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刑法总则,.,2,第一讲刑法概述一、刑法的基础问题(一)刑法的概念(二)刑法的本质(三)刑法的特点(四)刑法的目的*思考的问题:保障说与保护说的分歧1、二者的主要分歧:保护功能重在惩罚犯罪者,保护受害人利益;保障功能重在限制司法者,维护犯罪人权利;2、对分歧的评判,.,3,二、我国刑法的沿革和分类(一)建国前的刑法1、刑法的起源。2、第一部成文法法经;3、封建刑法的宏篇巨作唐律4、国民党时期28年的中华旧刑法35年的中华民国刑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法1、4979年:无法阶段、非典时期2、7997年刑法:79年刑法3、97年至今:96年刑法,.,4,*思考的问题:我国刑法沿革的反思从新派为主到向旧派的倾斜1、旧派与新派的学术之争(1)因反对封建刑法产生的旧派(2)因对旧派不满而产生的新派(3)新旧两派的主要分歧所在A在解释行为人为什么犯罪的问题上B在犯罪观问题上C在责任观问题上D在刑罚观问题上,.,5,2、倾向于新派的旧刑法(1)确认了类推制度(2)较为重视犯罪目的(3)罪状表述较为简单(4)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设立为一般处罚3、开始向旧派倾向的新刑法(1)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和类推制度的取消(2)目的犯减少(3)罪的规定更为详尽(4)刑的升格因素更为客观,.,6,三、刑法的解释(一)刑法需要解释1、刑法规范的抽象性与概括性。2、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和多义性。3、现实生活的多变性与立法相对稳定性的矛盾(二)刑法解释的种类1、按解释的效力分为有效解释和无效解释。2、按解释的方法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三)刑法解释的规范1、解释的基本原则2、解释的方法*思考的问题:法官释法,.,7,四、我国刑法的研究走向(一)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更接近新派(二)近年以来,对新派的批判正在兴起*思考的问题:对我国当前学术研究的反思,.,8,*思考的问题:对我国当前学术研究的反思1、调和新旧两派的学说比采纳其中一种学说更时髦2、认定被告无罪比认定被告有罪时髦3、批判刑法比解释刑法更时髦4、寻求新热点问题比研究旧问题更时髦,.,9,第二讲刑法的原则和效力一、刑法的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1)排斥习惯法;(2)否定不定期刑(3)禁止事后法;(4)禁止类推和扩大解释2、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3、围绕罪刑法定原则的争议和思考4、我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10,(二)刑罚面前人人平等原则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历史发展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3、刑罚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4、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1)处理好与刑罚个别化的关系(2)坚决反对司法特权,.,11,(三)罪刑相适应原则1、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历史发展2、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有罪当罚、无罪不罚轻罪轻罚、重罪重罚;一罪一罚、数罪数罚同罪同罚;罪罚适应。3、罪刑相适应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1)刑罚体系;(2)处罚原则;(3)法定刑种;(4)量刑幅度4、罪刑相适应原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适用(1)定罪准确;(2)量刑适当。,.,12,二、刑法的效力(一)刑法的空间效力1、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确立原则(1)概念(2)确立原则: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2、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以属地为主,以属人、保护、普遍为辅;(1)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对地域的效力)属地原则(2)发生在我国领域外的犯罪(对人的效力)有限制的属人、保护、普遍原则,.,13,(二)刑法的时间效力1、刑法时间效力的概念和确立原则(1)概念刑法在哪些时间发生效力的总称A生效时间B失效时间C溯及力(2)确定原则:A生效:公布生效规定生效B失效:自然失效宣布废止C溯及力:从旧从新从旧兼从轻从新兼从轻2、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1)生效:97刑法属于规定生效(2)失效:79年刑法属于自然失效(3)溯及力:从旧兼从轻,.,14,第三讲犯罪的概述及构成一、犯罪的概述(一)犯罪概念(二)犯罪的基本特征(三)犯罪的分类*争议的问题(一)冲突一: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冲突1、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各自的基本观点及分歧2、我们对待这一冲突的基本态度及理由(二)冲突二:实质违法与形式违法的冲突1、实质违法与形式违法的冲突所在2、我们的基本态度及理由,.,15,二、犯罪的构成(一)犯罪构成概说1、犯罪构成的历史渊源2、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3、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1)联系:(2)区别:4、犯罪构成的意义或作用(1)划分罪与非罪的基础;(2)划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3)确定刑事责任的根据,.,16,(二)犯罪构成要件1、犯罪构成要件的概念2、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容及体系3、犯罪构成要件的分类*争议的问题:三大定罪模式的分歧(一)大陆法系阶层式犯罪论体系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二)英美法系双层次犯罪论体系实体意义上的本体要件诉讼意义上的责任充足要件(三)苏联中国闭合式犯罪构成体系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17,三、犯罪的客体要件(一)犯罪客体的概述1、犯罪客体的概念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2、犯罪客体的立法方式3、犯罪客体的意义(1)有助于认清犯罪的本质特征,确定刑法打击的重点(2)有助于划分犯罪的类别,建立刑法分则体系(3)有助于认定犯罪的性质,划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4)有助于评价犯罪危害社会的程度,正确把握刑罚轻重(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客体1、一般客体一切犯罪共同侵犯的客体2、同类客体某一类犯罪共同侵犯的社会关系3、直接客体某一个