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模型曳引机设计与制作-本科毕业论文_第1页
电梯模型曳引机设计与制作-本科毕业论文_第2页
电梯模型曳引机设计与制作-本科毕业论文_第3页
电梯模型曳引机设计与制作-本科毕业论文_第4页
电梯模型曳引机设计与制作-本科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 阳 理 工 学 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学院(部):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 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 生: 娄孟丽 指导 教师: 郑冬 完成日期 2015 年 5 月南 阳 理 工 学 院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电梯模型曳引机设计与制作The elevator traction machine model design and production学 院(部):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 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 生 姓 名: 娄孟丽 学 号: 指 导 教 师(职称): 郑冬 (讲师) 评 阅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电梯模型曳引机设计与制作T

2、he elevator traction machine model design and production总计: 毕业设计(论文) 35页表 格: 5 个 插 图: 22 幅电梯模型曳引机设计与制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娄孟丽摘 要:电梯已日渐成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电气设备,出现在商场、机场和住宅楼等众多场所,是高层建筑与公共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梯作为建筑内部的交通运输设备,其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曳引式电梯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出现。本文由于制作的是六层模型电梯,涉及到曳引绳、曳引轮、轴承、传动机构等。考虑到选材与制作的方便采用上置式同步电机曳引驱动方式。曳引系统采用步进电机。这种

3、电梯式用齿轮传送带悬挂于曳引轮上,一端连接轿厢,另一端连接对重。曳引轮的转动带动齿轮传送带座上、下移动,从而使轿厢和对重做升、降的相对运动。关键词:电梯;曳引式;同步电机The elevator traction machine model design and production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specialty LOU meng-liAbstract: Elevator has become common in the life of an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shoppin

4、g malls, airports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many other places,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high-rise buildings and public places. As the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in the building, the function of the elevato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levator first appeared in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Ame

5、rica. This is due to the production of six layer elevator model, relates to the traction rope, traction wheel, bearing, transmission mechanism etc. Considering the material and production convenient using overhead type synchronous motor traction driving mode. Traction system with stepping motor. Thi

6、s elevator type gear belt hung on the traction wheel, one end connected to the car,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weight. The rotation of the traction wheel drives the gear transmission belt to move up and down, so that the relative motion of the car and the rise, drop the redo.key words : the e

7、levator; Traction type; Synchronous motor 目 录1 绪论11.1 电梯的发展11.1.1 电梯行业发展11.2 电梯系统的发展方向21.3 电梯模型曳引机设计与制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42 电梯系统总体设计42.1 电梯系统整体介绍42.1.1 电梯的结构52.1.2 电梯的分类72.2 曳引系统总体设计82.2.1电梯曳引方式及钢丝绳的选择92.2.2 曳引机主要结构122.2.3 对重分析142.2.4 曳引绳分析162.2.5 系统总体设计172.3曳引机系统硬件组设计23总结28参考文献29致谢301 绪论现代电梯作为一种垂直交通工具,随着人

8、类社会对物质文明的不断需求,也越来越突显出它在人们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机械设计制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电气控制理论的日益成熟,以及电子电脑高新科技的不断推广应用,电梯的可靠性和舒适性也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探讨现代电梯在安全舒适性能方面的设计原理。设计了电梯模型曳引机的设计与制作。1.1 电梯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出现,电梯也随之问世。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垂直升降的交通工具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它对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外对电梯技术的发展也相当的重视。自从我国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全国各地高层建筑不断涌现,

9、作为高楼常用的垂真交通工具电梯,其需求日益增长。各种类型、规格繁多的电梯已在高楼内投入运行。目前世界上电梯行业广泛采用曳引式提升机构,曳引绳的两端分别连接着对重和轿厢,缠绕在导向轮和曳引轮上,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的电梯曳引机,靠曳引轮与曳引绳摩擦产生的摩擦力,实现对重和轿厢的上、下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目的。其优越性是安全可靠、允许提升高度大、结构紧凑。1.1.1 电梯行业发展电梯作用是指:通过电机驱动,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自动手扶梯、自动人行道、载人(货)电梯等。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经济发展大力扶持,社会经济正快速发展,房地产事业也因此蒸蒸日上,城市中的高层建筑

