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报告(2020年)_第1页
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报告(2020年)_第2页
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报告(2020年)_第3页
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报告(2020年)_第4页
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报告(2020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2-2020年) 前言以广佛同城化为示范,打造广佛肇经济圈,促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广州、佛山、肇庆三市的历史使命,对提升广佛肇整体发展水平,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建成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按照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为加快推进广佛肇经济圈建设,特制定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本规划的规划范围包括广州、佛山、肇庆三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国土面积26232.1平方公里,2010年

2、常住人口约2381.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7321.9亿元。规划期为2010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佛肇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相关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依据。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1.地理位置优越,中心功能突出。广佛肇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组成部分,毗邻港澳、濒临南海,是全国经济的中心区域和连通海外的重要门户。广州地处珠江出海口,衔接东、西两岸,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圈核心,是规划纲要明确的国家中心城市;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产业实力雄厚,是广东省经济总量第三大城市;肇庆地处西江干流中下游,连接珠三角与粤西、大西南地区,资源丰富,是珠三角地区新增长极

3、。广佛肇经济圈的建设,有助于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佛山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肇庆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推动形成珠三角横向发展轴,巩固提升珠三角地区在全国的突出战略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2.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发展互补。在珠三角三大经济圈中,广佛肇经济圈规模最大,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17321.9亿元,占珠三角的46.3%。三市产业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广州形成了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佛山以制造业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专业镇和工业园区为载体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加快形成;肇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生物制药、金属材料、

4、新型建材、林产化工等产业基础良好,“双转移”效应显著。专栏1: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基本数据对比(2010年)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生产总值(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广佛肇26232.12381.317321.95608.46496.4深莞惠15617.82317.515487.13953.74691.3珠中江13057.2913.04579.31793.71790.03.地域空间连绵,历史文化同源。广佛肇三市地域相连,其中广佛之间陆域接壤地区连绵约200公里,佛肇之间陆域接壤地区连绵约130公里。西江干流在广东境内由封开县界首为起始,在三水思贤滘与北

5、江汇合,再由磨刀门汇入南海,将三市一水相连。山体同脉、河网相通,一体化发展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三市同属广府文化,民风民俗相同,商贸往来密切,文化交流频繁,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扎实深厚。4.政府民间协力,合作态势明显。近年来,广州实施“西联”发展战略,佛山加快“东承”发展步伐,肇庆提出“向东看,往东赶”的口号,三市间的人员交流和经济往来日益密切,跨市居住、就业、消费、旅游等活动日益增多,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广佛肇经济圈建设上升到政府战略合作层面,目前已在规划对接、交通运输、产业协作、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旅游合作、社会事务、金融通讯等领域展开了实质性的合作,逐步形成了多层次

6、、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机制,共建优质生活圈已成为三市民众的共同愿景。(二)发展机遇。1.全球经济空间新趋势。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促成了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和全球城市网络的形成,中心性较强的节点型城市地位凸显,并与其周边城市高度协同,形成“全球城市区域”(global city region),成为统领全球经济空间格局的核心。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为作为我国重要门户的广州提供了成为重要节点城市的机遇,也对广州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提出新的要求。2.国家宏观战略新格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格局日益清晰,国家对区域发展与规划愈益重视。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上升为

7、国家战略,广州被确立为国家中心城市,表明珠三角与广州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重要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翻开了区域经贸合作的新篇章。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带动珠三角、泛珠三角及更大地区新一轮的大发展,是广州应该主动承担的区域责任,也为广佛肇经济圈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3.珠三角区域发展新时代。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珠三角进入发展方式转变与区域一体化的新时期。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的构筑,将实现珠三角整合内生发展力量、以优化结构谋求新发展。三大经济圈通过功能上的差异互补、生产上的密切协作、生活上的密切来往、交通上的高度衔接,共筑珠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共

8、同打造世界级都市群,共同营造珠三角优质生活圈。其中,广佛肇的中心地位最突出、产业综合性最强、区域互补性最明显,有条件率先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引领和示范。图1-1珠三角三大经济圈格局中的广佛肇经济圈(三)面临挑战。1.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外需减少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交织,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与对国际市场较高的依存度交织,经济运行难度加大,深层次矛盾日显突出,对经济外向度高的广佛肇影响重大。广佛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创造力和竞争力,增强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与抵御风险的能力。2.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改革开放向

