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石头镇农业开发初步设计_第1页
庐江县石头镇农业开发初步设计_第2页
庐江县石头镇农业开发初步设计_第3页
庐江县石头镇农业开发初步设计_第4页
庐江县石头镇农业开发初步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庐江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14年石头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项目名称安徽省庐江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14年石头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年度2014年度项目申报单位庐江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编制单位合肥恒润工程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4年05月安徽省庐江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14年石头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综合设计)庐江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合肥恒润工程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五月安徽省庐江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14年石头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计划表庐江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合肥恒润工程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五月总目录一综合设计118二初步设计计划表1923三水利措施初步设计2449五田间道路措施初步设计5046六林业措施初步设计5761七科技推广措施初步设计6267目录1综合说明12编制依据221法律法规222行政规章223行业技术标准33项目区基本状况331自然条件332社会经济条件533农作物种植情况634基础设施情况64开发指导思路、原则及目标741指导思路742规划原则843规划目标85总体规划及工程布局951水利措施1052田间道路措施1153林业措施1154科技推广措施1255其他工作及措施126治理标准和主要建设内容1261治理标准1262主要建设内容137资金来源及投向1471项目投资来源1472项目资金投向158预期建设目标和效益分析1581预期建设目标1582经济效益1583社会效益1684生态效益169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1691组织机构设置1692实施管理1793运行管理及维护171综合说明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制定引导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多方筹集农业发展资金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农业综合开发必须适应日益变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由分散开发向规模化开发转变,由注重数量向质量转变,由单一产品开发向产业开发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本规划的宗旨是在规划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建立项目整合机制,探索产业开发机制,建全资金投入机制,完善项目管理机制。统筹项目安排,确保项目实施、注重后期管理。形成项目规划、产业开发、资金投入、项目管理的良性开发机制,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基础。庐江县土地总面积2348KM2,辖有17个镇和1个省属农场,2012年总人口11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26万人,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也是国家千亿斤粮食规划800个核心产区县之一。庐江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治理和农业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兴建农田水利设施,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农业技术,实行科学种田,使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旱、排涝能力不强,土壤肥力较低,目前项目区农作物单产仍处于中、低产水平,巨大的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了加快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贯彻党中央“要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建设”的要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促进本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建设又好又快的和谐庐江,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指导意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文件精神和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关于印发安徽省201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农发项201381号文件)精神,选定石头镇的二个行政村为201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之一。石头镇是庐江县重要的粮食产区,中低产田面积较多,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较薄弱,灌、排沟渠不配套现象依然存在,粮食产量一直在中低水平徘徊,经济效益不显著,农村经济发展偏慢,“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县委、县政府认为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加快农业综合开发进程,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好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工程布局合理、工程质量达标。庐江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委托合肥恒润工程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安徽省庐江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1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2编制依据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22行政规章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和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200448号;3关于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3号);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根据2010年9月4日财政部关于修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5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费使用管理的通知(财发2010252号);6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发【2010】46号);7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暂行办法)(国农办2008183号)。