10、日渐增多,因而电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据质检总局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在用电梯总数已达245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每天至少有2亿人次乘坐电梯。我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位列世界第一。电梯己不再单单的用于商用,已经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因而电梯的安全度、运行状况、舒适度等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曳引机:是拖动电梯轿厢做升降运动的动力元件,它不仅是电梯的“心脏”,更是电梯安全、平稳、可靠运行的关键。电梯曳引机曾经历了行星齿轮传动、斜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等多次更新换代之后,在20世纪末出现的永磁同步曳引机以其效率高

11、、体积小、损耗低等优点,已逐渐发展成为新型曳引机的主流机型,且占据了市场主流地位。1.2 电梯系统的发展方向电梯系统现在已经逐步朝着智能化、一体化、绿色化的发展。智能化电梯是使电梯更加的人性化,智能化。一方面实现人机交互,是用户在使用电梯时更加亲切,智能,方便,以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例如双向语音交流、客户信息识别、自动检测监控电梯等方面。而另一方面使电梯具有动念和随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并且自动检测监控电梯的运行状况,保证电梯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一体化是在目前的电梯系统的基础上,使系统集成化程度更高,实现驱动与系统控制的一体化,传统的电梯系统多需要配置电梯控制机房以保证电梯系统的日常运行与维护

12、。同时,传统的电梯系统多将曳引驱动、控制和楼层控制分离开来,以保证系统的功能。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逐步出现,随着集成电路IC化,电梯系统也势必朝着更小型,集成化程度的方向发展。绿色化是使电梯系统更加环保、节能。就目前而言,随着电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梯的能耗也越来越明显。在很多高层建筑中,电梯的耗能已经仅次于空调,不容忽视。同时,高耗能对电梯以及建筑物的寿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电梯的节能化已势在必行。电梯的节能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减少电梯内部的能耗。二是回收并合理利用电梯产生的再生能量,这就需要对电梯的驱动系统与曳引机控制等进行优化,以实现曳引

13、机的最优化控制。目前电梯种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电动曳引机为动力装置做垂直升降电梯,一般用于楼层较高的建筑。而另一种则是台阶式电梯,是将踏步板装在履带上做连续运行,亦称自动扶梯。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垂直式升降电梯的驱动控制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图11垂直式升降电梯实物图图12手扶式升降电梯实物图1.3 电梯模型曳引机设计与制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问题1:曳引机运动的实现?该问题解决的思路:1.根据运动传递的性质通过减速器、变速机构实现。2.结合设计的意图和最终电梯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曳引机运动实现其转速,达到电梯运行。问题1:电梯传动系统设计?该问题解决的思路:1.查阅文献资料,完成基本的知识

14、结构体系;2.分析现代电梯的结构及原理;3.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毕业设计方案进行指导与评议,找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将不合适的设计及设计中的失误剔除改正。2 电梯系统总体设计2.1 电梯系统整体介绍电梯系统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曳引系统、门系统、电力拖动系统、导向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轿厢系统、安全保护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缓冲器。图21 电梯系统结构图2.1.1 电梯的结构电梯系统部件所包含主要器件与装置及其电梯部件的功能。如下面表格所示:表21电梯系统部件的主要器件与装置及其电梯部件的功能系统(部件名称)功能主要器件与装置曳引系统输出与传递动力、驱动电梯运行导向轮、反绳轮、曳引机、曳引钢丝绳等导向

