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_第1页
地理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_第2页
地理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_第3页
地理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在地理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认为有效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学生的认真学习、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或教师的引导、讲解等让学生有效的接受新知识,掌握知识点,通过教师的有效评价,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下面谈一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的有效教学?一、 用好地图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要想学好地理,必须学会读地图、分析地图、用地图。用好地图可以使地理课堂变得高效。例如:在学七年级上册中国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这节课,可以充分利用地图。首先学生读图找出中国的纬度位置(北纬4北纬53),纬度决定所处的温度带,所以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纬度位置优越。气温上北方地区以温带气候为主,南方地区亚热带、热带气候为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也就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气候特点不同导致在住房(北方:防寒保暖,墙体厚,双层窗,屋内有取暖设施,屋顶坡度小。南方:通风散热,墙体薄,窗户大,屋内无取暖设施,屋顶坡度大)植被(北方: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南方:常绿阔叶林)农作物、耕地类型、作物熟制(北方:小麦、玉米、大豆、甜菜、花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水稻、油菜、甘蔗,以水田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水果(北方:温带水国,苹果、梨、柿。南方:亚热带和热带水果,香蕉、菠萝、荔枝等)。通过读图、析图使课堂效果更好。二、 用好漫画学生对漫画非常感兴趣,理解漫画的含义有助于学好地理知识。例如:漫画:小鸟的哀求:请把我也带走吧(乱砍乱伐)飞来的山峰:人口增长(乱占耕地)小草的哀求:请你们嘴下留情吧(草地超载)就地取材(水污染)钓到鱼骨头(水污染),学生看一遍终生难忘。三、 用好顺口溜中国南北向铁路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京哈、京沪、京广、京九、宝成成昆带焦柳),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经纬线特点、半球划分,纬线特点:形状:圆长度:不等方向:东西方向,经线特点:形状:半圆长度:相等方向:南北方向,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东经160(纬线不等圆东西,经线相等半南北,赤道分南北半球,20W160分东西) 学生记住这些顺口溜,知识点自然也就掌握了。四、 用好谚语、古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反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山,流入渤海)春风不度玉门关(夏季风过不了玉门,这也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等等。谚语、古诗词学生语文课学过,耳熟能详,用此一方面体现学科整合,最重要的是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五、 落实好结业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时,同时还要面对结业考试,因此,我在每节课小结后,把本节课的结业考试知识点编成习题让学生挑战中考,这样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既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有落实了结业考试知识点。总之,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职责,让我们为之奋斗!下面我以参加黑龙江省首届地理学科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展示课为例,谈如何在地理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案学 校86中学学 科地 理备课时间20121010课时:45分执教人兰秀山执教时间20121011执教年级七 年课题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过程与方法:利用课前搜集的实物导入并明确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统计图表、地图等进行综合分析,用实例论证和小组活动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特点现状和保护利用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分类、我国的自然资源国情特征教学难点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在生活中自觉保护资源教 具多媒体、辅助资料教 法趣味活动法、合作探究法、互动交流法、表格归纳法等。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出示课前搜集的树枝、树叶、煤块、矿石、鲜 花、自来水、蒲公英、等物品说一说这些物品来自于哪里这些物品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常见、乐于探究在积极参与的氛围中走进这节课。过程过程过程说一说这些物品来自于哪里什么是自然资源:教师直接提问:自然资源包含着两个因素,一是必须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第二就是它要能够利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就是说要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三它或者是物质或者是能量,满足了这些个条件,它才属于自然资源。仔细考虑一下:下面的几种事物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小麦、甘蔗、闪电、铁矿石通过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举出实例来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密切相关做游戏:全班分成男同学、女同学各一组,一组同学说出物品(如桌子)然后指定另一组同学XX说说这种物品来自于那种自然资源(如森林资源),该同学指定另外一组同学说出物品,然后指定另一组同学XX说出来自哪种自然资源.教师总结:自然资源不仅能被人类使用,产生经济价值,而且它们也装点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幻灯片: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土地上的庄稼为什么能年复一年的种和收?】师:这说明什么问题?得出可再生和非可再生的分类。在自然界中像水和土地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和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这就是可再生资源,还有一些如矿产资源,在人类的历史时期无法被循环使用,因为它是需要上百万、上千万年的时间才能够形成,所以是用一点少一点,直至枯竭,这就是非可再生资源。【幻灯片“活动二: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对吗,为什么?】【出示资料图片“土地荒漠化” 】【出示图片“沙尘暴” 】【出示资料图片“黄河断流” 】【出示资料图片: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幻灯片“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说了半天的自然资源,我们国家的自然资源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出示资料片: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资源总量所占比重】【视频短片“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师:我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哪个词呢?可有人说我国的自然资源是“地大物薄”你同意吗?【出示图片“自然资源人均在世界人均中所占的比重” 】【出示图片“自然资源污染破坏非常严重” 】(若干张)师:看来保护和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刻不容缓。同学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明白,保护环境,拯救地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让我们点滴的小事做起。师:下面老师在咱们班级中做一个小调查,在春节,生日,或者其他的节日里,你们相互赠过贺卡吗?赠过的请举手。出示【幻灯片“垃圾也是宝” 】【幻灯片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拿出香蕉皮、白菜叶、烟头、废电池、螺丝、塑料瓶、碎布等物品,请学生代表把这些垃圾分别放入可回收垃圾筒、不可回收垃圾筒中回答来自于自然界说说什么是自然资源?学生抢答开始游戏看图片,听音乐学生明确自然资源的分类说出自己的观点 说出出现这些现象的成因地大物博直观感受到我国对自然资源的污染、浪费、破坏让学生亲自动手计算一下,我们班级,我们学校,每年要砍掉多少棵大树?学生把垃圾分类回收看实物回答问题巩固自然资源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关系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树立珍惜、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可再生资源我们也应该合理的保护和节约使用运用资料和数据说明问题树立珍惜、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爱护自然资源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节约资源意识结束发出环保倡议齐声朗读倡议升华主题板书设 计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矿产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保护珍惜 合理利用森林水资源土地阳光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教学反思今天我上了这节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起来相当的比较轻松,学生也比较很感兴趣。1、课件制作精美、适用,动画视频紧扣教材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2、巧设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请你补充,你同意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吗?说出你的理由,小小贺卡与资源。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如土地荒漠化,黄河断流,松花江水污染,我国资源浪费、污染、破坏的图片,垃圾的分类回收。4、教学环节清晰流畅,教学内容环环相扣。5、整节课都贯穿着“学以致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