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1页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2页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3页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4页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周恩来总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周恩来的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题示标)大家有信心完成目标吗?二、读课文,扫除生字。1、指名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XX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2、生评议。(师板书易错字)轧y 欺凌qlng 妇f3、指名读齐读易错字。师:认识了生字以后,老师相信大家能很好地理解文中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有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解词语)师:认识了生字以后,老师相信大家能很好地理解文中的词语,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有不理解的词语作上标记,可联系上下文先试着自己理解。(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1、生默读课文划词语,自行理解。2、师巡视,了解学情。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同桌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合作学习后仍有解决不了的词语,等会儿提出来。3、同桌合作学习理解词语。4、全班交流合作后仍不理解的词语。焦点:引人注意的集中点,这里指当时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的一个重点地区,是民族危机极其深重的地方。耀武扬威:课文中指巡警凭借帝国主义的势力在租借里炫耀武力,显示威风。铿锵有力:这里指周恩来回答的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师:课文中用了许多的这样的词语,大家理解得很好哦,我相信大家也一定会把字写得很漂亮。四、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要求流利 )师:词语都理解了,现在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准备时间,好,现在开始!1、生练读。师:时间到,谁敢来读?要求:读的时候,吐字清晰,声音响亮。2、指名读。3、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指名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生帮忙,如还读不好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4、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五、第四次“先学后教”(学习会写字)师:同学们读得真流利,让我感受到了认真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我们继续努力,争取把字也写好。1、生观察,生自由学习。2、交流难写字。 “巡”里面是撇点3、师检测(提写词语,后进生上台板演)租借 振兴 模范 闯进 巡警 吵嚷 妇女 惩罚 帝国主义 4、师生共评。罚:字头要扁。5、生补错。六、当堂训练本课生字(2.2.2)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兴旺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过程:一、揭题师: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立下了这样一个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第25课(板书)。一、 出示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兴旺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师:大家有信心完成吗?希望通过你们的自学,能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理解文意)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读课文,思考:、知道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6分钟后,我们来交流)1、生自学,师巡视。2、检测效果。(指名答,其余同学补充。)检测1、第一件事:周恩来回到家乡和伯父的对话。 第二件事:少年周恩来看到一系列不公平的事,中国人在租界受洋人的欺负。第三件事: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师:回答了第一道检测题,现在我们来交流第二道题。3、指名后进生回答。可能会出现的答案。学生一:使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他看到中国人被外国人欺负,心里很气愤。学生二:使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中国人太懦弱,不强大,受欺负不敢吭,真让人气愤。3、指名答,生补充,师引导品读。品读“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现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重点品读第8段,并说体会。想象妇女的遭遇,中国巡警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说会说些什么?从而去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分角色读“为什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导学生说出体会。推想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什么,从而感受他的内心世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和其余同学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其它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周恩来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师小结: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后,就陷入了国家命运的沉思中,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那么今天的我们为何而读书呢?三、拓展1、生自由说。2、全班交流。3、学生自由表达,师相机鼓励,引导结合中国现状。(拓展文本,联系自我。适当地拓展了人物,不仅丰满了人物形象,也让学生明白光立志还不够,更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誓言。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真正目的。)师总结:从这篇文章里我们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所以,以后我们也要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板书: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中华不振啊!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字.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爬山虎的文章。(板题)本节课的目标是:(示标)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字.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指名生读)(互动)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生:(有)。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XX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2、生评议。(师板书易错字)茎jng3、指名读齐读易错字。师:认识了生字以后,老师相信大家能很好地理解文中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有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解词语)师:认识了生字以后,老师相信大家能很好地理解文中的词语,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有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可联系上下文先试着自己理解。(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1、生默读课文划词语,自行理解。2、师巡视,了解学情。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同桌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合作学习后仍有解决不了的词语,等会提出来。3、同桌合作学习理解词语。4、全班交流合作后仍解决不了的词语。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要求流利 )师:词语都理解了,现在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准备时间,好,现在开始!1、生练读。师:时间到,谁敢来读?要求:读的时候,吐字清晰,声音响亮。2、指名读。3、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指名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生帮忙,如还读不好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4、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六、第四次“先学后教”(学习会写字)师:同学们读得真流利,让我感受到了认真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我们继续努力,争取把字也写好。(一)先学。1、生观察、自由学写。要求:生字的笔画笔顺正确、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2、交流难写字。融:注意左半部分是十画,不要多写一横。燥:注意和躁区分。3、师检测(提写词语)(让班里的后进生上台板演)推荐 眼帘 删掉 燥热 融洽 黄昏 客厅 翻开 模糊 4、师生共评、同桌对改。五、布置作业。本课生字(222)写在作业本上。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懂得文中所讲的道理。教具准备:幻灯机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二、出示目标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懂得文中所讲的道理。师: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理解文意)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去完成目标。自学指导(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1、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 2、“我”有什么感受? (8分钟后,我们来交流。)1、生自由读课文。2、师巡视。3、检测自学效果。(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可用文中的句子,第二个问题用自己的话去说,看到叶老的修改阅读叶老的评语,体会到叶老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品质。)师:叶老是为大作家,他竟然能如此认真地帮一位中学生修改作文,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要见作者,见一个初中生,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品读句子)自学指导(2):文中写叶老见“我”这件事时,几次写到了爬山虎,这些句子含义深刻,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重点读一读,再说说你的体会。(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1、学生自读课文,在课文上圈划。2、交流,出示相关句子,生谈体会。 (1)“刚进四合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引导学生将阳光和爬山虎与叶圣陶先生和“我”进行对比思考。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比作“小精灵”,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能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已“拥有”那份“心思”。)a、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了一种美、生机与活力、作者对叶老的敬佩)b、师: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读出一种美感,读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吗?