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44.docx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后习题含解析打包21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后习题含解析打包21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zip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综合检测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53.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52.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51.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综合检测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46.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45.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44.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综合检测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57.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56.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55.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54.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综合检测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43.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42.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41.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40.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综合检测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50.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49.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48.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47.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综合检测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60.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59.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012081158.docx---(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27461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6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后习题含解析打包21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文本
内容简介:
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1.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这种局面带来的效果是()a.维护了社会新秩序,倡导了个性解放b.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c.各派势均力敌,社会得以安定d.实行法治,建立起理性社会答案b解析由材料“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可知,“文化下移”现象扩大了文化传播的社会层面,促进了“士”阶层的兴起,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人才基础,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仍然处于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得以安定”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实行法治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与材料中的“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不符,故d项错误。2.汉官仪记载:“春三月,秋九月,习乡射礼,礼生皆使太学学生。”汉顺帝使明识礼乐的宋登“持节临太学,奏定典律。”这反映了()a.太学注重培养社会实用人才b.太学是议定国家大政方针的场所c.太学承担了礼仪教化的职能d.太学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答案c解析由材料“习乡射礼,礼生皆使太学学生”,可见太学承担了礼仪教化的基本职能,故c项正确。材料未说明太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故a项错误;太学是教育场所,不是议定国家大政方针的场所,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太学对民间积极向学风气的影响,故d项错误。3.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持的共同推动下,创办书院蔚然成风。据此可知,宋代()a.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b.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c.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d.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可知,宋代在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的背景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为朝廷选士服务,即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不能看出理学兴起与书院发展的关系,故b项错误;教育形成完整体系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c项错误;书院成为学术研究中心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故d项错误。4.下表为18701905年德国大学(综合大学和工程技术类大学)概况表。时间教师数量学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110万)主要成就1870年1 500约351900年,柏林大学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世界一流。19011920年,全球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60人,德国有19人,几乎全与大学直接相关1880年1 800约401900年2 700约601905年3 000约70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a.大学教育推动科技进步作用凸显b.科研已成为德国大学教育的工作重心c.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d.德国率先开始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011920年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60人,德国有19人,几乎全与大学相关”可知,大学教育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故a项正确;材料只说明德国大学教育非常重视科研但不代表科研已成为德国大学教育的工作重心,排除b项;教师数量和学生数量的增加并不能说明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排除c项;表格内容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5.京师大学堂最初计划设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10科。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兢兢以圣经理学诏学者,日悬近思录、朱子小学二书以为的”。这反映出()a.京师大学堂仍以理学为宗旨b.“中体西用”成为社会思潮c.顽固势力竭力阻挠教育改革d.近代教育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答案d解析由材料“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日悬近思录、朱子小学二书以为的”可知,近代教育仍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故d项正确;京师大学堂最初计划所设10科中包括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不能由此得出其以理学为宗旨,故a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未体现顽固派竭力阻挠教育改革,故c项错误。6.1871年8月,清政府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负责留美学生在美期间的中文学习和西式教育。18721875年,清廷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这说明()a.所学幼童多为官宦子弟b.清廷实行教育救国政策c.洋务派认同美国的制度d.清廷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答案d解析清廷派幼童赴美留学,是当时开展的洋务运动的一项措施,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因此派幼童赴美留学接受西式教育是清廷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的表现,故d项正确。7.“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以上材料反映了()竹简和丝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a.b.c.d.