9、纵深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群雄崛起、百舸争流的时代。国家级改革试验区频频设立,既为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促使了区域竞争的加剧。先行一步的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出现资源环境制约、人力资本支撑乏力、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面临其他区域的竞争与挑战。树立区域整体意识,促进广佛同城化和广佛肇一体化,构筑功能互补、竞合共赢的区域共同体,是积极应对竞争和挑战的有效举措。3.发展模式瓶颈凸显。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缓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配置和集聚辐射功能还不强大,城市发展面临着较大的环境、土地、交通等压力。佛山资源环境约束突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核心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肇庆人均生产总

10、值不足珠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1/3,广大山区经济落后,发展的基础与动力薄弱。三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拥有不同的发展条件,有不同的发展诉求,也面临不同的发展难题。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以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先导,以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为切入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构建城乡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

11、展合作共赢、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力争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打造“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面提高经济圈的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引领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二)发展定位。1.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重点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和增强产业整体实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一体化,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发达地区带动后发地区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创造新经验。2.全国深化改革与科学

12、发展试验区。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大胆探索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与动力。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方式,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全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3.国家重要综合性门户区域。发挥广州的综合性门户城市优势,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提升广佛肇经济圈的国际化水平和综合枢纽地位,构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4.国际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高端发展战略,形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大

13、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引领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引擎,在国际城市体系中发挥重要的资源配置、决策管理和产业创新功能。5.广东宜居城乡建设示范区。以生活质量为城市发展的价值核心,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建设以低能源消耗为导向的高品质城乡生活,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成具有岭南特色的优质宜居家园,为全省宜居城乡与优质生活圈建设提供示范。(三)发展目标。建设经济圈、生活圈、生态圈协同发展的幸福广佛肇,实现世界级经济、多元化生活、可持续生态的有机统一。围绕“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这一核心和五大战略定位,推动广佛肇经济圈“两年实现项目全面合作

14、,五年实现制度体制协调,十年实现经济圈全面大融合”。到2012年,基本实现广佛同城化,有效推进广佛肇一体化。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有效推进,经济圈公共交通有效衔接,一体化交通格局初具规模。产业转移成效显著,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跨界环境整治有效推进,区域整体环境得到改善。构建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在教育、医疗、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推进一批具体合作项目,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成效明显。到2015年,全面实现广佛同城化,基本实现广佛肇一体化。网络完善、运行高效、安全有序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市政、信息、能源、口岸通关等基础设施全面对接联网。形成

15、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打造若干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经济圈内部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生态环保联防联治新格局基本形成,区域整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更加完善,三地社会管理政策基本接轨,在公共事务管理领域实现深度合作。城市功能优势互补,交界地区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到2020年,全面实现广佛肇一体化,率先实现现代化。形成综合经济实力强大、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联网、产业联动发展、社会事业发达、公共服务均等、城乡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优质生活圈,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区,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

16、世界级城市群,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发展格局倡导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建设具有世界经济影响、空间品质优良、生态系统健康、交通联系快捷的都市经济圈,构筑高度一体化、网络化的经济圈空间体系。(一)优化区域分工结构。1.广州: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广州要以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建设智慧广州、低碳广州为驱动,以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为战略重点,充分发挥亚运后续积极效应,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通过实现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重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重大战略性发展载体三大突破,着力强化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国家

17、创新型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等五大功能,建设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专栏2: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处于国家城镇体系顶端的城市,这些城市在全国具有引领、辐射、集聚与扩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在2010年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和重庆被确定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广州“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2.佛山:发挥产业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佛山要发挥产业优势,以“四化融合,智慧佛山”为主线,以“民

18、富市强,幸福佛山”为核心,大力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信息化提升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提升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现代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开拓发展以金融后台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现代制造基地、高新技术研发与转化基地、金融(后台)服务与创新基地、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等,具有岭南风貌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成为珠江三角洲向粤西沿海、西江流域辐射和拓展的重要枢纽。3.肇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发展动力。肇庆要发挥资源与生态优势,积极承接广佛的产业与资本转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做