15、系统限制对重和轿厢的运动自由度导轨及导轨支架轿厢用来运送货物和乘客的组件轿架、轿厢体门系统客(货)梯的出、入口,电梯运行时间,轿门是必须封闭的,到站才允许打开轿门、厅门、门机、门锁重量平衡系统补偿高层电梯中曳引绳长度的影响以及相对平衡轿厢重量对重、补偿链电力拖动系统提供动力,控制电梯的运行速度供电系统、电动机、调速装置、速度回馈装置等电气控制系统对电梯的運行实施操纵和控制控制柜、平层装置、操纵箱、召唤盒、操纵装置安全保护系统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一切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限速器、安全钳、缓行器、端站保护装置、超速保护装置、断相错相保护装置、上下极限保护装置、门锁连锁装置电梯系统部件所包含主要器

16、件与装置在电梯上的大致位置如下图2.2图22电梯的结构部件图2.1.2 电梯的分类现在电梯已日渐成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电气设备,出现在商场、机场和住宅楼等众多场所,是高层建筑与公共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梯作为建筑内部的垂直交通运输设备,其作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现在,一幢高星级的建筑须配以高性能的电梯才能彰显其尊荣。随着社会的进步,电梯的需求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现在电梯的分类有以下几种:、按照用途分类:1、乘客电梯;2、载货电梯;3、杂物电梯;4、家用电梯;6、医用电梯;7、观光电梯;8、船舶电梯;9、车辆电梯;10、建筑类用电梯等。按运行的速度分类:1、低速电梯:1m/s及以下的电梯,

17、如0.25、0.5、0.75、1m/s等;2、快速电梯:1m/s而2m/s的电梯,如1.5m/s、1.75m/s等;3、高速电梯:23m/s的电梯,如2m/s、2.5m/s、3m/s等;4、超高速电梯:310m/s或更高的电梯,常用于超高层建筑物內。、按拖动方式分类:1、直流电梯:其曳引电动机为直流电动机,通常为採用可控矽直接供电的可控矽-电动机拖动系统;性能优良、梯速较快,通常用于高速电梯;2、交流电梯;3、液压电梯;4、齿轮齿条电梯;5、螺杆式电梯。、按有无司机操作分类:1、有司机电梯;2、无司机电梯。、按操纵控制方式分类:1、手柄按钮控制电梯;2、按钮控制电梯;3、信号控制电梯;4、集遥

18、控制电梯;5、上/下集遥控制电梯;6、并联控制电梯;7、群控电梯;8、微机控制电梯。、按机房位置分类:1、 上机房(有机房在井道顶部的上部);2、 下机房(有机房在井道底部旁侧);3、 无机房(有机房在井道內部)。2.2 曳引系统总体设计图23曳引系统总体设计图2.2.1电梯曳引方式及钢丝绳的选择电梯曳引方式的确定包括确定曳引机的安放位置、选择曳引绳的缠绕方式和曳引比三个方面,其确定对曳引机的结构设计有重要的作用曳引机的安放位置:据曳引机的安放位置(井道的顶部或底部),电梯的曳引方式按放置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下置式传动,另一种是上置式传动。下置式对井道的建筑面积要求较大,下置式传动对建筑物施

19、加的载荷也较大,下置式传动一般用于船舶电梯。此时:曳引机总载重量2(轿厢自重、载重重量对重重量+轿厢自重)。而上置式传动的特点与下置式刚好相反。它是对建筑物施加的载荷量比上置式小,对井道的建筑面积要求也较小,它也是电梯曳引机最适宜、最常见的一种放置方式。此时:曳引机总载重量对重重量+曳引机、控制屏等重量轿厢自重、载重重量。上置式传动(图25) 下置式传动(图26)曳引机与导向系统的结构一般包括导向滑轮、齿轮箱、驱动绳轮、驱动电动机、缓冲器及底座等。图28曳引与导向系统结构图曳引比及曳引绳缠绕方式:曳引传动是指借助于曳引轮轮槽与钢丝绳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驱动对重与电梯轿厢做垂直上、下运动的传动。一

