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5页)
编号:18573325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0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1-16
上传人:考****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武**(实名认证)
山西
IP属地:山西
30
积分
- 关 键 词:
-
统计学
电子
课件
- 资源描述:
-
《统计学》电子课件,统计学,电子,课件
- 内容简介:
-
第一章 数据与统计学一、单项选择题1、首先提出“统计”一词的事( )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数理统计学派 D、经济统计学派2、国势学派具有以下特点( ) A、不以数量分析为主 B、用数量分析以展示各国发展状况 C、主要代表人物是凯特勒 D、发源于英国3、统计总体具有以下特点( ) A、总体单位具有可加性 B、总体指标应为质量指标 C、总体单位具有同质性 D、总体标志应为数量标志4、统计调查时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其应满足“全面、及时”等要求外,还应满足( )要求 A、同质性 B、数量性 C、差异性 D、准确性5、重点调查是一项专门调查,其重点单位是( ) A、以后需重点发展的单位 B、现在工作为工作重点发展的单位 C、其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较大的单位 D、其标志值一般都较大的单位6、统计普查中的普查,其标准时点的确定是为了保证( ) A、工作的便利 B、调查方法的应用 C、调查单位的不重复和遗漏 D、调查体系的完整7、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相比,它具有以下( )不同 A、调查组织形式 B、调查方法 C、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 D、调查对象8、统计分组是统计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于统计分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单位而言是“分” B、它是各组组限的平均值 C、组内差异 D、组间差异9、组中值是在组距数列中常见的一个变量,对于组中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它是各组的平均值 B、它是各组组限的平均值 C、它是组平均值的近似值 D、它是组变量的平均值10、统计表与会计表有众多区别,最为明显的区别是( )A、说明总体 B、填列数据C、标明度量 D、开口表二、填空题 1、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_国,其代表人物有_和 _,代表著有_。 2、国势学派产生于_国,其代表人物有_和_,其特点是_。 3、数理统计学派的代表人物有_,其代表著为_。 4、统计工作过程有_、_、_三个阶段。 5、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_、_、_和_。 6、统计总体具有_、_和_三个特点。 7、统计学具有_、_和_三个特点。 8、统计按总体单位“是否可穷尽”可分为_和_。 9、标志按其标志表现不同可分为_和_。 10、指标是说明_数量特征的_和_。 11、统计调查按调查范围分,可分为_和_。 12、调查方法有_、_和_等。 13、专门调查有_、_、_和_,其中_属全面调查。 14、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应包括_、_、_、_和_五大基本要素。 15、普查是_的_的全面调查。 16、重点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总体的_。 17、典型调查时具有_进行的调查。 18、统计分组的关键是_。 19、复合分组时按_进行的_分组。 20、分配数列包括_和_两种。 21、变量数列包括_和_两个基本要素。 22、次数密度主要使用于_数列。 23、连续变量数列前后两组的上下限_。 24、统计表从内容看包括_和_两部分。 25、组距数列计算组中值的假定前提是_。 26、有开口组的下限为2000,其相邻组组中值为1950,则开口组的组中值为_ 27、人口普查表为_表。 28、学生个人情况登记表为_表。 29、我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_。 30、我国调查方法体系是:以周期性的_-为基础,以经常性的_为主体,借助科学推算、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调查方法。 31、投入产出调查属_调查。 32、农村及城市居民的家计调查属_调查。三、简答题 1、简述“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及其特点。 2、简述“国势”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特点。 3、简述“数理统计”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及其特点。 4、简述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5、简述统计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6、简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7、统计学的数量性是指什么? 8、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什么? 9、统计总体的差异性是什么? 10、大量观察法是基于什么提出的? 11、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2、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要素? 13、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基本差异是什么? 14、专门调查中的各式调查方式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15、简述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 16、简述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 17、简述统计调查中的“调查时间”所包括的内容。 18、简述调查方案中的“组织实施计划”的有关内容。 19、简述统计分组的作用。 20、为什么说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 21、简述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分布图。 22、简述组中值的有关规定(并对比间断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的假定有何关系)。 23、单项数列与组距数列在计算“总方差、组内方差、组间方差”时各有什么特点。 24、简述统计分组中的“组间差异”内容。 25、统计表中的“主词”是什么? 26、统计表中的“宾词”是什么? 27、次数密度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28、简述分配数列及其分类。 29、为什么连续变量组距数列的相邻上下限要重叠? 30、统计表从其结构看应包括哪些内容? 31、统计误差有哪些内容?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差异”是统计存在的前提? 2、评述“统计是万能的”。 3、评述“总体与总体单位随研究目的不同,它们可相互转换”。 4、评论“大统计”。 5、试论统计调查的“质量问题”。 6、试论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第二章 描述统计学一、单项选择题1、平均指标将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 A、具体化 B、抽象化 C简单化 D明显化 2、同质总体各单位之间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但还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的变动() A、对平均数没有影响 B、直接影响平均数水平C、不直接影响平均数水平D、如果太大,就无法计算平均数3、平均指标是指()A、各类总体某一数量指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B、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C、同质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D、大量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 一般水平4、影响简单算术平均数大小的因素()A、变量 B、权数 C、变量值 D、变量的个数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只受各组标志值的大小的影响,而与各组次数的多少无关B、只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而与各组标志值的大小无关C、既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也受各组标志值的大小的影响D、与各组标志值大小及各组次数的多少无关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A、权数的系数 B、权数平均数 C、权数的频数 D、频数的频率7、对不不同地区的粮食生产水平,可用() A、人均粮产 B、最高亩产 C、粮食总产量 D、平均每亩粮产8、按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数是()A、处于次数中点位置的数值B、总体中最普遍的数值C、一个近似数值 D、一个精确数值9、在变量数列中,若各组权数完全相等,则平均数()A、不受权数的影响 B、只受权数影响 C、既受变量值的影响,也受权数的影响 D、计算没有意义10、已知某局各企业产量计划完成程度,现要计算该局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权数应选择()A计划产量 B企业数 C职工人数 D某一天实际产量11、总体内各标志值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A、该总体的平均数 B、最小值 C、该总体的平方平均数 D、零12、若x为变量值,为任意值,则不等式 