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近年来,话题作文成为中考、高考作文的热点,无疑,话题作文给了学生更大展现个性特点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自由空间,但是并不是毫不受限制地任意挥写,那么,怎样才能在考场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写好话题作文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审清作文要求,明确写作实质 有些同学认为话题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写作范围放宽,就不需要仔细审题,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作文,结果写出不符合要求的作文。实际上,审好题仍是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步。审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仔细品味话题提示语。话题作文中多数有提示语,提示语大都是把一个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可感性,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又对写作要求作了提示,所以一定要仔细阅读提示语,分清提示语包含几层含义,抓住命题要求实质。如以“成长”为话题,它的提示语中写道: “成长,即向成熟的阶段发展。成长,可以指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成长壮大的过程,也可以指抽象的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成长是多方面:比如身体素质、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学识修养,乃至社会体制变革、人类文明的进步等。”它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解释了“成长”的内涵,二是说明了成长所包含的内容,再仔细分析还可以看出成长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指人的成长,社会体制的变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再往深一层分析,人的成长又包括身体素质、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学识修养等几个方面。通过这个层层剥笋式的分析,对写作要求就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形成了一个明了的框架,应从哪个方面着手写就很清楚了。在写作时,就可以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角度来写了。 第二,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避免出现偏差。首先,要明确话题的内涵及外延,对话题的概念把握要准。如将“诚信”写成忠义,讲义气,或写成忠厚老实、默默无闻就不够恰当。其次,对话题的理解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如以“命运”为话题,有的同学就把命运狭义的理解为噩运和不幸,就太片面。再次,对话题的表达不要牵强附会。如以“合作”为话题,把“合作”写成同学之间一块儿玩耍,就欠妥。二、立意要准确、深刻、新颖 意是文章的灵魂,在审好题的前提下,立意好是写好文章的重要环节。话题作文的立意必须是在话题范围之内,是从属于话题,体现话题的要求与实质的。好的立意可以概括为五个字:准,切题不跑题;明,明确不含糊;深,深刻不肤浅;稳,稳妥不走险;新,新颖不俗套。这就需要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充分开启自己的思维空间,运用多向思维,在话题范围内搜索最有价值最耀眼的目标。那么,应如何立意呢? 第一,化大为小。摄像时,角度选的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越可以把人物的性情或景物的特征在细微之处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精神”就是这个道理。可是,由于话题范围很宽泛,要想使中心明确具体,就要从小切点入手,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写法,来突出中心。如以“环境”为话题,可以从一棵老树的成长经历和它最后的悲惨遭遇来反映环境变化,也可以从一只青蛙历尽千辛寻找它的家园,却都无法实现,来反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这样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动植物的自述的形式来叙写环境,就会使立意更鲜明突出,而且新颖活泼。再如以“爱”为话题,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叙述来体现爱的真谛。一位学生以“生日的礼物”为内容,讲了家庭贫困时老师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件衣服作为礼物的故事,写出了一份让人感动的师生情。 第二,运用立体思维。立意的创新要植根于现实,要言之成理,符合常情,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创新就是与人唱反腔,或搞奇腔怪调。立意的创新要注意思维不能只走一条路,而是要从多角度,从事物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特点出发,运用发散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途径,写出你对某一事物和某一问题的新看法和新见解。如以“书”为话题,有位学生把书与英文单词“BOOK”巧妙地联系起来,并对“BOOK”进行了分解:bridge桥,阐述了书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第一个Ooffice资料库,阐述了书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一个巨大的资料库;第二个Ooften经常,阐述了书只有多读、常读,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取信息;Kkey钥匙,阐述了书是人类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此文就通过联想,以独特的视角对书作了精彩的诠释,并且顺理成章,可谓立意新颖,想必这样的文章肯定会令读者耳目一新的。 第三,巧用比喻引申义。对一些名词性的话题,可以借用比喻义或是围绕话题事物作相关、相近、相似的联想与追想等,也可以写出新意。比如以“楼”为话题,可以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比作一座高楼,也可以把人生比作高楼,再想到应如何建设人生的高楼等。又如以“灯”为话题,可以由现实生活中的灯联想引申到照亮人生之路的灯,这灯可以引申为人,或是物,或是某句话等。再如以“风”为话题,可以由自然界的风联想到人类社会的风,诸如借助学风、勤俭风等一些社会优良之风,来歌颂新时代、新人物、新风尚;借送礼风、追星风等不良之风来抨击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第四,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近几年,中考作文更加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提倡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文贵情真,在写作时,只要抓住你的最佳动情点,用心去写,相信你的真情会打动阅卷老师的。一位学生饱蘸深情的在文章中写道,因为她长相丑陋,而感到自卑和孤独,以及她对真情和温暖的渴望,反映了她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催人泪下,让人震撼,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效果。当然,在抒发真情实感的同时,又要反映中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不要写的过于消极颓废。