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各种感染.ppt_第1页
中枢神经系统各种感染.ppt_第2页
中枢神经系统各种感染.ppt_第3页
中枢神经系统各种感染.ppt_第4页
中枢神经系统各种感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entralnervoussysteminfection,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颅内脓肿脊髓局限性感染颅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神经系统慢性病毒感染真菌性脑膜炎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脑型疟疾钩端螺旋体病脑膜炎型弓形虫性脑膜脑炎莱姆病性脑膜炎,类似的临床表现;治疗有很大的差别;诊断与鉴别诊断非常关键;对于转归与预后有重要意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颈强直、病理反射等局限性神经损害体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基本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疾病压力外观WBC蛋白糖氯化物化脑混浊1000以上,N为主结脑清或微混500以下,L为主下降下降病脑清亮1000以下,L为主正常正常(早期,N为主)乙脑清亮1000以下,N为主正常正常隐脑清或微混500以下,L为主下降下降钩体病清亮200以下,L为主正常正常疟疾清亮正常或稍高正常正常正常阿米巴脓性或红棕色增高,有RBC下降下降寄生虫清亮500以下,E为主下降下降虚脑清亮正常或稍高正常正常正常,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由鼻咽部、肺、肠、皮肤和内脏等寄殖处或感染灶,经血行达脑膜;由邻近感染灶(中耳炎、鼻窦炎等)直接侵入CNS。,化脓性脑膜炎-感染途径,好发年龄儿童多见;新生儿化以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多见;2月10岁以脑膜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和肺炎球菌为主;成人以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多见。好发季节-季节性不明显;-流感杆菌四季均有,但以秋冬季多见;-肺炎球菌以冬季发病率高;-脑膜炎双球菌多在冬春季。,化脓性脑膜炎-流行病学,共同症状:突起高热、头痛、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共同体征: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受累颅神经的相应体征;肺炎链球菌脑膜炎:老年人及婴幼儿多见,多继发于中耳炎、肺炎、颅脑外伤及手术病人;易复发。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多见于婴幼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多继发于皮肤感染或败血症等。,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占8090;脑脊液:混浊或脓样,压力增高(200mmH2O)、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多核细胞为主;蛋白显著增高。糖及氯化物明显降低。细菌学检查:-涂片检查脑脊液离心沉淀和(或)皮肤瘀点涂片染色检查细菌;-细菌培养治疗前脑脊液、血液细菌培养。,化脓性脑膜炎-实验室检查,尽可能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病原菌尚未明确和(或)已接受不规则治疗的,先以大剂量青霉素和氯霉素合应用;细菌培养阴性者,根据病史、伴随感染、可能的入侵途径、存在的原发病及其他况,综合分析来估计病原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病原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对症治疗,降温镇静;脱水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肾形或豆形,凹面相对成双排列,亦可四个菌相联;仅存在于人体;A、B、C群最常见,占90以上;释放内毒素;体外抵抗力很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病人;传播途径:呼吸道直接传播,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幼儿);易感性:普遍易感,6月2岁婴幼儿童发病率高;免疫性:感染后对本群病原菌产生持久免疫力,群间有交叉免疫,但不持久。流行季节:明显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季;周期性:一般每35年小流行,710年大流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隐性感染率高(约6070无症状带菌者,30上呼吸道感染型和出血点型);仅少数发展为败血症或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内毒素是重要致病因素;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及颅内压升高;隐性感染抗体效价低,可再感染(但一般不发病),发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机制,血管内皮损害;软脑膜、蛛网膜;脑膜血管充血、出血、炎症和水肿,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及血浆外渗;脑组织坏死、充血、出血及水肿;颅底部炎症、粘连;脑室孔阻塞。,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理解剖,潜伏期一般23日(110日);普通型(占90以上);轻型暴发型慢性败血症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前驱期多数病人无此期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12日。败血症期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3940;毒血症症状;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持续12日后进入脑膜炎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普通型,脑膜炎期症状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高热及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经治疗后25日进入恢复期。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皮肤瘀点瘀斑消失;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起病急骤,病势凶险;休克型:循环衰竭表现突出,脑膜刺激征大多缺如,脑脊液检查大多澄清,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脑膜脑炎型:脑实质损害表现,意识障碍深,迅速进入昏迷,脑水肿甚至脑疝。混合型:两型临床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病死率极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暴发型,多见于流脑流行后期;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皮肤粘膜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试子培养可有病原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轻型,慢牲败血症型,极少见;多发生于成人;间歇性发热,皮肤瘀点或皮疹,关节痛;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情况良好;反复多次血培养或瘀点涂片检查可检出病原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婴幼儿流脑的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脑膜刺激征可不明显。老年流脑的特点:暴发型发病率较高;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见;意识障碍明显;瘀点瘀斑发生率高;血白细胞数可能不高;并发症多,预后差。,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血象: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多明显增高;脑脊液:混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及氯化物明显减低;细菌学检查:皮肤瘀点或脑脊液涂片染色检查;血或脑脊液细菌培养;标本及时送检。