指生朗读、齐读)c、师小结: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是美的景色与叶老人格的完美融合!你能从课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叶老的人格美?重点引导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2)朗读体会,指名读,齐读。(板书:批改认真、平和);师:是呀,叶老先生对这篇作文的修改具体到一个字、词,足见他的细致认真、一丝不苟!所以作者说:“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引导朗读描写爬山虎的句子。(3)师: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学生接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师: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师(小结过渡):是呀,作者正是借生机勃勃的爬山虎,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后高兴激动的心情,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文中另一处写爬山虎的句子在哪呢?(4)“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重点引导理解: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悄悄将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师总结: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叶老先生这种亲切质朴的为人,循循善诱的谆谆教诲,平凡中透露出的不平凡,是我们每个人都终生受用的!你能带着这种备受鼓舞的心情再来读读句话吗?(指生读)引读:的确,我们的交谈很不是而是)师小结:就是这样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让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作者的心更是暖暖的,我”开始意识到:“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将在叶老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影响下积极从事文学事业。4、 体会结尾的作用:师:课文还有一处也写了爬山虎:“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出示)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爬山虎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的理解。答案:(1、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作者每当想起叶老的教导和期望,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生气和活力,所以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2、15岁那年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叶老的谆谆教诲使我懂得了许多,特别是对作文和做人方面有了具体的认识和标准,那就是像叶老那样一丝不苟地写作、真诚宽厚地待人。叶老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是想写出当时的心情;最后写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使作者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过去近三十年,但当时的情景如眼前,一想到叶老就仿佛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师:大家说得很对,文中3处描写了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也写出了当时的心情,叶老教育作者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经过去十年,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老先生,就仿佛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四、小练笔。师:这篇课文有这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想不想把它们抄写下来。1、生抄写句子。2、交流所抄的句子。 师总结:师恩难忘是每个学生的心声,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来,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课题。板书: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批改认真、平和 树立写作的信心交谈亲切、质朴 27*乌塔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并完成相关习题。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师: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就是文中的小姑娘乌塔(板书)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幻灯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并完成相关习题。指名生读。师: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XX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2、生评议。(师板书易错字)3、指名读齐读易错字。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明同学们对生字都已经掌握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请看自学指导(2)自学指导(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得是一件什么事?乌塔这样做好不好?(7分钟后我们来交流)1、生自由学。2、师巡视,了解学情。3、汇报答案,生可补充。生:讲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生:课文主要说我在外地遇到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旅游的故事。生:我觉得这样很好,长见识。4、争论乌塔这样做好不好?第一次争论:(1)找出写他们第一次争论的内容。齐读一遍。(2)说说他们各持什么观点?(作者认为:中国的家长爱孩子,所以不放心让孩子一个人出远门。乌塔认为: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出远门?)(3)你认为谁说得有道理?(4)你也像乌塔学习,发表发表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家长爱孩子,应该怎么爱?我们这样说:爱孩子,就给(让)他们(5)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回答让我们知道了你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第二次争论:(1)找出写他们第二次争论的内容。齐读一遍。(2)说说他们这次争论的话题是什么?两人各持什么观点?(争论的话题是:孩子的乐趣问题。作者认为中国的孩子有电视,有图书,有游乐园,很快乐。乌塔认为:中国的孩子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肯定缺少乐趣,因为只有亲身感受,才能体会它的美丽。)(3)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你也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认为( ) 的童年更有乐趣。5、总结:两次的争论乌塔都发表了跟作者不同的见解,但是乌塔都说得更有道理。从中你发现了乌塔什么特点?(很有主见) 师总结:是啊!乌塔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跟她一样独自一人去国外旅游呢?谈谈你的看法。四、拓展。师:请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1、 同桌交流。2、 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一:我们学的是乌塔那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在生活中多多锻炼自己。学生二:并不一定要像她那样一个人去旅游,毕竟这还是有一定危险的,而且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师总结:最后,我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在生活中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要养成依赖的习惯。做事说话要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板书: 27*乌塔生活上 独立自主思想上 很有主见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认7个生字。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你收过别人的信吗?你给别人写过信吗?书信是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书信体的文章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板书)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幻灯机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认7个生字。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XX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2、生评议。(师板书易错字)3、指名读齐读易错字。三、学习课文。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信中主要讲了什么问题?自己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1、 学生自读自找答案。2、 师检测。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要想完成上面的习题,需要大家开动脑筋,谁来回答。3、 指名答,生补充。生:“我”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给专家写信寻求帮助。如果是我,我会主动和朋友们和好。生:讲小张由于和同学不和,自己心里很委屈,他不想这样。师小结:文中主要讲了张国强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学生能回答出大概即可谈谈自己的体会,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是怎样做的。)三、解决疑难。 师:你们回答得都很好,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书信的格式,2分钟后,我指名回答:写信时应注意什么?1、 生自学。2、 指名答,生补充。开头 (顶格写称呼 ) 正文 (开头空两格) 结尾 (“此致”紧接正文或单独占一行,“敬礼”另起一行顶格写 ) 署名 (写在信的右下方) 日期 (另起一行写在署名的下方) 师总结:知道了书信的格式之后,我们来看看怎样写信封。1、指名答。2、生补充。师总结:左上角写收信人的邮编;中间写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右下角写寄信人的地址和邮编。(一般不能用红笔和铅笔写)四、练习。请同学们以给老师写一封信为例,写一个信封。1、 生练写,师巡视,个别辅导。2、 师生共评。板书: 取长补短课题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 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2、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3、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5、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教学重点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A、 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B、 “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C、 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全班交流。 共同评议。A、 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B、 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一、 认真审题,写出特点。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发处要写具体。 “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用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C、“想”从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