19、强做优金属加工、新型建材、林浆纸一体化、林产化工、服装制鞋、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房地产、现代物流、区域商贸、商务会展、金融、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技术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建设成为广佛肇经济圈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及新兴产业区、广东宜居城乡建设先行区、国际化旅游休闲之都、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成为代表广东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二)构建空间战略框架。1.“一主两副”,强化中心。以广州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佛山中心城区和肇庆中心城区为副中心,形成“一主两副”的空间增长与组织中心。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具备强大的区域辐射带动力,构筑体现广佛肇经济圈高端服务职

20、能的主城区;佛山中心城区和肇庆中心城区作为副中心,承载引领经济圈全面均衡增长的综合服务职能。2.“两脊多极”,点轴推进。在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格局下,构筑两条主要发展轴线,引导产业和人口向轴带聚集,形成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依托现有发展基础,选择性地发展战略性节点,形成多层次空间增长中心,服务、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两脊(两条发展主轴):(1)南北发展脊:从化花都白云广州中心城区南海番禺顺德南沙;(2)东西发展脊:增城萝岗黄埔广州中心城区佛山中心城区三水肇庆中心城区德庆封开。多极(多个重要节点):花都城区、从化城区、增城城区、中新广州知识城、黄埔萝岗、番禺城区、南沙城区、新塘

21、、大良容桂组团、大沥组团、狮山组团、九江龙江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四会城区大旺、高要城区、广宁县城、怀集县城、德庆县城、封开县城等。图3-1广佛肇经济圈总体发展空间格局示意图3.“双快”交通,连接成网。以高快速公路和铁路为纽带,充分发挥货运交通的生产性服务功能,引导广佛肇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合。以轨道交通为纽带,建立区域公交体系,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实施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为纽带,串联经济圈主要城镇、重要发展区和休闲游憩地区,构筑生产、生活与休闲发展轴线,形成广佛肇生产和生活高度一体化的一小时经济圈。(三)明确空间政策分区。统筹考虑各区域资源

22、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现状和发展潜力,并整合已有规划,划分核心提升区、调整优化区、重点拓展区、适度发展区和生态保育区五类空间政策分区,明确不同分区的定位和发展要求,增强开发建设有序性,实现经济圈总体功能最优化和整体效能最大化。1.核心提升区。包括越秀区、天河区、荔湾区、海珠区、白云区南部、黄埔区西部、禅城区东部、南海区东南部、顺德区北部和东南部、鼎湖区中部、端州区大部等地区。该区是广佛肇经济圈的核心载体,重点发展高端服务功能,完善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创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建成辐射和带动广佛肇经济圈、珠三角乃至更大区域发展的行政外事、商务会展、商贸金融、科教文化和创新中心。2.调

23、整优化区。包括黄埔区东部、萝岗区中部、花都区新华东部、番禺区中北部、南沙区中部、增城市中部、从化市中部、禅城区西部、顺德区东北部、三水区中部、高明区东部、高要市大部、四会市等。该区是广佛肇经济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乡的重要载体,重点优化提升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营造宜居宜业环境,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带动经济圈功能、产业和人口布局的优化。3.重点拓展区。包括白云空港及周边、知识城、番禺东部、广州南站及周边、黄阁大岗、南沙港及周边、增城市南部、从化市南部、南海区北部及西部、顺德区中部及西部、三水区东部及南部、高明区中部、肇庆高新技术开

24、发区以及德庆、怀集、封开、广宁的重点区域。该区是支撑广佛肇经济圈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合理确定开发强度,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培植壮大产业功能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4.适度发展区。包括白云区西北部及东北部、花都区西部及北部、番禺区南部、增城市北部、从化市大部、顺德区中南部、高明区中西部、三水区北部、怀集县中部、封开县西部和南部、德庆县南部、广宁县大部等地区。该区是广佛肇经济圈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区和农副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25、观光和度假区,发展资源环境友好型产业为主的特色经济。控制开发强度,有序推进中心镇、一般镇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和产业集聚发展。5.生态保育区。包括经济圈北部、西部、西南部山地生态屏障地区和南部农田湿地生态屏障地区。承担维护广佛肇经济圈生态安全、保护自然文化景观、提供休闲游憩场所等重要功能,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各种开发建设行为,加强生态建设,适时适地设立“不开发区”,增强生态功能,适度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其中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果树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必须严格保护,不得用于开发建设。(四)维护生态安全格局。继续深入推进国家重点工程珠江防护林、省重点工程

