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是否应该发展核能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2219.pptx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件+课后习题+测评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件课后习题测评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zip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是否应该发展核能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2219.ppt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186.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2217.ppt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184.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2215.ppt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185.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2216.ppt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187.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2218.ppt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183.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2214.pptx---(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件+课后习题+测评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环境,安全,国家安全,课件,课后,习题,测评,打包,11,新人,选择性,必修
编号:15742899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7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2020 _2021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三 环境 安全 国家安全 课件 课后 习题 测评 打包 11 新人 选择性 必修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件+课后习题+测评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环境,安全,国家安全,课件,课后,习题,测评,打包,11,新人,选择性,必修
内容简介:
第三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图,完成12题。1.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a.影响环境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b.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可以决定环境污染水平c.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加重2.关于人口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增加是导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b.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经济增长速度有关d.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2题,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人口数量只是其中之一,但也不能忽视人口数量对环境恶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不一样。答案1.c2.c镉主要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等共生,是炼锌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的副产品。镉通过废气、废水和废渣排入环境,比其他重金属更容易被农作物吸附,从而进入食物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农业产区的农作物镉含量最有可能超标的是()a.松花江流域b.淮河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湘江流域4.某研究机构对中国镉污染地区的江河进行采样,以下月份的水样中镉浓度最低的是()a.1月b.4月c.7月d.10月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镉属于有色金属冶炼业的副产品,我国南方地区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其中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业发达,故南方地区的农作物镉含量最有可能超标,四个选项中只有湘江流域位于南方地区。第4题,江河水量最大时镉浓度最低。中国南方地区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河流水量最大,故7月水样中镉浓度最低。答案3.d4.c很多人认为指狐猴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不幸的是,它现已濒临灭绝,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指狐猴说再见了。据此完成56题。5.指狐猴濒临灭绝,这是哪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体现?()a.森林资源匮乏b.草场退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减少6.指狐猴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指狐猴生长的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人类高强度的捕猎a.b.c.d.解析第5题,指狐猴是一种生物,它濒临灭绝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第6题,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直接后果是土地资源的破坏,与题目要求不符。答案5.d6.d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三亚市“十三五”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城市示范城市。据此完成79题。7.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a.全球变暖b.酸雨危害c.城市内涝d.生物多样性减少8.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是()a.技术水平高b.政府大力支持c.气候宜人d.城市密度高9.三亚发展低碳城市措施可行的是()a.减少煤炭使用,提高石油利用比重b.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c.建设海绵城市,防止城市内涝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解析第7题,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故选a项。第8题,三亚市“十三五”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城市示范城市,因此,政府大力支持是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故选b项。第9题,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提高石油利用比重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不符合发展方向,a项错;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对建设低碳城市影响较小,b项错;建设海绵城市,防止城市内涝,属于防城市内涝措施,与低碳城市关系不大,c项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会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利于低碳城市建设,故选d项。答案7.a8.b9.d据数据统计,中国进口的“洋垃圾”曾占世界垃圾总出口量约50%。此前20多年,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废弃物进口国。2018年1月,中国“洋垃圾”禁令正式生效后,世界固体垃圾的进出口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10.欧美发达国家“洋垃圾”大量出口中国,主要原因是()a.西方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于中国b.西方发达国家处理固体废弃物需要很高的成本c.中国政府鼓励废弃物进口d.中国国土辽阔,有大量的荒地可堆放“洋垃圾”11.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后,下列行业压力最小的是()a.钢铁行业b.塑料行业c.报纸杂志d.家具行业解析第10题,欧美发达国家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技术水平比较高,但需要很高的成本,而将固体废弃物运到中国卖掉则能牟取暴利。