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三调考试试题202101130164.doc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三调考试试题5科5份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0页/共13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2765098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85.39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5-15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河北省 衡水市 第十四 中学 2020 _2021 年高 学期 考试 试题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三调考试试题5科5份,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_2021,年高,学期,考试,试题
内容简介: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三调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千城一面、房地产化,显然不符合人们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心理预期。一个理想的特色小镇,应该是让人念念不忘的。这种念念不忘的回想不仅产自颜值,更源于气质。毕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青墙黛瓦每个小镇都能造得出,但独特的文化印记却是无法复制的专属品。文化,才是特色小镇应有的特色所在。文文化从哪里来?费孝通先生曾说,“文化得靠记忆,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夕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文化离不开历史,历史“生于斯长于斯”,经过时间的冲刷凝结成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然而一些地方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却舍本逐末,将优秀传统文化弃之不顾转而去发展并不符合当地水土的外来文化。针对这种情况,去年7月,住建部曾发布通知,要求在推进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做到三个“不盲目”,其中一条就是“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可见,特色小镇要守住的文化灵魂应该是散发着浓浓历史气息、生长于那片泥土的当地传统文化,而不是照搬照抄的外来文化。建设特色小镇要守住文化灵魂、擦亮文化底色,就要怀着尊重和敬畏之心,深度梳理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对当地传统文化展现出充分的文化自信,挖掘提炼出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为打造优秀的文化品牌奠定基础。当然,怀抱优质的传统文化基因,也不能忘记在传承中创新。做足特色小镇的文化底色,还要在“文化+”上做好文章,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契合点,增强当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并放大其价值,将文化资源转换成特色产业,加强与旅游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其成为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内生动力。唯此,才能充分彰显各地传统文化的个性,才能让人们看到千姿百态的特色小镇,留给人们念念不忘的回想。(摘编自陈晨擦亮特色小镇的文化底色)材料二:特色小镇被人们寄予“记得住乡愁”的遐想。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各地域、各民族都有拿得出手的文化特色。知名特色小镇中,苏州震泽丝绸甲天下,浙江横店以影视拍摄而闻名,大理喜洲白族民俗独具一格可惜的是,很多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精神和文脉的延续,丢失了烟火气息和人情味,在商业化、地产化、同质化的路上走偏了,造出大量的赝品景观,让人审美疲劳,背后的问题值得反思。特色小镇建设,重外观、轻内核。这个内核就是当地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常见的误区是用做地产的思维建小镇,大拆大建,迁出原始居民和生产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公寓酒店,处处是“人造盆景”,照搬欧式洋房别墅,或江南小桥流水。初看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细看各地造型都差不多,给人一种“南橘北枳”的感觉。人们寻找的是与拥挤喧嚣的城市不一样的感觉,是千姿百态、小而精致,而不是大而划一。特色小镇建设,重商业、轻文化。开发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资本搭台、文化唱戏”。不错,商业是文化的重要经济支撑,然而很多地方在开发的时候,过度重视商业利益,导致商人来了,艺术家走了;消费产业来了,文化产业走了。也有重视文化建设的,但多用舶来文化,甚至是低俗文化,这也等于没有文化。文化和商业,不是二选一,而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的感召力和神秘感,激发人们来旅游学习、投资创业、安居立业。有了人气支撑,地方的经济产业才能自我循环,反哺文化培育。我们并不惧怕商业化,担心的是过度商业化、唯有商业化又小大意。失败的经验教训已经不少,切莫再商业至上,让人去了一次不想再去第二次,使得小镇陷入死亡的“陷阱”。特色小镇回归文化,充满烟火,才能生机四射。正如那首著名的小曲唱道:“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摘编自央视网评没有文化的特色小镇是没有灵魂的)材料三:安徽芜湖市六郎镇将文化基因注入传统产业,打造出了一个集文创、生态、美育为一体的焕发勃勃生机的小镇。小镇发展的“秘诀,就是依托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专的发展之路。六郎镇的特色小镇发展再次表明,一个优秀的特色小镇绝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和街区环境上,也往往要以发展一个或多个当地特色产业为根基,并着力在各个方面挖掘产业的文化附加值。然而,从目前建设情况看,一些地区在特色小镇文化保护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与偏差。对古村落盲目改造,破坏植被、水系、农田等生态系统,一些民间传统劳作方式难以传承创新。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张小军认为,应建立人类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和特色小镇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充分尊重当地文化原貌与特色。