8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安徽省2014年第一批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批复(国农办【2014】59号);9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关于下达安徽省2014年度第一批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农发项【2014】15号);10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程及审批意见的通知(农发项201099号);23行业技术标准1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3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DJ33889编制说明);6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7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8水工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10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1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3项目区基本状况31自然条件311位置与范围庐江县隶属安徽省合肥市,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境内有西河、兆河、白石天河等河流,属长江水系。庐江县是国家级首个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的成员和合肥市南部副中心。庐江县2014年石头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位于庐江北部的石头镇境内、省道S103合铜公路的东侧、罗埠河西岸,地理位置为东径117015117023,北纬3102231025。本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四至为北到张家庄,南以丁庄东西路为界,东抵罗埠河,西至省道S103合铜公路为界。项目区辖石头镇邱岗、三拐二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052万人,项目区涉及土地总面积122万亩,治理耕地面积09万亩。312地形地貌庐江县域总面积2348KM2,境内有低山、丘陵、圩区和湖泊,山丘起伏、垅畈相间,素有“东丘、南岗、西山、北圩”之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土地大体是“两份山、两份圩、五份丘陵、一份湖”的结构。地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沿湖平原圩区,地势较低,海拔为610M,面积3908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66;东南部、西部低山丘陵区,海拔在100595M,面积4231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80;中部丘陵地区,起伏不大,圩、岗、畈错杂分布,面积为12741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43;湖泊260KM2,占111。项目区属丘陵圩垸区,地势较为平坦,田面高程在7510M(吴淞系,下同)之间,圩堤顶部高程在13514M之间。313水文气象庐江县位于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项目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日照全县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6756H,日平均62H,日照率为38;多年平均气温163,最冷元月平均气温26,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83;降雨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全年降水的65以上集中在59月份。由于项目区地处北亚热季风气候区,因而气候多变,降水年际悬殊,水量分配不均匀。降水量最多年份是1991年,全年降水量达21769MM,最少1978年6235MM,年最大丰枯变化为345倍。多年平均无霜期248D,最长为271D,最短为194D,初霜期多为11月2日左右,终霜期为3月16日左右;风向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为35M/S。太阳总辐射量1226千卡/平方厘米。气温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159,年最高年气温为376,年低高年气温为69,全县平均气温差别不大,热量资源能够满足各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314土壤根据庐江土壤所记载的内容,庐江县共有6个土类、14个亚类、45个土属、74个土种,项目区主要的土类有水稻土类、潮土、黄棕壤类、紫色土、石灰土类、沼泽土。项目区所属区域,土壤分布以水稻土土类为主,部分区域还存在黄棕壤土类。成土母质多是由下属系黄土发育而来,土层深厚。土壤母质以山河冲积物为主,土质属砂泥土,耕层厚,无障碍层次,有效养份较丰富,但排水条件差,耕层土质粘重。造成粮食生产既难以高产,又造成用水浪费。315植被项目区内植被丰富,植被以低山阔叶混交林、次生硬阔、软阔叶林、灌木林、针叶林及部分草葡植被为主,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蔬菜、芝麻等。32社会经济条件321人口及劳力庐江县全县辖17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231个村及社区。国土面积2348KM2;总人口11794万人。庐城镇下辖11个村委会,12个社区,现有人口45828户,1468万人;项目区涉及石头镇的邱岗、三拐二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052万人,均为农业人口,劳动力022万人。3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面积813KM2,计12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09万亩、圩堤及居民点用地1020亩、水面680亩、道路160亩、林地300亩、河沟及其它面积1040亩。323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庐江县2012年财政总收入2025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10642亿元,农业总产值3684亿元,工业总产值69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74元。项目区所涉及的石头镇邱岗、三拐二个行政村,主要以农业为主,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项目区农村就业多以外出务工为主,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城镇化水平低,农民生活水平一般,基本无耕地撂荒现象。庐江县2012年财政总收入2025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10642亿元,农业总产值3684亿元,工业总产值69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74元。项目所在地石头镇2012年度财政收入18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64元。