是说明()A、变量值与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零B、变量值与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最小C、变量值与任意值离差平方和小于或等于变量值与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D、平均数的简捷计算法13、某药材收购站把一种药材分为三个等级,并可以取得各等级的收购额和单位价格的资料,根据这些资粮计算平均单价要采用哪种方法()A、加权算术平均数 B、把三个等级的单位相加,再处以3C、加权调和平均数的公式 D、以各等级的收购额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14、计算平均速度指标应采用()A、几何平均数 B、简单算术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加权算术平均数15、用是非标志计算平均数,其结果应等于()A、p B、p+q C、1-p D、p-q16、中位数是一种()A、计算平均数 B、位置平均数 C、受极端值影响很大的平均数 D、只有次数分布呈钟形时才有的平均数17、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则()A、众数为零 B、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上限 C、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下限 D、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18、众数是()A、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B、总体中出现的最大变量值C、总体中出现的最小变量值D、变量值对应的最大次数19、由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则中位数是有序列中() A、所对应的变量值 B、所对应的变量值 C、所对应的变量值 D、所对应的变量值20、当次数分布呈右偏,存在()21、如果所有标志值的次数都增加1倍,而标志值不变、则算术平均数()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22、如果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众数 D、中位数23、标志变异指标中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有()A、平均数 B、标准值 C、标准差系数 D、全距 24、标准差与平均差的区别主要在()A、意义不同 B、计算结果不同 C、计算条件不同 D、对离差和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25、平均差的主要缺点是()A、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与标准差相比计算复杂C、不方便代数方法的演算D、计算的结果比标准差结果大26、两组工人加工同样的零件,第一组工人每天加工零件数为:32、25、29、28、26;第二组工人每人加工零件数为:30、25、22、36、27。哪一组工人加工零件的变异程度大()A、第一组 B、第二组 C、相同 D、无法比较27、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进行简单对比这是因为()A、平均数不一致 B、离散程度不一致 C、总体单位数不一致 D、离差平方和不一致28、如果两个数列是以不同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的,则比较其离差的计量方法是()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29、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数代表性之间存在()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恒等关系 D、倒数关系30、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它们之间存在()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恒等关系 D、倒数关系31、标准差是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A、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B、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C、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 D、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32、标准差简单式的计算公式是()33、计算标准差一般所依据的重心指标是()A、众数 B、中位数 C、算术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34、标准差的取值范围()35、标准差属于()A、强度相对指标 B、绝对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36、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 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C、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37、在甲乙两个变量数列中,若,则两个变量数列平均水平的代表程度相比较()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B、甲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乙数列C、乙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数列D、不能确定哪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好一些38、变量的方差等于()39、若把全部产品分为合格品与不合格品,所采用的标志属于()A、不变标志 B、是非标志 C、品质标志 D、数量标志40、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A.p B.pq D.p(1-p)41、是非标志平均数的取值范围是()A. P=0 B. D.42、已知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男女学生各占一半,则该班学生的成熟方差为() A、25% B、30% C、40% D、50%二、填空题1、平均指标就是在_总体内,将各单位间的_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一般水平2、反映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_的综合指标,称为平均指标3、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体分布的_4、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数列是以_为中心而左右波动的,平均数反映了总体的_5、社会经济现象变量数列的分布情况,通常是接近平均数的标志值的总体单位数量_,而远离平均数的标志值的总体单位数量_6、社会经济现象的_是计算和应用平均数的一个重要原则7、反映总体集中趋势的主要指标_、_、_、_、_和_。其中_是最基本的8、几何平均法最适用于计算_和_9、加权算术平均数,其加权的实质不在于次数多少,而在于次数的_10、以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计算平均数时,要注意公式的分子于分母在_,或者说二者必须是_11、在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必须使各组的_和_的乘积等于各组的标识总量12、简单算术平均数可视为_条件下的加权算术平均数13、变量次数的多少对_的大小有权衡轻重的作用,所以又称之为_14、权数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中有两种表现形式,即_和_。其中_是权数的实质15、加权算术平均数不仅受_的影响,而且还受_的影响16、使用组中值计算算术平均数是假定各组内的变量值是_分布的,其计算结果一般是一个_17、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是_与_之比18、应用平均指标要注意的原则之一是总平均指标要用_作补充19、在组距数列条件下,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_,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20、众数决定于_最多的变量值,因此,不受_的影响21、中位数只受极端值_的影响,不受其_影响。算术平均数则受整个变量数列所有_的影响22、次数分布有_、_、_等三种类型23、按分配数列计算加权调和平均数,应以为权数24、在运用平均指标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时,应注意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把平均数和结合起来25、比较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有_、_、_、_和_。26、平均指标综合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_,说明分配数列中变量值的_;而标志变异指标综合反映各单位标志值_,说明变量值_27、全距是总体单位的_与_之差,在组距数列中,可以用_与_之差来近似地表示全距28、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是一对互相的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数值愈_,平均数的代表性愈_,反之,平均数的代表性愈_29、各个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_30、是非标志的平均数为_,标准差_31、是非标志的方差为_32、已知某数列的平均数为2600,标准差系数为30%,则该数列的方差为33、对某村30个农业劳动力进行调查,所得结果是月人均收入为400元,其离差平方和为510000,则标准差为_,标准差系数为_34、对200件产品进行检查,发现合格品为180件,不合格品为20件,则其是非标志的平均数为_,标准差为_35、计算标准差时,所有离差的含义是36、平均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均可以_为中心。