答案b解析材料“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反映了使用竹简和丝帛有一定的弊端;“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等,反映了“蔡侯纸”原料易得且便宜,故符合题意,b项正确。汉代虽然发明了纸,但主要的书写材料以竹木质地的简牍为主,故错误;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故错误。因此,排除带的a、c、d三项。8.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其赞颂的是()a.雕版印刷术b.泥活字印刷术c.木活字印刷术d.铜活字印刷术答案b解析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著作,北宋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技术的一次质的飞跃,极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故选b项。9.15世纪中期,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a.毕昇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b.科学技术推动政治新变革c.宗教改革推动了信息传播d.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结合答案d解析题干主要说明了德国在15世纪中期到1500年印刷厂数量的变化,联系15世纪前后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可知德国印刷厂数量的增多反映出社会需求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现象,故d项正确。10.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是亚述巴尼拔图书馆,里面藏有大量的泥版文书。它位于今天的()a.印度b.中国c.伊拉克d.埃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亚述巴尼拔图书馆,里面藏有大量的泥版文书”可知,这是两河流域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故c项正确。印度、中国和埃及与材料中的亚述、泥版文书不符,故排除a、b、d三项。11.清朝修撰四库全书后,七座官方藏书楼仿宁波民间藏书楼天一阁规制修建。“故吾于贮四库之书首重者经。而以水喻文,愿溯其源,且数典天一之阁,亦庶几不大相径庭也夫!”“四库七阁名字均取水傍,虽镇江文宗,外似独异,而细籀其涵谊,则固寓江河朝宗于海之意。”材料旨在强调()a.修撰四库全书是盛世文化大典b.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赞誉和接纳c.对江南汉族知识分子的政治收买d.加强对全国的思想文化控制答案d解析清朝在康雍乾三朝对全国的统治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笼络政策,二是高压政策,康熙以笼络为主,雍正以高压为主(主要实行文字狱),乾隆时期二者兼而有之。乾隆在修四库全书时,下诏要民间捐书,宁波天一阁范家就是其中之一,而当四库全书完成后,乾隆拒绝返还天一阁所捐的书(因为有对清朝统治不利的记载),并且对许多民间书籍进行集中焚毁,其目的就是加强思想控制,故d项正确。12.下列关于博物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大英博物馆是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a.b.c.d.答案b解析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错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是故宫博物院,正确;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正确,故正确,故选b项。13.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舆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明朝时期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共同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a.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b.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c.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d.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坤舆万国全图中,中国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的传播必然会冲击传统的华夏中心观,故b项正确。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材料体现不出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排除a项;印刷术的进步完善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明末启蒙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卢浮宫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查理五世将其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然而,在路易十四看来,即便扩建,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于是,他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不再是法国政治中心,但依旧是王室收藏艺术珍品的地方。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进行公共教育的场所。1792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在拿破仑的东征西伐中,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变为卢浮宫的藏品。滑铁卢战役失败后,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了卢浮宫。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特别重视利用各种平台与途径开展公民教育。为此,他们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摘编自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皇宫。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19世纪卢浮宫博物馆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参考答案(1)主要变化:从凸显王权的政治中心到成为公共文化教育的场所;馆藏规模扩大(藏品日益丰富)。原因: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殖民扩张与掠夺;民族主义观念的影响;公民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发展。(2)意义:消除帝制残余,弘扬民主共和精神;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于是,他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不再是法国政治中心”“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可以看出,卢浮宫一开始是凸显王权的政治中心,但在路易十四时期被凡尔赛宫取代,之后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以及随后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逐渐成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教育场所;根据材料可知,1792年卢浮宫成为公共博物馆,之后在拿破仑时期,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被卢浮宫收藏,卢浮宫的藏品日益丰富。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可知,卢浮宫的变化与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关系密切;卢浮宫的藏品日益丰富离不开法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近现代民族观念和公民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卢浮宫博物馆的发展。第(2)问,根据材料“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可知,成立故宫博物院有利于消除封建帝制残余,弘扬民主共和精神;皇宫向平民开放具有象征意义,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故宫博物院清点文物、整理典籍、保护文物有利于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唐朝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朝,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宋朝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书院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元朝官学化是元朝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朝明初一百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成化年间,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明朝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的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清朝清朝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史等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书院发展的影响。论述:唐宋以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后习题含解析打包21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27461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