26、西江、北江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屏障工程建设,强化三市自然山水格局的维护维育以及以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森林和城乡绿地系统、绿色通道、生态隔离防护带建设,构建以生态屏障、生态绿核、生态廊道、生态斑块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屏障。东北部山地生态屏障地区(从化、增城、花都北部山林地区),南部农田湿地生态屏障区(顺德南部农田、桑基鱼塘和湿地,番禺南部和南沙农田、湿地),西部山地生态屏障区(高要南部、高明和南海西部山林地区),西北部山地丘陵生态屏障区(以鼎湖山为核心的大云雾山脉北段以西肇庆范围内)。生态绿核。白云山帽峰山、西樵山皂幕山、鼎湖山烂柯山区域生态“绿核”。生态廊道。流溪河、北江下游河流干道、增江东江、

27、西江、顺德水道沙湾水道、贺江肇庆段、绥江,以及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提出的途经广佛肇经济圈的5条区域绿道等形成区域性生态廊道。生态斑块。从化陈禾洞自然保护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黄龙湖森林公园、帽峰山森林公园、亿万森林公园、高明皂幕山森林公园、三水森林公园、云东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怀集三岳自然保护区、大稠顶自然保护区、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高要金钟山森林公园、高要万有国家森林公园、端州龟顶山森林公园、四会贞山森林公园、螺壳山森林公园等。四、主要任务(一)建设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1.强化交通运输体系。统筹区域交通发展,加快战略性交通设施建设,增强广佛交通枢纽区域辐射带动力

28、,显著提升肇庆交通设施等级,整体强化经济圈的交通枢纽功能,建立高速、快捷、绿色、高度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打造国际级综合交通枢纽。以广州初具规模的海、陆、空枢纽体系为基础,扩充白云机场、广州南站、南沙港等枢纽运输能力,改善三市枢纽交通衔接,强化枢纽的辐射和区域整合功能,打造区域共享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打造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建成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完善综合交通换乘体系,实现空港与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的无缝衔接。加快建设国际、国内航线均衡发展的干、支线航线体系,扩大空域和航权,拓展国际航线和货运航线,提高国际航班中转率,推进建设南航、深航、海航等基地航空公司,争取更多基地航空公司进驻,

29、建成亚太地区复合型门户枢纽。多元发展航空客运、物流和仓储业务,推动临空指向性的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产业发展。以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为核心,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形成机场、综合保税区和空港经济区融合发展的整体格局。提升主枢纽港国际服务功能。以广州港南沙港区为龙头,构建铁路、公路、江海多式联运的一体化现代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亚太地区综合性枢纽港和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港、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性航运中心。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适时建设珠江口公共锚地。积极发展港口休闲产业,建设国际邮轮专用码头和游艇码头,加快培育国际邮轮母港。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船舶交易及

30、管理等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探索设立粤港澳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推动港区联动发展,实现主枢纽港功能多元化。强化国家铁路公路主枢纽地位。加快推进贵广、南广、广深港、广汕、广东西部沿海铁路等贯通国内重要发展区域的高速铁路建设,进一步优化整合广州南站、广州站、广州东站、佛山西站功能,强化全国铁路枢纽地位。加快建设大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南沙疏港铁路,完善铁路枢纽物流体系。强化与城际轨道、高快速路、城市主干道的衔接,实现旅客运输零距离换乘。积极推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和区域高快速路网一体化建设,形成以广州为中心、覆盖珠三角、辐射华南地区的一体化城际轨道与高快速路网络。(2)强化经济圈对外交通连接。完善与珠三角各市