专家指出,在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建设中,只有把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使特色小镇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人文气息浓郁深厚、文化产业特色鲜明、文化生态优美精致、多种功能互动叠加,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才能成为现实。(摘编自李慧特色小镇如何“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建设特色小镇要守住文化灵魂,就要梳理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挖掘提炼出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不需要外来文化。b.安徽芜湖市六郎镇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大力发展传统产业;二是要做好文化保护,发展文化产业。c.材料一认为擦亮特色小镇的文化底色,既要有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要在传承中创新。这一观点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有表述。d.材料二认为特色小镇建设要重视当地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一内核,这个内核和材料一中“文化灵魂”的内涵是一致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些地方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弃之不顾,导致的后果就是特色小镇文化灵魂和个性的丧失。b.很多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忽略了精神和文脉的延续,丢失了烟火气息和人情味,原因之一就是过度追求商业利益。c.商业驱动带来小镇短期的人气和效益,唯有深挖文化的魅力才是发展的持久引擎,所以特色小镇建设应坚持文化至上。d.优秀的特色小镇不仅有一个或几个当地特色产业,还有独特的文化印记,独特的文化离不开挖掘继承、创新和借鉴。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a.意大利维特尔博小镇又称“教皇之城”今天到处仍可看到中世纪风格的历史建筑,每一栋建筑都是活生生的历史。b.我国某地德国小镇,小镇主打异域风情,从汉诺威百货,到德黑啤酒吧、温德姆酒店等引入一系列德国的东西。c.安徽芜湖市六郎镇将文化基因注入传统产业,打造出了一个集文创、生态、美育为一体的焕发勃勃生机的小镇。d.西班牙胡斯卡尔小镇(3d动画蓝精灵拍摄地),用动画主题把文化要素注入到所有旅游、消费项目。4.材料二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4分)5.如果你的家乡正在进行特色小镇建设,请你结合文本就小镇文化建设方面向当地政府提几条建议。(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快过端阳节了,头上的太阳热烘烘的。山鸡和野鸡清脆的叫唤声,不时打破这梦一般沉寂的世界。大地上的绿色已经很惹眼了。大部分秋庄稼刚锄过一遍草。庄稼地中间的苜蓿盛开着繁密的紫红色的花朵。向阳的山坡上,稀稀拉拉的麦穗开始泛出了黄颜色;路边灰白的苦艾丛中有时猛地会窜出一只野兔子,吓得田福军出一头冷汗。他一边走,一边揪了一把苦艾凑得鼻子上去闻。这苦涩而清香的艾叶味,使他不由想起小时候的端阳节,他和福堂哥总要一大早就爬起来,拔好多艾草,别在门上,别在全家人的耳朵上,然后再揭开喷香的粽子锅唉,从那时到现在,不觉得几十年就过去了。记得文化革命开始时,他刚三十出头,正是风华茂盛之时结果这好年华白白地浪费掉了。前几年虽然恢复了工作,但也等于仍然在油锅里受煎熬。直到不久前“四人帮”被打倒后,他才好像一下子又变年轻了。只要国家有希望,工作就是把人累死也畅快!他多年来一直处在实际工作中,因此非常清楚十年文化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就消除。他常想,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动脑筋想新办法。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变化,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最起码先不要把人饿死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个叫土崖凹的小村子。田福军被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队长的一孔土窑像个山水洞一般黑暗,大白天进去竟然看不清家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长询问村里的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恐地看他。孩子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一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他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什么事?”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就是的”“口粮哩?”“扣了!”“为什么扣了?”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了,公社和大队命令要扣口粮。我们也不敢给”“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家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着队长的肩膀,说:“快去盘粮食!”队长愚蠢地嗫嚅说:“公社和大队领导不放给他们分粮,我”“混蛋!”有教养的田福军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把扯住队长的衣服,拉着他即刻就去盘粮食。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蜒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开会。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粮食。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通过写田福军当时的感觉,表露出他发现百姓生活艰难情况后的难过和愧疚之情。b看到田福军和队长扛着两袋粮食回来时,老汉一家哭成了一堆,是因为终于可以活命,心里感到暂时有希望了。c小说写田福军考察村中百姓生活状况后决定开仓放粮,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再补,旨在表现他灵活变通的个性。d队长一家人吃糠咽菜,生活困难;老汉一家更是衣不蔽体,家中老人奄奄一息,这些反映了当地百姓生活的普遍状况。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写快到端阳节时,山鸡和野鸡鸣叫、苜蓿盛开、麦穗泛黄的乡村景色,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赋予了人物活动的空间。b“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的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女孩子因为体弱多病而产生的绝望心理。c小说语言有很高的辨识度,多处语言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时代印记,如“口粮哩?”就是当时典型的生活用语。