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送别,李叔同,.,3,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的主旨。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3.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4,元杂剧结构:,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少数剧目是多本的;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到两三个。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同时也是音乐单元,见后),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本意是插入木器的榫头中使之紧固的小木片,引申到杂剧中,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5,唱词:,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所以说“折”也是音乐单元;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元代流行的宫调有九种:仙吕宫、南吕宫、正宫、中吕宫、黄钟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这些宫调的调性即音乐情绪各有不同,四折之中宫调的变换,也是同剧情变化相对应的。,.,6,演唱特点:,元杂剧通常限定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两类角色中的一类主唱;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这既有突出剧中主要人物的意味,同时恐怕与突出某个主要演员以招徕观众也有关系。一人主唱的规定对合理安排剧情和塑造众多人物形象造成了一定的限制。,.,7,主要角色,末:男角。正末男性主角,如张生。外末老年男子,如监斩官。旦:扮演女性人物。正旦(扮演年轻的女主角)、小旦、搽旦。如崔莺莺。净:俗称“花脸”“花面”,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如窦娥怨里的公人,张飞、李逵。丑: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多扮演性格诙谐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外:元杂剧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是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角色。杂:又称“杂当”。扮演老妇人的角色名。如:蔡婆婆。,主要角色,.,8,唱、白、科,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所以说白称为“宾白”。其中又有散白与韵白之分,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宾白既可以插在各支曲子之间,也可以插在一支曲子之中(称为“带白”)。它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9,一首真挚的抒情诗,,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10,西厢记1、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2、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3、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11,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贾仲明续编录鬼簿,王实甫和西厢记,第六才子书金圣叹,.,12,金圣叹曾以离骚为第一才子书,庄子为第二才子书,史记为第三才子书,杜诗为第四才子书,水浒为第五才子书,西厢记为第六才子书。,资料,.,13,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王实甫,名德信,元易州定兴人。约生于1255一1260年,曾作过某地县宫,声誉很好。后来升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和台臣易不和,40多岁就弃官不做了。他在弃官后不久就完成了不朽的剧作西厢记。在60岁时,他用散曲套数描写他退隐后的生活。生活颇为优裕,诗酒琴棋,笑做林泉,但在恬静淡泊的情怀深处,蕴藏着久难平复的政治创伤。”“卒年约在1336一1337年问。”,.,14,唐德宗贞元末年,约公元802一804年之间,名诗人元稹(唐德宗贞元末年,约公元802一804年之间,字微之)写了传奇小说莺莺传,说的便是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这是西厢记情节的源始。传中有莺莺的诗明月三五夜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也就是西厢记命名的由来。故事中的张生,有诗人元稹自己的影子,同时代人杨巨源也写过崔娘诗,李公垂写过莺莺歌。,.,15,张生到普救寺游玩,巧遇姨母崔氏孀妇携女也寄居此寺,值当地驻军将领去世,军士四出骚扰。崔氏因家财较多,颇见惶骇。张生与蒲将有交情,设法护卫,使崔家幸免于难。崔氏酬谢设宴,让女儿莺莺拜见张生,张生迷上莺莺。张生私求莺莺的婢女红娘,为他献策。张生,写了春词两首,让红娘转交莺莺。莺莺则写了引用明月三五夜作答。张生猜出含义,于十五日晚上逾墙赴约到了莺莺所住的西厢房。不料莺莺“端服严容”将张生训了一通。张生绝望之余,却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被红娘推醒,原来莺莺主动来了。此后张、崔二人经常“朝隐而出,暮隐而入”,直到张生到长安赴考,终于诀别。张生科举未中,留在长安,曾寄信莺莺。莺莺回信凄婉,并捎来玉环、青丝等物“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但张生却将信拿给朋友们看,还发了一通议论,认为女色是祸水,自称“予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为自己抛弃莺莺造舆论,朋友也都说张生“善于补过”。一年后,莺莺嫁了人,张生也别娶。,原始故事与王实甫西厢记,.,16,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生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千金崔莺莺。莺莺“眼角儿留情”,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17,月夜听琴: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得崔莺莺,张生修书,召白马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许亲复赖婚,张生深夜弹琴作歌,词衷意切,令莺莺“芳心自懂”情难禁。,.,18,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表达了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19,莺莺复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如约跳墙莽撞而入,却遭莺莺羞辱,怏怏而去。,.,20,崔张成婚: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休将闲事苦萦怀,取决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札,谨奉新诗可当媒。寄语高唐休咏赋,令宵端的云雨来。”是夜,莺莺冲被封建礼教束缚,迈出决定性一步:与张生私下成婚。,.,21,崔母逼官:两人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了,拷问红娘。红娘反责老夫人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如答应两人的婚事。老夫人无奈,但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考取功名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22,.,23,.,24,.,25,.,26,.,27,小型张:双玉读曲,.,28,宝玉正踟蹰chch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黛玉来了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了,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人。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过去。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己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29,西厢记在他俩心中引起的强烈共鸣,也正是封建时代青年男女的共鸣。难怪封建卫道士要视之为“移人性情”的洪水猛兽,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曾明令禁毁,甚至道光二十四年浙江学政还在省城设局收毁之,后来类似情况还不断重演。一些封建帮闲还大造舆论:“西厢、玉簪等,诸淫亵之戏,亟宜放绝,禁书坊不得卖也”。他们说西厢记是“淫书之尤者”,“看了西厢记,到老不成器”,千方百计诋毁之。更有甚者,他们还瞎编什么西厢记作者“嚼舌而死”,死后被打入地狱不得超生,连那些推崇者如李卓吾、金圣叹,也因评点西厢而不得善终云云。文学家、诗人郭沫若曾经说过: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王实甫就活在他的西厢里。