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论隧道的冒顶病害整治办法论文 地质岩性洞身、底板地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地层,岩性组成较为复杂,主要岩性有泥质页岩、铝质泥岩(铝土岩)、薄层灰岩(或相变为泥灰岩)、砂岩、煤线等,以中薄层状页理状构造为主,层理十分发育,风化程度也较高,岩质普遍很软;顶板以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地层为主,主要岩性有泥质页岩、含燧石条带(或团块)灰岩、砂岩、煤层、泥灰岩等,其中泥页岩呈薄层状或页状产出,层理十分发育,风化程度也较高,岩质较软或极软;石灰岩一般含燧石呈致密微晶质结构,以中厚层状构造为主,裂隙较为发育,岩质较坚硬,主要分布于隧道顶板附近,砂岩呈灰黄色,以细粒结构为主,中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质相对较软,分布在隧道洞顶以上。水文隧址区地表水主要大气降水补给,本隧道洞身内有少量地下水存在,预测洞内涌水量为1020m3/dkm。不良地质根据勘察报告,采空区分布极不规则,隧道穿越采空区以巷道为主,断面尺寸较小,左右幅洞体内各种巷道(采空区)累计分布长度分别约150m。K27+920K28+220段也布设了3个钻孔,其中一个钻孔揭露到采空区,有掉钻现象,另外两个钻孔均揭露到煤层。 3月26日,K28+003K28+031段初期支护发生变形、开裂,主要为拱顶120范围内。3月31日K28+003K28+031发生坍塌,4月1日K28+021地表沉陷,陷坑深约11m、直径5m,塌陷坑洞侧壁倾角为-65左右。塌陷坑洞大致呈一倒圆锥状,总塌方量约5000m3。 根据详细的勘察结果,(C3t)地层中发育有一层3m左右的石灰岩,其强度较高,调整线位标高,使隧道拱顶位于该石灰岩以下25m处。该石灰岩虽然强度较高,且该岩层中基本可以排除采用区发育的可能性,但其节理较为发育。隧址处地层以石炭系地层为主,煤及硫磺矿呈鸡窝状分布,小规模的私挖乱采形成了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采空区。根据3月26日隧道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反映,隧道拱顶曾发生了突然的震动。结合采空区及地层岩性情况分析,受隧道爆破影响,隧道拱顶采空区的突然坍塌,导致拱顶石灰岩破裂,从而冲击隧道初期支护,导致支护变形失稳。水文地质原因冰雪融水,加之降雨的影响,岩体中含水量增大。在水的软化、溶解作用下,岩土体黏聚力降低,内摩擦角值减小,强度减弱,加之本身自重增加,致使岩土体稳定性变差。施工原因由于工期原因,调整了开挖掘进方式。原设计为侧壁导坑法,临时改为上下台阶法。增大了临空断面,围岩急剧变形,上覆破碎软弱岩体应力加大,超过了初支衬砌的抗力范围,导致支护失稳。左洞掌子面超过右线掌子面约30m。虽左洞二衬已经施工完成,形成了刚性支撑,但受左线开挖影响,软弱岩体应力须重新分布,塑性变形比较缓慢,虽左洞开挖轮廓线处的变形受支护的制约不再发生,但岩体内部的变形压密作用还在继续。受此影响,扩散角辐射区域穿越右洞上覆岩层,引起右洞一定范围内的围岩松弛变形。在原设计中,该段采用的是NATM和矿山法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在开挖时充分利用围岩的临时自稳能力,以节约投资。开挖后快速封闭成环,施工完二衬后,由初支及二衬共同承担上覆荷载。为了追求进度,仰拱没有紧跟掌子面。隧道拱顶围岩塑性变形得不到有效抑制,应力不断集中,初支未能形成闭合环,支护抗力大打折扣,加之二衬跟进不及时,最终导致变形过大、塌方。监控量测重视不足该隧道的监控量测信息反映滞后,加之管理混乱,未能发挥依托监控量测信息控制施工的目的。 明开挖从K28+000K28+220(隧道终点),隧道拱顶埋深362m,且隧址范围内采空区发育,围岩均为强风化泥页岩,工程地质条件极差,从施工安全、工程造价、工期等各方面考虑,首推明开挖方案。但受地形制约,该处为一越岭隧道,该区域唯一一条主干道沿山脊展布,若采用明开挖方案,当地交通将陷入瘫痪。临时措施事故发生以后,经过2d的监控观察,确认围岩达到暂时的稳定。