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D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D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D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D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D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1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你的理解是( )A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B取得了初步胜利C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起了巨大作用D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2 . 下图反映的史实与下列会议中的决议有直接关系的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3 . 歌曲是音符写成的历史。万里长城永不倒中“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冲开血路,挥手上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历史。以下史实能说明此时“国人渐已醒”的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五四运动,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ABCD4 . 90多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5 . 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B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C彭德怀: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D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6 . 为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道:“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和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载硝烟宪政残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应是( )A红军长征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重庆谈判7 . 下列存在于20世纪的国际政治军事集团,延续至今的是A三国协约B轴心国集团C北约集团D华约集团8 .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材料直接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抗击了德日意法西斯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重大牺牲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国家和人民的支持ABCD9 . 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以下节日的确定与中国历史有直接关系的是( )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ABCD10 .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外争国权,内惩国贼”ABCD二、非选择题11 .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以“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读图说史)见图1、图2(论从史出)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读史明智)(1)通过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的敌对双方阵营。(2)两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得出的结论:_。(3)根据图3、图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面对侵略的历史,日本和德国的态度有何不同?1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甚至可以说是自秦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即中华民国,共和国的执政者只能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这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最大遗产。从此以后,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然而,这场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实质性的变化,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国只是一个空架子,甚至蜕化为专制的代名词。民主思想并没有完全深入人心,相反,还出现了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的闹剧。各派军阀还利用所谓的“法统”来争权夺利,搞得政权频繁更迭,统一的国家陷于四分五裂,甚至二三十年后还有蒋介石的专制独裁。评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3 . 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材料一)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材料二)陈独秀文摘: (2)比较两段文摘,陈独秀的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1920年秋至1921年春,上海、武汉、长沙等八个城市与日本、法国相继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从1920年9月起,新青年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各地成员还利用公开发行的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