在应用平均差或者标准差来比较两个变量数列平均水平代表性时,其前提条件是两个变量数列的_应相等37、是非标志的数量表现有_和_38、已知某数列各标志值的平均数为7,各标志值平方的平均数为65,则该数列的标准差系数为_39、偏度和峰度所刻划的是_40、次数分布曲线的峰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_、_、_。41、_是指分布不对称的方向和程度42、常用的探索性数据分析的方法有_和_ 三、简答题1、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如何正确选择权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采用绝对数与采用相对数计算,其结果如何?为什么?3、以组距列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为什么说是一个近似值?4、已知某数列众数组为500-600元,其众数为550元。试分析众数组前一组和后一组次数分布的特点,并写明众数组中值为多少?与众数相差多少?5、有组距数列计算中位数的公式回答下列问题6、应用平均指标为什么必须遵循同质性原则?7、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它有什么作用?8、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在说明同质总体特征方面有何异同?9、什么是方差的加法定理?由组距数列计算的总体方差有什么假定性?10、平均差和标准差有什么关系?11、总体标志值的差异性与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有什么关系?12、什么是标志变动系数,它有什么作用?四、计算题1、试根据下表所列某百货公司售货员的工资资料计算该公司售货员的平均工资工资额(元)职工人数(人)375430510670690合计2043733某百货公司售货员的工资资料2、某纺织局所属各企业按工人数分组资料如下:企业按工人数分组(人)各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0991002492504995007497509991000149915002000281520252010合计100试计算该局企业平均工人数3、某乡播种2800亩早稻,其中35%的稻田使用良种,平均亩产750斤,其余的稻田平均亩产仅480斤,试问:1、全部耕地早稻平均亩产是多少?2、早稻的全部产量是多少?4、某产品分为四个等级,有关资料如下:产品等级出厂价格(元/吨)产量(吨)计划实际特级品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460420370330300012001200600400013001400500合计60007200试计算产品计划与实际的平均等级和平均出厂价格,指出这两个指标间有什么经济联系?5、几个被平均标志值的平均数等于 ,如果每个标志值都增加20(计量单位相同),试问这个平均数 怎样变化?如果每个标志值都扩大五倍,平均数 又怎样变化?试说明理由6、在计算平均数时,从每个标志值中减去120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缩小10倍,利用这样变形后的标志值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每个标志值的权数缩小5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0.5单位。试计算这个被平均标志值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7、某地区粮食耕地面积和亩产资料如下:耕地按亩产分组(斤)耕地面积(方亩)700以下70080080085085090090095095010001000以上4.28.310.731.510.810.04.5合计80.0使用简捷法计算出该地区粮食耕地平均亩产8、某市工业企业按产值分组资料如下:按产值分组(万元)企业数(个)100200200400400600600800800100010001200501101301409030合计550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9、某车间有两个小组,每组都是7个人,每人日产量件数如下 第一组:20、40、60、70、80、100、120 第二组:67、68、69、70、71、72、73这两组工人每人平均日产量件数为70件,计算每人日产量的差异指标:1、全距2、平均数3、标准差,并比较哪个组的平均数的代表性大?10、有两个生产作业班工人按产品日产量分组的资料如下甲组乙组日产量(件)工人数(人)日产量(件)工人数(人)579101335642881214151667331合计合计根据上述资料分别计算两个班工人平均日产量,并通过计算说明哪个班的平均数代表性大?11、两种不同的水稻品种分别在5块试验田上试种,其产量资料如下甲品种乙品种田块面积(亩)亩产(斤)田块面积(亩)亩产(斤)1.21.11.00.90.81000950110090010501.21.11.00.90.8136010001250750600合计合计假定生产条件相同,试研究这两个品种的亩产水平,并确定哪个品种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12、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工人按年龄分组(岁)工人数(人)20以下2025253030353540404545以上16015010545403020合计550试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13、已知标志值的平均数等于2600,标准差系数为30%,试问其方差为多少?14、总体标志值对任意值的平均数为13,而各标志值的平方的平均数为174,试问标准差系数是多少?15、各标志值对任意数的方差为500,而这个任意数与标准值平均数之差为1.2,试确定标志值的方差16、已知标志值的平均数为350,标准差系数为40%,试求各标志值对400的标准差17、从某产品中抽出10件进行检查,发现9件为合格品,1件为次品。试确定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平均数及标准差18、某企业工人人均创造月产值资料如下:按人均月产值分组(千元)人数(人)50以下506060707080809090100100110110120222614024010060102合计600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工人人均创造月产值的偏度和峰度19、已知某市49家贸易公司某年的营业额(单位:千万元)如下:16 12 8 15 16 25 22 15 5 22 10 25 26 2 10 16 23 20 3 10 15 26 25 10 8 22 25 23 15 20 20 25 3 14 35 20 24 20 25 15 20 20 25 15 10 15 20 22 16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绘制茎叶图和盒型图五、论述题1、论述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特点2、试比较数值平均数与位置平均数的区别六、案例分析案例1:有顾客反映某家航空公司票处售票的速度太慢,为此,航空公司收集了100位顾客购票时所花费的时间的样本数据(单位:分钟),结果如下表2.31.16.13.13.14.67.43.211.04.61.01.52.61.15.53.66.90.68.62.03.50.22.84.30.94.51.62.17.51.20.78.22.41.43.30.54.13.72.05.81.01.73.90.24.21.22.17.82.02.91.35.23.80.321.70.75.81.92.02.00.81.61.62.72.23.55.00.81.22.91.03.90.32.71.04.81.71.32.96.62.45.41.14.13.32.63.81.46.50.70.92.31.14.03.40.96.33.51.01.5航空公司认为,为一顾客办理一次售票业务所需的时间在5分钟之内就是合理的,上面的数据是否支持航空公司的说法?顾客提出的意见是否合理?1、 根据原始数据计算中位数,均值,和标准差,并进行分析2、 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分析数据分布的特点3、 根据分组后的数据,计算中位数,均值,和标准差,并将均值和标准差与根据原始数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说明二者差异的原因4、 你认为应该用哪一个统计量来分析上述问题比较合适?案例2:一种产品需要人工组装,为提高质量,企业准备对现有的组装方法进行改进,现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组装方法,为确定哪种方法更好,随即抽取15个工人,让他们分别用三种方法组装,下面是15个工人分别用三种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组装的产品数量(单位:个)1、 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评价组装方法的优势?2、 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方法,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试说明理由方法A方法B方法C164167168165170165164168164162163166167166165129130129130131130129127128128127128128125132125126126127126128127126127127125126116126125案例3:在某一城市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中发现,在所抽取的1000各家庭中,人均月收入在200300元的家庭占24%,月人均收入在300400元的家庭占26%,在400500元的家庭占29%,在500600元的家庭占10%,在600700元的家庭占7%,在700元以上的占4%。你认为要分析该城市家庭的人均收入状况,用均值,众数和中位数哪一个测度值更好?试说明理由。案例4:一家公司在招收职员时,首先要通过两项能力测试。在A项测试中,其平均数是100分,标准差是15分;在B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400分,标准差是50.一位应试者在A项中得了115分,在B项测试中得了425分,与平均分数相比,该位应试者哪一项测试更为理想?案例5:在金融证券领域,一项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变化通常用该项投资的风险来衡量。预期收益率的变化越小,投资风险越低,预期收益率变化越大,投资风险就越?一家投资咨询公司为更好地为股民提供咨询信息,在上市公司中分别选择了200种商业类股票和200种高科技类股票,下面的两个直方图是商业类股票和高科技类股票的收益率分布。在股票市场上,高收益率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但投资于哪类股票,往往与投资者的类型有一定关系。