血清学检测:特异性抗原、抗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实验室检查,少见;并发症: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等;后遗症: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神经损害(动眼神经麻痹、耳聋及失明等),肢体瘫痪、癫痫或精神障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并发症与后遗症,早期诊断,早期就地治疗;对症治疗:降温、镇静、脱水等;病原治疗:对病原菌敏感且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普通型,表抗菌药物渗入脑脊液程度的分类,休克型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迅速纠正休克: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应用;抗DIC治疗:肝素、新鲜血、血浆及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必要时强心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暴发型,脑膜脑炎型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肾上腺皮质激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呼吸兴奋剂、气管切开及应用人工呼吸器;降温、镇静、亚冬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暴发型,菌苗预防注射:药物预防:复方新诺明、利福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呈球形;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外有脂蛋白的包膜;抵抗力较弱,但耐低温和干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学,传染源:幼猪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易感性:普遍易感,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6岁儿童;隐性感染率高;高度散发性,集中暴发少,家庭成员中少有同时多人发病;地区性:亚洲东部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季节性:集中在7、8、9三个月。,流行性乙型脑炎滚行病学,病毒血症;病毒对神经组织直接侵袭: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免疫性损伤:血管套。,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机制,病变范围较广,可累及脑及脊髓;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最为严重;大脑和脑膜有充血、水肿和出血;神经细胞不同程度变性,肿胀和坏死;血管内淤血,附壁血栓及出血灶;血管周围形成“血管套”;胶质细胞增生;噬神经细胞现象;坏死软化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理解剖,潜伏期421日,一般为1014日。起病急;体温在12日内高达3940C;头痛、恶心和呕吐;嗜睡或精神倦怠;可有颈强直及抽搐;持续13日。,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表现,初期,高热:体温常高达40以上,热度、热程与病情相关;意识障碍:嗜睡、谵妄、昏迷等,程度、持续时间与病情相关;抽搐:频率、严重性与病情相关;,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表现,极期,呼吸衰竭:延脑呼吸中枢病变、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和低血钠脑病等所致;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相互影响。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深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肢体强直性瘫痪或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强直,听觉障碍,视力障碍,感觉障碍。,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表现,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症状逐日好转;恢复期症状;后遗症。,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表现,恢复期,轻型:发热在3839,神志清楚,无抽搐,轻度嗜睡,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病程57日。普通型:发热在3940,嗜睡或浅昏迷,偶有抽搐及病理反射阳性,脑膜刺激征较明显。病程约710日,多无恢复期症状。,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类型,重型:发热在40以上,昏迷,反复或持续抽搐,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理反射阳性。常有神经定位症状和体征。可有肢体瘫痪或呼吸衰竭。病程多在2周以上,恢复期常有精神异常、瘫痪、失语等症状,少数病人留有后遗症。该型在流行早期较多见。极重型(暴发型):起病急骤,体温于12日内升至40以上,反复或持续性强烈抽搐,伴深度昏迷,迅速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及脑疝等。多在极期中死亡,幸存者常有严重后遗症。,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类型,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嗜酸粒细胞减少。脑脊液:压力增高,无色透明或微混,白细胞计数稍高,早期中性粒细胞稍多,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偏高。早期脑脊液检查可正常。血清学检查:IgG、IgM。生化指标:NSE,CK,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检查,支气管肺炎肺不张败血症尿路感染褥疮上消化道大出血,流行性乙型脑炎并发症,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护理极重要:定时翻身、侧卧,拍背、吸痰、口腔清洁、防止褥疮、防止舌咬伤、鼻饲等;把好“三关”;重型、极重型预防性地应用抗菌药物。,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体温控制在38为宜;物理降温:控制室温、冰帽、冰袋、酒精浴、冷盐水灌肠等;药物降温:阿斯匹林、消炎痛、安乃近(滴鼻)、亚冬眠等。,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高热,去除病因;脑水肿所致者以脱水为主;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致脑细胞缺氧者,以吸痰、给氧为主;因高热所致者以降温为主;因脑实质病变引起者,使用镇静剂。,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抽搐,呼吸衰竭,依引起的原因给予及时治疗;呼吸道分泌物梗阻所致者,吸痰、翻身引流、雾化吸入;脑水肿所致者用脱水剂治疗;中枢性呼吸衰竭者使用呼吸兴奋剂;血管扩张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处理,功能训练;理疗;针灸;按摩;高压氧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预防,控制传染源防蚊和灭蚊按种灭活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病毒性脑炎,乙脑病毒;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某些埃可病毒等);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其它(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某些腺病毒等)。,病毒性脑炎病原学,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不尽相同;多为散发;地区性与季节性。,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病情轻重差别大,预后亦不尽相同;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某些生理反射消失,出现病理反射;脑脊液呈非化脓性炎性改变;外周血象多正常;,病毒性脑炎临床特点,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特异性抗原、抗体、病毒核酸检查。,病毒性脑炎诊断,抗病毒治疗:无环鸟苷、阿糖腺苷、干扰素。对症治疗:同乙脑。,病毒性脑炎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颈强直等;起病较缓,体温逐渐增高,头痛逐渐加重,意识障碍出现在1周以后;脑膜刺激征明显,颈可强直到无弯曲度的程度;外周血白细胞多正常;脑脊液呈非化脓性炎症变化,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