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日出》精要_第1页
《泰山日出》精要_第2页
《泰山日出》精要_第3页
《泰山日出》精要_第4页
《泰山日出》精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泰山日出泰山日出 徐志摩徐志摩 五岳:东岳泰山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中岳嵩山 *关于“泰山”的成语或俗语:泰山北斗、稳如泰山、泰山鸿毛*描写“泰山”的诗句: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2.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李白游泰山导入语 上节课我们随着现当代作家刘白羽在飞机上看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今天哪,我们再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去泰山上看日出。第一课时【导学目标】:第一课时【导学目标】: 1、了解作者、泰戈尔的相关信

2、息及写作背景。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赏析徐志摩富有诗意的写景词、句。(重难点)温故学:温故学:检查课前预习(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检查课前预习(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饱饫( ) 无餍( ) 醒豁( ) 厚毳( ) 雾霭( ) 溟濛( ) 飒飒( )驰骋( )四隅( )浮礁( )海句力士( ) 横亘( ) 参考答案 饱饫(y) 无餍(yn ) 醒豁(hu) 厚毳(cu) 雾霭(i) 溟濛(mng) 飒飒(s)驰骋(chng)四隅(y)浮礁(jio)海句力士(gu) 横亘(gn) 写作原由:写作原由:小说月报小说月报约稿;约稿; 游泰山归来;游泰山归来; 作为泰戈尔即将来华的颂词。作为泰戈尔

3、即将来华的颂词。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这篇文章写于1923年,此时正是年,此时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也是泰戈的后期,也是泰戈尔来华访问的前一年,这一时期倡导尔来华访问的前一年,这一时期倡导文化是社会的革命,是人的革命,精文化是社会的革命,是人的革命,精神的解放。神的解放。作者简介 徐志摩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现代诗人、散文家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先。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曾赴美、英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的京大学。曾赴美、英留学,深受西方教

4、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他从他从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他的诗字句年开始创作新诗。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成就。1931年年11月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5、。著有著有诗集诗集志摩的诗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猛虎集等,等,散文集散文集落叶落叶、巴黎的巴黎的鳞爪鳞爪等。等。徐志摩徐志摩“我们当前有这样一个难我们当前有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他得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他的伟大、和谐、美的人格的伟大、和谐、美的人格里,得到古印度与今印度里,得到古印度与今印度文化的灵感文化的灵感” 徐志摩徐志摩小小说月报说月报泰戈尔专号泰戈尔专号泰戈尔泰戈尔 印度著名诗人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学奖,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他共写了50

6、多部诗集,被称为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诗圣”。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压迫下要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求改变自己命运的 强烈愿望,描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具有很高艺术价值 。主要作。主要作品有:品有:吉檀迦利吉檀迦利、新月新月集集 、飞鸟集飞鸟集等等 解题:解题:泰山日出标题给大家什么信息?“日出”点明本文所要描绘的内容,“泰山”限定了观看

7、日出的地点。从题目上看,本文所要描述的是作者站在泰山之巅看日出的景象。解读课文解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都写、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并按照时间顺序划分本文的层次。了什么内容?并按照时间顺序划分本文的层次。明确:云海、日出、想象自己是一个巨人、对日出的赞美。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刘白羽对日出的描写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时间顺序描写的。因此本文13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日出之前的所见所想。所见-云海 所想-巨人 第二部分(第9、10自然段):写日出时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歌颂太阳所

8、带来的光明,表达了心中对日出的礼赞之情。 【 文本解读文本解读 难点突破难点突破1】 请找出文章中具体对云海描写的语段 齐读之后分析两处描写的不同明确:1、9段。(明确:第1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云海比喻为绵羊,由绵羊联想,引出羊绒、羊角、羊颈的交接。这一比喻很形象地写出了云海的奇观,突出了云海的一种静态的美。第9段主要写动态之美,一个“活”不仅将云海拟人化,还概括了云海的动态。)文本解读文本解读 带着下列问题,请大家速读课文部分。 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对日出景象描写的语段。 2、本段是如何描写太阳升起的?第10自然段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用“海句力士”来太阳比喻太阳,用“雀屏”来比喻

9、太阳放射的光芒,“纯焰的圆颅”比喻太阳,“一探再探”、“跃”、“翻登”等拟人的修辞,使太阳显得俏皮可爱,赋予了太阳一种生命的动感、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同时还用了“起起用力,用力”写出了太阳升起时努力、追求。最后,太阳终于跳上了云背,把光明洒向了人间。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导学目标】: 1、赏析徐志摩富有诗意的语言和奇特的想象的语句 2、反复朗读课文,根据时代背景理解词语的象征意义。 3、体会作者通过写景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文本解读文本解读 重点突破目标重点突破目标1 】 这篇文章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除了以情动人外,奇特的想象和诗意的语言是本文主要的写作特点。请大家找出并分析给你留