1、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统计测度值来反映投资的风险?2、 如果选择风险小的股票进行投资,应该选择商业类股票还是高科技类股票?3、 如果你进行股票投资,你会选择商业类股票还是高科技股票?0306025550-30收益率(%)频数(a)商业类股票收益率(%)0300-3002550频数 (b)高科技类股票案例6:一家电脑销售公司正在进行一项百日酬宾促销活动,下表中数据就是对这100天的销售量分组后的数据:电脑销售量的分组数据按销售量分组频数14015015016016017017018018019019020020021021022022023023024038152417148632合计100测量销售量分布的偏态和峰态,说明分布的特点第三章 长期趋势与季节变动测定1、 单项选择题1、 时间数列分为()A、 时间数列与时点数列两种 B、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三种C、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两种D、序时平均数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2、 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是对()A、 全部统计数列的分类B、 全部时间数列的分类C、 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的分类D、 变量数列的分类3、 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时间数列是()A、 总量指标时间数列B、 平均指标时间数列C、 时期数列D、 时点数列4、 编制时期数列时,各个指标数值所属的时间长短要求()A、 相等B、 不相等C、 一般应相等,但也可以不相等D、 一般应不相等,但也可以相等5、 下列时间数列属于时期数列的是()A、 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时间数列B、 出生人口数时间数列C、 耕地面积时间数列D、 工业劳动生产时间数列6、 下列时间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是()A、 各月入库商品数B、 各年年末人口数C、 各年新增人口数D、 各月商品销售额7、1949-2002年各年度全国铁路通车里程数顺序排列,这一时间数列属于()A、 时期数列B、 时点数列C、 次数分布数列D、 指数数列8、 由相对指标和静态平均数时间数列求序时平均数的一般公式()A、 B、C、D、9下列指标中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是()A、 某厂职工年平均工资B、 某商店职工平均商品销数额C、 某厂职工平均数D、 某厂职工平均技术等级10、 方程法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公式中, 表示()A、 各期定基发展速度之和B、 各期定基发展速度之积C、 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之和D、 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之积11、 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的()A、 简单算术平均数B、 加权算术平均数C、 几何平均数D、 调和平均数12、 已知各期环比发展速度而不致各期发展水平时,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A、 只能用累计法B、 只能用水平法C、 两种方法都能用D、 两种方法都不能用13、对于同一时间数列,用水平法和累计法同时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则结果是()A、水平法等于累计法B、水平法大于累计法C、水平法小于累计法D、不能确定14、 某工厂总产值的平均发展速度1979-1981年是1.03,1982-1983年是1.05,则1979-1983年五年品均发展速度是()A、B、C、D、15、 对表明1990-2000年某厂某产品产值(吨)的时间数列配合的方程为,这意味着该产品产量每年平均增长量为()A、15%B、15吨C、215吨D、200吨16、 某工厂近三个月生产某种产品的废品率分别为2.5%、1%和1.2%,其产量分别为12万件、12.5万件和13.2万件,则该三个月的平均废品率计算为()。A、(2.5%+1%+1.2%)/3B、C、(2.5%12+1%12.5+1.2%13.2)(12+12.5+13.2)D、(12+12.5+13.2)(2.5%12+1%12.5+1.2%13.2)17、 某厂近三年产品销售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15%、20%和18%,则三年来利润总共增长了()A、15%+20%+18%=53%B、15%+20%+18%=0.54%C、115%+120%+118%-100%=253%D、115%120%118%-100%=62.84%18、 某无线电厂的电视机产量1994年比1990年增长了50%,1996年比1990年增长了87.5%,则1996年比1994年增长了()A、37.5%B、25%C、75%D、43.75%19、某厂1996年工业总产值比1990年增长了1.15倍,比1995年增长了20%,则1995年比1990年增长了()A、179.2%B、79.2%C、38%D、95.8%20、 增长1%的绝对值是()A、 本期水平的1%B、 上期水平的1%C、 本期累积增长量的1%D、 上期逐期增长量的1%21、 时间数列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指数应为()A、0B、1C、大于1D、小于122、 用时距扩大法修匀时间数列()A、 只适用于时期数列B、 只适用于时点数列C、 适用于一切时间数列D、 适用于一切总量指标时间数列23、 用移动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在确定移动平均项时()A、 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变动B、 不必考虑现象有无周期变动C、 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有无周期变动D、 移动平均的项数必须是奇数24、 在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中,未考虑长期趋势影响的是()A、 按月(季)平均法B、 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C、 长期趋势剔除法D、 以上三种方法25、 季节变动是现象()A、 在一年中从1月到12月的变动B、 在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动C、 在一月中上中下旬的变动D、 因季节更替而引起的周期性变动26、 根据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A、 要假定现象在相邻时点间均匀变化B、 不存在假定性C、 计算结果是准确值D、 计算方法无假定,但计算结果是近似值27、 以下数列属于时点数列()A、 历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时间数列B、 历年新增就业人口时间数列C、 历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人数时间数列D、 历年职工平均工资时间数列28、 求平均增长量的方法有()A、B、C、D、29、 发展水平、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间的关系()A、 发展速度=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B、 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C、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D、 发展速度=增长量30、 平均发展速度()A、 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B、 是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 是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数D、 是环比增长速度的几何平均数31、 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要求()A、 推算的各期发展水平的总和等于实际各期发展水平的总和B、 推算的最末期水平等于最默契的实际水平C、 推算的最末期环比发展速度等于最末期实际的定期发展速度D、 推算的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环比发展速度32、 计算下列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适合用水平法()A、 钢产量B、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C、 培训在职干部人次数D、 垦荒造林面积33、 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A、 前者可大于1,也可小于1B、 前者可大于0,也可小于0C、 前者可正可负D、 可直接用环比增长速度求平均增长速度2、 填空题1、 时间数列一般有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即_和_。2、 时间数列按指标的性质分为_、_和_。3、 在时点数列中,两个指标值之间的时点距离称为_。4、 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要求是保证数列中各项指标值具有_。5、 在时间数列中_指标是计算各种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6、 由时期数列求序时平均数是采用_方法计算的。7、 由于现象发展的总速度不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相加和,而等于各期环比发展的_。所以可以用_计算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8、 用水平计算方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数学要求是_;用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要求是_。9、 如某相对指标是由两个时期指标对比形成,在已知盖子能够对指标时间数列(c)和其子项数列(a)时,则该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可用公式_计算,这是_平均数形式;在已知该相对指标时间数列(c)和其母项数列(b)时,可用公式_计算,这是_平均数形式;在子项和母项数列都已知时,可直接用公式_计算。