20、般常用曳引比有1:1、2:1、3:1的传动方式.曳引比为2:1、3:1以及更大曳引比的传动方式常用于货梯;而半绕式1:1传动和全绕式1:1传动则常用于客梯,曳引轮的轿厢运行速度与圆周速度相等,曳引轮上钢丝绳承受的拉力等于轿厢的总重量。由于全绕式1:1传动用于高速客梯(v2.5m/s),对于额定速度v=1.0m/s的客梯应选用上置式曳引比为1:1的半绕式传动。图24电梯曳引机传动关系1. 、电动机 2、制动器 3、减速器 4、曳引绳5、导向轮 6、绳头组合 7、轿厢 8、对重2.2.2 曳引机主要结构电梯曳引机系统的主要结构曳引轮、曳引钢丝绳、轿厢、磁悬浮导轨和对重装置等。如下图:图27曳引机系

21、统的主要结构图I、曳引机:电梯的起重机构,安装在专用承重钢梁上,其主要有下列部件组成:表22起重机构的主要部件及应用起重机构(部件)选用种类应用驱动电动机采用变压变频(VVVF)驱动方式对电机进行控制,电梯起动时,逆变部分使定子频率从零赫兹,按要求上升到额定频率,使转速相应从零速平滑地上升到额定值,电梯停站前电源频率从额定频率按要求下降,使转速平滑地下降为零速,实现电梯停层,保证了电梯具有良好的舒适感。制动器闭式型电磁制动器只有在制动器通电时松闸,或当电梯停驶时即时制动。并保持轿厢位置不变,即制动器通电松闸,关电制动,充分保证工作的可靠性。减速器采用蜗轮蜗杆减速器或永磁同步驱动技术蜗轮蜗杆减速

22、器具有承载能力大,驱动平稳等特点,永磁同步驱动具有高效率及低噪音特点。防振装置采用橡胶防振装置安装于曳引机与承重大梁之间,以消除或减小曳引机的振动,提高电梯运行时的舒适感。、限速器:由限速器的制动装置和涨紧装置组成,它通过安全绳索与轿厢连接,把轿厢的运动传递给限速器随轿厢速度相应转动,当轿厢的运动速度超过允许的安全速度时,限速器即起作用,其过程分为:a. 首先通过超速限位开关,切断控制电路;b. 如果电梯继续超速,则限速器动作带动安全钳或夹绳器动作。、轴载荷确定及组合其所受载荷为压力N,弯矩 , :电梯轿厢自重(N):电梯配重(N):钢丝绳及导轮重量(N):载重(N)n:安全系数,根据有关资料

23、取8:压力N对X轴的弯矩(Nm)=N:载荷对x轴的偏心距(m):压力N对Y轴的弯矩(Nm)=N,:载荷对y轴的偏心距(m)2.2.2 对重分析电梯的上、下往返运动是依靠一个定滑轮的运动来实现的,定滑轮向上转电梯向上,向下转电梯向下,为什么不会打滑呢?因为钢丝绳与定滑轮之间有摩擦力,所以不会打滑。但对重的质量与轿厢的质量一样的时候,定滑轮的驱动电机只要给一个启动的力量电梯就会向其需要的方向运动,所以是最省力的。但电梯有时候人都坐满了,有时候没有人怎么办呢?坐满了向下省力,但向上费力,空电梯反之。按照国家标准,出现电梯里面坐满40%-50%额定载荷的人的概率最大,这样最经济的情况下应该是对重的重量

24、等于轿厢的重量加上它额定载荷40%-50%的重量最好。(1)对重与重量补偿装置的设计重量平衡系统是对重装置和重量补偿装置的统称,作为高层电梯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使对重与轿厢达到相对平衡,在电梯工作中使轿厢与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某一个限额之内,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平稳、正常。补偿装置为电梯的安全运行起了重大作用。由于补偿装置的对重、补偿装置、轿厢及随梯电缆的作用使曳引绳产生张紧力,使它与曳引轮槽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保证了电梯提升所需的提升力,当轿厢因失控、冲顶、溜车等原因发生坠落时,因为补偿装置和对重的作用,会使坠落速度降低,所以会以此来增强电梯的安全稳定性。但若补偿装置的重量设置不符合要求,则容

