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8热爱生命.ppt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8热爱生命.ppt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8热爱生命.ppt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8热爱生命.ppt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8热爱生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个日夜对于常态的生活而言,只能算是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但对于隔绝于井下的150多名同胞而言,没有食物,没有音讯,只有无边的黑暗和随时可能没顶而来的大水,在那里,每一分钟都是人世间最漫长的煎熬。是什么使这一个个奇迹出现?这些在尘世间摸爬滚打久经历练的兄弟,吃树皮,喝脏水,把矿灯收集起来,以保证救援到来的那一刻它们还能准确指示自己的方位。生的信念,生的毅力,让这些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兄弟成为光彩照人的群体。,2,3,了解作者蒙田,掌握随笔的基本文体特点与风格。了解课文的思路从而把握课文的整体思路,并且领会其语言魅力。深刻了课文的内涵,树立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信念。,教学目标,4,作者简介,蒙田(1533年2月28日1592年9月13日)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他几乎把毕生精力用在对人性种种形态的审视和研究上,撕去一切人为的伪装,揭示人的本来面目。所以,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随笔集(或译随感录。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5,南宋的洪迈给“随笔”下定义言“意之所之,随即记录”“纵意而谈,涉笔成趣”这是我国最早给随笔下的定义,也最贴切地阐释了随笔的特点。,随笔,6,整体把握文章内容,1、热爱生命的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2、不同的日子作者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人对生活也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是混日子,有的人是享受日子,蒙田在文中涉及到了几种人,可以分为几类,他们对生命又有着怎样的认识?3、第一段讲叙的是生命的常规状态,第三段开头“不过”二字将话题转向了死亡,请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的第三段谈到死亡?4、第三段谈到“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文中谈到了哪些方法?,7,从两种人的不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为什么要热爱生活我对“度日”的态度好日子坏日子糊涂的“哲人”对人生的看法从死的角度,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增加生命的分量;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列提纲,热爱生命,对比,8,主旨,作者通过对“度日”的诠释,对生命、生活、生死等问题的自我诠释,告诉人们要珍惜时光、热爱生命。,9,一滴小的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句普通的话语能够渗透深刻的哲理,这篇课文中就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语句,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品味。(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相互讨论。)生之本质在于死,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亡苦恼。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所以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相反,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10,请同学们看例子,谈谈这些人热爱自己的生命吗?他们的人生值吗?,1936年8月1日,鲁迅先生的体重已经下降到78.7斤,肺已经烂掉五分之四,肋膜间积水,一直发高烧。8月7日,一个日本医生为他第一次抽出的肋膜间积水就达两百毫升,当时上海的一位欧洲肺病专家,在给他检查身体之后,十分惊异地说:“若是欧洲人,五年前就死去了。”就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鲁迅从8月1日到10月19日逝世时,共给青年作者和友人写了93封信和14篇文章,逝世前一周,他抱病参加了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逝世前三天,他为曹靖华新作的苏联作家七人集写了序,逝世前两天写了因章太炎先生的二三事一文,逝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11,1956年德国诗人海涅得了重病,当他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他毅然不顾医生和亲人的劝阻,开始安排他最后一部作品回忆录的写作计划。他每天咬紧牙关伏案写作6小时,在临终前几个小时,医生见他实在不行了,强行藏起了他的纸和笔,但海涅坚持要医生还他,直到弥留时,他还轻轻对医生说:“给我纸和笔吧。”,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科学家,对细菌学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一次,有一艘轮船到波尔多,巴斯德听说这艘船上的乘客患有黄热病,立即赶往那里。别人劝阻他:“你这样去是很危险的。”巴斯德毫不迟疑地答道:“为了让别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实验。”并说:“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说完,便义无返顾地奔向了细菌流行的船只。,12,一位普通的自然科学研究员,他在观察一条毒蛇时,突遭它的袭击,他感到头晕,但他没有拨打求救电话,他知道自己会死。他坐在桌前,记录着自己死前的感受。“体温升到了395”“胃疼、身体躁热、耳鸣、眼睛很疼”“血从鼻子和嘴里流出,疼痛感慢慢消失,感到软弱无力,我想大脑已经充血了。”写完这段话,他与世长辞了。他的记录为人们研究这种毒蛇提供了可贵的资料。他,就是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卡尔施密特,终年65岁,他的日记仍然珍藏在博物馆里。,13,语结,面对死亡他们之所以那么从容,是因为他们有化死为生的生命秘诀,即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生命的最大价值。塞内卡尔说过“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我们都拥有生命,它的存在与消亡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可是我们能决定他的价值,那么就让我们活出最精彩的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