以上计算方法都遵循最基本的计算公式_。10、 若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公式为,则它适用的条件是_。11、 平均速度指标有两个,即_和_,它们的数量关系是_。12、 在一个长时期的时间数列中,影响数列中的发展水平升降变动的主要因素是_,它决定时间数列的_。13、 在移动平均法中,确定移动平均项数,如果时间数列不存在周期变动,则一般宜用_项移动平均,且只要进行一次连续移动平均;如果存在周期性变动,则应用_项移动平均,且移动平均的时间长度等于_,这里,要进行_连续移动平均。14、 对30年的时间数列,用4年移动平均法进行修匀,新的时间数列项数应为_。15、 对1970-1998年粮食产量资料用移动平均法进行修匀,若想得到1974年的修匀数据,则移动平均的项数最多为_。16、 移动平均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它的缺点是数列两端的_不能得到,从而不能据以_。17、 用半数平均数拟合趋势之线,这一方法的数学依据是_。18、 用最小平方法拟合趋势直线,这一方法的数学依据是_。19、 用简捷法求解正规方程时,如果时间数列的项数为奇数,则时间的序号应为_;如果时间数列的项数为偶数,则时间序号应为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_。20、 再用数学模型拟合时间数列时,如时间数列的各一次差分度接近相等,则数学模型应为_;若个二次差分度接近相等时,则数学模型应为_;若个环比增长速度接近相等,则数学模型应为_。3、 简答题1、 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有何区别?2、 序时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总体单位平均数)有何异同?3、 由间断时点序列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有何假设条件?此假定条件的含义是什么?4、 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与速度分析有何连续?5、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和方程法有何不同?6、 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什么问题?7、 高次方程 中, 、n和 三者之间有何连续?8、 平均增长速度能有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直接平均计算吗?为什么?9、 测定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有何意义?10、 移动平均法的基本作用是?4、 计算题1、 某厂去年上半年的工人人数和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月份123456月初工人数(人)120012101250124012501254工业总产值(万元)242240270268275280又知该厂7月初的工人数为1270人,前年12月份工业总产值为235万元。要求计算该厂去年上半年的:(1) 月平均工业总产值(2) 工业总产值的月平均增长量(以前年12月份为基础)(3) 平均工人数(4) 月平均工人劳动生产率2、 某厂去年生产某产品的产量和成本资料如下:季度1234单位成本(元)30323536产品产量(万件)150180200210要求:计算该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3、 某企业从1996-2000年总增加值实际及完成程度的有关资料如下表: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总增加值实际完成数(万元)12601400162017002000计划完成程度(%)102.0104.398.1105.7110.3试计算该企业这一时期总增加值计划平均完成程度。4、 某乡村有村民1200户,拥有彩电资料如下:时间2000年年末2001年2月末5月末9月末12月末彩色电视机(台)150172168180182试计算2001年该乡平均拥有彩电台数。5、 某种产品单位成本水平在“八五”计划期内,计划规定每年比上年降低率分别为:5.2%、4.8%、3.8%、3.5%和2.4%。试计算其平均每年的降低率。6、 某地区1985年粮食产量为25万吨:(1) 假定“七五”期间(1986-1990)每年平均增长4%,以后平均增长4.5%,问2000年将达到什么水平?(2) 假定2000年粮食产量是1985年的3倍,“七五”期间平均增长4%,问以后10年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多少?7、 某自行车厂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各年自行车产量如下: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产量(万吨)2022242540试计算:(1) 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并说明两者的关系。(2) 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3) 如该厂每年产量平均比上年增长28%,则1995年产量能达到多少万辆?其五年内总产量将为多少?8、 甲、乙两厂各年产量资料如下: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甲厂产量(吨)3500355037203880380039004000乙厂产量(吨)4800475049505200525053605500要求:(1) 分贝计算两厂的平均发展速度。(2) 按现在甲厂平均发展速度,要几年才能达到乙厂1999年的水平?(3) 如要求甲厂从1999年起,在五年内达到乙厂的水平,则甲厂的平均发展速度必须达到多少?9、 某工业企业生产呢帽资料如下:月份123456789101112产量(顶)645627645630609633644612630700650690要求:根据以上时间数列,编制出时间为季的新时间数列,以显示出生产增长的总趋势。10、 某地区1995-2001年财政收入资料如下: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财政收入(亿元)34.538.746.550.054.256.664.3根据上述资料:(1) 用最小平方法的简捷式配合直线趋势方程。(2) 根据直线趋势方程预测2002年的财政收入。11、 某市1997-1999年销售水产品的资料如下表,试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指数。月份1997年1998年1999年10.400.851.2020.350.781.0330.300.700.9840.260.630.8550.270.450.9560.320.691.0570.551.081.8580.721.632.1390.771.752.35100.681.322.08110.420.951.45120.380.901.2712、 某市1990-2001年某种电器销售额如下表所示。试用一次指数平滑法预测2002年该电器销售额。(a可从0.2、0.5、0.8中选取一个,力求MSE最小)单位:万元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销售额505247514948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001销售额5140485251595、 论述题1、 为什么说时间数列各个时期发展水平的可比性是要一再强调不能忽视的问题?当数列前后发展水平所包括的范围不一致时应如何调整?2、 什么是平均发展水平?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3、 试述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和累计法的差别?4、 试述时间数列修匀方法中的数学模型。5、 试述测量季节变动的常用方法。6、 案例分析题选题珍珠啤酒近5年来销售量直线上升。为了正确制定第六年的生产经营计划,组织好原材料和包装物的采购供应,搞好生产设备检修、产品存储设施的准备、销售网点增设的工作,特要求对第六年啤酒销售进行趋势预测和季节预测。资料1、 本厂珍珠泉啤酒近五年分品种销售量单位:吨年份瓶装啤酒散装啤酒散装扎啤合计18610218821821643463293205205184409236406855517284558562、 近五年啤酒分月销售量单位:吨月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18202740482101218303634510182344691530511254045786153055809771842901141258122125404791015173545102540759010311307280105128123158727396第五章 抽样和抽样分布1、 单项选择1.在抽样的基本概念中()A.全体总体与样本总体均是唯一的B.全及总体与样本总体均不是唯一的C.全及总体是唯一的且样本总体不是唯一的D.全及总体不是唯一的且样本总体均是唯一的2.不重置抽样条件下,每个全及总体单位被选为样本单位的概率亦均为()A、1/NB、1/nC、1/N-1D、1/n-13.在不重置抽样的安排下,所有样本可能个数为()4.在抽样理论中()A.简单随机抽样在抽样理论中作为其它抽样组织方法的基础B.分层随机抽样在抽样理论中作为其它抽样组织方法的基础C.整群抽样在抽样理论中作为其它抽样组织方法的基础D.等距抽样在抽样理论中作为其它抽样组织方法的基础5.对全及总体分组后()A、对组进随机抽样,对基本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整群抽样调查B、对组进行随机抽样,对基本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抽样分层调查C、对组进行全面调查,对基本单位进行随机抽样称为整群抽样调查D、对组进行全面调查,对基本单位进行随机抽样称为多阶段抽样调查6.只要样本是随机抽取的,我们就可以认为样本可以基本上代表总体,这是什么_做保证。A、大数定理B、中心极限定理C、中值定理D、离散特性7.大数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8.当样本容量n30,则不论是否已知总体分布状态,样本平均数的分布趋势正态分布,即()9.如果已知总体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则样本平均数分布与总体分布()A、不同中心且总体分布更集中B、同中心且样本平均数分布更集中C、同中心且总体分布更集中D、不同中心且样本平均数分布更集中二、填空题1、一般全及总体的单位总数用_表示,称作_。2、通常_称为小样本,_称为大样本,在抽样调查中取大或小样本会直接影响到_的特征。3、根本样本总体各单位变量值计算的反映样本总体某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由于样本总体不具_,故称为_,它是一个_。4、不重置抽样条件下,每个全及总体单位被选为样本单位的概率亦均为_。