324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石头镇现有国家农业技术干部12人,村级农技员13人,科技示范户250多户;从而形成了“县镇村示范户”四级技术推广网络,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但由于县镇两级财政困难导致对农业的投入弱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条件差,突出表现在一是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科技人员少;二对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等科普知识普及程度不够,农技服务手段滞后,还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33农作物种植情况项目区土地面积813KM2,计12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09万亩、圩堤及居民点用地1020亩、水面680亩、道路160亩、林地300亩、河沟及其它面积1040亩。以生产双季稻为主,农作物品种比较单一老化,良种推广速度缓慢,良种覆盖率低,管理粗放。粮食单产水平低,品质不优,效益不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条件差。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耕地还存在一定数量畜耕现象,运输以人力为主,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34基础设施情况341水利基础设施1、防洪项目区所在地夏墩联圩、古城圩以夏墩联圩站、神墩站、财屋站和叶榜站作为主排涝泵站分别向白石天河及排涝沟排泄涝水。4座泵站总装机385KW,设计排涝流量46M3/S,全项目区排涝标准已达到10年一遇。2、排涝项目区均在同心圩内,圩内水系相连,同属巢湖白石天河水系。圩内地势起伏不大,较平坦,沟渠水系相通。项目区西部排区区域田间雨涝水通过田间排水沟系及地表径流汇入三八河后均流入项目区北端的白石天河。项目区东部排区该区域雨水通过田间排水沟系汇入主排水沟以及主要坑塘,后经田间主要排水沟系汇入项目区东部的罗埠河。项目区对外的排水通道现状运行情况基本可以满足项目区对外排水要求,但部分田间排水沟G001G0017由于常年冲刷,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淤积,影响排水,每年村民均需对其进行清淤、整治。此外,G018G023主要排水沟由于常年受雨水冲刷,边坡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崩塌等现象。3、灌溉项目区有部分高榜田,基本为圩区,但灌、排水设施配套不全。现有的沟、渠均为土渠,渠道淤塞、崩坍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使得灌溉成本加大,圩内灌溉渠系不配套,渠系水利用系数低,农田灌溉得不到保障。圩内灌排沟渠淤塞、崩坍严重,过流断面不足,阻水障碍多,通过流量小。342交通设施情况庐江县经过多年建设,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庐江县有合九铁路(合肥九江)、沪蓉高速公路(上海成都)、京福高速公路(北京福州)、合黄杭高速公路、合铜高等级公路纵贯南北,皖西至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的通道军二公路和庐巢公路横穿东西,水路以“江淮运河”为主线,南入长江,北进巢湖。项目区西侧有合铜公路(沥青路面宽11M)穿越境内,项目区有村村通水泥路及砂石路与合铜公路相连,交通便捷。但是田间机耕道路标准低,当降水量较大的时候容易出现地面积水等现象。343电力设施情况项目区内有高压线路通至各村庄,项目区2个行政村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低压照明线路贯穿整个项目区,项目区居民点居民用电方便。村民日常照明及工业农业用电均可满足,项目区现有电力设施能够保证项目建设期间及项目建成后的用电要求。4开发指导思路、原则及目标41指导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界三中全会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央关于“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和“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资金和项目安排向粮食增产潜力大、农产品净调出量大和转化率高的产区倾斜,向特色农业规模大、生产优势明显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区倾斜,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引导和扶持新型农业规模化经营,显著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和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支撑,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奠定基础,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搭建良好平台。42规划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明确资金的重点投向,突出加大对粮食核心产区产粮大县的扶持力度。坚持科学布局、典型示范的原则。根据沿江地区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切合当地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开发模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协调发展。优先改造水土资源条件好、开发潜力大、配套能力强、农民积极性高的地区,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实现典型引路,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工作。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以圩口为单位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开发”的治理方式,高标准、大规模开发,力争治理一片,成效一片,致富一方。坚持综合投入、合力开发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引导作用,统筹相关支农涉农资金,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等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强大的资金合力。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管护主体”。坚持统筹协调、务求实效的原则。合理确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讲求实效,量力而行,力戒形式主义,严禁形象工程。43规划目标1、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要有显著改善。建成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090万亩,农村道路等农民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有新改观。2、发展生产,农民收入增加通过项目区的建设和生产发展,将使项目区052万农民受益,人年均增加收入250元左右。3、形成主导产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坚持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产业体系,围绕主导产业打造基础设施,以基础设施提升带动产业化水平的提高。4、加强民主管理,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以项目为带动,使项目区群众真正成为项目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和项目后期维护的管理者,提升民主意识。