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语段训练自测_第1页
课外文言文语段训练自测_第2页
课外文言文语段训练自测_第3页
课外文言文语段训练自测_第4页
课外文言文语段训练自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外文言短文自测:歧路亡羊列子说符(1)姓名 得分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1、用现代汉语解释句中括号内的词义意思。(1)既率其党(既) ;(率)(2)嘻!亡一羊(亡);何追者之众(众) 2、用现代汉语解释如上划线句子的意思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3、本文通过对这件事的叙述,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

2、文】孔子说:“学了以后不断地复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商讨学问,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谢:道歉4、解释下列加点字。(1)未穷青之技.()(2)自谓尽之()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薛谭乃谢求反:6、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论语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3、习乎?【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 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芒山盗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 (ju 。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 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盗啃断乳头: (2)盗耳告刑者曰: 8、解释句子意思: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9、这个故事留给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启示是:论语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4、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 错误,就算好学了。”课外文言短文自测:鲁 人 徙 越(2)鲁人身善织屐,妻善织缩,而欲徙 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 ”曰: “屐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缩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注释:屐:麻鞋。 缩:未染色的白色丝。跣:赤脚。 被:同“披”。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而欲徙.于越 ()(2)叠谓之曰()2、解释下面的句子:缩为冠之也 3、你认为鲁人的劝说有道理吗,请简单说明理由?论语5、子曰:“不患

5、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2、欧公苦学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 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 已如成人。4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及其稍长()(2)里;因而抄录()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惟读书是务: 。6、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7、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3、为者长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 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放弃)(比不上)夫子矣

6、。”晏子曰:“婴闻之为者长成,行者长至。婴注:(1)夫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常行而不休而已矣 上文“吾至死不及(比不上)夫子矣”中的“夫子”是指晏子。28(2)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8.带点字解释(8分)(1)梁丘据谓 晏子曰(3)行者长至(2)(4)为者长成 常行而不休 而已矣( 9 、语句翻译:婴非有异于人也10 、你认为引文告述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用文中的语言回答)课外文言短文自测:赵母 训 子(3)姓名 得分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 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续世说)1、解释文中

7、加点的词语(1)如是吾无望矣()(2)竟不食其膳()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尝获肥鲜以遗母3、赵母的希望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2、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日: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陶侃尝出游.()(2)人云 ()6、如上短文中“汝既不田”中的“田”的意思: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是以百姓勤于农植:8、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 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

8、3、凿壁借光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问衡,衡日:“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主人怪问衡()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11、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借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课外文言短文自测:王华还 金(4)姓名 得分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_<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 日:求尔

9、金耶?为指 其处。其人喜,以一铤为谢,却不受。 注释以:因为。铤:同“锭”,用以货币流通。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用所提囊()(2)公迎谓日()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3、“其人喜”的是。4、王华具有 和 的品质。2、顾欢勤学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 者。八岁,诵孝经、 诗、论。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读书,夜则然糠自照。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注释挞:用鞭棍打人。然:通“燃”

10、。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见赋乃止()(2)无遗亡者 ()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7、顾欢“于舍壁后倚听”的结果是 8、这则故事,在学习方面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3、鲍君昔有人设置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本主来,于置 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 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问其故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11、本主“

11、不敢持归"的原因是 1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课外文言短文自测:1、卞庄 子刺虎(5)姓名 得分(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 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 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注释馆竖子:旅馆的童仆。方且:正要。食甘:吃得有味。甘,甜。须:等待。有顷:过了一会儿1、解释加点词语:(1)馆竖子止.之()(2) 一举必有双虎之名.()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3、从文中看,杀虎的最佳时机是: 4、从某个角

12、度概括这则故事的含义: 2、马价 十 倍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 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注释比:副词,接连地。还:通“环”环绕。朝:早晨。一旦:一天。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人莫知之()(2)去而顾之()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7、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有什么隐含义?8、这则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3、迂 公 修 屋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

13、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 且诟,诘曰:“吾适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 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注释迂氏:姓迂的人。迂,迂腐。适:嫁。雨兆:下雨的征兆。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妻子东藏西匿()(2)妻且号且诟()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旦日,延人治屋。 11、迂公家为何会"屋漏如注”(用原文回答) 12、这则笑话讽刺了何种人? 课外文言短文自测:杨布打狗(6)姓名 得分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注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

