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课件:第六章 古植物_第1页
古生物学课件:第六章 古植物_第2页
古生物学课件:第六章 古植物_第3页
古生物学课件:第六章 古植物_第4页
古生物学课件:第六章 古植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7,1,第六章 古植物,57,2,生物分界(五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Page28,57,3,古植物学(Paleobotany),一. 概述 古植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植物界的科学 植物界与动物界最根本的区别是: 营养方式: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为自养生物; 动物为异养生物 生活方式:植物为固着型,动物大多为活动型 生长方式不同:动物生长的一定阶段就不再生长 而植物一直长到死,57,4,古植物学(Paleobotany),一. 概述 研究意义 生命起源:最早出现的生命属于植物界 地层划分:尤其对元古宙地层和各时代非海相 地层最为重要 古环境:古植物是划分、恢

2、复地史时期古大陆、古气候和植物地理分区的主要标志 矿产方面:古植物本身参与成矿如铁矿,石油,油页岩,煤等,各种藻类亦可以形成礁、藻煤、硅藻土等,在35亿年-澳大利亚Ar硅质叠层石中的原核生物,球状、棒状,直径17-20微米。它们可能是一些藻类, 标志着真正的生物开始出现。,57,5,二、植物的分类,重点,57,6,1、低等植物,单细胞或多细胞(以单细胞为主) 无根、茎、叶的分化,为简单的丝状体或片状体 生活于水中或阴湿环境中,叠层石 生物成因的沉积建造 层状、深-浅色(有机与无机)层相间 由蓝绿藻和绿藻与沉积物组成互层,二 植物分类,57,7,叠层石,57,8,2、高等植物, 多细胞 一般有根

3、、茎、叶和繁殖器官等部分的 分化(蕨类植物中的原蕨植物门除外) 主要为维管植物,适于陆地生活,高等植物的一般特征:,57,9,三 高等植物维管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支持、固着 植物体 形态:与环境密切相关: 旱生植物:根系扎入深层或膨大 潮湿区:根系较浅、水平伸展,1、根,植物的器官,57,10,57,11,三 维管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2、茎,功能:输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支持树冠、分枝并形成大量叶以制造食物 分类: 质地:木本、草本 习性:直立、匍匐、 攀援、缠绕,攀援,缠绕,57,12,57,13,缠绕型或攀援型,57,14,茎质地及习性,57,15,三

4、.维管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2、茎,分枝方式: 二歧式和侧出式两种 等二歧式(1) 不等二歧式(2) 二歧合轴式(3) 单轴式(侧出式)(4),二歧式,分类依据之一,重点,57,16,茎的分枝方式,57,17,三. 维管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3、叶,功能:营养器官: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组成:叶柄、叶片、托叶,57,18,三.维管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3、叶的类型,完全叶:叶片、叶柄、托叶 不完全叶:没有叶柄的叶 单叶-叶柄上只有一枚叶 复叶-叶柄上有多片小叶(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单身复叶),分类依据之二,重点,57,19,三.维管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3、叶,叶序-叶在枝上排列的方式 互

5、生、对生、轮生、螺旋生,分类依据之三,重点,57,20,57,21,三 维管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3、叶,叶的形状 整体轮廓:通常以叶的长、宽之比及最宽处的部位的形态为标准而划分为基本的几何形态,分类依据之四,重点,57,22,三 维管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3、叶,叶的形状 叶的顶端:急尖、渐尖、钝圆、凹缺、小尖头、截形 叶的基部:楔形、心形、偏斜、截形、下延、圆形 叶的边缘:全缘、波状、锯齿状、深裂,57,23,三 维管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3、叶,叶脉 叶片上的维管组织 脉序 叶脉在叶片中的排列方式,分类依据之五,重点,57,24,三 维管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3、叶 叶脉脉序类型

6、:单脉、扇状脉、放射脉、平行脉、弧形脉、羽状脉、简单网脉、复杂网脉,叶脉二歧式分叉,叶脉单轴式分叉,57,25,三 维管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原始类群:为孢子,载孢子囊的叶称为孢子叶。同孢(孢子母大小一致)和异孢(大小不一致)。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异孢,雄性的孢子囊称为花粉囊;雌性生殖器官叫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分类依据之六,重点,57,26,四、 高等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蕨类植物:原蕨植物门、石松植物门(叶座)、节蕨植物门、真蕨植物门(蕨叶) 裸子植物:种子蕨植物门、苏铁植物门、银杏植物门、松柏植物门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门 其它还有过渡类型苔藓植物门、前裸子植物门、买麻藤植物门等

