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虹口期中) 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下列语段的空缺处。 (1)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_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数,永远都在半道上, 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 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増强和扩展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A . B . C . D . (2) 下面是某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 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B . 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C . 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D .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二下大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的作用。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延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选自胡申生的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B . 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C . “周公训子”说的是周公旦对替自己就封鲁地的儿子临行前当面训诫叮嘱的事。D . 周公旦以自己为迎接贤士而常中断洗头和吃饭的事来告诫儿子要礼贤下士。(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B . 中国家训文化的内容要求是指向家庭及其成员的,其功能包括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以及确保形成良好的家风。C . 家训的体现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D . 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B .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C . 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D . 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3. (9分) (2017高一下梅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雁洋镇大坪村,柏油铺就的崭新绿道蜿蜒在田野间,清澈的小溪“雀跃”在大树和绿野簇拥的公路旁,原生态的乡野水景公园就这样被简单几笔勾勒出来。水景公园旁,一座色彩明亮的主题酒店很是惹眼,这间由原来的乡村小学改建的主题酒店成为游客与亲朋好友一起享受村野时光和寻找美食的好去处。“今年春节黄金周,我们60多个床位全部爆满。”该酒店工作人员介绍说,去年大坪村美丽乡村推进以后,在村里停留、吃饭的游客明显增多,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来这度假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们在这里体验包粽子、摘金柚、吃农家饭等农家生活,感受田园风光,品尝原生态的客家美食,村民自产的农家产品番薯、稻米、菜干更是颇受游客欢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后,大坪村民开民宿和特产店的积极性高涨。雁洋镇党委书记王宏基介绍说,2016年,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雁洋镇榜上有名,这也是梅州市唯一一个上榜的小镇。下一步我们要将村道沿线打造成集农家餐饮、农家乐风情、客家特产销售等旅游服务为特色的一条街,形成乡村旅游经济产业链。(摘编自梅州日报,有删改)材料二: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和26.2%。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2%,营业总收入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乡村旅游也在快速占领“小长假”的旅游市场,以2016年国庆节为例,小长假期间全国出游超过10公里的游客总计约1.86亿人次,其中乡村旅游约为1.29亿人次,约占同期旅游人次的69%。选择乡村游的游客以青壮年群体为主,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显示,乡村旅游投资还将持续升温。但同样需要关注的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可见乡村旅游仍是发展方向之一。(摘编自乡村旅游渐升温:数说“旅游扶贫”,有删改)材料三: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或许与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过快相关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生活久了,人们往往就更加渴望追寻那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受。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受访者平均每个月会到乡村地区旅游一次。下图是乡村旅游游客出行目的分析数据图。(选自新华网数据新闻)(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投资角度看,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之一,而乡村旅游产业投资不断升温与乡村游客人数和营业总收入的增长密不可分。B . 参加乡村旅游的主体是青壮年群体,可见青壮年群体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很快,他们的压力较大。C . “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与亲友增进情感”“寻找乡村美食”是大部分都市人去乡村旅游的目的,大坪村开拓体验农家生活的市场正好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D . 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2016年乡村旅游人次占了国内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材料一报道了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现状、发展的原因,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B . 材料一开头的描写细腻、生动,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乡村世界,使读者对大坪村有了一个良好的印象。C . 大坪村让游客体验包粽子、摘金柚、吃农家饭等农家生活,吸引了大批游客,可见乡村旅游要兴盛就要保有乡村特色不变。D . 各种乡村旅游新形式层出不穷,有力地解决了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E . 材料一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坪村的做法,有重要参考价值;材料二用准确的数据呈现了乡村旅游的诸多方面的情况。(3) 乡村旅游产业怎样才能“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12分) (2019高一上四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合欢树史铁生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找来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有一年,院儿里的老太太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却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有删改)(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写出母亲为了治愈“我”的腿持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希冀万一的可能出现。B .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终于又提到母亲”,这一句表明老太太们从不提及母亲,“从不提”是因为怕“我”伤心,这次“提”是因为她们担心“我”忘了母亲。C .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这两句写“我”沉浸在对母亲的回忆中,独自咀嚼悲伤,品尝回忆中的母亲的一点一滴的爱。D . 文章结尾说,那个孩子“会跑去看看那棵树”,借每个孩子都拥有母亲和合欢树般的故事,表现情感的牵念,母爱的深远,虽物是人非,母爱却恒在。(2) 同样是谈到“我”在作文竞赛中得第一的事,为什么母亲两次的反应完全不同? (3) 可以表现母爱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何独选“合欢树”?请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9高三上海淀月考)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芙蕖 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木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注释】芙蕖:莲花(1) 对芙蕖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作者先总说芙蕖之“可人”,然后分别从“可目”“可口”“可用”“可种”五个方面说明芙蕖的特点。B . 文章围绕芙蕖的“可人”之处落笔,极言芙蕖的种植之利,甚而将其定位在“五谷”“百花”之上。C . 作者为自己不能辟出半亩方塘来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厌弃百花的感情。D . 文章以“可目”为写作重点,详细得体,繁简得宜,不仅中心鲜明,而且重点突出。E . 文章多用偶句,遺词造句,十分优美,不仅体现出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之两两对照,相得益彰,而且句式整齐和谐。(2) 结合莲蓬芙蕖两文的内容,谈谈它们在写莲方面的异同。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罟(g)师:渔夫,这里指船夫。(1) 王维诗中首句“杨柳渡头行客稀”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略作赏析。(2) 这两首送别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新奇、形象、蕴含丰富,请略加分析。(3) 分析送沈子福归江东诗歌首句所写意象及其作用。(4) 送沈子福归江东第三、四句手法多样,试分析其所用手法及表达效果。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6高三上合肥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论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劝学中“_,_”两句也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洒酒酬月,用“人生如梦,_”来寄托自己的情怀。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暗示了自己长久贬谪、事态变迁、归后生疏怅悯的心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品携出管理办法
- 狗街卫生管理办法
- 电信能耗管理办法
- 砂石贸易管理办法
- 病案首页管理办法
- 舟山人才管理办法
- 深圳诚信管理办法
- 荷兰土壤管理办法
- 车间基层管理办法
- 粉尘涉爆管理办法
- 2025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 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简介
- 2025年安庆怀宁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上海市中考招生考试数学真题试卷(真题+答案)
- 甲状腺结节的护理查房
- DB51∕T 705-2023 四川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引进招聘考试真题2024
- 猫种类介绍教学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硫氰酸红霉素行业市场发展模式及投资趋势预测报告
- 退役军人考警察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