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章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2.1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1)法律(宪法、环境保护法律)(2)环境保护行政法规(3)政府部门规章(4)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5)环境标准(6)环境保护国际条约,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立是以宪法为依据的,法律这个层次不管是环境保护的综合法、单项法和相关法中环境保护的要求,法律效力是一样的。如果法律规定中,有不一致的地方,后法的效力大于先法。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的法律地位仅次于法律。部门行政规章、地方法规和规章不得违背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法与国内法不一致时执行国际法,但我国声明有保留的条款除外。,宪法(1982),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第9条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些规定是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依据,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环境保护单行法:污染防治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生态保护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相关法:一些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共有六章四十七节:第一章“总则”:规定了环境保护的任务、对象、适用领域、基本原则以及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第二章“环境监督管理”:规定了环境标准制定的权限、程序和实施要求、环境监测的管理和状况公报的发布、环境保护规划的拟订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场检查制度及跨地区环境问题的解决原则;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对环境保护责任制、资源保护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作了规定;第四章“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规定了排污单位防治污染的基本要求、“三同时”制度、排污申报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以及禁止污染转嫁和环境应急的规定;第五章“法律责任”:规定了违反本法有关规定的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规定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容、审查程序,审批时限、权限和执法主体,明确了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对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提高环评质量、规范环评市场和今后的环保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特点,(1)将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目的环评法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制定本法”解读:从立法目的上明确和强化了预防的要求,确保环境管理从“末端控制”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方向发展。,(2)环评对象及内容的拓展环评法把环评对象从单纯的建设项目扩展到与环境资源相关的各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建设项目环评相比,规划环评所关注的是拟议规划实施后所带来的大空间范围、大时间尺度、多种行为交叉和积累的环境影响。,(3)充实公众参与环评的内容,促使政府决策程序科学化公众参与的思想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一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都有公众参与的条款,如水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等。条例第15条规定:“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要求,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而对于公众参与的范围、程序、方式等都没有具体规定。环评法较条例更加主动、积极,在第一章总则的5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在第二章第十一条中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解读:完善和充实了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参与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方式及公众意见的法律地位,使公众意见成为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4)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更趋完善环评法规定:有关部门对编制的规划,应当在规划形成初步方案至上报前组织进行环评,并向审批机关提出环评报告书;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前,先由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进行审查;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还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或经国务院批准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1)根据法律受权制定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细则或条例: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针对环境保护的某个领域而制定的条例、规定和办法: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单独发布或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是以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而制定的,或者是针对某些尚未有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调整的领域作出相应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09-0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2005-8-1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2-11-0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1-12-27)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02-14),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是享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政府机关(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及计划单列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制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这些规范性文件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特定环境问题制定的,并在本地区实施,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不能和法律、国务院行政规章相抵触。,2.2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1.环境标准的概念2.环境标准的地位和作用3.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1.环境标准的概念,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度以及检测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2.环境标准的地位和作用,(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规划的体现(3)环境标准是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政策导向功能,3.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90)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是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生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6920-86水质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HJ/T86-200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HJ/T56-2000,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甄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水质化学需氧量GSBZ50001-88空气质量氮氧化物标准样品GSBZ50015-89环境监测用二氧化硫溶液(100mg/L)GSB07-1273-2000环境监测用铅溶液(500mg/L)GSB07-1282-2000,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统一规定。,国家环境基础标准,空气质量词汇GB6919-1986土壤质量词汇GB/T18834-2002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GB/T16706-1996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15562.1-1995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环境保护设备分类与命名HJ/T11-1996,除上述环境标准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等)。,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环境标准,(1)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强制性标准日平均浓度限值由0.08mg/m3改为0.12mg/m3;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2mg/m3改为0.24mg/m3。三、臭氧(O3)的一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2mg/m3改为0.16mg/m3;二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6mg/m3改为0.20mg/m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199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废气排放和污泥处置(控制)的污染物限值。本标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废气排放和污泥处置(控制)的管理。居民小区和工业企业内独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也按本标准执行。,4.1水污染物控制排放标准4.1.2标准分级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排入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将基本控制项目的常规污染物标准值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一级标准分为A标准和B标准。一类重金属污染物和选择控制项目不分级。4.1.2.1一级标准的A标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回用水的基本要求。当污水处理厂出水引入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作为城镇景观用水和一般回用水等用途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4.1.2.2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排入GB3838地表水III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修改单)4.1.2.3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类功能水域或GB3097海水三、四类功能海域,执行二级标准。4.1.2.4非重点控制流域和非水源保护区的建制镇的污水处理厂,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采用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时,执行三级标准。但必须预留二级处理设施的位置,分期达到二级标准。,水质取样在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末端排放口。取样频率为至少每2h一次,取24h混合样,以日均值计。,4.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4.2.1标准分级(三级,分别对应3类环境空气功能区)4.2.2标准值,注意: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4.2.3.1氨、硫化氢、臭气浓度监测点设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厂界或防护带边缘的浓度最高点;甲烷监测点设于厂区内浓度最高点。4.2.3.3采样频率,每2h采样一次,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测定值。,4.3污泥控制标准4.3.1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处理,稳定化处理后应达到表5的规定。4.3.2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应进行污泥脱水处理,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应小于80%。4.3.3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填埋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质押与房地产投资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智能化生产设备租赁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办公家具定制设计与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版高端铝合金模板施工安装质量保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抗滑桩施工设计与施工图审查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光盘驱动器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河砂、碎石生态农业材料采购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用柴油供应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防火门窗采购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化肥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合作协议
- 新《公司法》下国有企业外部董事履职问题与对策
- 机要室日常管理制度
- 2025年贵州航空产业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抗凝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DZ 0141-1994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 电玩城现场管理制度
- T/CECS 10386-2024排水工程微型顶管用高性能硬聚氯乙烯管及连接件
- DB32/T 3956-2020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规则
- DB31/ 970-2016建筑用人造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台风安全培训课件
- 1999-2025年南开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