31、的交通衔接。以广州为枢纽,加强经济圈与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完善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城际轨道与跨海通道建设,合理协调高速路网与城际轨道交通体系的分工与衔接,促进珠三角区域交通融合发展,构筑一小时生活圈与一小时经济圈。加强与省内其他地区的交通连接。以广州为枢纽,完善广东省高速公路网建设,推进珠三角至粤东、粤西的高速铁路建设,增加经济圈向粤东、粤西、粤北的交通通道,提高经济圈与省内其他地区之间的交通效率,打造珠三角至广东省其他地区的三小时生活圈。拓展向西部地区的交通通道。着眼于肇庆市作为珠三角西部“门户城市”的战略定位,重点依托广梧高速、广贺高速、广佛肇高速、广肇高速(一、二期),

32、增强肇庆市中心区对山区经济板块的带动作用,拓展经济圈与广西、贵州的联系,打造广佛肇经济圈面向西部的重要门户。(3)构建一体化区域交通格局。打造“双核双环十九射”的线网骨架。以广佛都市区无缝化衔接的高快速路网为核心,以珠三角区域性环线道路为依托,通过多条高等级放射线紧密联系广佛肇三市,构筑经济圈高度一体化的交通线网骨架。专栏3:广佛肇经济圈双核双环十九射道路结构结构结构路名双核广州西环快速路北环高速(沙贝广清段)广清高速(广清立交朝阳立交段)华南快速路三期及其东延线东环快速新化快速路广珠东线(化龙沙湾干线段)沙湾干线东新高速(沙湾干线南环快速段)佛山佛山一环双环内环珠二环外环珠外环广江高速京珠高

33、速虎门高速广深高速珠外环十九射广清高速、机场高速广乐高速、华南快速京珠高速、街北高速大广高速粤境段、广河高速、广汕公路、广惠高速、广深高速、沿江高速、新化快速广珠东线、虎门高速、广珠西线、一环东路南延线江珠高速北延线、广佛高速佛开高速、佛山一环西路南延线、广明高速、广肇高速、广佛肇高速、广三高速广贺高速图4-1广佛肇经济圈道路网结构示意图优先发展轨道交通。推进广佛肇轨道交通线网衔接和融合,加强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及其与其他交通方式综合换乘枢纽的建设,构筑以广州为核心、融合佛山并与肇庆紧密衔接的广佛肇一体化轨道交通线网。加强重要交通枢纽与区域重点功能区的轨道交通衔接,加快广佛肇城际轨道、肇顺南城际

34、轨道的建设,加快贵广、南广、柳肇铁路等交通项目建设。加强城际道路衔接。加强广佛肇主干道路交通网衔接,建立广佛肇高速等跨区域高快速通道,打通广佛肇交通衔接瓶颈,实现交界地区路网融合,提高肇庆市向东交通的等级,打造广佛肇一小时交通圈。完善金沙洲地区、广州南站周边地区、芳村桂城地区、五沙地区、国际空港经济区等交界地区的路网衔接,肇庆铁路新客站、肇庆北站与佛山高快速路的对接,三水、四会等佛肇边界地区的路网衔接。图4-2广佛肇经济圈与周边地区交通衔接示意图加强港口航运协同发展。整合广佛肇区域港口及航线、岸线资源,充分发挥广州港作为我国沿海主枢纽港的基础平台和航运枢纽作用,引导并鼓励三市港航企业联合协作,

35、促进区域港口群产业分工协作和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和水水中转,提高港区国际中转和内河转关能力。加快与周边区域合作建设“无水港”,建成我国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的国际出海“大通道”。继续整治西江航道,形成以西江3000吨级江海直通国家水运主通道为骨干的航道网,提高肇庆、佛山的航运能力。实现无缝化区域公交对接。构建一体化公共交通枢纽体系,提供一体化的区域公交服务。重点建设滘口枢纽站(主)、广州南站枢纽站(主)、佛山西站枢纽站(主)、肇庆东站枢纽站(主)、佛山东平新城站(副)、坑口枢纽站(副)、南洲路枢纽站(副)、陈村汽车站枢纽站(副)、肇庆长途汽车站(副)等公交枢纽,实现公共交通与对外交通的有机