5、和谐农村呈现雏形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就业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体现管理民主,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对村民代表进行培训,以项目管理民主促进农村管理民主。6、农业生态建设与管理建设明显改善以实现项目区农业现代化和高标准建设为依据,以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增强防护抗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发挥最大土地生产潜力和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共植树14000株,主要沿主要道路、沟渠两侧营造防护林网,做到田园林网化,林相整齐、结构合理。农田区域小气候得到改善。通过实施科学耕作,提高土地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农田土壤结构。5总体规划及工程布局本项目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因地制宜将项目区农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对田、水、路、林实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坚持统一规划,生态、水利、农业、科技措施相结合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整体合理布局,建筑物配套齐全,解决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努力挖掘自然资源潜力,把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做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项目建设对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并进一步完善灌排体系,合理布置灌排渠(沟)系,渠(沟)系建筑物尽量配套齐全,条件具备时提倡灌排分开。田间道路的规划做到近期与长远的结合,既能满足目前生产需要,又能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项目区经过灌排渠系及田间道路规划后,与非项目区要有明显区别,从项目区地形特点出发,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园田化;提高农业耕作条件,为建设优质、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奠定基础。51水利措施511灌溉总体规划布置项目区现有的骨干提水工程已基本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本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农田灌溉保证率为目的,灌溉保证率达到90,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65,建立健全项目区田间内部灌溉工程,配套完善田间输配水渠系。项目区内为纯圩区,降雨径流量除沟塘储蓄部分外,绝大多数经排水站排入外河,正常情况下项目区内只有沟塘少量蓄水可利用。依据现状排灌分区特点,夏墩联圩、古城圩以夏墩联圩站、神墩站、财屋站和叶榜站作为主排涝泵站分别向白石天河及排涝沟排泄涝水,目前已基本可以满足灌溉需求。针对夏墩联圩、古城圩存在的问题,其灌区灌溉工程布局如下项目区东有罗埠河,与巢湖连通,区内灌溉用水一般均引自罗埠河。项目区现有斗门3座,均为外河引水斗门。农田渠道多为土渠,淤塞、崩坍严重,标准不足。灌溉方式为自流漫灌,排灌沟水利用系数低,输水损失大,同时为了使三八河、财屋站和神墩站灌排沟能有效地排灌。故本工程对相应的淤塞排灌沟进行清淤,部分崩坍段进行硬化512排水总体规划布置项目区为自流排水区,根据区域地形坡度西高东低,项目区以西内涝水主要经由田间排水沟系排入三八河汇入白石天河,项目区以东涝水经由田间排水沟系汇入罗埠河。513渠系建筑物布局说明渠系建筑物是保证灌排系统能正常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区主要配套建筑物有控制闸,机耕桥和过路涵。项目区控制闸位于项目区各主要水系调蓄口处,干旱年份下可利用控制闸拦蓄地表水进行灌溉。项目区机耕桥位于各主干道跨沟处,保证项目区的道路通达能力,涵管主要布置在下田处。52田间道路措施1、田间道路布局总体思路道路布局要合理实用,顺直通畅,方便生产生活。干道能与乡、村公路相连,路面采用混凝土、砂石材料硬化,保证晴雨天畅通,能满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田间路网布局应与当地耕作机械、交通条件相适应,在满足耕作方便、耕作机械通行的前提下尽量少占耕地。同时,道路应尽可能避免与渠沟、河、溪等交叉。2、田间道路布局总体方案项目区目前田间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田间道路大多为土路基,没有进行砂石化,且现有道路标准低,硬化道路少,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需求。本次规划新建机耕道路均位于该区域。道路布局考虑围绕现有合同高速进行辐射,在项目区打造便捷实用的道路网。53林业措施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作以下设计。1、总体布置本着适时、适地、适树原则,在项目区田间道路及沟渠两侧进行栽植,道路每侧1行,水杉株距3米,意杨株距26米。排灌沟一侧栽植意杨,主要道路两侧栽植水杉,共栽植意杨8000棵,栽植水杉6000棵,总植树14000棵。根据实际情况,预留农业机械进出田间的作业通道。2、设计内容计划在主要道路沟渠边植树14000株,共栽植意杨8000棵,栽植水杉6000棵,折合造林面积155亩。3、技术要求整地方法本项目采用穴垦(挖穴),树木穴一般要达到080808M以上。整地时间造林不违农时,春季造林,在前一年的秋冬季把地整好。根据项目区的立地条件及林网要求,设计树种,采用一级苗造林。首先在林网上拉线放样,由专人负责挖穴规格,并在栽植前做好回填土工作。栽植要求组织专业造林班子栽植,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严格按程序操作,做到根舒、苗正、紧实,并及时浇水渗透,以保证苗木成活率。4、造林设计标准苗木规格苗木要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完整,要求水杉胸径达5CM;意杨胸径达5CM。管理要求做到当年秋季树木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保存率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54科技推广措施项目区地处江淮丘陵区,是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本次科技推广措施进行技术培训210人次,优质水稻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示范推广1000亩。55其他工作及措施主要安排项目管理费用及工程管护费。6治理标准和主要建设内容61治理标准611水利措施1、灌溉工程(1)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2)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5,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2、排水工程(1)排涝标准为十年一遇1日暴雨1日排至作物耐淹深度。(2)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水渠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有关规范要求,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符合当地机耕作业的要求。612田间道路标准田间道路要求布局合理、顺直通畅。本项目规划田间道路为水泥路和砂石路,水泥路与项目区主要道路相连接,在原路基上加铺150厚的碎石底基层,面层采用200厚的C30砼,砂石路建设标准采用在原路基上加铺150厚碎石底基层,面层铺20厚粗砂磨耗曾。路面宽度为40M、35M、30M、25M、20M五种。两侧路肩各05M,路拱坡度横坡2,纵坡不大于6。