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与知识经济1_第1页
科技进步与知识经济1_第2页
科技进步与知识经济1_第3页
科技进步与知识经济1_第4页
科技进步与知识经济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孙中才孙中才 l三亚学院 财经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22l 20世纪中期,经济学发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后,又发现了知识的决定作用,从而于20世纪末确定了“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并给定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这一系列发现,导致经济学对科技进步和现代教育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使得社会宏观管理者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其中最明显的反应是,世界大多数经济体和有关政府对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为此对教育,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以便保证和促进其发展。如何从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得出知识经济的有关测度,会对教育和科研投入的效率做出更精确的解释,为指导

2、知识的改进提供依据。l关键词关键词: 科技进步;知识经济;高等教育大众化l lSun Zhongcail(School of Fianace and Economics, Sanya University, 572022 Sanya, Hainan, China )Abstract The economists have found w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factor in the productivity, or for short , namely the first productivity, in the middle of

3、the 20th century. After that they have found the role of knowledge in the productivity, determined that the whole world has gone into the times of knowledge based economy, and given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based economy. The series of these foundations and concept resulted in that the economists ga

4、ined deeply understanding for the rol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modern education in the productivity. This cognition also resulted in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respond to the role of the knowledge and education in productivity, so that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the other manage

5、rs of the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 most of nations in the world deeply understood to the role of education, and suppor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especially to that of the high education. If obtained the measures of knowledge in productivity, one can more accurately explain the effec

6、ts of the education and relative scientific studies input in econom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ason why the education and the studies should be improved.l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Knowledge Based Economy l1956年,年,M.Abramovitz依据经济学的新古典依据经济学的新古典主义总量模型加上主义总量模型加上Harrod-Domar 余项,得余

7、项,得出:出:l (1.1)l式中, -产出; -生产函数;l -劳动力;l -资本;l -Harrod-Domar 余项,也称残差项;l -时间。l l )(),()(ttKLFty(.)y(.)FLKtl进而得出相对静态增长方程:l (1.2)l并根据美国1870-1953年的实际统计数据得到:)1()1()1(1dtdyKdtdKyKKFLdtdLyLLFydtdy%501)1()1(ydtdyKdtdKyKKFLdtdLyLLFl因而,l也就是说,从增长的角度来看,新古典主义经济模型所关注的要素-劳动力(L)和资本(K),它们的增长对产出的贡献率,合起来仅占50%,而未被统计的因素,即

8、Harrod-Domar 余项(或称残差项)的增长的贡献率却也占到了50%。这是一项惊人的发现。增长率,也就是生产力(Productivity)。%501)1(ydtdydtdyl这意味着,截止于20世纪中期,美国近百年的经济发展中,资本的增长和劳动力的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合起来仅占50,还有 50属于其它因素的增长所做出的1。这些其它因素,大体都包括哪些,人们是能够察觉的,而要精确地测度它们,还难以做到1148。但从统计核算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定义为残差项(Residual term)2。人们容易发现,在这个残差项中,显然包含有管理作用、知识程度、制度变化和环境协调等。其中,管理作用和知识

9、程度综合起来可以看作是综合技术,或称抽l象技术(Abstract Technology);而制度变化和环境协调等综合起来看作是综合机制, 或称抽象机制(Abstract Mechanism)。人们在经验中已经知道,除了综合机制发生大变革的特殊情况之外,在绝大数正常的生产环境下,综合技术都会强于综合机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因此,人们有理由假定,在一般情况下,在影响经济增长的残差项里,综合技术是最基本的成份。l与Abramovitz进行上述研究的同时,R.Solow (R.Solow,1924-)提出了计算科技进步的余值法4。Solow余值法的基本内容,可以简要地描述如下:l设生产函数是一次齐性

10、的,技术进步是Hicks中性的,那么生产函数可以写为:l式中, -综合技术。l ( ) (, , )yA t f K L tA t ( )l若是采用超越对数函数(Trans-Log Function)形式,即有:l并且,很容易由此得出“全因子生产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lnln( )ln(ln,ln , )yA tfKL t1111dYdAf K dKf L dLTFPdt Ydt AK f dt KL f dt Ll又根据Domar所给出的关于残差项的定义,得到:l (1.3)l式(1.3)实际上是用增长速度方程来表示科技进步率。其中,在完全竞争

