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248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与之前的版本《GB 12489-1990 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适用范围与分类: 新版标准可能根据食品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对吗啉脂肪酸盐果蜡的使用范围和分类进行了细化或扩展,以更准确地指导其在不同食品类别中的应用。

  2. 技术指标: 2010版标准很可能会对吗啉脂肪酸盐果蜡的各项技术指标如纯度、杂质含量、微生物限量等进行了修订,以符合当前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这些变化旨在提高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质量控制水平。

  3. 检测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标准引入了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使得对吗啉脂肪酸盐果蜡的成分分析、污染物检测更为精确和高效。这有助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安全性评估: 2010版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可能基于新的毒理学数据和风险评估结果,对吗啉脂肪酸盐果蜡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进行了重新评估,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5. 标签标识要求: 新标准可能加强了对产品标签和说明书的要求,要求明确标注产品成分、使用范围、使用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必要的警示语等信息,增强透明度,便于消费者和监管机构监督。

  6. 合规性及管理要求: 作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一部分,2010版可能还融入了最新的法律法规要求,对生产、销售、使用各环节的合规性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确保食品添加剂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可控。

这些变化体现了食品安全标准随时间演进的过程,反映了对公众健康保护意识的提升和科技进步的适应。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886.227-2016
  • 2010-12-21 颁布
  • 2011-02-2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248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国标_第1页
GB 1248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国标_第2页
GB 1248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国标_第3页
GB 1248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国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248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国标-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B 1248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2010-12-21 发布 2011-02-2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准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发布 食品伙伴网/GB 124892010 I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 124891990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本标准与GB 12489199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pH、铅项目及相应的试验方法; 取消了重金属项目及相应的试验方法; 固形物的质量分数由12%13%修改为12%20%,黏度由0.0004 Pa.s0.001 Pa.s修改为0.018Pa.s,灼烧残渣的质量分数由0.2% 修改为0.3%; 增加了动植物胶作为成膜剂的吗啉脂肪酸盐果蜡鉴别试验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24891990。 食品伙伴网/GB 124892010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品添加剂吗啉脂肪酸盐为乳化剂,以天然动植物蜡(如棕榈蜡)或天然动植物胶(如紫胶)为成膜剂,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制成的食品添加剂吗啉脂肪酸盐果蜡(简称食品添加剂 CFW 果蜡)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泽 黄棕色、棕褐色 取适量实验室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烧杯中,在自然光线下,目视观察。 组织状态 透明或半透明水溶性乳液 3.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固形物,w/% 1220 附录 A 中 A.4 黏度/Pas 0.018 附录 A 中 A.5 灼烧残渣,w/% 0.3 附录 A 中 A.6 pH 8.80.3 GB/T 9724 砷(As)/(mg/kg ) 1 附录 A 中 A.7 铅(Pb) /(mg/kg ) 2 GB 5009.12 耐冷稳定性试验 通过试验 附录 A 中 A.8 食品伙伴网/GB 124892010 2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检验方法 A.1 警示 试验方法规定的一些试验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A.2 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 66822008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3之规定制备。 A.3 鉴别试验 A.3.1 方法提要 样品中的吗啉与水形成的共沸物应呈碱性,动植物蜡溶于四氯化碳以及动植物胶在硫酸介质中与钼酸铵反应应呈绿色。 A.3.2 试剂和材料 A.3.2.1 钼酸铵。 A.3.2.2 四氯化碳。 A.3.2.3 硫酸。 A.3.2.4 盐酸溶液:1+1。 A.3.2.5 氢氧化钠溶液:200g/L。 A.3.2.6 酚酞指示液:10g/L。 A.3.3 分析步骤 A.3.3.1 动植物蜡作为成膜剂的鉴别方法 A. 称取约 10g 实验室样品,精确至 0.1g,加 20mL 盐酸溶液,在水浴上加热 10min。冷却至室温,分离出固形物 A。在残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呈碱性后进行蒸馏。收集(102104)馏分,加 1 滴酚酞指示液,应呈现粉红色。 A. 称取约 1g A. 中固形物 A 于烧杯中,加 5mL 四氯化碳,在水浴上加热,固形物 A溶解。 A.3.3.2 动植物胶作为成膜剂的鉴别方法 A. 操作同 A. A. 称取约 1gA. 中固形物 A 于烧杯中,加 1g 钼酸铵和 3mL 硫酸的溶液数滴后应呈绿色。 A.4 固形物的测定 A.4.1 分析步骤 称取约 2g 实验室样品,精确至 0.000 2g,置于在(500600)灼烧至质量恒定的 50mL 瓷坩埚中,放在电热干燥箱中,于(952)干燥至质量恒定。保留固形物 B 用于灼烧残渣的测定。 食品伙伴网/GB 124892010 3 A.4.2 结果计算 固形物的质量分数w1,数值以%表示,按式(A.1)计算: %100121=mmw (A.1) 式中: m1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2固形物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 (g)。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 0.8。 A.5 黏度的测定 A.5.1 仪器和设备 旋转式黏度计:适用范围(0.00110) Pas。 A.5.2 分析步骤 将约 400mL 实验室样品置于直径不小于 70mm 的烧杯中,将玻璃杯放入恒温水浴(200.2)下1h, 取出, 使用测定低黏度的最小号转子,调整黏度计的转速为60r/min。 开动黏度计的电动机,(2030)s 后,依照仪器操作说明读数。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A.6 灼烧残渣的测定 A.6.1 分析步骤 在 A.4.1 中的固形物 B 中加入 1 滴硫酸,缓缓加热至完全炭化。冷却至室温,加 1mL 硫酸使样品润湿,缓缓加热至硫酸蒸气逸尽。于(500600)灼烧至质量恒定。 A.6.2 结果计算 灼烧残渣的质量分数 w2,数值以表示,按式(A.2)计算: %100132=mmw (A.2) 式中: m1同A.4.2 m1 ; m3灼烧残渣的质量的数值, 单位为克(g)。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3。 A.7 砷的测定 A.7.1 样品溶液的制备 A.7.1.1 称取 3g 实验室样品,精确至 0.000 2g,置于 50mL 锥形瓶中,加入玻璃珠防止爆沸,在电热板上蒸至挥发性物质挥发完毕,加入 10mL 硝酸和高氯酸的混合溶液(4+1) ,盖上表面皿,放置过夜。次日于电热板上消解至无色透明冒白烟时止,当消解液发黑时,补加 5mL 硝酸和高氯酸的混合溶液(4+1) ,消解至(12)mL。 A.7.1.2 冷却,用水将内容物转入 50mL 容量瓶中,加入 10mL 硫脲溶液(100g/ L)和抗坏血酸溶液(100g/ L)的混合溶液(1+1) ,用盐酸溶液(1+19)稀释至刻度,摇匀。 食品伙伴网/GB 124892010 4 A.7.2 空白溶液的制备 不加试料,按与A.7.1相同的步骤进行。 A.7.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