先对上部坑口进行回填轻压(杜绝震动干扰),填料为6%的石灰土;完善地表的排水设施;洞内,采用沙袋反压溜土面,防止涌土进一步发生;在K27+995K28+001段施工套拱,锁住大变形断面,阻止变形进一步向进口段扩展。套拱采用I20工字钢架,纵向间距25cm,钢架间纵向连接筋采用28,环向间距1m。喷射混凝土25cm厚,锁脚锚杆每处5根,斜向下放射状打入,径向锚杆在拱顶120范围内加密,间距50cm,单根长2.5m。并补充必要的地质勘探工作。穿越坍塌松散体穿越坍塌松散体,基本设计思路是梁壳体跨越。先采用中管棚和小导管超前注浆,在拱顶的松散体中形成一个固结壳体。管棚具有梁和注浆导管的双重作用。为了保证管棚的刚度,同时考虑到松散体成孔困难的特点,采用89中管棚。节长9m,环向间距50cm,仰角10,拱顶120范围内布设。通过注浆后,以管棚为中心形成一排直径约40cm的固结梁。为了更好地填充管棚梁间隙的空隙,在管棚之间交错布设42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50cm,仰角25,通过小导管注浆,基本可以实现拱顶120范围内,拱顶2.1m厚度内松散体的固结,形成一个临时的固结壳借助壳体支撑作用,实现掌子面的开挖。注浆的扩散半径按40cm考虑,松散岩体的孔隙率按30%考虑,注浆的填充率按75%考虑,以此控制注浆总量,注浆压力为0.51.0MPa。浆液的配合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若发现有漏浆情况应掺加水玻璃,注浆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有效地固结拱顶2.1m厚度范围内的松散岩体。2.1m以外的松散体产生荷载并在进一步坍塌时起缓冲垫层的作用,不做加固处理。由于该隧道的围岩条件差,设计阶段采用新奥法和矿山法相结合的思路,永久荷载由初支和二衬共同承担,塌方后上部松散堆积体荷载增加,支护方面,须加强初期支护的刚度,故初支I20a钢拱架的间距调整为50cm,二衬维持原设计。施工期间锁脚锚杆变为锁脚注浆导管,长度3m,每处4根。超前管棚和小导管组合体系的特点以往设计中,超前管棚是由若干根简支梁形成一个棚的支撑,单个梁之间彼此孤立,特别是在循环接头处,受仰角影响,管棚横向距离加大,临近管棚的末端,注浆压力损失严重,注浆效果明显减弱,注浆的固结效果难以保证,致使管棚抗劈裂作用力严重不足,施工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此次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试题及答案绍兴
- 烯烃炔烃试题及答案
- 能源概论试题及答案
- 生活药学考试题及答案
- 中交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家电投集团福建核电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北京知识型直播培训课件
- 2025年甘肃烟草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恩施州鹤峰县县直教育单位选调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4年云南省社区《网格员》考前冲刺训练(含答案)
- 慢性疾病管理与健康指导手册
- 2025年高中音乐教师招聘考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主持人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储能运维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徽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事业单位考试医学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医疗卫生系统)
- 建筑工地基孔肯雅热防控和应急方案
- 车间现场6S管理课件
-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新反洗钱知识竞赛题库(附含答案)
- 融媒体中心媒资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