14、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岂能无怪哉?”注缁(z1):黑色。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天雨,解素衣 : 岂能无怪哉: 2、解释句子意思: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3、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悟出来的?2、辽阳妇拒贼辽阳东山,虏人剽掠至一家,男子俱不在,在者惟三四妇人耳。虏不知虚实,不敢入其室,於院中以弓矢恐之。室中两妇引绳,一妇安矢于绳,自窗绷而射之。数矢,贼犹不退。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作矢声。贼惊曰:“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遂退去。注释诡:欺骗,欺诈。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不敢入其室()(2)遂退去

15、()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7、贼为什么会认为“彼矢多如是”?8、这则故事给你一个什么启示?3、徐文贞优厚徐文贞归里,遍召亲故。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席将罢,主者检器,亡其一,亟 索之。公曰:“杯在,勿觅也。”此人酒酣潦倒,杯帽俱堕,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只此一端,想见前辈之厚。注释主者:管家。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徐文贞归.里()(2)遍召亲故.()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句子: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11、“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的用意是 12、从文中可知,徐文贞是个 和 的人。课外文言短文自测:为学(

16、7)姓名 得分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如上文字选自 ( 朝代)(人名)2、解释词语意思 自南海还(还) ;蜀之鄙有二僧(鄙) 3、翻译下列句子: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

17、、理解填空:从穷和尚到达南海的结果来看,要做成一件大事,一个人必须要做到两点: 一是:二是:。5、本文引用的故事意在阐述 的道理。2、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 郑一一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6 、解释词语意思:(1)先自度其足(度) (2) “吾忘持度!"(度)7、解释句子意思: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8、这则寓言有力地讽刺了: 3、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

18、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9、解释词语:(1) “数人饮之不足(足) (2)子安能为之足(足) 10、解释句子:“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11、理解填空:“画蛇”的起因是 ,先画 好蛇的人却没有饮到酒的原因是 (都用原文回答)12、这则语言给我们讲述了 这样一个道理。13、由“画蛇添足” 联想到什么的警句、格言和成语等,请写出一句:课外文言短文自测1、杞人忧天(8)姓名 得分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19、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忘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此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解释括号内词语意思:身亡所寄(亡),因往晓之(晓) 2、解释句子意思: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3、短文中“忧天地崩坠”。因此“晓之者”从“天” “地”两方面加以开导。就“天”:解说的内 容: ,就地解说的内容:O4、短文说“其人”大喜是因为:

20、 ,“晓之者”大喜是:5、这则寓言嘲讽了那位“忧天地崩坠”者,告诉我们:2、黄香温席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期远 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 江夏黄香"。选自三字经衾:被子6、解释句子括号内的词语:年方九岁(方) 令枕清凉(令)7、解释句子意思:至于冬日严寒 ,则以身暖其亲之衾8、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 3、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9 、解释括号内词语意思:田中有株

21、(株) ;兔走触株(走) 10、解释句子意思: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11、“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现在我们用它来比喻:课外文言短文自测1、为 学(9姓名 得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蜀之鄙有二僧(鄙) 贫者语于富者曰(语) 西蜀之去南海(去)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 2、解释句子:贫者语

22、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3、僧贫者之所以能够到达南海,是因为他“: 而僧富者不能至的原因是 “ "。最能表现贫僧的决心、 信心以及不 畏困难精神的一句话是“ "。(用原文回答)。4、点明作者写作目的的一句话是: 。. 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 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

23、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5、解释词语:子何恃而往(子) (恃)6、说一说下面两个“学”字的解释意思有什么不同。(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学: 7、解释句子意思:(1)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理解填空:(1) “"、"”表明二僧的物质条件截然不同。(2)本文通过的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从而告诉我们 课外文言短文自测1、陈万年教子(10)姓名 得分万年尝病,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

24、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 ch an)也。”注释:咸:陈咸,陈成年之子。戒:同“诫”,教训。谄:奉承拍马1、解释句子后括号内的的加点字: 欲林之(杖)(2)再晓所言(具)咸叩头谢曰(谢) 汝反睡(汝) 2、解释句子意思:大要教咸谄也。 3、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楷,然而不听。今观晨鸡, 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墨子附录)注:榔(pi )同"敝",困,疲劳。4、解释句子括号内词语意思:日夜恒鸣(恒) 时夜而鸣(时) 多言何益(

25、益) 今观晨鸡(观) 5、翻译下面句子。唯其言之时也:6、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3、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踝蹑而听。注:操,琴曲。踝蹑(di exi e ),踮着小步。奋:竖直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伏食如故不合其耳也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8、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即掉尾奋耳,踝蹑而听: 9、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课外文言短文自测1、鲁人锯竿入城(11)姓名 得分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

26、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字译鲁:鲁国 老父:老人 圣人:才智超人的人1 、解释括号内词语意思: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执) ;计无所出(计) 2、解释句子意思: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3、这是一则笑话,但这则笑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2、贾人渡河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渔者黯然而退。