36、结合。推动三市公路客运公交化改造工作,增加城际快巴客运线路和运力,完善常规公交与城际轨道的无缝接驳,加快发展“广佛肇区域公交”。加快“岭南通”推广使用,为三市居民提供快捷便利、无缝衔接的客运公交服务。扩大广佛肇出租车服务范围,在广佛肇重点交通枢纽、商业网点等区域设立回程出租车候客点。图4-3广佛肇经济圈区域公交站点布局示意图2.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以西江引水工程投入使用为契机,继续加大合作开发西江饮用水源力度,促进三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交界地区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和衔接,促进三市防洪及水环境治理工程协调一致,完善三防应急预案,实现三防指挥系统和信息系统互通,形成以河堤和流域堤防为基础,蓄滞洪区、

37、雨水管网相配套的防洪体系。到2020年,广州、佛山、肇庆市区防洪防潮能力分别达到200年、100年和100年一遇。3.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全力实施“数字广佛肇”发展战略,深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应用与信息资源整合,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网络信任体系的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和信息电视、商务电视、娱乐电视三视融合,建设覆盖三市的“数字家庭”系统。加快实施光纤到户和无线城市工程,完成3g(第三代移动通信)网、800兆数字集群网和数字电视网络。逐步降低直至取消三市之间的移动电话长途和漫游资费,将固定电话长途通话费调整为区间通话费水平,实现经济圈通信资费一体化。

38、促进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实现数字证书互通互用,保障企业网上报税和市民网上交易安全。4.优化能源保障体系。统筹广佛肇电厂电网规划选址,推进区域热电冷联供和清洁发电示范工程建设。加强电网主网架建设和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构建电力安全体系及应急处置体系,提高电网抗灾能力和电力减灾应急能力,建成供应力强、结构优、稳定性好、效率高的区域现代电源及电网体系,实现电力同网同价。加快建设南沙大型专业化油品接卸、存储、中转、运输基地,扩建储油、储气设施,支持区域内输油管道、lng(液化天然气)管网及接收站等能源项目建设,实现广佛肇高压管网系统的环形衔接,逐步形成统一的天然气输送网络和成品油

39、管道网络。共同向国家和省争取充足的lng气源,推进区域内油、气同网同价。制定和实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加强能源科技研究合作,积极推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柴油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全社会节约能源。加强能源保障管理合作,逐步统一能源保障监测体系和能源调度管理,建立健全能源战略储备和能源危机联合防控机制,确保能源安全。5.构建区域通关平台。加强口岸建设,整合口岸资源,深化口岸管理与服务协作,形成广佛肇一体化的区域通关平台。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构建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互惠互利的电子口岸协作体系,推进口岸查验管理一体化。建立口岸沟通协作机制、关检

40、联合监管机制和突发事件联合应急处理机制,保持口岸信息畅通。推广“一站式”口岸管理部门联合办公模式,推进解决异地通关、直通放行问题,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二)构筑世界级的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三市的比较优势,促进广佛肇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坚持高端发展战略取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生态都市型农业为基础的世界级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世界级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服务业高端集聚功能区,精心培育“广佛肇服务”品牌,建成面向世界

41、、服务全国、有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中心。(1)金融。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培育新型金融机构,深化与港澳的金融合作,全力打造南方金融总部基地、产业金融创新基地和金融业后台服务基地,建成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加快建设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巩固发展区域金融管理营运中心、银行保险业务中心、产权交易中心、支付结算中心、金融教育资讯中心,提升发展财富管理中心、股权投资中心、商品期货交易中心,着力建设珠江新城员村金融商务区,打造国内一流的金融总部聚集功能区,成为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及广东金融强省的形象代表,加快建设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科学城知识城),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金

42、融总部基地和金融创新基地,促进产融结合,不断强化广州金融业的聚集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坚持巩固后台、做强前台思路,加快建设佛山“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大力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现代金融前台机构,不断拓展创投、私募、金融租赁等金融服务领域,搭建多层次、多渠道、灵活创新的资本平台,使之成为粤港澳区域金融合作的创新试点基地、辐射亚太地区的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和全国一流的私募基金及风险投资集聚区。支持、鼓励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佛山建立管理总部或地区性总部,逐步增强佛山金融业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凝聚力。加快肇庆与广佛的对接,建设现代金融产业拓展区。积极引导三市金融机构在区域内按一体化标准优化机构设置与网