5、基本的抽样组织方式有以下几种:_、_、_、_和_等。6、分层抽样的精度(估计量的方差)仅取决于_的方差,而与_与_之间的差异无关,因此如果层内的差异_,分层抽样的精度将比简单随机抽样高。7、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对比,虽然两者的需要将总计划分许多组,但划组的作用却不同。分层抽样划分的组称为“_”,它的作用是_,使总体的变异减少,而抽取的基本单位仍是_;整群抽样划分的组称为“_”,它的作用却是要_,抽取的基本单位不再是_而是_,这样抽样的工作要简便的多。8、最简单的系统抽样是_。9、等距抽样在排序时,_的位置确定后,也随之而定,故应避免抽样间隔和现象本身的周期性节奏重合,造成_。10、通过_,我们知道样本均值依概率收敛于总体均值,为抽样推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11、设X是具有期望值为,方差为的任意总体,则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将随着n的增大而趋于正态分布,分布形式(参数),这就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即_。三、判断是非题1、根据全及总体各单位变量值计算的反映全及总体某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它是一个随机变量。()2、置重(复)抽样,抽样安排-对被抽到的单位登记后不在放回总体的抽样方法。()3、简单随机抽样也称单纯随机抽样,它是指从总体的所有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的方式。对于总体中每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都是相等的。()4、随机数字表示用事前编制好的一张有110的随机数字组成的表。排列的顺序也是随机的。()5、简单随机抽样在抽样理论中作为其它抽样组织方法的基础,理论发展最成熟,抽样效率和估计精度也叫理想。()6、按样本单位在各层中的分布状况,分层抽样可分为等比例抽样何不等比例抽样。()7、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对比,两者都需要将总体划分许多组,划组的作用相同。()8、最简单的系统抽样是多阶段抽样。()9、在抽样推断中,被研究的总体数量特征是由大量的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形成的,那么对大量随机变量加以综合平均的结果,变量的个别影响相互抵消,而显现出它们共同作用的倾向,是总体数量的个别影响相互抵消,而显现出它们共同作用倾向,是总体数量特征具有稳定的性质。()四、简答题1、抽样推断的意义是什么?2、抽样推断和其他统计估算有什么不同特点?3、为什么说抽样推断是统计理论研究的一个广阔的领域?4、明确总体、样本、样本单位,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的不同涵义?5、为什么说全及指标是唯一确定的量,而抽样指标则是一个随机变数?6、简述大数法则。7、简述中心极限定理。五、分析题1、财富公布了美国500家最大的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关销售、利润、股东权益数据。现假定你想要从中选取10个公司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利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样,你应如何做?能选出多少种样本容量为10的简单随机样本?2、研究小组通过调查来确定参观者究竟由于什么而喜欢位于俄亥俄州的主题公园。假定研究小组把参观者总体视为无限总体,这可以接受吗?为什么?假定访问第一个参观者后,再每隔24人选为被访者,你能确定这种抽样过程所提供的样本是一个简单随机抽样吗?说明理由?3、对某年级200个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进行登记,得到以下原始数据:45425458657258786554546578587265585442458656548848884657254585854727858547242887878884272545878725458585472785854724288785484588465725488588484588854726584588454885458655465587845545445785865546558548858845854728484655465655465848472545884586558846572424878655858657848427265845865657265547872546578484878655472785465706558785465885854728454548472545888655478587248657242655884546565548458654272654872为了验证抽样原理,依据以上资料作如下实验:(1)成绩按组据40-50,50-60,60-70,70-80,80-90编成分配数列,观察是否为正态分布,并分析其分布特征。(2)计算平均成绩和平均成绩的标准差(3)利用随机数列表(见辅录),按重复抽样方法抽取50个样本,每个样本包括20个人的成绩数字。要分别算出每一样本的平均数,并将50个样本平均数编成次数分配表,观察其分布特征。(4)任取其中一个样本(样本1),将它所包含的20个人的编号和成绩列表,在编成次数分布,观察其分布特征。(5)把总体的分布和样本1的分布曲线同绘在一张图上,并加以比较说明。(6)把样本平均数与总体的分布曲线同绘在一张图上,并加以比较说明。(7)计算50个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并与总体平均数比较,计算样本平均数标准差,并与总体标准差、标准差理论值(为总体标准差,n为样本单位)进行比较。(8)从以上的抽样实验中,谈谈你对抽样推断依据的认识。第六章 参数估计1、 单项题1、 估计量的平均估计值正好等待估参数的性质叫做估计量的()A、 无偏性B、 一致性C、 有效性D、 充分性2、当样本容量逐渐增大时,估计量的值逐渐接近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的性质叫做估计量的()A、无偏性B、一致性C、有效性D、充分性3、 假设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为对其均值进行区间估计,从其中抽取较小样本后使用的统计量是()A、 正态统计量B、 统计量C、 t统计量D、 F统计4、 假设两个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但相等为对其均值之差进行区间估计而从中抽取一较小样本后,使用的统计量是()A、 正态统计量B、 统计量C、 t统计量D、 F统计量5、 为对两个正态总体的方差比进行区间估计使用的统计量是()A、 正态统计量B、 统计量C、 t统计量D、 F统计量5、 假设两个正态总体的方差已知,为对其均值之差进行区间估计而从中抽取一样本后,试用的统计量是()A、 正态统计量B、 统计量C、 t统计量D、 F统计量7、 对单个正态总体方差进行区间估计使用的统计量是()A、正态统计量B、统计量C、t统计量D、统计量8、 假设正态总体方差已知,为对其均值进行区间估计而从中抽取一样本后使用的统计量是()A、正态统计量B、统计量C、t统计量D、统计量9、 估计量减去允许误差就是置信区间的()A、 上限B、 下限C、 组限D、 全距10、 在样本容量一定时,估计的精确度和置信度是()A、 一致的B、 彼此相关的C、 彼此依存的D、 彼此矛盾的11、 两个总体成数之差的区间估计时,如果足够大,均渐近地服从()A、 二项分布B、 泊松分布C、 正态分布D、 t分布12、 假定其他条件一定,那么()。A、 总体方差越小,抽样平均误差越小B、 总体方差越小,抽样平均误差越大C、 总体方差越大,抽样平均误差越小D、 总体方差小于样本方差13、 样本容量与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存在()A、 正比关系B、 反比关系C、 相关关系D、 比例关系14、 某咨询机构要进行一项民意测试,分别在25000人口的城镇甲和250000人口的城镇乙,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各抽取了500人,在其他相等的情况下,问下列哪一种陈述正确。()A、 在城镇甲的民意测验精度比在城镇乙的精度高得多B、 在城镇乙的民意测验精度比在城镇甲的精度高得多C、 在城镇甲、乙进行的民意测验在精度上没有较大差异D、 无法比较15、 在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时,把握程度越高则()A、 误差范围越小B、 误差范围越大C、 抽样平均误差越小D、 抽样平均误差越大16、 在一所规模较大的综合大学生中,全体注册学生的年龄分布未知,但400名学生的简单随机样本中,发现200人年龄超过20岁,在下面答案选择一个正确的。()A、 恰好全体注册学生的50%超过20岁B、 全体注册学生中约50%超过20岁,但可能偏离少许百分点C、 全体注册学生中约50%超过20岁,但可能偏离10或20个百分点D、 无法判断17、 抽样平均误差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A、 实际误差B、 实际误差的绝对值C、 平均误差程度D、 可能误差范围18、 极限误差与抽样误差数值之间的关系为()A、 前者一定大于后者B、 前者一定小于后者C、 前者既可大于又可小于后者D、 无法判断19、 成数与成数方差的关系是()A、 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成数的方差越大B、 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3,成数的方差越大C、 成数的数值越接近1,成数的方差越大D、 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5,成数的方差越大20、 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A、2倍B、3倍C、4倍D、5倍21、 设为的两个无边估计量,若的方差()的方差,则称是较有效的估计量。A、 大于B、 大于或等于C、 小于D、 小于或等于22、 根据某城市电话网400次通话调查得知每次通话持续时间为5分钟,标准差为2分钟,请以95%的把握程度估计该城市估计该城市每次通话的平均持续时间为()A、4.55.5分钟B、4.8365.164分钟C、4.8045.196分钟D、011分钟23、 设样本取自正态总体,其中为未知参数。下列估计量中,()是的无偏估计。 24、 设取自正态总体的一个容量为2的样本。下列估计量中,()是的方差最小的无偏估计量。25、 当总体X服从正态分布时,根据()知道,样本均值也服从正态分布。A、 中心极限定理B、 正态分布的性质C、 抽样分布D、 统计推断26、 设总体X服从正态分布,未知。若样本容量n和置信度均不变,则对于不同的样本观察值,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的精确度()。A、 无法确定B、 不变C、 便高D、 便低27、 设样本是来自正态总体的样本,则常数C=()时,为的无偏估计。