第11题,禁止“洋垃圾”进口后,我国再生钢材、再生塑料、再生纸等再生材料生产失去了廉价原料来源,国内废品回收成本也会有所上涨,钢铁、塑料等产业直接受到影响,行业压力大;我国报纸杂志用纸多为再生纸,受“洋垃圾”禁止进口的间接影响,生产成本也有明显上升,行业压力大;我国家具多为木质家具,原料以木材为主,受“洋垃圾”禁止进口影响小,行业压力小。答案10.b11.d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结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完成1213题。12.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气温较低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表崎岖,交通不便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13.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该地区湿地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b.c.d.解析第12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第13题,三江源湿地可以为鸟类等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发源地(淡水资源重要补给地),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答案12.a13.c2018年9月3日,河北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白洋淀流域治理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会议指出,白洋淀流域生态修复和保护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重大工程。要对标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扎实推进白洋淀流域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据此完成1415题。14.白洋淀的生态效益主要得益于()a.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对周边地区能够起到环境保护作用b.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主要作用是储水,能够为农业、工业提供水源c.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主要作用是补充地下水d.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主要作用是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芦苇、鱼类15.近年来白洋淀有面积萎缩趋势,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止白洋淀萎缩的是()a.抽取地下水补充b.“引岳济淀”工程为白洋淀生态补水c.植树造林d.人口外迁解析第14题,白洋淀作为湿地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第15题,“引岳济淀”工程为白洋淀生态补水,可以有效防止白洋淀萎缩。答案14.a15.b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藏羚羊已经濒临灭绝,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然不时响起。据此完成1617题。16.造成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有()自然灾害栖息地被破坏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环境改善a.b.c.d.17.为了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b.引进新物种,以丰富各地区的生物多样性c.进行人工繁殖,消灭濒危野生动物的天敌d.将濒危野生动物迁移到新的无人居住地区解析第16题,造成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灾害、栖息地被破坏、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均是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第17题,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是最合理的做法。引进新物种,消灭濒危野生动物的天敌会使生态系统失衡。将濒危野生动物迁移到新的无人居住地区后,新的环境不一定会适合迁入动物的生存,有可能会加速其灭绝。答案16.d17.a读某年部分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口数量关系图,完成1819题。18.对图中有关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a.美国排放总量远大于中国b.经济越发达,排放总量越大c.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排放国d.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大于发展中国家19.下列行为违背低碳理念的是()a.为了卫生,多使用一次性纸杯、筷子b.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d.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解析第18题,读图表可知,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中国,排放总量与中国相差不大,a项错;排放总量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等有关,b项错;欧洲国家中,俄罗斯的人均排放量最大,且俄罗斯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故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排放国,c项错;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大于发展中国家,d项正确。第19题,使用一次性纸杯、筷子会加剧森林的破坏,导致二氧化碳增多;发展清洁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部分垃圾可以进行循环利用;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故a项违背低碳理念。答案18.d19.a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下图是全球气温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20.有关升温3 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b.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c.低纬度地区和南半球粮食产量有小幅度增产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则相反21.据图推断,如果全球升温3 ,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解析第20题,由图可知,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增加。第21题,从气温升高导致的粮食增加幅度看,四个选项中西亚地区的粮食增产幅度最大,因此全年降水量增幅可能最大。答案20.a21.b全球变暖背景下,若降水量的增加超过蒸发量的增加,表明气候趋于暖湿;反之,则趋于暖干。读我国部分地区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范围和程度示意图,完成2223题。22.据图可知()a.该地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b.天山及其以北显著趋于暖湿c.伊宁增加的蒸发量小于兰州d.陕西降水量趋于减少23.图中气候转型区未来环境要素变化最不可信的是()a.冰川退缩将会停止b.洪涝灾害将会严重c.湖泊水位将会上升d.沙尘暴日数将会减少解析第22题,图示不同转型区反映的仅是本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图中无法表现不同区域降水量或蒸发量的关系,所以a、c、d三项均不正确。显著转型区为气候显著趋于暖湿地区,天山及其以北属于显著转型区。第23题,显著转型区气候显著趋于暖湿,气温升高,融雪性洪涝可能增加,b项可信;该地湖泊主要补给形式是冰雪融水,气温升高可能导致湖泊水位上升,c项可信;气候趋于湿润,沙尘暴日数可能减少,d项可信。气温升高导致冰川退缩的量远超过降水量增加可能会使冰川扩展的量,冰川会继续退缩,a项不可信。故选a项。答案22.b23.a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示意图,完成2425题。24.下列地区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是()a.青藏高原b.南海诸岛c.华北平原d.横断山脉25.能够有效缓解全球变暖的举措是()a.计划生育b.提升城镇化水平c.节约水源d.开发新能源解析第24题,由图可知,全球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带和低地地区产生影响,四个选项中南海诸岛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第25题,开发新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效缓解全球变暖。答案24.b25.d二、综合题(共50分)26.(14分)下图是我国部分城市、工矿区及农村地下水污染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地区,地下水污染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4分)(2)地下水污染产生的影响有哪些?(6分)(3)我国不仅地下水污染较严重,而且地表水污染也严重。