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是神来笔,应有此奇句ppt课件_第1页
疑是神来笔,应有此奇句ppt课件_第2页
疑是神来笔,应有此奇句ppt课件_第3页
疑是神来笔,应有此奇句ppt课件_第4页
疑是神来笔,应有此奇句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疑是神来笔,应有此奇句,山园小梅赏析,1,一、导入:请同学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有关梅的诗句:,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陶渊明腊月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2,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绝句之一陆游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早梅齐已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3,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黄庭坚虞美人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着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辛弃疾卜算子,4,我们一起来朗诵林逋的山园小梅,然后自选角度鉴赏诗歌。,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5,二、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思考问题,理清文本的结构思路。,1、文本的正标题“疑是神来笔,应有此奇句”中的“此”是指代哪一句?为何称之为“奇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诗正面描写小梅“风情”状态,“疏影”“水”“暗香”和“月”意象,组成一幅清淡而鲜明又富有立体空间感的画卷。“疏影横斜”暗示小梅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伸展枝柯,“暗香浮动”暗示小梅在最自由的环境中释放精气,体现小梅最佳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本性,体现小梅的个体生命和生存环境的自然融洽,画面里面似乎弹响着“自然”与“和谐”的琴音。,6,2、文本是如何引出话题的?提出了什么论点?又用了什么材料去论证观点?,首先通过对诗歌的复述,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黄昏人定,月影半照,溪水清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然后引出论点:最令我悠然神往的当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第3,4段主体分析,以分析论证法为主,紧扣炼字,分析“疏”“暗”二字的神韵。兼有反证法,如:山园小梅玉立山间水滨,自然天成,不经雕饰,与病梅馆记中那一盆盆被摧残至“欹”、“曲”、“疏”的病梅截然不同;引证法: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是“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抑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暗”是一种境界,若隐若无,似虚似实;类比法:这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7,三、研读第2到第5自然段,深入理解论证关系,把握观点与材料的逻辑关系。,1、请你扣住文本的有关语句,解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1、第一段是内容复述,第二段引出论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第3、4段是主体分析,最后一段结尾,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发出感慨。,8,第3,4段主体分析,以分析论证法为主,从赏析诗歌名句的基本方法切入,紧扣炼字,分析“疏”“暗”二字的神韵。兼有反证法,如:山园小梅玉立山间水滨,自然天成,不经雕饰,与病梅馆记中那一盆盆被摧残至“欹”、“曲”、“疏”的病梅截然不同;引证法: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是“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抑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暗”是一种境界,若隐若无,似虚似实;类比法:这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2、第3、4自然段是论证的主体,作者从什么角度切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9,3、第5段不再分析论证,是否多余?,不多余。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与梅之清姿同在的是林逋浩浩如玉的品行。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离官场浊秽,浮游尘埃以外,其高洁的志向绝佳地诠释了梅的风骨和气节:超逸清灵,纤尘不染。,10,探究,作者是怎么抓住千古传诵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去进行分析鉴赏的。,作者透过鲜明生动的景物形象,去感受一种内在的意趣超逸清灵,纤尘不染。把这两句与它的出处南唐江为两句诗作比较,尤其重点扣住“疏”和“暗”二字进行品味,突出诗人点石为金,是全诗“境界全出”的妙处。作者细腻深入的分析,使我们领悟到诗人的“炼字”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作者还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向我们描绘了“疏”的“疏瘦有韵,错落有致”和“暗”的“如隐如现,若有若无,似虚似实”的微妙境界,似乎也把我们带入了这“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朦胧意境。,11,课后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1、说说诗歌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古人对后两句诗有“造句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这两句诗写一个赏析片段。,12,1、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氛围,暗示出作者幽静孤独的心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