2、 填空题1、 _就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一个估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2、 估计量的平均值等于参数真值本身,叫做估计量的_性。3、 实践中常用_作为总体平均数的估计量。4、 总体成数的估计量常取为_。5、 当样本容量越来越大时,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称该估计量为_估计量。6、 假设对于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量,其方差不超过的任何一个其它无偏估计量,则称估计量具有_性。7、 方差已知的正态总体的均值得区间估计使用统计量_。8、 方差未知的正态总体的均值(小样本)的区间估计使用统计量_。9、 大样本情况下,对于方差已知的非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使用统计量_。10、 在等条件下皆成立时,总体比率P的置信水平为的置信区间为_。11、 在条件下,总体比例之差的置信水平为的置信区间是_。12、 单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使用_统计量,且估计的区间为_。13、 两个正态总体方差之比的区间估计使用_统计量,且估计的区间为_。14、 作为优良的估计量应该符合_、_、_三个标准。15、 _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未知参数所在的可能区间方法。16、 对总体参数的估计通常有_和_两种方法。17、 允许误差的计算公式为_。18、 置信度越小,则区间_越高。19、 影响样本容量大小的因素有_、_、_和_。3、 简答题1、什么是参数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他们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 试述置信区间的长度与可靠性的关系。3、 什么是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抽样推断中常用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有哪些?4、 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和允许误差?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5、 影响样本容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6、 统计推断为什么要研究抽样分布?7、 为何需要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4、 计算题1、 在稳定生产的情况下,某工厂生产灯泡使用时数可认为是服从正态分布,观察20个灯泡的使用时数,测得其平均寿命为1832小时,标准差为479小时。试构造使用寿命的总平均值95%的置信区间。2、 某商场营业员的劳动效率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共抽查60人,查得每人每日平均销售额为300元,其标准差为24.50元。该商场共有营业员600人,在概率保证程度为95%时,要求:(1)计算抽样平均误差;(2)推断该商场营业员每天平均销售额的置信区间。3、 某灯泡厂对生产的10000只日光灯进行质量检验,随机抽取100只,测得灯管的平均发光时间为2000小时,法官时间的标准差为50小时。在95.45%的概率保证下,试估计这批灯管平均发光时间范围 。如果要求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15小时,试问这批灯管的平均发光时间范围又是多少?其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大?4、 包糖机某日开工包了16包糖。假设重置服从正态分布。称重后得样本平均重量1千克,样本标准差0.08千克,试求该日重量平均数的95%的置信区间。5、 由36名高年级学生组成一个随机样本,要求他们分别记下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根据以往的调查,它服从标准差为6的正态分布,从记录结果算出样本平均数为15小时,试求总体平均数99%的置信区间。6、 某无线电厂兴测定某型号收录机的功率,随机抽取121台该型号收录机进行测试,获得其平均功率为1.98瓦,由以往的经验得知总体标准差为0.3瓦。试以95%的置信度确定该型号收录机功率的置信区间。7、 为防止出厂产品缺斤少两,某厂质检人员从当天产品中随机抽取12包过称,成的重量(以g为单位)分别为:9.9,10,1,10.3,10.4,10.5,9.7,9.8,10.1,10.0,9.8,10.3。假定重量服从正态分布,是以此数据对该产品的平均重量求置信水平为95%的区间估计。8、 对某型号的电子元件惊醒内用性检查,抽取(简单随机抽样)的资料分组列表如下:耐用时数元件数900以下900100010001100110012001200以上1878121合计100要求:(1)若耐用时数的允许误差小时,试估计电子元件的平均耐用时数范围。 (2)若耐用时数达到1000小时以上的为合格品,要求合格率估计的误差范围不超过5%,使估计该批电子元件的合格率的置信区间。9、 某厂负责人预估计6000根某零件的长度,随机抽取350根,测验得其平均长度为21.4mm,样本标准差为0.15mm,试求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10、 某高校在一项关于旷课原因的研究中,从总体中途随机抽选了200人组成样本,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时,有60人说他们旷课是由于任课老师讲课枯燥。是对由于这种原因而旷课的学生的真正比例构造95%的置信区间。11、 某品牌化妆品开发人员预估计其顾客的平均年龄,随机抽取了16位顾客进行调查,懂得到样本均值为30岁,样本标准差为8岁,假定顾客的年龄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试求该品牌化妆品全部顾客平均年龄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12、 为比较两位银行职员为新顾客办理个人结算账目的平均时间长度,分别给两位职员安排了10位顾客,并计录下每位顾客办理账单所要的时间(单位:分钟),相应的样本均值和方差为。假定每位职员办理的职员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试求两位职员办理账单的服务时间之差的95%的区间估计。13、 从甲乙两厂生产大量同种型号的电子元件中各抽取100件进行测试,测得甲乙两厂产品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分别为1600小时和1500小时。已知甲乙两厂产品的总体方差分别为,试以95%的置信度估计甲乙两厂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之差的置信区间(假定两个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14、 从甲乙两厂生产大量同种型号的电子元件中各抽取100件进行质量检查,得知甲乙两厂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6%和80%。试以94.45%的置信水平估计甲乙两厂产品合格率之差的置信区间。15、 某的区高考负责人向比较某年来自农村中学考生的平均成绩和来自城市中学考生的平均成绩的差别。已知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大致相同,由抽样获得如下资料:总体A(农村中考考生)总体B(城市中考考生)求的95%的置信区间。16、 为调查甲乙证券公司投资者的投资存款数,分别从两家证券公司抽选由25名投资者组成的随机样本,两个样本均值分别为45000元和32500元。根据以往经验指导两个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标准差分别为920元和960元,试求的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17、 某生态学家从某地区的河流中抽取15个水样,并测出了样本中污染物质的数量,他得到,试求总体方差95%的置信区间。18、 随机抽取某种炮弹9发试验,测得炮口速度的方差的无偏估计,设炮口速度服从,分别求出这种炮弹的炮口速度的标准差和方差的置信水平为90%的置信区间。19、 为检测某机床的精确度,对其所生产的产品随机抽取10件,测量其直径,根据测得数据,计算样本的标准差为2mm,试求的95%的置信区间,构造该区间须作什么假定?20、 某工厂两位化验员甲乙分别独立使用相同方法对某种聚合物的含氟量进行测定。甲测25次,样本方差为0.3429。假定数据组成两个来自正态分布总体的独立随机样本,试求两方差彼得95%的置信区间。21、 有29名要申请当机械工的工人,其中13人在职业学校受过6个月的训练,16人曾进行过自学。现对他们进行测验,第一组得分的方差是525,第二组得分的方差为350,问两个方差纸币的90%的置信区间及必要的假定是什么?22、 随机抽取某大学16名在校大学生,了解到他们每个月的生活费平均为800元,标准差S为800元,标准差S为300元,假定该大学学生的每月生活费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试以95%的置信度估计该大学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及其标准差的置信区间。23、 一家市场调查公司欲估计某城市有电脑家庭所占比例,该公司希望对P估计误差不超过0.05,要求置信度为95%,则应取多大容量的样本?24、 再一次选择中有两名候选人,现在要进行一次民意测验以确定在总体中赞成候选人A的百分数。若要有95%的把握使得总体百分数的允许误差在3%之内,问应选取多大的样本?取一小前导样本进行一次快速调查得到以下看法,即投票者赞成候选人A的百分数为43%。25、 对方差已知的正态总体,问需要抽取容量为n为多大的子样,才能使总体均值的置信水平为的置信区间的长度不大于L?26、 某高校有3000名走读生,该校后勤部门想估计这些学生每天来回的平均时间。一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估计,并使估计值处在真值附近1分钟的误差范围内。一个先前抽样的小样本给出的标准差为4.8分钟,使问应抽取多大样本?27、 某调查公司欲了解某居民区内看过某电视广告的家庭所占比重,需要从该区抽选多个家庭作样本。该小区居民共有1050户,分析人员希望以95%的置信度对这个成数做出估计,并使估计值处在真值成数附近0.05的范围内,在一个以前抽取的样本中,有28%的家庭看过该广告,试问应抽取多大的样本?28、 成数为30%,成熟抽样误差不超过5%,在9.73%的概率的保证下,试问从复抽样确定样本容量为多少?如果成熟允许误差减少40%,样本容量又为多少?29、 某公司对发往外地的商品包装数量进行开包检查,随机抽查了100包,平均每包装有99件商品,测得标准差为5件商品,试用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这批货物平均包装有商品件数的范围。