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时作业含解析打包3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312143.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时作业含解析打包3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27503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69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文本
- 资源描述: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时作业含解析打包3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文本
- 内容简介:
-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7年1月,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进一步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继承。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a八一三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解析:抗日战争胜利于1945年,十四年前是1931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因而“十四年抗战”说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答案:b2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雪片般地飞向南京。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杂牌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b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d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解析: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奋勇参加抗战,表明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故d项正确。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故a项错误;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故b、c两项错误。答案:d3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抗战期间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平型关大捷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百团大战a bc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战斗是1937年9月;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七七事变是1937年7月;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答案:d4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b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c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d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解析: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 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全民族的共同抗战,题干情况就是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的结果。答案:d5下面是东北大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移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1923年在沈阳成立1931年迁往北平1937年迁往开封1938年迁往四川a新文化运动 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因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很快沦陷,因此,1931年东北大学迁往北平;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日军占领北京,东北大学迁往开封;1938年6月6日,日军进占开封,因此,1938年,东北大学迁往四川。由此可见,东北大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与抗日战争有关,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6曾经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在自己95岁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这样做。”他所说的“1936年发动的事变”是指()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解析:题干中“张学良”“1936年”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周恩来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期十年的国共内战基本结束,故选d项。答案:d7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标志着()a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d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解析: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卢沟桥”可以判断得出该图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同时全民族抗战开始,故c项正确。答案:c8“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卢沟桥成为全中国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a四一二政变 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解析:依据题干“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可知,这是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答案:b9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被称为国家公祭日。下列事件中最符合设立国家公祭日要求的是()a卢沟桥事变 b南京大屠杀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给出的“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这个国家公祭日定义,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屠杀,据统计遇害者达30万人以上,最符合设立公祭日的要求。答案:b10“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一历史事件促成了()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d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日战争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由此判断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选项b符合题意。答案:b11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由此带来的影响是()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d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解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答案为c项。答案:c12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有三种说法: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提出“1931年说”的主要依据是()a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b1931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c1931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d1931年日军占领南京解析: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答案:a二、非选择题1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三而中国恰好能与这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合作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剑桥中华民国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和日本停战投降的理由。由此可见,当时日本政府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如何?(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促使日本最终停战的具体 原因。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内容提取信息回答日本宣战和停战的理由,并从本质上理解日本政府对这场战争的态度。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并联系材料概括日本投降的原因。答案:(1)宣战的理由:认为战争是为了日本的生存和东亚的安定。停战的理由:战局不利,为了保全日本人民的生命安全。对战争的态度:掩盖、美化侵略战争。(2)中国的全民族抗战;中国与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配合。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材料三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