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课件-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资料.ppt_第1页
分子生物学课件-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资料.ppt_第2页
分子生物学课件-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资料.ppt_第3页
分子生物学课件-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资料.ppt_第4页
分子生物学课件-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资料.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本章内容第一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第二节弗兰克氏菌和非豆科木本植物共生第三节真菌和植物共生,第一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一根瘤菌(nodulebacteria),二根瘤菌的特性,三根瘤(rootnodules),四结瘤过程,五应用,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菌能侵染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和固定大气中的氮气的细菌。人工培养杆状。类菌体根瘤菌在根瘤中呈棒状、“T”、“Y”形,这种形态叫类菌体。无细胞壁。固氮。难培养。,一根瘤菌(nodulebacteria),根瘤中的类菌体图,二根瘤菌的特性,好氧化能有机营养型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2根瘤菌的固氮特性,侵染性寄生专一性(由菌体和植物两者的遗传性决定)有效性,互接种族(crossinoculationgroup):相互利用同一根瘤菌菌株形成共生固氮的豆科植物。豇豆族包括豇豆、花生、绿豆、赤豆等。,1根瘤菌的生理特性,三根瘤(rootnodules),1概念固氮微生物在植物根内形成的共生组织。圆形、枣状、瘤状等。,2分布集中在根茎部位;分散。,3根瘤分类,有效根瘤:个大、有固氮能力、粉红色、含较多豆血红蛋白。无效根瘤:个小,无固氮能力、浅白色或绿色,不含或少含豆血红蛋白。,根瘤有效性标志:含类菌体;呈红色。,豆血红蛋白(Leghaemoglobin,Lb)作用调节氧浓度和氧压,达到低浓度和高流量的氧气。吸收渗入根瘤内的氧然后缓慢放出。与固氮正相关。,四结瘤过程,根瘤菌,根毛,根内,显瘤,侵入线,内皮层,根分裂,侵入线,几点说明,豆科植物根系分泌物刺激邻近土壤内的根瘤菌生长,发展成高密度的群体侵染豆科植物。根瘤溃散后,有许多存留在侵入线内未转化成类菌体,呈休眠状态的细菌大量繁殖进入土壤。类菌体一般不再生长繁殖,它代表根瘤菌细胞的最后阶段。类菌体不利用固氮产物。固氮能源来自叶部的光合产物。亩豆科植物年均固氮1330公斤。,田间接种根瘤菌的效果受环境的影响。不含根瘤菌土壤内好于含有根瘤菌的土壤。缺氮的贫瘠土壤内好于有氮素的肥沃土。大量施用氮肥抑制豆科植物的根瘤形成和固氮作用。,五应用-根瘤菌肥,第二节弗兰克氏菌和非豆科木本植物共生,1放线菌结瘤植物7目,8科,24属放线菌结瘤植物。见243页如杨梅属、沙棘属、木麻黄属、野麻属等。,2弗兰克氏菌内生放线菌。1978年从香蕨木根瘤中分离出,获得纯培养并回收成功。,3结瘤过程,(三)真菌和植物共生菌根(mycorrhiza),更为普遍。1881年俄国学者卡门斯基研究水晶兰根的解剖接结构后,首次指出真菌和水晶兰根之间存在共生关系。,1菌根和菌根菌,2形成菌根的植物,3菌根的分类,4外生菌根,5丛枝菌根(又叫泡囊丛枝菌根V-A菌根),菌根:真菌和植物根的共生联合体菌根菌:能形成菌根的真菌担子菌亚门,1菌根和菌根菌,2形成菌根的植物,木本、草本。野生、农作物。自然界大部分植物都能形成。,3菌根的分类,根据菌根的形态和结构分,丛枝菌根内外生菌根水晶兰菌根杜鹃菌根兰科菌根浆果鹃菌根,4外生菌根,(1)菌根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乔木和灌木。以森林树木为主。,(2)真菌类型担子菌中的牛肝菌、鹅膏菌。