请你就建设美丽家园中的“碧水”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答案(1)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严重;北方地区以城市和工矿区地下水污染为主,南方地区以农村地下水污染为主。(2)影响经济发展;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3)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业污染;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答出4点即可)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遗鸥喜欢栖息于开阔平原和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咸水或淡水湖泊中,遗鸥的适应性很狭窄,尤其对繁殖地的选择更是近乎苛刻,它只在干旱荒漠湖泊的湖心岛上成群营巢繁殖,巢连着巢。在孵化后期和育雏期间,遗鸥会集体护巢。图1为遗鸥栖息图片。材料二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它曾是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基地,每年夏季大约占全球90%的遗鸥会光临红碱淖。由于红碱淖水位的下降,该遗鸥繁殖基地受到严重威胁。图2为红碱淖湖区区域图。(1)简要说明遗鸥成群营巢繁殖的主要原因。(4分)(2)针对上图的实际情况,提出红碱淖遗鸥繁殖基地生态保护的可行性措施。(6分)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遗鸥的适应性很狭窄,对繁殖地的选择更是近乎苛刻,它只在干旱荒漠湖泊的湖心岛上成群营巢繁殖,巢连着巢。另外在孵化后期和育雏期间,遗鸥会集体护巢。第(2)题,读材料可知,该遗鸥繁殖基地受到的严重威胁是红碱淖水位的下降引起的,故红碱淖遗鸥繁殖基地生态保护的可行性措施要从提高红碱淖的水位方面思考。答案(1)繁殖地有限;利于孵化后期和育雏期间的集体护巢。(2)减少水坝的拦水量(调水量);控制过度开采地下水;控制沿湖地区煤炭开采并及时回填。28.(16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两河流“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浑”则与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据统计,2015年图中a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24万平方千米,约占该省总面积的9%,主要集中在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普遍。据某年数据显示,a省有坡耕地61万公顷,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有12万公顷。(1)试说明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6分)(2)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现状多是人多地少,生活贫困。从生态建设角度看,应采取哪些措施减轻水土流失?(6分)(3)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脱贫致富?(4分)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a省是安徽省,其西部是大别山区,南部是丘陵、山地,又位于江淮地区,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最重要的措施是恢复、保护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实现脱贫致富。答案(1)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降水:山地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植被: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等),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裸露。(2)退耕还林,禁止陡坡开荒;将坡度在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对25以下的坡耕地实施“坡改梯”或实行生物保护措施。(3)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应按照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29.(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念青唐古拉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主峰为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62米,主峰及附近地区常年冰雪皑皑,是青藏高原东南部最大的冰川分布区。下图示意念青唐古拉山北坡雪线(5200米)附近某地降水与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中w50和w5分别代表距地表50厘米和5厘米的土壤湿度。(1)据图简述土壤湿度时间变化特点。(4分)(2)据图分析全球变暖对土壤湿度的影响。(6分)解析第(1)题,在完成描述图中信息类试题时,需要注意从分述和总述两个角度分析。第(2)题,全球变暖初期冰雪融水量大,土壤湿度增加,随时间延续,冰雪全部融化之后,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土壤湿度降低。答案(1)距地表5厘米处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量小于距地表50厘米处;411月,土壤湿度较高,而12月至次年3月土壤湿度较低,变化幅度显著。(2)随着全球变暖,初期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土壤湿度增加;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后期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湿度降低。- 12 -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渐扩散的趋势,使得欧洲渔民日日空手而归。据此完成12题。1.造成波罗的海“死亡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a.近海城市倾倒的生活垃圾b.全球变暖c.工农业生产向海洋中排放了大量含磷和氮的废水d.石油及石油制成品的注入2.下列措施有利于减缓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发展趋势的是()减少工业、农业用水向海洋中排放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将藻类捞出a.b.c.d.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波罗的海的“死亡地带”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与周边地区排入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有关。第2题,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可防治酸雨,但对波罗的海的“死亡地带”没有影响。答案1.c2.b读漫画危险,完成34题。3.漫画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地荒漠化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解析第3题,漫画形象地展示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危险”,树没了、沙来了,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4题,沙尘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突出;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也有比较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为了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应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但不能禁止人类合理的开发活动。答案3.d4.d联合湖位于美国西雅图市,19世纪中叶以前湖岸森林绵延,景色优美。1872年,运河修成,联合湖与海湾相通。此后,湖岸成为工业发展重地。20世纪初,在湖北岸岬角建立了西雅图煤气厂。1956年,因天然气的全面推广,该煤气厂停产。后来当地政府收购该厂区,改造与保留了部分工业遗迹并不断修复周边生态,建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都市景观公园,成为成功利用工业遗迹的范例。下图为联合湖位置示意图及煤气厂公园鸟瞰图。据此完成56题。5.推测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生态修复中最难以治理的是()a.大气与矿渣污染b.生物种类单一c.土壤与地下水体污染d.地表植被农药残留6.西雅图煤气厂的废弃工业用地重塑,其体现的意义是()a.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共处b.追求土地价值最大利用c.追求历史遗迹最佳保护d.追求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解析第5题,煤气主要是由煤炭转化而成,然后输送到周围区域。大气的流动性强,工业生产停止,大气污染就可以快速治理;生物种类单一,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增加植被种类;土壤和地下水的更新速度慢,因此受到污染难以修复;煤气生产不会导致地表植被农药残留。故选c项。第6题,由材料“当地政府收购该厂区,改造与保留了部分工业遗迹并不断修复周边生态,建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都市景观公园”可知,西雅图煤气厂的废弃工业用地重塑,其体现的意义是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故选a项。