27、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注释】贾人:商人。浮苴:水中浮草。巨室:世家大族。吕梁:地名。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覆:翻。这里指翻船。盍救诸:为什么不去救他呢?4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渡河而亡其舟()(2)贾人急号曰()5 .解释句子意思: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6 .读了这篇寓言,你有哪些感想?3、丑妇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选自庄

28、子天运。效,仿效。颦,皱眉头。病心,心口疼痛。颦其里,在她乡里皱眉头。美之,以之为美。捧心,用手捂住胸口。坚,紧紧地。 挈,帚瓠;7 、解释括号内词语意思:归亦捧心(归) 彼知颦美(彼) 妻子而去之走(妻子)(去)8 、解释句子: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9、“丑妇效颦”的动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外文言短文自测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12)姓名 得分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 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

29、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 、“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的解释应该是()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 .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两个句子的意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3、范仲淹在文学等方面终有所成,成为一代名人,他的成材与他美好的品德紧密相连的,他的成材同时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 (写出其中的一点即可)比如: 2、商鞅立信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 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30、。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注:令:指变法的命令。金:古代货币单位4、解释加点字:(1)商鞅令既具.()(2)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 ()5、解释划线句子:民怪之,莫敢徙。6、你觉得商鞅花五十金给“能徙置北门者”值得吗?谈谈你的看法。3、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长百兽:掌管百兽。7、解释词语意思:“天帝使我长百兽”中“使”的意思: ; “子以我为

31、不信”中“信"的意思: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1)子无敢食我也! (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9、为什么“兽见之皆走"?10、“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现多指: 课外文言短文自测1、陈 太丘 与友期(13)姓名 得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想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 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去后乃至(乃) 相委而去(委) 尊君在不(不)

32、 陈太丘与友期(期)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他的主要特点是 4、你认为元方的做法有无不妥之处吗?请说明理由:.2、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司马温公:即司马光。下帷: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绝编:这里指读书刻苦。迨:等到。倍:同“背”,背诵。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患 记问不苦人众兄弟既 成诵6、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

33、.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7、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写出一个你课外所了解的类似的成语故事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8、读了这则故事简要谈谈你的收获: 3、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墨客挥犀三)注释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付子已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11、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12、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课外文言

34、短文自测1、物 破自有时(14)姓名 得分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盖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爱。乃开燕,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恿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 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日: “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公之量,宽大厚重如此。注释知 北都:在北都做知州。中外亲:中表亲。开燕:开设宴席。吏将:差役中的统领。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云耕者入冢而得()(2)玉盏俱碎()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3 .这则故

35、事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刻画韩魏公的,如“公神色不动”与“”对比,“物破亦自有时”与“ ”对比。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2、句章之野人,翳其藩以草,闻喑喑之声,发之而得雉,则又翳之,冀其重获也。明日往聆焉,喑喑之声如初,发之而得蛇,伤其手以毙。郁离子日:是 事之小,而可以为大戒者也。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注释野人:农夫。翳其藩:翳,遮蔽。藩,篱笆。喑喑:鸟鸣声。发之而得雉:发,扒开。雉,野山鸡。5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是 事之小()6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发之而得蛇,伤其手以毙。7 .“翳其藩以草”的“草”在故事情节中起什么作用? 8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原

36、文回答):。3、善士于令仪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日:“尔素寡过,何苦而盗耶?” “迫于贫尔。”问其所欲,日:“得十千足以资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惧, 语之日:“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尔素寡过.()(2)既去,复呼之()10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11 .从文中看,邻舍子“卒为良民”有两个原因:(1) L12 .文中从三个细节刻画于令仪的“善” :(1)耐心了解情况,表现他的宽容;(2) (3) 课外

37、文言短文自测1、三人成虎(15)姓名 得分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日:“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日“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日:“寡人信之。”庞恭日:“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注释:质:做人质。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1、解释加点词:今邯郸之去 魏也远于市:;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2、解释句子意思:“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3、你从“三人成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阮裕焚车阮光禄在刽,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

38、,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 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阮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Sh ( sh cn):地名,在浙江竦县。何为:干什么。4 .解释句中括号内词语意思。意欲借而不敢言(欲): 借者无不皆给(皆):阮后闻之(闻):遂焚之(焚):5 .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6 .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特点?3、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 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

39、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注释】颍水:地名。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7 .解释词语意思:“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更” 的意思是:。8 .“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9 .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课外文言短文自测1、巨商 蓄鹦鹉(16)姓名 得分一巨商姓段者

