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中一年级人教版上册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66页)_第1页
语文初中一年级人教版上册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66页)_第2页
语文初中一年级人教版上册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66页)_第3页
语文初中一年级人教版上册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66页)_第4页
语文初中一年级人教版上册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6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论语,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孔子,有关孔子,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四方弟子云集。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富有的弟子有子贡;贫穷的弟子有颜回;武艺高强的弟子有子路。庄子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代指教育。关于“杏”有两个不同说法,一指杏红飘香;一指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按时复习,先生,指孔子,yu,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代指学习的内容,也、也是,人家不了解(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志同道合的人,表承接,表转折却,课文探究,第1句讲第2句讲第3句讲,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个人修养,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泛指多次,反省,自己,wi,尽心竭力,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zng,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谋划,商量办法,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同“又”,顺承,迷惑、疑惑,独立做事情,上天的意旨,越过、超过,规范,能听得进不同意见,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课文探究,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做,成为,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旧的知识,温习,可以,凭借,表承接,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却,迷惑,转折,有害,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第六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品质高尚,忍受,乐趣,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而发愁,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忧愁,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学习态度),颜回的故事一孔子收徒,有教无类,不问贫富,只要认学,他都招进门里。颜回初见孔子时,不过是个十岁多的小孩,他个头矮小,衣衫简陋,面黄肌瘦,但他的额头却出奇的高,向前凸着,双眼深凹,炯炯有神,透着机智、聪慧。颜回向孔子三拜磕了仨头,就算成了孔门弟子了。颜回初见,并没有给孔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孔子渐渐发现,在弟子之中读书最用功的就是颜回,而且很少提问,只是瞪着一双打眼像贪食般地听孔子讲经受业。放学了,弟子们都回家吃饭了,颜回总是最后一个走,饭后又第一个来到学堂,然后就捧卷诵读。时间长了,孔子就觉得奇怪了,颜回为什么回家吃饭这么快?这一天,孔子派人偷偷跟随颜回,看个究竟。原来,颜回家住东关的贫民区。平时,颜回的父亲在城外种地,不回家吃饭;颜回的母亲又在外给人帮工,也不回家吃饭。这样,颜母每天走时给儿子做一锅菜汤。颜回回到家也不管凉热,拿起竹筒做成的饭碗,舀出菜汤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拍拍胀起的肚皮,乐滋滋地拿上包,往学堂跑去。孔子派人观察了几天,天天如此。孔子听了回报非常怜悯,又十分叹服。于是说了收在论语上的这段话:“一箪食,一瓢水,居陋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的故事二颜回家贫,平时又不善言谈,更使一些富家弟子看不起他,有时还借故侮辱他。颜回从不和这些同学计较,只是一门子用功读书。一天,有个同学的铜方圈丢了,就怀疑是颜回偷了。虽然大家都在颜回面前旁敲侧击,颜回依然镇静自若,不理不睬。这样,同学们更加怀疑是他偷的了。这天放学,同学们都到孔子面前说颜回偷了铜方圈,开始孔子不信,可告状多了,孔子就生气了,没想到自己门下竟会出现偷儿,就要把颜回赶出学堂。可转念一想,颜回偷方圈又没人抓住手脖子,假如不是他,不是白白冤枉了一个好孩子吗?孔子想了想,就拿出一锭金子写了几个,说:“那就试试他吧!”饭后,又见颜回第一个来到学堂。他脚一进门就被一个硬东西碰了一下,颜回穿的草鞋,这下碰得可不轻,疼得他弯腰按摩脚指头,忽见脚下有个白纸包。颜回心想,这是啥玩意儿这么硬,打开一看是一锭金闪闪的金砖,纸包什么写到:“天赐颜回一锭金。”颜回笑了笑,取出笔也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又把金子包好放再原处,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出经书放声阅读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人趁颜回不注意,把那纸包交给了孔子。孔子打开一看,纸包上又多了几个字:天赐颜回一锭金,外财不发命穷人。孔子看了莫不做声,那些诬赖颜回的弟子们都低下了头。后来,丢失的方圈找到了,那同学找颜回道歉,颜回只是一笑而过。从此,孔子更加器重颜回。颜回呢,也不负师望,不仅学问大进,而且品德修养也居孔门弟子之首,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中的首位。,第七章,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学问,的人,喜欢、爱好,以为乐趣名词意动,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饭名词作动词,粗粮,冷水,弯着胳膊,顺承,乐趣,正当手段,对于,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在其中,顺承,跟从、学习,走路,一定,选择,好的方面,优点,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河流,流逝,这,舍弃,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课文探究,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普通人,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泛,并列,坚守,恳切,仁德,并列,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课文探究,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学习方法: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一定要学思结合。,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学习了以后一定要花时间进行巩固。,学习态度: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修身做人: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交友的乐趣。,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功课。,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一样。,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和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总结,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古今异义,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古今异义,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的液体,古今异义,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一词多义,可以为师矣为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不知而不愠知温故而知新,当、做,替,了解,懂得,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而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其其不善者而改之,转折,顺承,并列,它的,他人,特殊句式,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出自本文的成语: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2、“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名言警句类用于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研讨与练习一”:在本文论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研讨与练习四”。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宽宏大量。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来表达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不知而不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课外拓展阅读曾子杀彘(zh),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