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02008111180.docx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课后提升训练+测评打包7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课后提升训练测评打包7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zip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46659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2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课后提升训练+测评打包7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文本
内容简介:
第五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差异性b.单一性c.整体性d.区域性2.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下列选项与其相符的是()a.风力大b.沙漠广布c.光照强烈d.植被茂盛解析第1题,图中各自然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2题,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协调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故植被茂盛。答案1.c2.d修建水库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完成第34题。3.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a.甲水位下降b.乙改善局部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4.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解析第3题,修建水库形成人工湖泊,水位上涨,受其影响,地下水位上升,故甲为水位上升;受人工湖泊的影响,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加,故乙为改善局部气候;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蓄水拦沙,导致下游河流泥沙堆积减少,故丙为减少;水库的调节作用使河流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减轻,故丁为减轻。第4题,图示是修建水库后产生的一系列水文条件的改变,进而使土壤、生物、气候等发生改变,体现了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答案3.b4.c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使自然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据此完成第56题。5.下列关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流含沙量增加b.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c.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红色土壤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是因为风力侵蚀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挟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6.生物影响自然环境其他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d.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解析第5题,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流含沙量减小;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红色土壤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是因为流水侵蚀;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挟带到北太平洋,不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第6题,森林使昼夜温差和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植被减小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答案5.b6.c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第78题。7.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是()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c.气候干旱,日较差大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8.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a.温带草原b.温带荒漠c.寒带苔原d.热带草原解析第7题,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因此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在沙漠生长的植物的根扎得特别深,根系很发达,利于吸收水分,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第8题,骆驼刺所在区域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答案7.c8.b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完成第910题。9.图中两地的自然地带()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10.图中三地的自然地带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d.地方性分异规律解析第9题,图中两地的自然地带都是热带草原带。但是因海拔高,气温低,降水相对较少形成的;地是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第10题,图中三地的自然地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答案9.a10.c读美国本土自然地带分布图,完成第1112题。11.甲乙丙自然地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2.影响自然地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解析第11题,甲乙丙自然地带的变化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第12题,自然地带的变化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为基础。答案11.b12.a读(105e,26n)、(128e,42n)、(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13.地山麓自然地带一般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14.影响与两地、与两地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降水、热量b.热量、降水c.降水、降水d.热量、热量解析第13题,由三地的经纬度可知,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位于我国新疆。这样就可以判断出,地山麓自然地带一般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14题,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故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的差异是由热量不同造成的。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所以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的差异主要是因降水不同造成的。答案13.a14.b在自然界中,人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山地的阴阳坡植被的差异悬殊。读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完成第1516题。15.与阴坡相比,该森林植被阳坡所占比重小,主要是因为阳坡()a.坡度陡,土层薄b.光照强,气温高c.蒸发弱,水分少d.腐殖质少,土壤贫瘠16.该森林植被最可能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解析第15题,与阴坡相比,阳坡光照强、气温高、蒸发强,造成水分条件差,故b项正确。第16题,读图可知,该山地林带主要分布高度为18001900米,过渡带之上的自然带为高山苔原带,故该森林植被可能为针叶林。答案15.b16.d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高山,植被垂直差异显著。有位诗人写道:“也许是过于执拗了/所以怎么也不能长得高大;但,却默默地结成一带长城/逶迤数百里,绵延到天涯。”读长白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第1719题。17.长白山的基带植被主要为()a.常绿硬叶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18.诗人所描述的植被最可能位于()a.甲b.乙c.丙d.丁19.丙处植被分布的上界阳坡远高于阴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人类活动c.降雪量d.