11、的条件l下, 应等于资本租金率; 应等于l l工资率。1111dAdyf K dKf L dLdt Adt yK f dt KL f dt LKffLl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能够假定经济运行是近似竞争均衡的,那么,根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就可以容易地求出科技进步率的值。l定义科技进步率对产出增长率的贡献,简称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l于是,人们看到了,Abramovitz的发现与Solow的计算结果是可以完全一致起来的,即:11()/() 100%dAdydt Adt yl对照着Abramovitz的发现,由于Solow的余值法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计算,因而后来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普及和运用。l过了

12、40年以后,到了1995前后,经统计测算,在欧美这些经济发达的经济里,已经普遍地有了这样的事实,这就是:1111()/() 100%()/() 100%ddydAdyydtdt ydt Adt y11()/() 100%60%dAdydt Adt yl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至少达到了60%。而与此同时,经济学的深入研究结果和准确的统计数据进一步地表明了,在影响科技进步率的诸多因素里,最主要的是科学技术知识。由此,人们干脆简单地说,科技知识的贡献已经占到了经济增长的60以上,以知识为基础l的经济时代到来了, 简 称 知 识 经 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时代开始了。

13、l如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末所呈现的“知识经济”的定义,主要是根据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60%以上这个事实来给出的。显然,这是一个就知识结果的结果所给出的定义,或者说,这是就函数的函数所给定的解释,其真实的结构性和精确性都还明显不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必须从知识的结构和l知识的效率入手,进而说明知识对经济的实际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有关认识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这样的结果才能解释规律和真实,也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导实际工作。l其实,就在Abramovitz和Solow发现了科技进步的重大作用之后不久,一些经济学家们就发现了知识在其中的决定作用。在这方面的一系列研究中,成果最为显著的当属 E

14、. Denison。lDenison(E.F.Danison,1915-)的主要贡献有二:第一,扩大了投入因子的种类,把生产因子中各种质的因素包括进去;第二, 扩大了“剩余”的种类,或者说扩大了“其它力量”的种类。并在此基础上,把“知识扩展(Expanded Knowledge)”定义为“剩余的剩余”,从而发现了知识经济。l回顾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历史,能够发现,从定义、测度到数据的实际试验,其理论出发点就是式(1.3)。具体做法是,从式(1.3)l出发,然后,把直接影响科技进步的因素分解为若干,最后,通过数据的实际试验,而把其中影响作用最为显著的因素分析出来。实现这个过程的数学形式,可以大体描

15、述如下:l第一步,给定显示科技进步的一般生产函数,在时间点 上为:l这里, -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 l -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 0t00120( )( ) (, )y tA tf K L L t1L2Ll在时间点 上为:l和在时间点 上为:l试想,运用Solow余值法,在时间点 上可以得出:1t11121( )( ) (, )y tA tf K L L t2t22122( )( ) (,)y tA tf K L L t1t112211111121211111()()()()()()LdLLdLdAdyf KdKffdt Adt yK fdt KLfdt LLfdtLl容易理解,若这个生产

16、函数在时间点 上和在时间点 上的数据均为已知,那么,便很容易计算出这个增长方程里各项的值。l同理,继续运用Solow余值法,在时间点上可以得出:并且,若在时间点 上和在时间点 上的数据均为已知,那么,便也很容易计算出这个增长方程里各项的值。0t1t2t112222212122211111()()()()()()LdLLdLdAdyf KdKffdt AdtyK fdt KLfdtLLfdtL1t2tl如果把在时间点 上和在时间点 上的结果加以对照,便可揭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lDenison设 即把初始点定在1909年,第一个考察点定在1929年,最后一个考察点定在1

17、975年。将具体的数据代入上述方程后得出:而1t2t01909t 11929t 21975t 22212111()()/()12%LdLfdyLfdt Ldt y22222211()()/()23%LdLfdyLfdtLdt yl这意味着,在1909年至1929年间,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2%,而在1929年至1975年间,这个贡献增加到了23%,增长了近一倍,几乎占到了经济增长率的近1/4。更令人兴奋的是,在这里还可以计算出:而1111()/()48%dAdydt Adt y2211()/()57%dAdydt Adt y将这两个计算结果进行对照,人们容易发现,受过高

18、等教育的劳动力的增长,不仅自身直接带来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还促进了经济总体的科技进步。如果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知识的增长,那么,可以认为,这种知识的增长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生产劳动力的增长,还具有扩展的功能,能间接地对整体科技水平产生有利影响,令整体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有所增长。l同时,人们也容易看到,截止于1975年,若扣除科技进步的贡献之后,劳动与资本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总贡献为43%里。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的贡献为23%,也已经超了另外那两个因子的贡献的总和,即也高过了资本和受教育年限短的劳动力合起来的贡献。l知识,不仅直接增长了劳动能力,使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成了贡