答案5.c6.a目前,世界上很多城市染上了“垃圾困扰症”。垃圾堆置占据大量土地,并污染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9题。7.城市“垃圾困扰症”的“病因”是()a.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b.农业生产中过量施用化肥、农药c.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d.汽车尾气8.右图是“治疗”城市“垃圾困扰症”的方式之一,它是()a.分类收集b.露天堆放c.卫生填埋d.资源化9.有关焚烧法处置固体废弃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物质都可采用焚烧法处理b.焚烧过程中会造成大气污染c.焚烧后的灰烬可直接填埋d.焚烧时产生的热量不能被利用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垃圾困扰症”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造成的。第8题,垃圾发电是从固体废弃物中获取能源的一种方式,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属于资源化。第9题,用焚烧法处理垃圾时,可燃烧的可以进行处理,焚烧的热量可以用来发电等,但是可能会带来大气污染问题,焚烧后的灰烬有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不能直接填埋。答案7.c8.d9.b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苏州河部分流域水质类别示意图。材料二横贯上海中部的苏州河,西源太湖,东接黄浦江。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1)图中a、b、c三地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哪地?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除附近工厂污染源外)。(2)苏州河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并在短期内无法恢复。请简述其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第一问读图容易解答,第二问难度稍大。苏州河的污染源除工业污染源之外,还有生活污染源、运输污染源(材料中“码头连绵不断”),另外还有酸雨注入,读图可知还有上游和支流带来的污染等。第(2)题,苏州河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影响了苏州河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生存,使其丧失了自动调节功能,要恢复其生态功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答案(1)c地。来自岸上和水里的生活废弃物的污染;由运输造成的污染;河床底泥释放的污染物;大气降水中的酸雨注入;上游和支流带来的污染。(答出三个即可)(2)苏州河水域是一个生态系统。人为因素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影响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导致该生态系统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素养提升曾经,生活在下图群岛上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大气层中臭氧层破坏造成的。据此完成12题。1.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d.北大西洋上空2.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b.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c.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d.禁止co2的排放解析第1题,臭氧层空洞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均有表现,尤以南极地区最为严重。图示信息表明该群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受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影响出现环境问题。第2题,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人们使用冰箱、空调等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的。答案1.b2.c读图,完成34题。3.画面所示的问题是()a.森林砍伐b.草场退化c.土壤污染d.沙尘暴4.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生态环境问题会带来的后果有()林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臭氧层破坏a.b.c.d.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的是滥砍森林的行为。第4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和提供林副产品等经济功能。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的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旱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加剧,同时还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也会出现林产品短缺。答案3.a4.d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氮肥,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等,使“氮污染”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据此完成56题。5.据卫星传回的全球二氧化氮污染图显示,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大城市上空二氧化氮密度很高,这最有可能与这些地区()a.大量使用氮肥有关b.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氟氯烃有关c.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辆有关d.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有关6.我国是世界上氮素化肥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无机氮的化合物随江河大量排入我国近海,带来的后果是()a.抑制海水水面蒸发b.水体富营养化c.水循环速度改变d.海生植物大量死亡解析欧洲和北美洲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机动车数量多,汽车尾气排放大量氮氧化物;大量含氮污水排入近海,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答案5.c6.b读某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完成78题。7.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环境问题是()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能见度降低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污染加剧酸雨a.b.c.d.8.中国要解决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a.禁止使用煤炭等化石燃料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使用清洁燃料c.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全面替代煤炭等常规能源d.增大绿化用地面积,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解析第7题,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增加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降低大气能见度;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会导致酸雨的产生;排放的氮氧化物会导致光化学烟雾污染;臭氧层空洞主要与氟氯烃的使用有关。第8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包括: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洁净煤技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开发新能源;等等。a、c、d三项说法太绝对,不实际,故选b项。答案7.c8.b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壤污染的来源有哪些?(2)各种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以致超出土壤自身净化能力后,就会造成土壤污染,如何治理土壤污染?(3)对于受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防治的根本方法是什么?答案(1)农药、化肥、垃圾与污泥肥料、汽车尾气、污水灌溉、粉尘沉降。(2)治理土壤污染,必须坚持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各种土壤污染源,其次是提高土壤自身净化能力。(3)挖去受污染的土层,换上新土,以根除污染物。