7、,重点,57,27,(一)蕨类植物(羊齿植物),高等植物中较低等者,仅生活于潮湿地带 以孢子繁殖 多数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 主要有4个门: 原蕨植物门 石松植物门 节蕨植物门 真蕨植物门,重点,57,28,(一)蕨类植物(羊齿植物)1、原蕨植物门(Protopteridophyta)(裸蕨植物),A 最早的陆生维管植物 B 矮小,无明显的根、茎、叶的分化,5个方面:,57,29,(一)蕨类植物(羊齿植物)1、原蕨植物门(Protopteridophyta)(裸蕨植物),C 茎二歧式分枝,无叶,可具假根 D 孢子囊着生于枝顶端 S3D3, D1-2多,57,30,(一)蕨类植物(羊齿植物)2

8、、石松植物门(Lycophyta),A 有根、茎、叶的分化 B 茎二歧式分枝,5个方面:,57,31,石松植物,57,32,(一)蕨类植物(羊齿植物)2、石松植物门(Lycophyta),C 单叶、小而密布于枝,呈螺旋生 单脉 D1-Rec,C极盛、造煤,后开始衰退,Rec.仅剩少量草本 常见化石是叶座,57,33,(一)蕨类植物(羊齿植物)2、石松植物门(Lycophyta),叶座的结构 叶座:是叶的基部膨大,脱落后在茎枝表面上留下的印痕 叶痕:叶基部脱落后留下的痕迹。通常位于叶座上部,呈菱形或心形,微凸、低锥形隆起,57,34,鳞木植物,57,35,叶座的结构,重点,57,36,(一)蕨类

9、植物(羊齿植物)2、石松植物门(Lycophyta),叶座的结构 束痕:叶痕中央叶脉附着的点痕 侧痕:叶痕表面上两侧的两个小点痕,为通气道痕。有时在叶痕的下方还有一对通气道痕 中脊:叶痕的上、下方中 央的纵向隆脊 叶舌穴:叶痕上方中脊上 叶舌附着处,重点,57,37,(一)蕨类植物(羊齿植物)3、节蕨植物门(Arthrophyta),A 茎单轴式(侧出式)分枝 B 茎分为节和节间,节间上有纵脊(或纵肋)和纵沟,枝和叶自节部长出,4个方面:,57,38,木贼植物(楔叶),57,39,(一)蕨类植物(羊齿植物)3、节蕨植物门(Arthrophyta),C 单叶、轮生 D1 -Rec., C-P全盛

10、,Mz 后只有草本,Rec.只有木 贼(Equisetum)一属 常见化石:茎及髓核化石,57,40,单叶、轮生,57,41,(一)蕨类植物(羊齿植物)3、节蕨植物门(Arthrophyta),髓核化石 髓核茎干化石最常见的类型,为髓腔充填泥沙固结而形成的化石,纵沟和纵肋位于节间表面,相邻两节间上的纵肋、纵沟有直通、半错位或全错位等形式。 节下痕节间纵肋上部(通气软组织痕迹),57,42,(一)蕨类植物(羊齿植物)4、真蕨植物门(Pteridophyta),A 草本为主,茎不发育 B 大型羽状复叶(蕨叶),4个方面:,57,43,真蕨植物,57,44,57,45,(一)蕨类植物(羊齿植物)4、

11、真蕨植物门(Pteridophyta),C 叶脉多样,主要为扇状脉和羽状脉,也有网状脉 D2 -Rec.,C最盛、造煤,现代主要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潮湿地区 化石主要为蕨叶,57,46,(一)蕨类植物(羊齿植物)4、真蕨植物门(Pteridophyta),蕨叶的结构 由于经过几次羽状分裂后蕨叶通常较大,在化石中往往保存不完整,只是其一部分,所以记述时就从最后分裂的羽片往回数,再加“末”字来表示,57,47,(一)蕨类植物(羊齿植物)4、真蕨植物门,蕨叶的结构 小羽片:长在末次羽轴上的羽状裂片,末次羽片:最后一次羽状分裂形成的羽片。由小羽片和末次羽轴组成,末二次羽片=末二次羽轴+末次羽片,重点,5