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即先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 试问此事须抽查多少包?第9章 回归分析1、 单项选择题:1、 下列各回归方程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2、 当所有的观测旨在回归直线 上,则变量Y与X之间的相关系数为()A、0 B、-1 C、1 D、13、废品率和每一吨铸件成本(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这说明()A、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增加258元。B、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增加2元。C、 废品率每增加1%,铸件成吨增加2元。D、 废品率不变,铸件成本256元。4、 学生学好与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等于0.85,这说明两者之间属()A、 高度相关 B、直线相关C、虚假相关 D、不完全正相关5、 相关分析是一种()A、 定性分析B、 定量分析C、 是以定性分析为前提的定量分析D、 是以定量分析为前提的定性分析6、 是指()A、剩余变差在总量中的比重B、总变差在剩余变差中的比重C、回归变差在总变差中的比重D、回归变差在剩余变差中的比重7、 相关分析中,原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相符关系类型的图型是()A、 直方图 B、 散点图C、 次数分布多边图D、 累计品率曲线图8、每吨铸件的成本(元)和每一工人劳动生产率(吨)之间回归方程 ,这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1吨,成本:A、 降低269.5元 B、 提高265.9元C、 提高0.5元D、 降低0.5元9、 已知某一直线回归方程,则剩余变差占总变差中的比重为()A、0.36B、0.8C、0.6D、0.210、 对两个相关的X和Y变量,搜集理念有关资料,拟合不同形式的回归线,回归线拟合优劣的评价标准是()A、 相关系数r趋近于0B、 相关系数趋近于0C、 越小越好D、 越大越好11、 相关系数r和估计标准误差,在数值上表现的关系是()A、 r越大,越大B、 r越大,越小C、 r=1,=1D、 越大,r越接近112、 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时,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而增加,那么X和Y之间存在着()A、 正相关B、 负相关C、 复相关D、 不存在相关关系13、 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存在()A、 相关关系B、 因果关系C、 函数关系D、 比较关系14、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比,对变量的性质要求是不同的。回归分析中要求()A、 自变量是给定的,以变量是随机的B、 两个变量都市非随机的C、 两个变量都市随机的D、 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是确定的15、 已知某工厂佳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接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A、 B、C、 D、16、已知 是的两倍,并已知以是的1.2倍,则相关系数r为()A、不能计算B、0.6 C、D、17、相关序数的取值范围是()A、0r1B、-1r0C、-1r1D、r018、相关关系中,两个变量的关系是对等的,从而变量X对变量Y的相关,同变量Y对变量X的相关()A、完全不同B、有联系单不一样C、是同一个问题D、不一定相同19、 估计标准差 ()A、 是没有单位的B、有与Y变量相同的单位C、有与X变量相同的单位D、用百分数表示20、已知估计标准误差为,样本容量为n,因变量Y的标准差为,并已知Y依变量X的回归直线斜率b0,那么Y与X之间关系系数是()A、 不可知B、C、D、2、 填空题1、 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但关系数值不固定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为_也称为_。2、 许多相产关系可表现为_关系3、 如变量X增加,变量Y也相应增加,称为_,如变量X增加,变量Y相应减少,则称为_。4、 反映直线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是_,反映曲线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是_。5、 相关系数r的取值在_和_之间,其绝对值越接近于_,说明现象之间关系越密切,越接近于_,说明现象之间关系越密切,越接近于_,说明现象之间关系不密切。6、 变量X与Y之间存在二个直线回归方程的条件是现象之间_,存在一个直线回归方程的条件是现象之间_。7、 说明回归直线代表性大小和回归方程推算结果准确程度的指标是_。其计算公式是_。8、 变量Y与平均数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Y的_。它可分解为回归变差和_两部分,用公式表示为_和_。9、 回归直线中,如回归系数b大于0,说明该直线为一条_直线,如b小于0,则说明是一条_直线,如b=0,则说明是一条_直线。10、 X倚Y的直线回归方程是_。11、 两个变量的回归分析称为_分析,两个以上变量的回归分析称为_分析。12、 一元回归方程的 表示Y关于X变量的_,也称为_,其公式分母为_。13、 标准差和估计标准差误差的性质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前者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后者则说明_的代表性。14、 进行指数曲线拟合,可以先将指数曲线化为直线形式亦即对指数曲线方程两边取对数曲线方程两边取对数,得出对数趋势直线式为_。15、 一阶自回归方程为_。16、 用最小平方法拟合直线方程,其理论基础主要为_。17、 完全相关系即为_关系,其相关系数为_。18、 对现象之间数量的研究,统计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_,这种研究称为相关分析,另一方面是研究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示之,称为_。19、 计算相关系数时,关系的两个变量必须是随机的,这种随机性反映了两个量是_关系,所以只能计算出_。20、 用相关系数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的紧密程度时,必须在_的基础上才能进行。3、 简答1、 概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联系与区别。2、 什么是正相关,负相关?试举例说明。3、 回归系数b的经济含义是什么?4、 什么叫估计标准误差?它有哪些作用?5、 什么是总误差、回归变差和剩余变差?其关系如何?6、 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有何关系?是以数学公式表示。7、 简述,及 三者的异同点。4、 计算题1、 已知X、Y两变量,的两倍,求相关系数r=?2、 根据下列资料编制直线回归方程并计算估计标准误差。3、 已知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2) 建立回归直线方程(3) 计算估计标准误差4、 某家具厂生产家具的总成本与木材耗用量有关,根据记录资料如下表:月份234167木材耗电量(千米)2.42.12.31.91.92.12.4总成本(千克)3.12.62.92.72.83.03.2(1) 建立以总成本为因变量的回归直线方程。(2) 计算回归方程的估计标准误差。(3) 计算相关系数,判断其相关程度。5、 某种商品的销货量与该地区居民人数和居民人均收入由相关关系,调查10个地区的情况,资料如下表1.82.12.42.53.33.84.55.16.06.5211820251823282225301.01.11.31.71.52.02.72.63.14.0是根据以上资料配合二元线性回归方程。6、已知相关系数r=0.6,估计标准误差=8,样本量为62,求:(1)剩余变量(2)剩余变量占总变量的百分比(3)求总变差7、对40个企业的横截面样本数据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因变量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6400,而回归直线拟合的剩余变差为2000。求:(1)变量间的相关系数(2)该方程的估计标准差8、在相关和回归分析中,已知下列有关资料: 试计算:(1) 回归系数b(2)回归变差和剩余变差(3)估计标准误差9、有14家百货商店的营业人员和营业额的资料如下:营业额营业人员(人)X合计1-34-56-78-910-11人1-2222-3123营业额营业人员(人)X合计1-3人6-78-910-11人3-421474-5245115-6244106-7167合计5510101040试计算相关系数,并说明相关程度。五、论述题:1、试述简单现行回归模型的统计假定。2、估计标准误差的作用。3、拟合回归方程的数学要求。六、案例分析利兴铸造厂产品成本分析最近几年利兴铸造厂狠抓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劳动成产率,以及增收节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单位成本有明显下降,基本上扭转了亏损局面,但是个月单位成本波动较大,有的月份盈利,有的月份利少亏损,为了控制成本波动,并指导今后的生产经营,是对利兴铸造产品成本变动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见表1)表1 铸铁件产量及单位成本年月铸铁件产量(吨)单位产品成本(元)出厂价(元/吨)上年1月810宵707502月5477807503月9006207504月5308007505月547807506月8006757507月8206507308月8506207309月65073573010月69072073011月70071573012月860610730今年1月9205807202月8406307203月1000570720第十章 指数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按指数()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B、同度量因素不同C、计算是否进行加权D、指数化的指标不相同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B、所放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所采用编制综合指数的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