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18,四、犯罪的客观要件(一)犯罪客观要件的概述1、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刑法规定的用以说明侵害某种客体的危害行为的客观事实2、犯罪客观要件的特征3、犯罪客观要件的分类(1)必要要件(2)选择要件4、犯罪客观要件的意义(1)有助于正确划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2)有助于正确分析和认定犯罪的主观方面(3)有助于正确划分各种犯罪形态(4)有助于量刑、区分重罪与轻罪,.,19,(二)危害行为1、危害行为的概念行为人在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所实施的侵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客观活动2、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或基本形态作为不作为A行为人负有具有刑法意义的作为义务B行为人能够履行自己所承担的行为义务C行为人没有履行自己所承担的作为义务并侵犯了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3、危害行为在犯罪构成的地位一切犯罪成立的必要要件(1)体现犯罪的实质(2)是犯罪构成的基础,.,20,(三)犯罪对象1、犯罪对象的概念犯罪对象是危害行为所直接指向的、体现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人或物2、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1)联系:(2)区别:3、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绝大多数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1)在有的情况下,是决定某些行为是否成为犯罪的条件(2)在有的情况下,是区别某一犯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3)在有的情况下,犯罪对象是区别轻罪与重罪的界限,.,21,(四)危害结果1、危害结果的概念刑法所规定的、能够说明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受到的实际侵害及程度的事实2、危害结果的分类3、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一切过失犯罪及某些故意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1)结果是某些犯罪成立的必备条件(2)特定的结果可改变犯罪性质,成为适用他罪法定刑的条件(3)特定的结果是某些故意完成形态的构成要件(4)特定的结果是加重(提高)法定刑的条件(5)特定的结果是变自诉罪为公诉罪的条件(6)结果具有区分法定的结果犯、危险犯和行为犯的功能,.,22,(五)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手段只有当刑法明确规定某些犯罪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或用特点的方法实施时,它才成为犯罪成立的必要要件(六)刑法上的因果关系1、概念及特征2、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类型及相关学说(1)必然因果关系偶然因果关系(2)直接因果关系间接因果关系(3)条件说与相当关系因果说3、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23,五、犯罪的主体要件(一)犯罪主体的概述1、概念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2、意义(1)有利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2)有助于正确量刑(二)自然人主体1、自然人主体的概念2、自然人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能力(1)刑事责任年龄,.,24,未满14周岁完全无责任年龄不满16周岁相对责任年龄已满16周岁完全责任年龄未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减轻刑事责任(2)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醉酒的人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3、自然人主体的分类(三)单位犯罪主体1、单位犯罪主体的概念2、单位犯罪主体的有关争议3、单位犯罪主体的分类,.,25,六、犯罪的主观要件(一)概述1、概念2、意义:(1)是区别罪与非罪的标准之一(2)是区别此罪与彼罪的标准之一(3)是区别重罪与轻罪的标准之一(4)是影响量刑轻重的主要因素之一(二)犯罪故意1、概念2、犯罪故意的法律分类直接故意间接故意,.,26,*二者的关系:(1)联系:(2)区别:A认识状态不同B意志因素不同C二者成立的客观条件不同D二者对犯罪目的的要求不同E二者对结果不发生的态度不同F二者的犯罪形态不同G二者的危害性大小不同3、其他学理上的分类(1)预谋故意与突发故意(2)事前故意和事中故意,.,27,(三)犯罪过失1、概念2、犯罪过失的分类: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关系:(1)联系:(2)区别:A间接故意结果的发生并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B间接故意明知过于自信预见C间接故意放任过于自信轻信能够避免D间接故意有意识地蔑视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立场;过于自信没有尽力保护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消极态度,.,28,3、其他学理上的分类:普通过失与业务过失重过失与轻过失4、犯罪过失的处罚原则(1)法定原则(2)从轻原则(3)不构成累犯的原则(4)共同过失犯罪分别处罚的原则(四)刑法中的意外事件1、概念2、意外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智能AI教学课件
- 广东会计初级自考试题及答案
- 历年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 礼仪学堂考试题及答案
- 乐器辅助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房屋构造自考试题及答案
- 康复基层考试题及答案
- 钼钨冶炼辅料制备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信息安全管理员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混凝土浇筑工数字化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旅行社劳动合同范文3篇
- 2025年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证券投资学课件吴晓求
- 摩托车整车采购合同范本
- 托管班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2025劳动合同补充协议
- 社区节水节电知识培训课件
- 防火墙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版全新升级二手房买卖合同模板下载
- 乡镇执法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