地形坡度解析第17题,长白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故c项正确。第18题,根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知,甲、乙、丙分别是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丁处海拔更高,气温更低,风力大,环境恶劣,最可能为矮小的灌木丛。据材料信息“身躯矮小扭曲”可知,诗人描述的植被较为矮小,最可能位于丁,故d项正确。第19题,阳坡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使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于阴坡,故a项正确。答案17.c18.d19.a2018年5月18日,“货运通关系统”在中俄运输新线路“大连至新西伯利亚”一线(下图)启动。据此完成第2022题。20.从大连至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自然地带出现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分b.海拔c.热量d.土壤21.关于图中a、b、c、d四处对应的自然地带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b为温带荒漠带c.c为山地针叶林带d.d为山地草原带22.博格达峰p坡的雪线高于q坡,主要原因是()a.p坡纬度低,光热充足b.q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c.p坡为阴坡,降水不足d.q坡为缓坡,积雪量大解析第20题,从大连到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植被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其自然地带的变化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是水分差异导致的,故a项正确。第21题,图示山麓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为温带荒漠带,a项错误;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条件略有好转,b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b项错误;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阴坡,即北坡,地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c处形成山地针叶林带,c项正确;按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对应的自然地带是高山草甸带,d项错误。第22题,该山脉位于北半球,p、q两坡纬度大体相当,a项错误;p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高,是阳坡,c项错误;一般来说,缓坡处雪容易积存,积雪量大,雪线低,d项错误;q坡自然地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北坡,q坡是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此处降水较多,b项正确。答案20.a21.c22.b在一定高度的山体,会由下而上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地理环境,称为垂直自然地带,从谷底到山顶常见为乔木灌木草甸。研究发现横断山区金沙江河谷(2815n)出现植被逆向分布状况。下图为横断山区局部图。据此完成第2325题。23.形成山体自然地带垂直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光照热量水分土壤a.b.c.d.24.根据材料推测,金沙江河谷底部的植被类型可能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干旱灌丛d.亚热带干旱灌丛25.金沙江河谷植被逆向分布的主要成因不包括()a.气流下沉增温b.山谷蒸发旺盛c.地壳运动剧烈d.山体相对高度大解析第23题,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随着海拔变化,自然地带类型更替。海拔变化,热量、水分条件改变,形成山体自然地带垂直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水分,正确;光照不是决定自然地带类型的主要因素,错误;植被类型影响土壤类型,错误。第24题,图示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植被,金沙江河谷底部应是亚热带植被,a、c两项错误;从谷底到山顶常见为乔木灌木草甸,横断山区金沙江河谷出现植被逆向分布状况,结合图示金沙江河谷底部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降水少,形成干旱河谷,可能为亚热带干旱灌丛,d项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迎风坡一侧山麓,b项错误。第25题,金沙江河谷植被逆向分布的主要成因不包括地壳运动剧烈,c项符合题意;植被逆向分布主要受气温和水分因素影响,气流下沉增温,导致山谷降水少,蒸发旺盛,形成干旱的环境,a、b两项不符合题意;山体相对高度大,河谷底部位于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降水少,形成干旱环境,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23.b24.d25.c二、综合题(共50分)26.(10分)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各题。(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自然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降水;气温日较差;地表水;地貌多;土壤;植被。(2)请从上面实例归纳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了其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第(2)题,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状态的变化。答案(1)少大少戈壁荒漠有机质含量少稀疏(2)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状态的变化。27.(14分)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丙地区自然地带为带,其成因主要是什么?(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地带分布特征是,其形成因素主要有、。(3)在甲、丁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地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有哪些?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解析第(1)题,丙自然地带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离岸风且位于背风坡,加上附近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形成热带荒漠带。第(2)题,纬度不同引起热量差异,使自然地带沿南北方向更替,又因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自然地带南北狭长。第(3)题,甲地纬度较丁地高,纬度不同造成山麓自然地带、自然地带的种类和数量、雪线高度不同。答案(1)热带荒漠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寒流影响。(2)自然地带沿南北(经线)方向延伸、更替热量地形(3)山麓自然地带不同;自然地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雪线高度)不同。纬度位置。28.(12分)结合材料和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材料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北纬40的优质奶源带,海拔约1100米,年日照近3000小时,昼夜温差大,被誉为“乳都核心区”。据统计,中国乳业50%的产量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其中两大乳业集团“伊利”和“蒙牛”每天产奶达几百万吨。(1)从图中可知,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出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产生受条件影响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2)a自然地带为,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b自然地带的典型植被是;c自然地带依干湿状况判断属于区。(3)结合材料二,“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填字母)自然地带。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第(2)题,a自然地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地带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c自然地带依干湿状况判断属于干旱区。第(3)题,“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b草原分布区。答案(1)森林草原荒漠从沿海向内陆水分中纬度(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干旱(3)b29.(14分)读甲、乙两山的自然地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课后提升训练+测评打包7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46659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