如以“钱”为话题,有些学生写了钱在社会上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以及自己对钱的渴望,但是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意识到钱不是万能的,摆正对钱的态度,人生追求更重要的应该是精神方面的,只有不断扩充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多为社会做贡献,人生才会更有价值。在文中应表明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扬长避短定文体 话题作文的要求一般都是:除外文体不限。不限文体,只是放宽了对文体的限制,学生有了自己宽松选择文体的自由,但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而是自由选择一种恰当的文体写作。一旦确定了写哪种文体,就一定要按照这类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去写,不能写成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的“四不像”文章。写记叙文就要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叙述要完整、具体、生动,能达到以情感人;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说理清楚透彻,能达到以理服人;写说明文就要写清楚说明对象的特征。在具体选择哪一种文体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看此话题最适合用哪种文体写作,用哪种文体写起来更顺手。如以“童年”、“家”为话题就更适宜写记叙文,如以“真诚”、“孝心”为话题就更适宜写议论文。第二,在一个话题选择多种文体均可的情况下,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文体来写,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此外,在选好文体的基础上再以好的形式展现出来,也会为你的文章增加一个亮点。如用日记、书信、自述、对话的形式,或用大标题、小标题,或用题记、尾记的形式等,如以“生活”为话题,大标题是“生活让我成熟”,下面分别截取了三个生活剪影来体现三个小标题“生活让我学会真诚”、“生活让我学会自强”、“生活让我学会理解”。这种新颖的形式会让文章显的更加清晰、分明。四、巧拟作文题目 俗话说: “题好文一半。”由此可见题目在文章中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作文的内容,展示自己的才华,为了更好的吸引和“打动”阅卷人,就应该拟一个生动贴切的标题。可有些同学却以话题作为文章的题目,其实这是不恰当的。因为话题只是对写作范围做的一个限定,是很宽泛的,以此为题,是不利于文章写作的。话题与题目之间的关系是:话题大于题目,包含题目,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拟的题目必须与话题相关联,体现话题精神要求,它是话题的具体体现。所以,拟好文题要做到:一、紧扣“话题”拟题,拟题要准。二、选准拟题的角度。拟题的角度尽量要小,要大话题小切点。角度小,既方便迅速构思成文,写得深刻具体,又不致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得过于宽泛空洞。三、拟题要明确具体。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好的文题应该是通过这只眼睛能让人明白文章的中心。如以“明天”为话题,拟题为祖国的明天更美好就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明具体可感了。四、拟题要新颖有吸引力。新颖的文题犹如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能调动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给人亮出第一道风景,要想拟出新颖的文题,可以妙用四巧: (一)巧用修辞。在拟题时巧妙的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使呆板枯燥的文题变的生动、形象,鲜活有趣。如以“减负”为话题,拟题为书包减肥记,以“代沟”为话题,拟题为我想推倒这堵墙,以“色彩”为话题,拟题为珍惜生命的三原色,生命的三原色分别指:红色,代表太阳,绿色,代表植物,蓝色,代表海水,以“水”为话题,拟题为小鱼的哀求、水的自述、水和鱼的对话,以“生活”为话题,拟题为生活好比汉堡包、生活好比陈山楂等。 (二)巧作引用。巧妙的借用或改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佳句或流行语等,会让文题显得深刻而有哲理,含蓄而不落俗套。如以“亲情”为话题,拟题为道是无情却有情、春风也度玉门关、忠言不逆耳。以“假日”为话题,拟题为给点阳光就灿烂、风景这边独好等。 (三)巧设悬念。人们都有一定的好奇心,根据这一点,在文题中巧妙而含蓄的设置疑点,巧卖关子,能调动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如以“幸福”为话题,拟题为你为什么哭泣、一夜无眠、幸福的味道、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美丽的谎言、夹在筷子里的幸福等。 (四)巧设意境。通过描绘,创设一个美妙的意境,让人如坐春风,如临仙境,给人以遐思,给人以美感。如以“掌声”为话题,拟题窗外雨潇潇、那雨中浓浓的情哟、馨香一缕、他的掌声,给我一个天堂等。 写半命题作文的方法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考生立意、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加以限制,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1.补前半题:如我的梦想;2.补后半题:如告别;3.补中间部分:如给的一封信;4.补首尾部分:如,别再让我。另外,还有补正标题的或补副标题的。写好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二、在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从上述三方面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如2009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再如作文题我终于,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这样,就偏离了题意。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亲人、生命、自己)”,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再如:“讲给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位即可。三、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易于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2考虑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3符合语法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生活哲理。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例如:我明白了,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4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5避免雷同。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制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补题雷同。