12、7,48,(一)蕨类植物(羊齿植物)4、真蕨植物门,蕨叶的结构 间小羽片:长在末二次羽轴上的小羽片 间羽片:长在末三次羽轴上的小羽片,57,49,(二)裸子植物,以裸露的种子繁殖,无真正的花 主要包括个门: 种子蕨植物门 苏铁植物门 银杏植物门 松柏植物门,重点,57,50,(二)裸子植物1、种子蕨植物门(Pteridospermophyta),A 最古老的裸子植物 B 植物体不大,小乔木、灌木或藤本 C 大型羽状复叶(蕨叶) D3 -K2,C-P2最盛,P3衰减,中生代仅有少量代表,4个方面:,57,51,(二)裸子植物1、种子蕨植物门(Pteridospermophyta),种子蕨植物常见

13、的是叶化石,但其与真蕨植物的叶化石不易区分,故常采用形态分类: 形态属(种):根据化石的外部形态特征所建立的属(种)名,而不考虑化石本身的亲缘关系,栉羊齿-真蕨植物门 脉羊齿-单网羊齿-种子蕨植物门,重点,57,52,(二)裸子植物2、苏铁植物门(Cycadophyta),粗矮的常绿木本植物,茎通常不分叉 多为单羽状复叶,少数单叶。幼叶卷曲 平行脉或放射脉,少数网状脉或单脉 C-Rec.,T3 -K1繁盛,新生代后仅存当代苏铁类,57,53,苏铁植物,57,54,(二)裸子植物3、银杏植物门(Ginkgophyta),高大乔木,单轴式分枝,有长短枝之分,叶螺旋式着生,成簇状,单叶,具长柄,扇形

14、、肾形或宽楔形,叶缘浅裂或全裂 P-Rec.,J-K1全盛,K2突然衰退,现代仅存一属:银杏Ginkgo biloba,57,55,银杏植物,57,56,57,57,(二)裸子植物4、松柏植物门(Coniferophyta),多分枝的乔木或灌木,单轴式分枝 单叶,螺旋式生长排列 包括科达纲和松柏纲 科达纲:D3 -T,C2 -P1繁盛 松柏纲:C2 -Rec.,Mz全面繁盛,现存松柏纲植物广布于不同纬度和不同海拔高度的平原及山区,常形成大片针叶林,57,58,57,59,(三)被子植物,被子意为胚珠包在由封闭的大孢子叶形成的子房内,成熟的种子不裸露 繁殖器官就是花,故亦称有花植物 主要为被子植

15、物门,重点,57,60,(三)被子植物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乔木、灌木、藤本、草木 陆生、水生、寄生 单叶、复叶 叶脉之主脉羽状或弧形,细脉结网 K1 -Rec,新生代后取代裸子植物,在植物界中占统治地位 根据胚内子叶数目分为两个纲: 双子叶纲(Dicotyledonea) 单子叶纲(Monocotyledonea),57,61,五、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菌藻植物阶段 早期维管植物阶段 蕨类植物和古老裸子植物阶段 裸子植物阶段 被子植物阶段,重点,57,62,五、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菌藻植物阶段 Ar-S,全部水生,无器官分化 丝状藻叶状藻 早期维管植物阶段 蕨类植物和古老

16、裸子植物阶段 裸子植物阶段 被子植物阶段,重点,57,63,五、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菌藻植物阶段 早期维管植物阶段 S末-D1-2,植物开始登陆 以原蕨植物为主,并有原始的石松、节蕨和前裸子植物门植物。仅在滨海暖湿低地生长 蕨类植物和古老裸子植物阶段 裸子植物阶段 被子植物阶段,重点,57,64,五、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菌藻植物阶段 早期维管植物阶段 蕨类植物和古老裸子植物阶段 D3 P1。以蕨类植物(石松、节蕨、真蕨)为主,一些裸子植物的早期类型(种子蕨、科达)也十分常见 D3 -C1就形成了晚古生代植物群面貌 C-P植物极度繁盛,是全球重要聚煤期 裸子植物阶段 被子植物阶段,重点,57,65,五、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菌藻植物阶段 早期维管植物阶段 蕨类植物和古老裸子植物阶段 裸子植物阶段 P3 -K1,以裸子植物(苏铁、银杏、松柏)最为繁盛,部分真蕨也十分发育 P3 -T2气候干旱,中生代植物开始发育 T3 -K1植物极盛,重要的聚煤期 被子植物阶段,重点,57,66,五、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菌藻植物阶段 早期维管植物阶段 蕨类植物和古老裸子植物阶段 裸子植物阶段 被子植物阶段 K -Re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