25、易滋生其他不安全因素,最终导致事故发生。(2)对重的设计对重装置是曳引驱动电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井道内,通过曳引钢丝绳经过曳引轮与轿厢相连接。由于曳引力是由对重装置通过曳引钢丝绳和电梯轿厢共同作用在曳引轮上产生的,所以对重装置是电梯运行的必要条件。对重的主要作用:是平衡(相对平衡)部分电梯负载的重量和轿厢的重量,因而达到减少电机功率的损耗,并减少成本的目的。因为曳引式电梯装有对重装置,所以当轿厢或对重撞在缓冲器上后,电梯便失去了曳引条件,从而避免了发生冲顶事故。所以当电梯对重与负载十分匹配时,还能减小绳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曳引力,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a)对重装置的种类及其结构对重装置

26、的种类一般分两种:一是有对重轮(反绳轮)式(曳引比为2:1的电梯);二是无对重轮式(曳引比为1:1的电梯)。不论是有、无对重轮式,其结构:一般由缓冲器碰块、压块、导靴、对重架、对重块、,及与轿厢相连的曳引绳和对重轮(指2:1曳引比的电梯)组成。其结构大致是相同的。调整对重装置的总重量一般通过调整对重块来实现。(b)对重重量值的确定为了使对重装置能对轿厢起最佳的平衡作用,必须正确计算其重量。对重的重量值与电梯轿厢本身的净重和轿厢的额定载重量有关。一般在电梯满载和空载时,曳引钢丝绳两端的重量差值应为最小,以使曳引机组消耗功率少,钢丝绳也不易打滑。对重装置过重或过轻,都会给电梯带来调整上困难,影响电

27、梯的使用效果和和整机性能,甚至会造成蹲底或冲顶事故。对重的总重量通常以下面基本公式计算:对重的总重量一般由下式决定:式中:W-对重装置的总重量;G轿厢自重(kg);K电梯的平衡系数,为0.4-0.45,最好为钢丝绳两端重量的差值最小。Q轿厢的额定载重量(kg);尽量使电梯接近最佳工作状态。调整对重装置的总重量一般通过调整对重块来实现。当电梯的对重装置和轿厢侧完全平衡时,只需克服各部分摩擦力就能运行,保证电梯运行平稳,平层准确度高。因此对平衡系数K的选取,应尽量使电梯能经常处于接近平衡状态。对于经常处于轻载的电梯,K可选取0.4-0.45,对于经常处于重载的电梯,K可取0.5。这样更有利于节省动

28、力,延长机件的使用寿命。例:有一部客梯的额定载重量为1000kg,轿厢净重为1000kg,若平衡系数取045,求对重装置的总重量。解:已知G1000kgQ1000kgK=045代入上面的公式得:2.2.3 曳引绳分析正确的选择、使用和维护电梯曳引钢丝绳不仅关系到电梯的使用寿命,对电梯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也至关重要。(1)钢丝绳直径的选择为了提高电梯钢丝绳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通常按式 D/d40选取电梯钢丝绳的直径,其中d 为钢丝绳直径不小于8mm;D 为曳引轮直径;(1)曳引轮曳引绳磨擦失效的主要形式,其宏观原因如下: 曳引轮组织和性能不一致; 曳引绳长度不成比例,受力不均; 曳引绳张力丰差过大