43、点布局,整合金融基础设施功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金融资源在区域内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和三市金融市场融合发展。(2)现代物流。依托重大交通枢纽,以大型物流基地和企业为龙头,整合区域物流资源,构建口岸物流、产业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亚洲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广州拥有全国最多保税区的政策优势,重点建设广州空港、南沙、黄埔三大国际物流园区,推进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广州保税物流园区、广州白云空港综合保税区、粤港澳(台)流通服务业合作试验区、佛山九江综合物流园、广佛国际物流园、三山国际物流园、中新现代物流工业园、肇庆高新区物流及综合保税区、国际医药商贸物流园

44、区,形成以保税物流为特征的口岸物流体系。推进产业基地和物流基地协同发展,重点建设汽车、石化、电子、装备、钢铁、医药、粮食等产业物流园区,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标志的产业物流体系。建设以肇庆新港和高要港为基础的集粮食加工、交易、储运于一体的粮食物流中心。实施城市配送物流示范工程,建设绿色、高效、便捷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3)商贸会展。充分发挥会展业基础优势,用活三市会展场馆资源,积极培育和引进国际品牌展会,建立与完善会展业的协作机制,加强三市会展合作,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会展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和信息化,把广佛肇经济圈建设成为国际会展中心区。以国际化为导向,重点发展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

45、,打造国际会展品牌。以专业化为导向,依托优势产业,鼓励发展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会展。以促进投资贸易为导向,依托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一批地方会展,培育区域品牌。完善会展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构建高水平、专业化商务服务体系。实施广佛肇商贸一体化战略,整合三市分销资源,建设区域商品市场体系,在重点交界地区打造国际商品展贸城等一批现代商贸集聚区,加强区域间现代商贸流通业的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促进三市现代商贸业协同发展。(4)文化创意。大力发展文化传媒、出版发行、动漫制作、数字内容、时尚创意、文化娱乐、创意研发、工业设计、建筑设计、音像影视、咨询策划等产业,完善推动创意产业化的服务链,打造

46、区域创意之都。重点建设广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广州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广州)黄埔园区、广东中凯文化创意产业园、广东工业设计城、佛山创意产业园、广东(佛山)软件产业园、顺德创意产业园、南海创意产业中心、三山科技创意产业中心和云东海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肇庆端砚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加强三市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推动经济圈与港澳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5)服务外包。加强广佛肇服务外包产业合作,打造数据中心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共建国家级数据资源集聚区。大力发展软件开发、研发设计、网络管理、技术培训等ito(

47、信息技术外包)和金融结算、财务处理、跨国采购、客户关系管理等bpo(商务流程外包)业务,以及跨国公司内部的离岸外包业务,支持研究设计、营销策划、工程咨询、项目评估、中介服务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着力打造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天河软件园、黄花岗科技园、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佛山软件产业园、南海软件科技园、肇庆中巴软件园等一批服务外包集聚示范区。(6)旅游休闲。整合三市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规划衔接,推进旅游投资合作,共同打造广佛肇旅游精品线路和广佛肇旅游品牌,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发挥广州都市综合优势,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旅游、商贸购物旅游、都市风情旅游、多元文化旅游,

48、积极拓展游艇、邮轮和马术运动等新兴旅游;发挥佛山的产业与岭南历史文化优势,重点发展岭南文化旅游、工业观光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发挥肇庆的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观光旅游、健康养生旅游、商务会议旅游。建立和完善国际化宣传促销网络体系,加强旅游联合宣传推介,大力推进国民休闲旅游计划,共同推广“广佛肇旅游一卡通”。规范旅游市场管理,统一旅游服务标准,构建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旅游人才交流与培训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合作和旅游信息互换,建立行业监管通报机制和旅游应急联动机制,共同维护三市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7)信息服务。依托广州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大核心节点、三大交换中心、三大国

49、际接口的地位,发挥带宽、硬件、人才等优势,整体提升经济圈网络建设水平,培育“信息广佛肇”品牌,打造广佛肇国际信息服务中心。以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建设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区域性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和信用、认证、支付、标准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进金融保险、旅游、会展、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的信息化,健全专业市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广州移动电子商务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着力推进信息化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国际“网络商都”。佛山大力推动制造业设计、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加快建设无线射频识别产业(佛山)基地、世纪互联云计算基地等,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加