19、献最大的第一生产力;另外,它还能扩展,促使一l般科技水平增强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则是第一生产力的第一生产力。lDenison的研究结果,从经济学实际验证的角度来看,就是它揭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解释了知识经济的结构与运动规律。深刻准确,清晰精确。可以认为,Denison在综合技术影响因素的分析工作中,或者说在把抽象的技术分解为具体技术的工作中,特别在分析技术进步的后备因素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Denison的研究结果中,关于高等专业教育的作用,似乎立即引起了世l界知识界人士的注意,也引起了世界文化建设组织者的高度重视。就在Denison的研究结果公布不久,198

2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联合国各成员国颁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技术统计指南,而在此之前,已经颁布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又在1995年给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这些,都直接地反应了国际组织对Denison研究结果的回应,也体现了世界上各个经济体对知识经济的重视。l值得指出的是,在具体行动中,不少发展中经济的宏观管理者更受到了启发,并采取了积极的行动。率先性的行动通常都是扩展高等教育的规模,力争在未来的发展中,至少在数量上,不致于出现过于被动的局面。例如,台湾、韩国、新加坡等都立即扩大了大学的招生规模或者着手兴办了一些新的大学,试图力争使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能与未来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发展速度相匹配。

21、中国也l对此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扩大了原有大学的招生规模,并较大规模地兴办了一批新大学。迄今为止,已经使大学生的年入学人数达到了500万,成为当今世界上建制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系统。l然而,对于中国未来的劳动力需求来说,只经粗略估算,无需更精确的计算就可以知道,这仍显不足。若按照劳动就业人口应占总人口的1/3.5计算,将来,劳动力至少要有4亿;以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1/2计算,那么需要2亿。以现在已有的大学入学规模来计算,需要在40年以后才能达到这个要求。然而,以我们目前在岗的就业情况来看,在2020年以后的20年时间里,平均每年要有150l万左右的高学历者退休,大概会出现每年100万以上的亏缺

22、,要补上这100万的亏缺,并保证40年后的平衡,假定现有大学的扩展能够满足高级学位的要求(假定年入学50万左右),那么还需要新办在校生规模达到2万人、年毕业5000人的大学200所。这还是有40年的时间余地,现在就已经这样急迫。若要再提前一些,也就是想再提前几年达到对高学历劳动者的需求,那势必就更急迫了,也就更需要中国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有更大的步伐了。l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自觉的观念,那就是“教育服务论”,认为教育是服务于经济或政治的手段。而且,根据直观观察的结果和简单的想象,教育和知识都可以设想是为长期的投资,而且,它的效益可以通过延迟性的统计数据得到显现。Denison的研究结果却

23、再一次地表明了,这样的观察和想象是很难站得住脚的,“知识的直接作用和间接扩展的延迟作用,即对经济增长的迟滞影响,是很轻微的”。资料显示,这样的结果在20世纪50年代有关南l欧教育发展的研究中就已经出现过。二战结束后,南欧国家出现了大办教育的热潮,一些经济学家着手研究教育投资对经济的持久影响,甚至建立了“教育生产函数”予以描述,结果,却与Denison的情况相类似,不尽人意。 l从经济学的理论和统计学的技术上讲,这种测定过程应该是很简单的。其主要步骤是以下两步:l第一步,并运用Solow余值法,得出科技进步的增长率,即由l得出( ) (, , )yA t f K L t1111dAdyf K d

24、Kf L dLdt Adt yK f dt KL f dt L第二步,设这里, -决定科技进步的第一种因素,例如教育投入;l -决定科技进步的第二种因素,例如研究投入; -延迟时间量,例如教育通常定为延迟8年,那么, ; -延迟时间量,例如研究通常定为延迟4年,那么, 。 并由此可以得到:1212( )(),(), )EEA tA E ttE ttt1E1Et18Et2E2Et24Et1Etl如果数据很直观,那么,它的结果应该是很明晰的,而且,其误差的大小,也应该是在人们预想之中的。然而,Denison以及其他一些前人的研究,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形。这不能引起人们对直观观察结果的质疑,更引起了人们