子囊菌和藻状菌,(3)外生菌根的结构特征,菌根菌交织成菌套(mantle)包在根系外。20100um厚,占菌根干重2040。光滑菌套、网状菌套、绒毛状菌套、棉絮状菌套等。,形成哈蒂氏网(Hartignet)包在根外。构成了巨大的接触面。,哈蒂氏网:菌套内层有许多菌丝透过根的皮层进入皮层组织,在外皮层细胞间蔓延,将细胞整个包裹起来,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内层菌丝伸入根的皮层,充满细胞间隙,不进入细胞内。形成外延菌丝,(4)外生菌根的作用,扩大寄主植物的吸收面。菌套和外延菌丝。产生生长刺激素。吲哚乙酸(松树、落叶松、云杉、桦树、山毛榉等。,1)对植物营养和生长的作用,2)对防御林木根部病害的作用,外生菌根根圈微生物防御病菌侵染。外生菌根根圈真菌数量较非菌根根圈大10倍左右。菌套和哈蒂氏网的机械屏障作用。病原菌只能侵染非木质化的小根。病原菌不能通过这两处屏障。植物产生抑制病菌的物质。萜烯和半萜烯类化合物是制霉物质。牛肝菌科真菌能形成。产生抗生素。云杉白桩菇能产生穿孔蕈炔素。,(5)应用,在木材生产中用客土法和人工接种法使幼苗形成菌根。有重要经济价值。,5泡囊丛枝菌根(V-A菌根),是内生菌根中最重要的类型。泡囊不普遍。故称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AM),(1)菌根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农作物(小麦、玉米、豌豆、棉花、洋葱),(2)菌根真菌6属,57种。球孢霉目、内囊霉目。,(3)V-A菌根的结构特征,菌丝。外生菌丝和内生菌丝。外生菌丝不形成菌套。伸到土壤中。外生菌丝进入皮层细胞间和细胞内即成内生菌丝。丛枝。进入细胞内的菌丝连续分叉分枝形成的灌木结构。,细胞活性明显增强。形成新的细胞器。核增大。淀粉粒消失呼吸作用核酶活性增强。,植物细胞形成丛枝时,细胞发生的现象:,泡囊。侵入细胞内或细胞间的菌丝的末端膨大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泡囊的形成迟于丛枝。有繁殖功能。孢子和孢子果。外生菌丝的顶端形成厚垣孢子,内含油滴。土壤中存活数年。,(4)V-A菌根影响植物生长,丛枝菌根增加了根圈的范围。外生菌丝向外延伸的距离达8cm。1cm无菌根的根段能控制的土壤体积是12cm3;形成菌根后,1cm根段控制土壤体积增加5200倍。增加了根圈微生物的数量。加强植物吸收磷素和其它元素(Zn、Mo、Fe、Mn)。,可以减轻植物病害,减轻病害的假说结构上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根细胞壁增厚;加强微管束系统。生理上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氨基酸、儿茶酚、还原糖和酶含量增高。生态上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抗生菌使根部的拮抗作用增强菌根真菌同叶部病原菌致病有关的基因表达有关,(5)应用,豆科植物进行根瘤菌和V-A菌根的双接种育苗苗圃、营养钵育种用宿主繁殖方式接种可行。广泛的V-A菌根菌人工接种目前作不到。,四微生物在植物上的寄生,真菌、细菌、病毒都能在植物上寄生。从选育抗病品种、阻止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改进栽培技术和环境条件上防治。,1植物病原真菌(主要病原)多数作物、果蔬、花卉。白粉菌大麦、苹果、葡萄。锈菌禾谷类作物粉菌玉米,(2)植物细菌性病害解淀粉欧文氏菌果树火疫病(在树干、枝的组织中越冬,次年借昆虫降雨传播。水稻黄单胞菌水稻白叶枯病。根瘤土壤杆菌番茄、甜菜、果树的根、茎部形成肿瘤。,(3)病毒性病害烟草花叶病毒烟草(最早发现)黄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斑驳病毒草莓。,1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2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空气是微生物生活的环境吗?3土壤中有哪些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4微生物之间有哪些相互关系?5附生微生物、根圈、根圈效应、根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