29、; 曳引机的安全装置不正确或有移位。 曳引轮与曳引槽的型号不一致; 曳引槽与曳引绳型号形状不一致; 曳引轮- 曳引槽嵌入异物,曳引绳断裂。2.2.4 系统总体设计图210电梯模型的图形设计(1)对重装置有一部客梯的额定载重量为1000kg,轿厢净重为1000kg,若平衡系数取045,求对重装置的总重量。解:已知G1000kgQ1000kgK=045代入上面的公式得:图211对重设计图(2)曳引机传动中的线速度与载荷力的关系a.当曳引比为1:1时:= 曳引绳速度=轿厢运行速度P= 轿厢侧曳引绳载荷力=轿厢总重量式中:曳引绳(轮)线速度轿厢升降速度P轿厢侧曳引绳载荷力轿厢总重量b.曳引比为2:1时

30、:=2 曳引绳速度=2倍轿厢运行速度P=/2 轿厢侧曳引绳载荷力=1/2轿厢总重量c.当曳引比为3:1时:=3 曳引绳速度=3倍轿厢运行速度P=/3 轿厢侧曳引绳载荷力=1/3轿厢总重量而本设计选用曳引比2:1(3)曳引绳的受力分析a.当轿厢静止或匀速运动时:轿厢侧曳引绳的载荷力p:p=/25009.82=2.45kNp15009.82=7.35kN单根绳的作用载荷:0.41kN1.225kN当电梯加速时:p=(g+)/2500(9.8+2)2=2.95kNP1500(9.8+2)2=8.85kN单根绳的作用载荷:0.492kN1.475kN当电梯减速时:p=(g-)/2500(9.8-2)2

31、=1.95kNP1500(9.8-2)2=5.85kN单根绳的作用载荷:0.325kN0.975kNb.钢丝绳的选用:对重所受的重力:=wg=9.8kN所以P(对)=4.9kNP(max)式中P(对)钢丝绳在对重一侧受到的载荷P(max)钢丝绳在轿厢侧受到的最大载荷由此得出,只要钢丝绳能承受轿厢一侧的载荷就能承受对重一侧的载荷,故而,只要按轿厢一侧的要求选用钢丝绳即可。钢丝绳最小公称直径D(min)/mm:D(min)=c:式中c钢丝绳的选择系数(mm/)(max)单根钢丝绳最大工作静拉力(N)D(min)=0.08=3.07mm图211曳引绳立体结构图根据钢丝的工作条件,选择67类钢丝绳,见

32、下表:表23 67类钢丝绳力学性能据钢丝绳最小公称直径和他所受的载荷选用:67类,直径4mm的纤维钢丝绳(4)曳引电动机的选择各类电梯所用的曳引电动机基本上可以分为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两大类。但是,无论什么电机,均要根据电梯的实际载重量和电梯的运行速度合理地选择电梯电动机的功率,即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不然将对其利用率、发热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而电动机功率的决定还要根据各类电梯机房的工作环境、电梯本事的绝缘、通风散热条件等情况决定其过载能力大小。因而,这一决定性因素也与电机本身的机械特性、电特性有关。根据曳引电机的工作条件,选择绕线型Y系列三相异步电机作为电梯的曳引电动机。图212曳引机零件

33、立体结构图电梯曳引机的功率的计算公式:P=Q(1-K)v/102;式中:P曳引电动机的功率(kw);Q电梯的额定载重量(kg);K平衡系数;v电梯额定运行速度(m/s);电梯传动系统和垂直移动系统的总效率;P=1000(1-0.45)1/(1020.5)=10.8kw;常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表24 Y列常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主要技术参数选用的电动机的型号是:Y160M1-2而模型电梯曳引机曳引机采用57步进电机套装57BYG250H.速比1:15.电动机的转速n:n=2930r/min;电动机功率:=11kw(5)曳引轮的设计曳引轮是曳引机上的绳轮,也称曳引绳轮或驱绳轮。是电梯传递动力