25、对“服务观念”的质疑。11111111()()11()()EEEEE ttdE ttdAAdt AE ttAdtE tt11111111()()1()()EEEEE ttdE ttAE ttAdtE ttl近代以来的科学是人类的一种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活动,它开辟了人类新的历史。科学主义教育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迅猛普及和发展,是这个新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新历史的开端阶段,一切新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具有稚嫩、软弱和附属的特点,而且与原有的社会主要活动不可避免地表现为非独立的、次要的甚至从属依附的地位。或许,人们关于现代教育的“服务观念”正是这样产生的15。然而,数据拟合结果对直观观察和想象的否定,

26、虽然还不能断定这个观念正确与否,但是却也引来了人们的更深入思考。现代科学是l自我主宰的,在它直接引导下的现代教育,应该有相应的独立自主性。现代教育的独立自主性是由现代科学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它虽然不乏历史的变通性,但其内在的自然永恒性却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或许,现代教育服务于现行政治和经济的事实只是一种表象,甚至还只是这种教育处在刚刚兴起时期的表象。历史发展到后来,或许恰恰证明了这种表象背后的真实-长远的历史过后,人们才看清了,恰恰是以往的政治和经济在不断地为教育开辟道路、提供服务,而教育对政治和经济的服务,不过是反作用而已。诚l然,Denison以及一些前人的研究结果还不足以证明这样的

27、猜想能够成立,但也确实能够引起人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了。l就知识经济的需求而言,在目前和今后一段可预见的时间里,我们中国继续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无疑地,既是一个不可迟疑的历史任务,又是一个不可懈怠的历史任务。而且,中国的高等教培育必将继续经历一段严峻和艰难。几百年的亏欠,几十年要补好。l知识经济发现的重大理论意义。l知识经济的发现,不仅带来了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刻认识,加强了高等教育。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上看,这一发现似乎更具有重大意义。l在宏观经济学里,我们知道,Keynes建立的宏观经济学体系,基本出发点之一是假设消费对收入的边际倾向介于1和0之间。如下图。Cy450C(y)dydc0lK

28、eynes给定的消费函数为:l那么有l从这个图里可以看出,这里必定有cydcdyl也就是始终存在着l其根本原因在哪里呢?10dydclKeynes的两部门宏观经济,假设l解得:ycicyyyil因为有 和 l直观的观察便可以发现,所以l这里必定存在着10dydcyyi0i l1 Abramovitz, M., Resources and Output Trends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870J,Paper and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Vol. 46, 1956,146-149.l2

29、 Denison, E., Accounting for United States Economic GrowthJ,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 June 1974,58(3),311-326.l3 张佩珍,中国大陆农业总要素生产力之变化(1953-1979):区域性之研究M, 财团法人中华经济研究院, 中国大陆经济研究论丛 第一辑(农业),财团法人中华经济研究院,台北: 1988. 73-158.l意味着,经济的投资来源是有保证的。这是一时之举,还是经济的自然规律?l我们借用知识经济的概念来分析一下。l不失一般性,因为有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可以把供给

30、写为:l这里, -供给;1(,)yAf a L Kyl -经济体平均技术水平;l -生产函数;l -人力资本;l -劳动力数量;l -资本数量l A(.)f1aLKl因为这里的生产函数是齐次线性的,因而有;l也就是111(,),KyAf a L KAa fLa11,KyAa fLal这意味着,因为有了 ,导致l以来生产与l同样多的产品,所耗费的资本少了,只用11,KyAa fLa1a,yAf L Kl 就可以了。而我们知道,生产函数中的 和 均表示技术进步,是质量乘数,一般地有1Ka1aA11a 1Al于是,在里有三个重要的参数,成了现在经济学的专门课题:这就是关于 , 和 的专门研究。它们可

31、以统称为关于可以进步与知识经济的研究。111(,),KyAf a L KAa fLa1a1Aa1Kal但是,为精确起见,通常把关于 和 的研究和比较归为“企业文化研究”,而把l 和 的研究定义为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研究。1a1Ka1a1Aal其中,关于 的研究,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不同部门企业,和同部门企业之间的人力资本比较,即l的计算,计算出同一部门里,第 个企业的人力资本值,从而进行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发现企业文化的基本结构;l另一个是,计算出1a1iai1()sal也就是计算出第 个部门的的人力资本情况,从而会进行部门文化的比较。l关于与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研究,所及的方面,与企业文化的研究基本相像。只是在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研究中,更加注重 对 的传递,从而注重发现有关社会机制的作用。l这也就是 与 的比较。s1aA1aAl4 Solow, R.,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Review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