613林业措施1、因地制宜地采用林业措施,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达到当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2、项目区内道路两侧,要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长度达到适宜植树造林长度的90以上。造林时应预留出农机进出田间的作业通道。3、人工造林树种苗木选择应符合当地实际,并尽量采用大规格,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614科技推广技术培训210人次,优质水稻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示范推广1000亩。62主要建设内容621水利措施项目水利措施安排的主要内容是1、清淤、硬化骨干排水沟G018G023,长4057KM(其中G019采用悬臂式挡土墙型式,G018、G020G023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坡),清淤G001G017排水沟,长15935KM;表61项目区排灌沟清淤设计明细表编号长度(M)口宽B(M)底宽B(M)深度H(M)边坡I清淤量G00168020501000350115155669G002410020501000350115938593G003164520501000350115376582G00453550030010011144578G0055501100500200115285390G006690950350200115231582G0074641100500200115240766G0082713201201001176532G0093505003001001194455G0109501550800250115479725G0113304001001001195665G0125801000400200115194663G013825990150280115276893G014139740020010011135621G015121644024010011105231G0161004730280150115174588G0173491360550270115176406合计159354182938表62项目区硬化沟渠设计明细表工程编号设计断面长度(M)备注G018底宽5M,深度2M,边坡11427清淤、硬化G019底宽12M360清淤、硬化G020底宽10,深度28M,边坡11986清淤、硬化G021底宽5M,深度2M,边坡11468清淤、硬化G022底宽8M,深度2M,边坡11770清淤、硬化G023底宽4M,深度2M,边坡111046清淤、硬化合计40572、新建重建维修机耕桥(其中新建4座3M跨机耕桥,新建2座4M跨机耕桥、重建1座4M跨机耕桥,新建6座5M跨机耕桥、重建4座5M跨机耕桥,新建3座6M跨机耕桥、重建5座6M跨机耕桥,维修6座机耕桥),新建2M2M节制闸7座,根据道路和沟渠布局合理安排田间配套建筑物。3、配套建筑物项目区共安排建筑物85座,其中新建4座3M跨机耕桥,新建2座4M跨机耕桥、重建1座4M跨机耕桥,新建5座5M跨机耕桥、重建4座5M跨机耕桥,新建3座6M跨机耕桥、重建5座6M跨机耕桥,维修6座机耕桥。新建2M2M节制闸7座,根据道路和沟渠布局合理安排各式涵管47道(DN300涵管37道、DN400涵管8道、DN600涵管1道、DN800涵管1道)。622田间道路措施项目区共计修建35M宽水泥路面机耕干道4条,长5324M;20M宽砂石路1条,长271M;25M宽砂石路9条,长10591M;30M宽砂石路4条,长3352M;35M宽砂石路1条,长394M;40M宽砂石路4条,长1971M。623林业措施本着适时、适地、适树原则,沿主要干道两侧栽植水杉,主要排灌沟一侧栽植意杨。建设农田林网覆盖面积9000亩,栽植防护林总株数14000株,其中水杉6000株,意杨8000株。624科技推广措施计划投资71万元。技术培训210人次,优质水稻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示范推广1000亩。625其他工作及措施安排项目管理费和工程管护费。7资金来源及投向71项目投资来源项目总投资125358万元,资金主要来源是中央财政资金8358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3420万元(其中省级26740万元、市级3340万元、县级3340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8358万元,自筹资金通过项目所在村“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72项目资金投向1、水利措施投资86010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2、田间道路措施投资3031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为21961万元,群众自筹资金8358万元;3、林业措施投资4565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4、科技措施投资710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5、其他工作及措施费3755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8预期建设目标和效益分析81预期建设目标1、建设高标准农田09万亩。2、新增和改善旱涝保收农田面积09万亩。3、新增和改善田间道路覆盖面积060万亩4、沿主要道路两侧栽植水杉,主要排灌沟一侧栽植意杨,栽植林木14000棵。5、举办科技培训技术人员210人次,科技示范推广项目1项。82经济效益石头镇项目区农田总面积09万亩,目前种植油菜、蔬菜等经济作物仅520亩,且原有经济作物收入低。项目建成后,农田灌排能力大大提高,旱涝灾害减少,渍害减轻,使得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比例增加成为可能。作为现代农业开发的农田种植结构,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至总面积20来计算,本次实施项目区农田总面积09万亩,则经济作物(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可增加1280亩,达到1800亩。项目实施后,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项目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农作物种植结构将适当调整。该项目区建成以后,改善旱涝保收农田面积09万亩,结构调整后,其中水稻7200亩。项目实施前双季稻亩产650KG,项目实施后亩产可达850KG,平均增产200KG/亩。表82代表性农作物增产效益表亩产量(KG)面积万亩总产量万KG亩增产量农作物有项目无项目有项目无项目有项目无项目(KG/亩)新增总产量(万KG)水稻85065007208561255320059蔬菜235020000180052423104350319合计09009083社会效益项目区通过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及科研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进步。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和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病虫害防治率明显提高,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将明显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将显著增强,通过田间道路的建设和对排水体系的完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便群众生活,使农民感受到项目实施的意义。同时也促进项目区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非项目区的发展提供广泛的示范效益。84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在水利措施方面,对田间沟渠路的配套,美观了田间面貌。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可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涵养地表水源。另一方面,通过对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设,对沟渠进行砌护,能更好地实行节约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