10、下了深刻印象的优美的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句子。(讨论并分析)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重点句) “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 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深意句)明确:一连用了五种事物来比喻日出的壮丽。形象而生动的形容出日出时色彩的浓郁,变幻的奇丽,把光的色彩表现的强烈鲜明。“鱼龙”这一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日出时的动态过程,更好地描写了日出前景色的奇丽。让人产生更多的美的联想。明确:这里的东方不仅仅是描绘大自然的现象,而且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一种文化的象征

11、,象征着东方的曙光,象征着东方的觉醒。表达出作者对东方文化的自豪和憧憬。【 文本解读文本解读 重点突破目标重点突破目标2 】 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描写作者渴望光明的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描写作者渴望光明的语句并分析说明这些语句。语句并分析说明这些语句。 “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 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八个“在”构成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形象地表现了巨人迎接东方太阳升起时迫不及待而又一往情深的复杂情感。明确:这三个分句,一句比一句表达强烈,体现了日出的动态变化

12、,又反映了作者见到光明时激动地心情变化。 “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 “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明确:用动物来比喻,显示了一种极其活跃而又变化莫测的日出动态过程,更好地描写日出时景色的奇丽。明确:用诗化的语言,反复的修辞,直抒胸臆,抒发对太阳和光明的赞美,感情达到了极点。【 文本解读文本解读 重点突破目标重点突破目标3 】 齐读课文第三部分,体会作者抒发的齐读课文第三部分,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感情。诗人以他才华横溢的想像和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迎日图,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自然的描绘中包含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思考:如何理解文章

13、中的思考:如何理解文章中的“光明光明”一词?一词? 明确:在文中光明是双关语,既指日出的光明,也指社会的光明。光明(即东方)在文中反复出现,特别是字里行间洋溢的热烈情感,使人感到这一不仅仅是自然意义的光明。作者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并不消极颓废,而是积极地呼唤迎接光明的到来。文章中如“光明”“复活”“海句力士”等等都是在表现“五四”精神。作者夸张的欢乐就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文章中的悲喜交互,也表明光明来之不易,它经历了漫长黑夜的沉睡(痛苦、屈辱的等待)冲破了重重的障碍,也得以觉醒,这艰难的获得让作者悲喜交互。拓展学:拓展学: 同样是描写日出,试比较刘白羽与徐志摩所描写同样是描

14、写日出,试比较刘白羽与徐志摩所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句子,指出两人所描写的最生旭日初升那一刻的句子,指出两人所描写的最生动之处。动之处。明确:刘白羽:见课本第4页。 好处1:太阳本来是有固定形状的,刘却以液态(沸腾)来形容,显得特别新颖,刘白羽式的创造。 好处2:刘白羽选择了一系列富于动感和力度的动词来表现日出的强大力量(矗起、闪、抛溅、上冲、迸射、冲破、飞跃等)动感力度较强的词表现日出一刹那的巨大气势和力量,极其雄壮、瑰丽、真的是气象万千。 好处3:“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这里夹杂了作者独特的感受,晨光与黑夜的交替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的交替,这里作者联想到的是新中国

15、的瑰丽景象,同时双关。 徐志摩:见课本第10页。 好处:传神地刻画了对日出的企盼、渴望,对初升之时跳动状的精微感受,似乎感受到作者在呼唤,在催促,在目不转睛地注视,在协助太阳完成这一伟大的诞生。 屠格涅夫:见课本第2页。 好处:此比喻句把对耀眼亮色(光线)的敏锐,精致的感受描写了出来(色彩描绘的很精致);另外在情绪上将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自然巧妙契合,光柱的跳跃,旭日初升的清丽,清晨的宁静化作了“肃穆的欢悦”。传神,精致。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 阅读泰山日出第18自然段,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1. 第1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写云海的? 2. 把“我”幻想成一个巨人,有什么好处? 明确:先用一个“狂叫”,从主观感受上夸赞云海。接着作者使用了形象的比喻,对云海进行细致的描绘,再通过作者的幻想来展示云海的神奇。 明确:通过这样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化实为虚,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泰山日出对“我”所产生的震憾,便于下文表达“我”对磅礴壮观的日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