d文章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展示当时农村百姓生活的艰难,为塑造田福军的形象作铺垫,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8小说第二段的插叙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4分)9路遥在另一部作品人生中曾说过:“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请结合这句话的内涵,分析文中田福军这一人物形象。(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 14题。(1)(齐宣)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2)(齐宣)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3)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注释】唐、虞、三代: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b.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c.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d.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这里就是诗经,诗经也叫诗,诗三百,儒家经书之一。b.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而锱铢是相对很小的重量单位。c.北海,古人认为天下有四个大海,北海居其一,指齐国北边的大海。d.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太学”一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齐宣王富有一定的同情心。通过对话可以看出,齐宣王很同情禽兽,但不大同情老百姓,不能分清轻重、长短。b.齐宣王先听进劝谏后又悔而弃之。齐宣王好像谦恭,能听从孟子的劝谏,但最终没能采用孟子主张,也没有任用他。c.孟子的社会理想是美好的。孟子把其社会理想描述为: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当时的诸侯国多崇尚攻伐。秦楚魏齐等国皆务于合从连衡,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而这与孟子的主张背道而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4分)(2) 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4分)14. “唐、虞、三代的德政”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进行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兰溪舟中寄苏粹中张元干气吞万里境中事,心老经年江上行。三径已荒无蚁梦,一钱不直有鸥盟。云收远峰晚风熟,浪打寒滩春水生。鸿雁北飞知我意,为传诗句狀阳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往背“气吞万里”与如今年华老去、只能“江上行”进行了对比。b.额联与陶渊叨归去来兮碎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化用同一个典故。c.颈联写诗人舟行兰沒时所见之张,既照成了标题,又与“阶盟”相呼应。d.诗歌语言既气势雄浑,又清新流畅,看似无意功名,又透露出怅恨之意。16.尾联“鸿雁北飞知我意”有哪些“意”?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7.(1)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劝学中,“ , ”两句与新时代我们所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务实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2)荀子的劝学中,指出木头经过火烤做成车轮后,再被晒干也无法挺直的原因是“_”;认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的才德之所以会超过一般人,就是因为“_”。(3)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相互为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他们之间就会出现“ , ”的尴尬局面。四、课内基础题(每题2分,共12分)18.关于乡土中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2分)a.大多数中国人至今依然有着“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的思想,这些都是中国基层社会乡土性的表现。b.儒家所注重的“孝”道,其实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孝的解释是“无违”,那就是承认同意权利。c.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这说明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d.中国乡土社会没有文字的原因是:文字不是人们生活的必要媒介;人与人是面对面接触,有语言等传情达意的方式;人的生活是定型的,不需要文字帮助记忆。19.关于乡土中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2分)a.乡土中国中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b.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了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c.乡土社会中阻碍着共同生活的人充分了解的却是个人生理上的差别,永远划分着人的生理差别的是男女两性。d.杜甫自称“京兆杜甫”,史书又说他是襄阳杜氏,说明相较血缘而言,籍贯与地缘的关系更加密切。2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du):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及官吏的统称。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2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晓 ) 善假于物也(假:借助)而绝江河 (绝:横渡) 虽有槁暴 (槁暴:晒干)b 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结束)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c 其下众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 驽马十驾(十驾:一天的行程)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出一般人)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耻辱)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全面) 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愈、越发)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22下面对加线的“师”字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则耻师焉孔子师郯子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不耻相师 或师焉,或不焉a/ b/c/ d/23.