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秤电路设计与制作_第1页
电子秤电路设计与制作_第2页
电子秤电路设计与制作_第3页
电子秤电路设计与制作_第4页
电子秤电路设计与制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子秤电路设计与制作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秤电路设计指导书、实验目的:0 200g电压量纲再经过测本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子秤电路,要求能测量重量在 间的物体,输出为电压信号,通过调节电路使电压值为对应的重量值, mv改为重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电子秤。二、基本原理:基本思路总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所测重量经过转换元件转换为电阻变化, 量电路转化为电压变化,经过放大电路放大调节后输出显示得到所需信号。图1基本设计思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本设计主要通过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现。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 将应变转换为电阻的变化,实现电测非电量的传感器。传感器由在不同的

2、弹性敏 感元件上粘贴电阻应变片构成,当被测物理量作用在弹性敏感元件上时, 弹性敏 感元件产生变形,并使附着其上的电阻应变片一起变形, 电阻应变片再将变形转 换为电阻值的变化。应变式电阻传感器是目前在测量力、力矩、压力、加速度、重量等参数中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1、弹性敏感元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而改变原来尺寸或形状的现象称为变形,而当外力去掉后物 体又能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尺寸和形状, 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具有弹性变形特 性的物体称为弹性元件。弹性敏感元件是指元件在感受到力I、压力、力矩、振动等被测参量时,能将其 转换成应变量或位移量,弹性敏感元件可以把被测参数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为另 一种所需要的

3、物理状态。2、电阻应变片对于一段长为L,截面积为S,电阻率为P的导体,未受力时电阻为 R = P,在外力的作用下,电阻丝将会被拉伸或压缩,导体的长度L、截面积S以及电阻率P等均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电阻 应变效应”。利用金属或半导体材料电阻丝的应变电阻效应,可以制成测量试件表面应变的 敏感元件。为在较小的尺寸范围内感受应变, 并产生较大的电阻变化,通常把应 变丝制成栅状的应变敏感元件,即电阻应变片,通常由敏感栅、基底、盖片、引 线和黏结剂等组成。测量电路以便于测量。具有这种转换功电阻应变片把机械应变信号转换成电阻变化后, 由于应变量及其应变电阻变化 一般都很微小,

4、既难以直接精确测量,又不便直接处理。因此,必须采用转换电 路,把应变计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 能的电路称为测量电路。电桥电路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测量电路,常见的直流电桥电路如图2,图2直流电桥电桥输出电压为R1R3-R2R4(式 1)Uo U(R1 + R2XR3 + R4)R1、R2、R3 R4为四个桥臂,当一个臂、两个臂或四个臂接入应变片时,就 相应构成了单臂、双臂和全臂工作电桥。下面分别就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进行 讨论。(1) 单臂工作电桥 图3单臂工作电桥如图3所示,R1为电阻应变片,R2、R3 R4为固定电阻。应变片未受力时电 桥处于平衡状态,R1R3=R2R4俞出电压UO=Q

5、当承受应变时,R1阻值发生变化, 设为R1+A R,电桥不平衡,产生输出电压为(式(R1 +- K2尉UO=R1 + 0尺 + 斤 2)(R3 +2) 设 R1=R2=R3=R4=又 A RR1 则(式 3)(2)双臂工作电桥若在两个桥臂上计入电阻应变片,其他桥臂为固定电阻,则构成双臂工作电桥, 如图4, R1、R2为电阻应变片,R3 R4为固定电阻。当应变片承受应变时,R1电阻增大 R, R2电阻减小 R,这种电桥成为差动电桥。图4双臂工作电桥此时电桥不再平衡,输出电压为(式 4)IJARU际由式知半桥的输出是线性的没有非线性误差问题,而且灵敏度比单臂提高了一倍。(3)全臂工作电桥若四个桥臂