- 7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1.甲、乙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土壤侵蚀c.草地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2.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下列防治措施中合理的是()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大力发展水电c.积极开垦梯田d.提高植被覆盖率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黄土高原,乙地位于东南丘陵,两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第2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会造成环境污染;黄土高原降水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且河流落差小,不适合发展水电;开垦梯田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高植被覆盖率可减少土壤侵蚀。答案1.b2.d读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示意图,完成34题。3.与1950年相比,2004年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大大缩小,其主要原因有()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流域内降水逐年减少全球变暖,蒸发加剧a.b.c.d.4.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该地区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农业生态遭破坏,增加了旱涝发生频率b.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c.使蒸发量减少,导致土地荒漠化d.减少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物种减少解析第3题,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围湖造田和上游植被破坏导致的泥沙淤积。第4题,湿地面积减少,使该区域蒸发量减少,影响局部气候,但不会带来土地荒漠化。答案3.a4.c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距北京市区约70千米,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首个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下图为景区导游图。读图,完成56题。5.野鸭湖湿地公园()a.景观都是自然景观b.能显著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c.具有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效益d.游客多来自外地6.该景区()a.有明显的核心保护区、缓冲区、游览区b.应修建深入湿地的栈道以方便游客近距离观鸟c.规划设计的定位突出北京古都文化特色d.内部采用的交通方式有利于环保解析第5题,公园内景观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公园距北京市区约70千米,对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作用较小;湿地具有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效益;公园游客以当地为主。第6题,根据示意图判断,核心保护区、缓冲区、游览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修建深入湿地的栈道近距离观鸟会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规划设计的定位并未突出北京古都文化特色;内部交通工具主要为自行车和四轮车,绿色环保无污染。答案5.c6.d红树林是生长在温暖浅海海域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其对海洋生物生存和海岸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完成78题。7.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下列哪些地区的红树林最易受到破坏?()a.北冰洋沿岸b.英国沿海c.南极大陆沿海d.中国广东沿海8.有关红树林湿地对海南岛环境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减弱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当地旅游资源的类型提高沿岸地区的土壤肥力a.b.c.d.解析第7题,红树林生长在温暖浅海海域,而北冰洋沿岸、英国沿海、南极大陆沿海均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中国广东沿海有红树林生长。第8题,红树林湿地对环境所起的作用包括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答案7.d8.a9.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双选)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有()a.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图中的哪些?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建设防护林的条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区域差异。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属于季风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即地势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a项不属于共同原因,b项不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第(2)题,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属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第(3)题,根据图中各数码的位置和黄河、长江流域的范围作出选择。工程位于西北地区,所在区域降水较少,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第(4)题,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答案(1)cd(2)风力作用。(3)。土地荒漠化。(4)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素养提升读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当前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2.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a.开辟水资源,合理灌溉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森林减少;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丙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第2题,乙地区为内蒙古高原,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保护草场,合理放牧。答案1.a2.c在巴西和秘鲁交界地带生活着一个神秘的印第安部落,他们因为居住地异常偏僻,被称为“最后的无名人类群体”。近些年,上述“无名部落”被迫开始向“有人区”迁徙。结合下图,完成34题。3.“无名部落”被迫开始向“有人区”迁徙的原因最可能是()a.秘鲁人民对热带雨林的不断开采b.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c.厄尔尼诺引发大洪水淹没生存区d.“无名部落”追求现代人生活4.材料中所述问题可能导致的后果是()a.全球降水增加b.乞力马扎罗山雪线下降c.秘鲁和巴西交界处水土流失加剧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无名部落”生活在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因此其被迫迁徙的原因最可能是秘鲁人民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使“无名部落”失去家园。第4题,材料中所述问题是热带雨林的破坏,雨林破坏后蒸腾作用减弱,全球降水减少;导致全球变暖,乞力马扎罗山雪线上升;森林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厄尔尼诺现象与其无关。答案3.a4.c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分别是()a.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b.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c.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d.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6.有关图中功能保护区内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b.山高坡陡,地表崎岖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件+课后习题+测评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42899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