下列选项中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不知东方之既白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拘于时,学于余d.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五、语言文字运用题(8分)24.下面文段有三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3分) 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这里所说的家乡,主要指我们居住的城乡社区。用适当的方式参与和关注家乡的文化生活,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课本围绕“家乡文化生活”为中心展开学习活动。通过采访、考察和查阅文献等方式,使我们能够了解家乡的人和物,深入认识家乡,对丰富家乡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议。让我们一起回顾昨天,考察今天,展望明天,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25.学校名人文化广场拟制作名人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关于历史人物曾国藩的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简介 ,要求100个字以内(不含标点)。(5 分)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生于湖南湘乡,字伯涵,号涤生。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务农,生活宽裕。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838 年,殿试考中同进士,在京十年,连跃十级,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封一等毅勇侯。1872年,曾国藩卒于南京,追赠太傅,谥号“文正”,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1853年,曾国藩创立湘军,筹建水师,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他主张“剿发捻,勤远略”,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洋务。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谓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学术造诣极深,提出气学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他继承桐城派,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等百数十卷,被整理成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楷书劲健刚拔,行书劲健遒俊,与同代书法家包世臣、何绍基齐名。曾国藩一生奉行人格修炼,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已,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他主张“耕读传家”“和以治家”“勤以持家”,并提出教子十条,言传身教,教子十分成功,著有曾国藩家书。六、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河北省新高考方案正式公布,高一的同学要选科了。是选物理还是选历史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小吴说:“我决定选物理,我发现选物理可以选择的大学和专业比选历史的多。”小李说:“我也选物理,我舅舅是核物理研究专家,我们都觉得国家发展很需要物理专业的人才。”小栗说:“我觉得物理太难学了,我选历史吧,学起来容易一些,说不定高考分数能高一些。”小史说:“我也选历史,纯粹是因为我真的喜欢历史,我想到大学研究中国历史。”小郑说:“我妈说,选科一定要考虑以后的就业,别选了一个以后找不到工作的学科。”你作为高中的学生,面临选科,肯定也听了不少建议,有过很多体验,作过很多思考,形成了你的认识。请根据材料内容,或记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思考和心得,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d(a.“不需要外来文化”错,原文“不照搬照抄的外来文化”。b两个方面的经验概括有误,应为“将文化基因注入传统产业”或“以当时特色产业为根基,着力挖掘产业的附加值”。c材料二没有谈创新)2.(3分)c(文化和商业,不是二选一,而是相辅相成的)3.(3分)b(照搬外国文化,与材料一中作者观点相悖)4.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展开论述。首先,通过对比引出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破立结合法,先列举错误表现再谈正确做法。最后总结全文,表明特色小镇建设要回归文化的观点。(4分。每个要点1分)5.(1)小镇文化建设应当保护好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大拆大建、过度商业化。(2)深度梳理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挖掘提炼出小镇独特的文化基因。(3)处理好文化和产业的关系,把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6分。每点2分。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可酌情赋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6c(c项,“旨在表现他灵活变通的个性”错,旨在表现田福军一心为民,不顾个人得失)7b(女孩子不是因为体弱多病,而是因为过度饥饿)8展现了文革前后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为故事的发生交代了时代背景。体现了田福军强烈的责任感和解决百姓温饱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为情节发展做铺垫。突出表现了田福军对农村的深厚感情以及心系百姓,工作方式灵活等形象特点。(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9人在面临矛盾做出选择时,勇敢的人可以舍弃个人利益选择维护集体利益,哪怕会因此承受一定的后果。“文革”结束,当时农民吃饭问题依旧解决不了,但他毅然投人到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工作中来,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面对饥饿问题,他不顾个人后果,违反上级规定开仓放粮,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勇于担当,公而忘私的勇气和魄力。 (6分。