,.,30,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长亭送别,理清剧情结构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送别途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惜别目送。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33,长亭送别,.,34,四个场面,共十九支曲文,将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的是莺莺送行时的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35,痛,恨,怕,念,别离,功名,被弃,羁旅,莺莺的心理起伏变化,.,36,理解第一部分1.端正好一曲是化用谁的诗词?你能背诵原作吗?,.,37,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38,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选取了哪些意象?体现了怎样的季节特征?艺术效果如何?,.,39,意象的选择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离人泪,染,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秋,心,端正好一曲所写的环境起何作用?,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二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41,3.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42,滚绣球,1恨归去得疾恨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忳忳的行车儿快快的随)3此恨谁知(松了金钏减了玉肌),为伊消得人憔悴,.,43,4.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排比、反复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44,分析第二部分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提示: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45,2.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提示: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提示: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47,“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48,5.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49,6.“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提示:范仲淹苏幕遮: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50,7.“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提示: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51,分析第三部分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提示: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52,2.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提示:“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53,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提示: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54,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提示:三个典故,见课本。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55,分析第四部分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开头端正好所写相同?,提示:稍有不同,端正好先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然后用两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人物所见之物,写内心深藏之情。,.,56,2.收尾中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提示: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57,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李叔同,艺术手法总结,A、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人物心理:刻画方法:,离愁别恨:,忧心忡忡:,惴惴不安:,埋怨不满:,经历艰难,始能结合,昨夜允婚,今日别离。,荒村雨露,野店风霜,无人扶持,最难调护。,异乡花草,再行栖迟,停妻再娶,忘情负义。,拆散鸳鸯,催逼上路,此情难诉,此恨谁知。,直抒胸臆:,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借景言情:,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以情衬景:,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妙用修辞:,典故、比喻、对偶、夸张,.,61,B、对离别情境的生动描写:曲词中描写秋景的组合意想长亭路上端正好筵席之中脱布衫分手之时一煞收尾,斜晖霜林图:,碧天白云、黄花堆积、秋风阵阵、北雁南飞。,黄叶衰草图:,飒飒秋风、黄叶纷飞袅袅烟气、野草零落。,古道烟霭图:,青山疏林、轻烟薄暮夕阳古道、风啸马嘶。,.,62,C、对戏曲语言的深入品味:,滚绣球:“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对拆散鸳鸯的不满,珍重爱情鄙视功名利禄,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科白):“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一、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反封建意识具体表现在那些曲词中?,.,63,二、长亭送别曲词以词采典雅见长,情景交融。试以端正好为例,说说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一、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二、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三、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端正好一曲,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前四句,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而且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朱劝太和正音谱,.,64,三、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阳”、“烟霭”四种意象。试回忆唐诗宋词中用这些意象写“愁”的名句。,青山:古道:夕阳:烟霭:,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65,练习: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车上坐着相府千金催莺莺和侍女红娘。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轻车左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行着。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红娘顺眼望去,恰见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面容凄惨,双目噙泪。一间破败的亭子孤零零坐落在山脚路旁。车马声惊动亭上栖鸦“噗噗”飞起。莺莺被红娘搀下车来,目睹此景,倒吸一口凉气。此处就是分手之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只小猪课件文库
- 2025年春期末测试-五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 高效求职一网打尽:勤务员面试题库精 编系列题目与解析
- 小儿血压测量课件
- 面试技巧实战:不限职业的面试题库
-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格式标准版
- 大学新生军训演讲稿
- 小儿胃肠型感冒课件
- 小儿湿疹抖音课件
- 农村小村庄交易合同范本
- 电子工厂品质意识培训
- 2025年初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八年级上册逐字稿之苏州园林八上
- 《中国慢性便秘临床诊断与治疗规范(2024)》解读
- 水果联营合同协议
- 2024智能船舶规范
- 资料员笔试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晨间活动教研培训
- 2025农村土地墓地买卖合同
- 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分析
- 劳务派遣员工离职协议书 (2024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