50、快广州超级计算机中心建设,推进佛山、肇庆计算机中心的设计、数据库和技能培训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城市信息服务建设的发展,打造珠江三角洲通讯后台服务基地。2.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做强一批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加强广佛肇产业配套协作,培育若干联系紧密、相互配套、带动力强、跨区域的制造业集群,打造以汽车、造船、装备、石化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面提升经济圈在全球生产制造和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1)汽车。加快发展广州东部、南部、北部和佛山南海四大汽车产业基地,提升肇庆汽车配件行业的综合配套能力,协同打造全球汽车制造

51、基地及零配件生产基地。加快发展以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大力支持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优化经济圈内的资源配置,培育区域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链,积极拓展海外汽车市场,加快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及出口,发展以汽车电子为核心的关键零部件产业,促进汽车金融、租赁、体育和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2)造船。以南沙龙穴岛造船基地为核心,集成各大造船厂、船舶零部件厂及修船厂优势,加快广州大岗船舶配套基地与佛山、肇庆船舶配套产业基地建设,完善船舶制造、配套设备及船舶业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形成专业化的分段、单元、模块等中间产品加工制造协作,提高造船效率和效益。加快发展游艇、海上石

52、油钻井平台等高端产品及配套部件生产、维修等产业,拓展油气勘探开发装备、海上油气工程保障服务系统等海洋工程制造领域,合力打造产能千万吨级的世界级大型修造船基地、具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和华南地区主要柴油机生产基地。(3)机械装备。加快推进广州大岗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广州南沙重型装备基地、广州南车城市轨道车辆维修组装基地、广州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广州数控gsk产业化基地、佛山精密制造产业基地、佛山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佛山顺德机械装备基地等载体建设,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及系统、工程机械、核电设备、风电设备、高中低压系列输配电成套设备、楼宇及起重、重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港口

53、物流机械、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大型施工装备等装备制造业,提高行业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和专业化水平,建设国际重要的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和世界级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4)石油化工。按照大型化、精细化、集约化的思路,推动石化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优化发展以炼油乙烯为代表的石化龙头产业,强化石化产品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有机化工原料及其衍生物、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和日用化工产业,延伸现代石油化工产业链。按照集聚发展原则,建设精细化工园区,重点推进广州东部石化基地、开发区精细化工基地、顺德涂料基地、德庆精细化工基地、高要金利精细化工基地、四会江谷化工基地建设。(5)

54、精品钢铁。调整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高精冷轧钢板、深加工产业和集装箱板等热轧钢板。支持发展钢铁总部经济,构建华南地区钢铁新材料研发中心、钢铁物流配送中心、高性能建材供应中心,形成与汽车、造船、机械装备、家电等优势产业配套的精品钢铁基地。3.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雄厚的产业和科教实力,整合资源,加大扶持,突破重点,加快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led(发光二极管)产业、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核心技术-战略产品-工程与规模应用”的创新价值链。专栏4: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最终

55、形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涉及三个关键词:新兴科技、新兴产业、战略性。从产业内容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和主要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承担重要作用;从战略地位看,强调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从选择依据看,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1)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全面落实国家电子信息调整和振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省部

56、共建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基地建设。集中力量发展高世代液晶平板显示、oled显示、低温多晶硅显示、集成电路、数字家庭、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推进物联网、传感网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加强软件开发合作,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光电产业。重点发展光电显示、光照明、太阳能光伏三大产业。光电显示方面,发展以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和oled为主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扩大现有产能,完善产业链,引进高世代生产线,加快发展节能型、大屏幕产品。光电照明方面,提升发展led封装和应用产业,保持在l

57、ed产业链下游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以led外延片与芯片技术引进和mocvd(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淀积)设备国产化为突破口,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传统光源产业优化升级,保持陶瓷金卤灯、高频无极灯等传统节能光源产业领先优势。太阳能光伏方面,重点发展光伏电池专用制造设备、新型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系统配套部件及光伏应用产品等,建设光伏应用研发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和建筑示范区,推进光伏发电在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应用。(3)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支持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引领汽配生产企业向电动汽车领域发展,重点突破新能源燃料电池、电动机、总成系统等关键领域,争取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建设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