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教案打包21套新人教版必修4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9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20210414171.doc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教案打包21套新人教版必修4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45156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4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伐***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14
单元
思想
方法
创新
意识
课件
教案
打包
21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教案打包21套新人教版必修4,202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14,单元,思想,方法,创新,意识,课件,教案,打包,21,新人,必修
- 内容简介:
-
第39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最新考点整体总览学科素养1.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2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科学精神: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否定观看问题,培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考点1| 辩证的否定观1辩证否定观(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作用: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3)特点: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4)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5)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点拨:辩证否定观的内容蕴含着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即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全面观点、矛盾观点。易错分析1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创新。矫正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但其实质是“扬弃”。2只有完全的否定才能真正推动事物发展。矫正辩证否定推动事物的发展,但这一否定是辩证否定。3新事物总是将旧事物中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矫正新事物不是将旧事物的所有因素都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是对这些因素进行吸取、保留或改造。4辩证否定的思维方法就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矫正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就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1辩证否定的原因(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其他事物转化的方面。(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2细化区分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否定的动力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与肯定的关系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肯定中包含着否定把否定与肯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否定同发展和联系的关系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否定是发展的中断提醒:辩证否定与联系、发展的关系(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考点展示全国卷5年1考命题揭秘导航辩证否定观2019全国卷21从具体题型上看,选择题与主观题均有。从学科素养上看,以科学精神为主。从考查方式上看,以热点材料、成语、俗语、警句、漫画等为背景,以选择题或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对辩证否定观的理解和运用等。以传统的传承和时代的创新等为素材,考查对辩证否定观的实质的理解1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你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这句话表明()a应当扬弃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b应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c应在否定一切中推动事物的发展d应在肯定一切中推动事物的发展b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包括发扬和抛弃两个方面,故a、c、d都错误。2苏州素以“苏工”“苏作”闻名。从缂丝、苏绣、苏扇、宁锦到苏裱,从玉雕、砖雕、核雕到明式家具,苏工在技法上源远流长,传承浓厚。如今,以苏绣、玉雕等为代表的苏工在设计手法上不断求变,为传统苏工注入了新活力。这表明()a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b创新的过程必定也是“扬弃”的过程c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b苏工在技法上源远流长,传承浓厚,如今在设计手法上不断求变,为传统苏工注入了新活力,这表明创新的过程必定也是“扬弃”的过程,b当选;a错误;c、d不符合题意。结合名言、漫画、实例等信息,考查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3漫画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是一对大笨蛋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是一对大笨蛋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把握个性,指导共性c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d学会系统优化的方法c设问要求从辩证法角度进行哲学分析,a不属于哲学观点,故不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应该用共性去指导个性;漫画没有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故d不符合题意;漫画中的抛弃一切和赞扬一切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这从反面启示我们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故c正确。本题启示我们要特别注意设问对知识范围的限定,一是注意模块知识内部的限定,如哲学中的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二是注意模块知识之间的限定,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之间的区别。4党之所以能够永葆初心、勇担使命。靠的是一次次真刀真枪地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政治品格。这表明“自我革命”必须()坚持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坚持做到对既往否定和对现实肯定坚持以批判和革命的精神看待世界坚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成规陈说abcdb根据题目的表述,党之所以能够永葆初心、勇担使命靠的是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政治品格。这表明“自我革命”必须坚持辩证否定观,坚持以批判和革命的精神看待世界,正确。对既往和现实都要既克服又保留,既肯定又否定,错误。坚持解放思想,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错误。考点2|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理论依据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基本内涵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二者关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点拨: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日益扩大,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易错分析1要将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和实践指导下的理论创新相结合。矫正要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相结合。2革命批判精神是检验思维正误的标准。矫正革命批判精神会推动思维的创新,但不能检验思维的正误,思维正误与否的检验标准是实践。3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矫正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必须创新,但创新不一定都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创新能否推动事物的发展还要看创新是否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付诸实践。1全面理解创新是什么(内容)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它们相互促进,密不可分为什么(哲学依据)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必须发扬创新精神。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识论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辩证法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善于提出新问题,开拓新境界怎么办(基本要求)创新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二是要从实际出发;三是提出新的创意,解决新的问题。青年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超越;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2.创新的哲学要求(1)坚持辩证否定观,以“扬弃”的态度对待新、旧事物的关系,做到肯定与否定的结合、克服与保留的结合。(2)坚持革命批判精神,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3)推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文化和思维等各个具体领域的创新,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创新。考点展示全国卷5年4考命题揭秘导航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2019全国卷212018全国卷40(3)2017全国卷40(1)(3)从具体题型上看,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从学科素养上看,以科学精神为主。从考查方式上看,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题和主观题皆有考查,能力要求较高。创新的社会作用2016全国卷21以创新方面的热点问题为载体,考查对革命批判精神的理解和运用1(2019全国卷,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的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中华老字号要成为“常青树”,需要不断创新。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事物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相互转化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只要不断批判和否定,新事物就能保持质的稳定性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abcdb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中华老字号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正确。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相互转化依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错误。“只要不断批判和否定,新事物就能保持质的稳定性”说法错误,排除。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正确。2(2021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联考)2020年7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住宅造楼机”成功应用。顶升一层楼、长高3米只需要80分钟,创造了目前房屋建筑施工领域新速度。该机以300米以上超高层“空中造楼机”为基础,历时两年研发改进,融合了外防护架、伸缩雨篷、液压布料机等功能,是具有结构轻巧、承载力大等特点的全新装备。这告诉我们()创新要敢于破除传统的思想观念创新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从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现存事物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bcdc传统思想观念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要破除的是落后的传统思想观念,错误。“住宅造楼机”是科技创新的产物,其应用能够提高建筑工程速度,表明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符合题意。该机历时两年研发、改进,创造了目前房屋建筑施工领域新速度,说明要从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现存事物,符合题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结合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创新成果,考查创新的社会作用3(2016全国卷,21)某市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初步建成智能公交应用、高精度位置服务等六大应用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部署完成了78 275台套北斗终端,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这表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abcda本题的题眼是“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说明科技转化成了现实的生产力,当选;完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是社会需要所推动的,入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表述绝对化。本题中的两个正确选项,实质上都体现了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是指向寻找新思路和开拓新境界,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就是指向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注意研究新情况等。产品的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体现了创新的作用。4(2020江苏卷,31)动物毒素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盲目使用毒素治疗疾病的年代相比,今天研究人员不仅知道动物毒素包含着多种成分以及每种成分的分子级目标,而且还基于毒素的特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