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更是突出,写的作文“撞题几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由于平时习作中多出现类似的命题,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一件事”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怎能不出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呢?6不能过大。像走近这样的题目,学生经常会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例如补为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写半命题作文的方法 作者:linlin1106 加入日期:12-10-04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考生立意、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加以限制,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1.补前半题:如我的梦想;2.补后半题:如告别;3.补中间部分:如给的一封信;4.补首尾部分:如,别再让我。另外,还有补正标题的或补副标题的。写好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二、在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从上述三方面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如2009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再如作文题我终于,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这样,就偏离了题意。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亲人、生命、自己)”,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再如:“讲给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位即可。三、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易于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2考虑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3符合语法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生活哲理。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例如:我明白了,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4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5避免雷同。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制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补题雷同。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更是突出,写的作文“撞题几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由于平时习作中多出现类似的命题,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一件事”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怎能不出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呢?6不能过大。像走近这样的题目,学生经常会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例如补为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2009年全国高考出现了两道半命题作文,一个是福建卷的这也是一种,一个是湖北卷的站在门口。半命题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长久不衰的一种命题形式,但在高考领域却长期被人们冷落,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都没有涉及。作为自主命题走在全国前列的福建省和湖北省,今年终于勇敢地吃了“半命题作文”这只“螃蟹”,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具有拓荒性的意义。半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考生立意、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加以限制,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1.补前半题:如我的梦想;2.补后半题:如告别;3.补中间部分:如给的一封信;4.补首尾部分:如,别再让我。另外,还有补正标题的或补副标题的。写好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二、在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从上述三方面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如2009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再如作文题我终于,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这样,就偏离了题意。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亲人、生命、自己)”,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再如:“讲给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位即可。三、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易于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2考虑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3符合语法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生活哲理。填题新也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河堤施工合同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合同代租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合伙入股经营协议书
- (2025年标准)焊接协会协议书
- 2025年新学校接学生协议书
- 2025年复婚后婚内协议书
- 2025年新美甲店转让股权协议书
- 2025年资金委托保管协议书
- 2025年新销售现金卡协议书
- (2025年标准)通信技术协议书
- 六年级家长会课件
- 2025年安徽省淮南市【辅警协警】笔试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废气处理活性炭吸附操作规范
- 创伤急救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农业农村科技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T-SCSTA001-2025《四川省好住房评价标准》
-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第三章
- 焊接专业安全技术交底
- 黄遵宪年谱长编(上下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均值X-R极差分析控制图(自动测算表)
- 体力劳动工作管理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