34、的装置,利用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缘上绳槽的摩擦力 传递动力,装在减速器中蜗轮轴上。曳引轮的设计包括曳引轮的材料、形状、参数等。图213曳引轮立体结构图a.曳引轮参数设计曳引轮直径D40d(d为钢丝绳直径)。D=60ie/(n)式中轿厢速度(m/s)i减速器传动比e曳引比n电动机的转速(r/min)D=601240/(1930)=792mmb.曳引轮的材料及结构曳引机的材料及工艺要求:因为曳引轮要承受轿厢、对重、载重量等装置的全部动、静载荷,因此要求曳引机强度大、韧性好、耐磨损、耐冲击,所以在材料上多用QT602球墨铸铁。为了减少钢丝绳在曳引轮绳槽内的磨损,除了选择合适的绳槽槽型外,对绳槽的工作表

35、面的粗糙度、硬度应有合理要求。曳引轮的直径:曳引轮直径要大于钢丝绳直径的40倍。在实际中,一般都去4555倍。因为为了减小曳引绳的弯曲应力,增加曳引绳的使用寿命,一般希望曳引轮的直径越大越好,但曳引轮太大会使曳引机体积增大,减速器的速比增大,因此,直径的大小应适宜。3 曳引机系统硬件组设计由于资金与实际需求情况的限制,部分材料采用替代产品。经过计算与比较:曳引机采用57步进电机套装57BYG250H.速比1:15. 长100mm 轴径8mm 电流3.5A 力距2.5N.m .TB6600升级版驱动器 输入电压12-40V,最大电流4A 最大脉冲细分6400步/转.能够满足六层电梯模型要求。由于

36、曳引轮要承受轿厢、载重量、对重等装置的全部动、静载荷,因此要求曳引机强度大、韧性好、耐磨损、耐冲击。选择5M25T:齿数25T,节距5.00mm,圆弧齿材质铝,为防止齿型带发生偏移采用两边带挡边,内孔8mm,齿宽16mm。和5M15T.同步轮加工好内孔,且带有固定螺丝孔。适用于宽15同步带,所以同步带带宽选15mm齿型带,长度按照需求一个选择周长24mm,另一个选择2350mm,节距同样选5mm的橡胶同步皮带。按照相配性轴选用表面镀洛轴,材质:45#钢,镀洛厚度:0.02-0.03MM,表面光洁度:0.3-0.5,直线度:0.15/1000mm,圆度:0.01.而轴承选用带底座菱形轴承,以方便

37、固定.而选用锌合金是因为锌合金的强度、硬度广泛超过锡、铅等青铜,许用速度相近。润滑好,加上其熔点低,不易与钢轴发生冶金结合,因此中抗粘着性强,耐磨减磨特性更为突出。磨损小,摩擦系数低,因此使用寿命更长,降低配件成本。热导率大,磨面温升慢且低,散热快,更好的保护了配对摩擦。材料质量轻、密度低,安装、维护更加容易、方便。具有较高阻尼特性,减振抗噪。表31选用零件型号及材质图31菱形座实体图制作步骤:先把型材按照要求固定好制作轿厢制作层门装轿厢及轿厢零部件装曳引系统装控制系统调试图32组装好的井道图 33电梯模型轮廓架图4层门的固定组装部件层门的固定:利用铝条和轮及塑胶板组成层门固定架。通过我们几天

38、的努力,完成了层门的组装。如图35图35组装好的层门制作过程中的各种零部件如下图:图36曳引系统部件 图37制作过程3.1 组装过程中所遇到问题及解决?在组装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之前想像不到的问题,但经过指导老师和车间老师的指导,我们都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我门收获很多。例如:我们在制作轿厢是里面的固定架韧性不够,在弯曲的过程中多次断裂,增加了我们焊接时候的工作强度。层门组装的时候由于手工过程中层门的精度不太高,导致层门闭合时,闭合不严,影响美观。在我们反复提升精度的情况下,问题得到解决。曳引电机在最开始的时候由于本人疏忽忘记电机的固定方式,导致我们的进度受到一定的影响。最后,我们加工了一个固定板,解决了问题。在组装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曳引钢丝绳不易固定?门机架不易固定等等。但这些问题也使我们得到了成长,得到进步,为我们今后参加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总结通过分析高层建筑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