每点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c(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11.d(庠序是地方开设的学校,太学是朝廷开设的)12.b(“齐宣王先听劝谏后又悔而弃之”不当,齐宣王表面上虽并没有否定孟子的主张,但他真正想听取的还是攻伐性的“霸道”,并没有听进去孟子的“王道”)13(1)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加以处罚他们,这是陷害百姓呀。哪有仁爱的君主执政,却做出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4分,关键点:刑、罔、焉以及判断句等)(2) 齐威王和齐宣王重用孙膑和田忌这类人,使各诸侯国都向东来朝拜齐国。(4分,关键点:徒、东面,语句要通顺)14.执政者富有同情之心,恩既及禽兽,又善推其所为;明君在位要制民之产,这是重要的物质基础;修治礼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不崇尚攻伐。(3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附 参考译文:3.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随子思的弟子学习。他通晓儒家治国之道以后,便去游说齐宣王,但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大梁,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见解迂阔而不切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军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齐宣王重用孙膑和田忌这类人,使各诸侯国都向东来朝拜齐国。此时,正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他游说的那些国家都觉得(孟子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孟子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尚书,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15、a “如今年华老去”错误,诗歌首联分明是“心老”,而非真的“年华老去”。16、对往昔为国建功立业的气吞万里的豪情的追忆;对心太老去、漂泊江湖的落寞;对往事如梦的空幻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友人苏粹中的思念。17.(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輮使之然也 善假于物也(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18. b 应该是承认长老权利。19. d 血缘和地缘一篇中明确表述“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同时,由杜预到杜甫,中间经历了十三代,血缘关系并没随着地缘的改变而改变,所以籍贯与血缘的关系更加紧密。20. b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21b a项,知:通“智”,见识 c项,徒:同类的 d项,耻:意动用法,以为耻。22b 【详解】“师”,名词,老师;“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作老师;“师”,名词,老师;“师”,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师”,名词意思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作老师;“师”,名词做动词,学习;“师”,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师”,名词做动词,学习;“师”,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23.b都是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4示例:(1)语句:修改:将“关注”和“参与”互换位置;(2)语句:修改:把“围绕”改为“以”或把“为中心”删去;(3)语句:修改:去掉“使”。(3分。 改对一处得1分)25(示例)曾国藩(1811- 1872),湖南湘乡人。(1分)晚清著名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1 分)他兴办洋务运动,可谓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创立“湘乡派”,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有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家书等传世。(3分)限制性26.【审题】1.立意限制。材料说,“面临选科,肯定也听了不少建议,有过很多体验,作过很多思考,形成了你的认识”,可见,如何恰当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是立意的侧重点,考生应结合听到的别人的建议以及自己对人生体验的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凡是抛开“选科”,泛泛而谈哪一科好就业,哪一科利于实现人生价值,哪一科利于上好学校等等,都可判为偏题或者跑题。2.内容限制。材料作文看似开放,其实限制严格,可谓戴着锁链的舞蹈。小吴选理,侧重选择大学的机会和专业;小李选理,侧重舅舅的意见,报效祖国社会,这里面涉及了家国情怀;小栗选文,侧重难易程度;小史选文,因为喜欢历史;小郑的选择,侧重母亲的建议,从就业角度来考虑。综上所述,考生需要在所给选择中做出权衡和选择。小吴、小栗思考得“浅显”一些,小史“纯粹”一些,小李、小郑的考虑则更为长远。从命题人角度思考,小李、小史的选科理由少些功利性,格局更广;小郑次之;小吴、小栗的选择则显得有些“盲目”。因此,文章写作重点应该在更赞同哪一种选择上。3.主体限制。“你作为高中的学生”,限制考生须从高中学生的视角进行写作。高中学生正面临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他们未来人生道路的抉择。考生在写作时,应该体现出新时代青年在选科以及选择专业,甚至规划未来人生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泛泛而谈,不关注社会现实,则难出佳作。【开放性】1.立意角度开放。引导语“请根据材料内容,或记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思考和心得”,表明考生可以侧重写自己在选科时的经历或人生体验,也可以侧重写对于选科这件事情的认识和思考。而这些认识和思考,都源于以上材料中同学们之间的讨论,讨论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同,考生可以选择引起自己共鸣的角度写作,也可以结合自身,同时理性思考,高瞻远瞩,综合立意。2.文体开放。写作要求中说“或记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思考和心得”,即考生可写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不管选择哪一种文体,都要使文体特征鲜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三调考试试题5科5份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2765098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