40、,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 得释,到家,就笼与语 曰:“鹦哥, 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埼曰()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3 .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集中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41、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 ; (4)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 顾况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道得个语 ,居即易 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出幽闲鼓吹)注释著作顾况:顾况当时官任著作佐郎。个语:这样的诗句。5 .白居易是 (朝代)的著名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诗作 »o6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米价方贵()(2)居即易.矣()7 .解释句子意思: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 8 .读了这则小故事,你受到什么

42、启发? 3、齐桓公好服紫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日:“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 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 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 内莫衣紫也。注释素:没有染色的丝织品。臭:气味。郎中:官名,此处泛指宫中官员。国:都城。境内:国境内。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齐桓公好服紫()(2)吾甚恶紫之臭()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寡人好服紫,紫贵甚:11、文中与“紫贵甚”相照应的句子是“"

43、;。12、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课外文言短文自测 1、岳 正大 胆(17)姓名 得分岳正,字季方,为翰林修撰。英庙甚重之,尝曰:“好个岳正,只是大胆。”后谪戍召还,自题其 像曰:“好个岳正,只是大胆。从今以后,再敢不敢!”公性不能容人,或谓公曰:“不闻宰相腹中撑舟乎?”曰:“顺撑来可容,使纵横来,安容得邪?”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后谪戍召还.()(2)自我其像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或谓公曰:“不闻宰相腹中撑舟乎?”3、“使纵横来”中的“纵横”在文中的意思是 4、岳正是个怎样的人? 2、顾亭林先生勤学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 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

44、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坊, 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 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 与。注释区域:地理环境。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手不释书()(2)呼老兵诣.道边酒坤()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7、“捆书自随”写出了亭林先生 的特点。(用原文回答)8、顾亭林先生的故事,在勤学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原谷谏父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 义也。”父不从,作

45、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注释原谷:人名。捐:抛弃。谏:好言相劝。舆:手推的小车。凶:不吉利。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是樊义也()(2)无需更.作此具()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11、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12、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外文言短文自测:1、秦西 巴纵魔(上海06卷(18)姓名 得分孟孙猎而得魔,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魔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魔安在。秦西巴对日:“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

46、,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 ”孟孙曰:“夫一魔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 纵魔(ni):放走小鹿。 鹿:小鹿。窃:私自。傅:任辅导责任的官的人。在文中指老师。1 .解释括号内词语意思(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使 ) (2)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居) 2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句子:夫一魔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A对一头小鹿也不能忍受,又何况对人呢?B对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C连一头小鹿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忍一个人呢?D连他都不忍心伤害小鹿,其他人会忍心伤害吗?3”秦西巴“纵魔”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4 ,从孟孙对秦西

47、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2、鲍君(上海07卷)昔有人设置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本主来,于置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5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去) 问其故(故) 6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7、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误认(上海08卷)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 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

48、余日矣。”茂有马数年, 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 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注卓茂:人名。 公:对人的尊称。9 .解释括号内词语意思:(1)幸至丞相府归我(归) ; ( 2)乃诣丞相府归马(诣) 10 .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11 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11 .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12 .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 的品质,表现了 “马主"

49、; 课外文言短文自测:1、郑 人逃暑(上海05年卷)(19)姓名 得分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逃暑:避暑,孤林:独立的一棵树。衽 (r出):卧席。濡(r):沾湿。逾:同“愈”,更加。1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徙衽以从阴(徙) ; (2)其阴逾去(去)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 .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范元琰为人善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

50、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共法,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 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选自南史?隐逸下)【注释】法:白菜。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元琰遽 退走; (2)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3)呵所以退,畏其愧耻 (4)自是盗者大惭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7、文中的范元琰“待盗者” “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如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3)

51、李存审戒子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 生者非一,破骨出镀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镀,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注: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镀( zu):箭头。尔曹:你们。膏梁:膏,肥肉。 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少提一剑去乡里位极将相:;9 .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有怎样的经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10 .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课外文言短文自测:1、曹彬仁爱(20)姓名 得分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

52、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蛰: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其所用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3 .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 .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 了曹武惠王“ ”的德行。2、 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 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

53、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孔平仲续世说)5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 () 6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7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8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3、东坡逸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注释肆:商店。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行、草:

54、行书、草书。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2)遂悉偿所负.()10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11 .“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 一词有什么作用?12 .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课外文言短文自测:1、顾 欢 好 学(21)姓名 得分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 者。八岁,诵孝经、 诗、论。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读书,夜则然糠自照。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注释挞:用鞭棍打人。然:通“燃”;同郡:地名1、解释词语:(1)父使驱田中雀(使) (2)于舍壁后倚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