殿,等级森严;玉帝昏瞶,仙卿庸碌。他们只知君君臣臣,打恭作揖,只会侈谈仁义,玩弄骗术;却不识贤能,不会用人。诏召孙悟空而官封弼马温,已属大材小用;旨谕自幼以桃裹腹的齐天大圣而让其去看守蟠桃园,更属天下奇闻。信手摘些尝尝鲜,又何足为怪?自是与入园偷盗不同。二是,孙悟空作为地上妖仙,从不以为自己比谁低贱,四海龙王也只是他的“邻居”;作为齐天大圣,从不以为自己比谁高贵,河汉群神也都是他的“朋友”。天不拘兮地不羁的自由自在生活,成了他的人生乐园。正是这种恍若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观念,决定了他在等级秩序面前目无尊卑而又不我知,显得格外心高气傲而又任情任性。因此,当他一旦感到身受屈辱或压迫,“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便成为他对付天宫等级秩序的总办法。这种狂傲美,本质上是属于新世纪的曙晗。而作为孙悟空的自由平等观念发展的结果,却是使他被如来佛设计压在五行山下,完全失去了自由。这就是说,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并不是由于他对物质上的贪求,而是由于玉帝“不会用人”造成的结果,而是由于他那恍若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观念发展的必然。要注意的是,作者对神佛的态度是揶揄,而对孙悟空的态度则是欣赏。 孙悟空表现的具积极的、乐观的、正因如此,他每一场的战斗都会全身心投入、积极作战并且战无不胜。所以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战无胜佛”。如孙悟空护卫唐僧去西天取经,从猢猴到斗战胜佛,可以说是一个实现个人价值的典范,在追求个人成功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团队合作。在追求个人成功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团队合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即使神通广大如孙悟空,也无法独自完成取经大任,然而,我们却能够通过建立人际互赖关系,通过别人的帮助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对于团队而言,伙伴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相互协作至关重要,无论是力量型的人,完美型的人,活泼型的人还是和平型的人,都可以任凭自已的性格魅力,来赢得团队伙伴的支持。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最终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 三、 孙悟空的性格是动物的本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完美结合,猴子的机灵、顽皮、酷爱自由、勇于反抗与人的好名好胜,是老百姓心目中真正倾慕的英雄,使他具有多层次性格特征。 西游记第1回即点出孙悟空的生世,这是一个天生天养天赋异禀的孤儿,只看第1回的题为“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就可以看出端倪。文中更用详细的文字描写了孙悟空的出生和求学的过程。文中写到“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由此可想见孙悟空乃是聚天地灵气孕育而生的一只石猴,自然无父无母,别说没有人教他起码的生活礼仪之道,甚至都没有人教它懂得生活的基本常识,一切都必须靠自己的摸索,自然保持了天性的淘气。这些先天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他以后的性格率性、反叛、乐观、崇尚自由的特点。很快的,在随后的文中,作者描绘了他出世后的生活概貌“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条约,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果树;与狼虫为伴,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出世后在山野间为生,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何等闲散何等不知世事,天真烂漫随性之极,也注定了与宗教礼法不合。之后有诸多事情的发生,就证明了这一点。如为了不被人控制生死,拒绝接受冥司约束,强令冥司阎君修改生死簿;轻视天国威严,不顾任何所谓天条法规,在天帝面前照样傲然而立,并自称“老孙”;在发觉“弼马温”实为养马小官,上当受骗,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后又接受招安,被分派管理蟠桃园时,更经不住仙挑诱惑,监守自盗。而以上种种,归于根本,无非是个讨厌约束不知礼仪的孤儿一些孩童脾气的行为罢了。求学的坚毅和勤勉,加上自身的聪慧悟性,让他成功地从菩提祖师那里学到了一身近乎无敌于天下的本领。可是满师之后,孙悟空却很快被菩提祖师赶回了花果山,只因其在师兄弟面前炫耀自己所学的技法,只为博众人欢乐。可见这只猴子始终还是没能摆脱天性的特色,尽管学习了多年的礼教,始终难以做到谨言慎行。而回到花果山之后,本领超凡的石猴再没有了师门这仅有的包袱,恢复了赤子之心,再不受任何礼教的约束。凭着自己的性子喜好行事,将个天界上下闹得人仰马翻,真是满天神佛制不住一只人性的猴子。 孙悟空在除妖的过程中,孙悟空也有着许多的无奈,很多时候不得不借助神佛的力量。例如,小雷音寺的妖怪黄眉大王,是佛祖南无弥勒座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假佛成精(第六十六回);霸占朱紫国金圣娘娘的妖魔赛太岁,是观音菩萨跨下的金毛猴(第七十一回);比丘国的国丈白鹿怪,是南极老人星跨下的白鹿(第七十八回);竹节山九曲盘桓洞的魔怪九头狮子,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狮兽(第九十回);妖魔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为太上老君看金炉、银炉的两个童子(第三十五回);衡阳峪黑水河妖精鼍龙,是西海龙王敖顺的外甥(第四十三回);碗子山波月洞的黄袍怪,是玉帝左右二十八宿中的奎星(第三十一回),等等。说明这些妖魔的危害人民、作恶多端,大都与神佛的包庇纵容有关,这样写就更广泛而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第三十七回写乌鸡国王被妖魔害死后,国王鬼魂向唐僧求救,唐僧问他为何不去冥司阎君处告状。国王鬼魂回答说:“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齐天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这里所写的神魔之间的联络有亲,像极了现实生活里官官相护、狼狈为奸, 压在人民头上的一座封建大山的形象。这样的情况在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于是每个时代都需要像取经时的孙悟空这样,一心只求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造福于人群,不计较得失更加不屈服于权威的英雄。我们可以看到,当金兜山的兕怪捉住了唐僧,抢走孙悟空的金箍棒,孙悟空去天宫见玉帝,他傲慢地称玉帝为“老官儿”,并指名要“问他个钳束不严”之罪;当佛祖南无弥勒座前一个司磬童儿,在小雷音寺假佛成精。孙悟空去见佛祖,他当面责问说:“好个笑和尚!走了这童儿,教他诳称佛祖,陷害老孙,未免有个家法不谨之过”;当狮驼山三个魔怪捉住唐僧,孙悟空到西天如来处求救,他大胆嘲讽如来说:“如来!我听见人讲说,那妖精与你有亲哩。”并说:“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当菩萨伪装妖精凌虚子,去找黑风怪参加佛衣会。孙悟空嘲弄菩萨说:“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孙悟空与八戒、沙僧到三清观擒妖时,八戒把太上老君的神佛一咀拱倒,并讽刺说:“老官儿,你也坐得彀了,让我老猪坐。”于是,猪八戒变化为太上老君,孙悟空变化为元始天尊,沙僧变化为灵宝道君,把原来的神像都推倒了。为了灭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