6、上全为电阻应变片,则构成全桥工作电路,如图 5所示,R1、R2 R3 R4全为电阻应变片。承受应变时, R1、R3电阻增大 R, R2 R4电阻减小 Ro图5全臂工作电桥(式 5)电桥不再平衡,输出电压为Uo=U由式知,全桥的电压输出是线性的,没有非线性误差问题,而且其灵敏度是单臂 的4倍,是半桥的2倍。1、电子秤实验采用的是全桥测量电路,我们选取直流电源电压为 8V。所取的应 变片未承受应变时阻值 R1=R2=R3=R4=350),当测量满量程200g物体时,测得 应变片阻值变化 R大约在0.10.3 Q之间(参见文章最后实验数据记录表0.0046V。表2)o我们取 R=0.2Q ,U=8V

7、,则测量电路的输出电压为 Uo=U 因为在实际电路中,应变片未承受应变时,电桥不一定处于完全的平衡状态,即R1R3-R3R4不为零,输出Uo不为零,故在测量电路中加入滑动变阻器做调零 用,测量电路如图6所示图6电子秤测量电路差分放大电路测量电路将应变计的电阻变化转换成了电压变化,由于所得的输出信号一般 都很微弱,如果在遇到干扰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错误,因此采集到电压信号后,要对电压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系统的稳定性 会有所提高,让显示的数据也更加准确。先采用差分放大电路对电压进行放大,我们先讨论简单的差动放大器,如图7Vi2为输入,Vo为输出。 图7基本差动放大器所示

8、,Vi1、 输出电压(式 6)R2Vo二厉Vl+(1+药)R3 + R4V2本实验中运算放大器采用 OP07芯片,OP07芯片是一种低噪声,非斩波稳零 的双极性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由于 OP07具有非常低的输入失调电压,同时具有输入偏置电流低和开环增益高的特点,这种低失调、高开环增益的特性使得OP 07特别适用于高增益的测量设备和放大传感器的微弱信号等方面。OP 07管脚 图如图9所示。图8 op07管脚图OP 0芯片引脚功能说明:1和8为偏置平衡(调零端),2为反向输入端,3为正向输入端,4接负电源或接地, 5空脚6为输出,7接正电源。本实验中采用的差分放大电路如图 9所示.Vo分析电路知流

9、过R2 R1的电流相等,设为i,可以计算出理想的输出电压 Vo.(式 7)7/1 - 7/2i=?(式 8)(式 9)V oi=Vi+RjV O2=V2-R2i/?4 ”2R2(式 10)Vo= (Vo1-Vo2)=厉(1 + 7r)(V i1 -Vi2)下面就各电阻应取阻值大小进行分析:前面已经计算过,当承重为满量程 200g时应变片变化 R取0.2 Q ,此时 测量电路输出电压Uo4.6mV,即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输入V1-Vi2=4.6mV,而要求 的最终输出电压为200mV故需将Uo放大40多倍。由式(10)知差分放大电路/?4 ”2R2/?4 R2的放大倍数为而(1 +市),主要由雨及

10、厉的值决定,但R1、R3太小会从集成运 放中获取太大的电流,太大的 R4 R2会增加电阻产生的噪声,故其放大倍数不 宜太大,我们可先通过差分放大电路将电压信号放大至100mV左右,再通过后续的放大电路将其进一步放大以达到所要求值。实验中取R2=R3=10灼,R4=51kQ ,而将R1用一个2kQ固定电阻和10kQ滑动变阻器Rb串联代替,即放大倍数为205.1(1+硏7),可以通过改变Rb阻值来进行调节。差分放大电路具有以下优点:1)高输入阻抗。被提取的信号是不稳定的高内阻源的微弱信号,为了减少信号 源内阻的影响,必须提高放大器输入阻抗。2)高共模抑制比。电路对共模信号几乎没有放大作用 ,共模电

11、压增益接近零。3)低噪声、低漂移。主要作用是对信号源的影响小,拾取信号的能力强,以及 能够使输出稳定。4)电路的增益可以通过改变电阻 R1阻值来调节。二级放大电路电压信号经过差分放大电路放大后并不能满足预期要求,故需要将其进行进 步放大,后续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图10二级放大电路Vin为输入信号即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Yin - Vo 70 - VoatVout为输出。K1R2(R1 R2WQ-R2Vin Vout=(式 11)(式前面通过差分放大电路将电压信号放大至 取R2=20kQ , R1=10kQ,可以通过调节 电子秤实验的整体电路见附图。100mV左右,故需再将其放大约2倍,Rb使输出为2

12、00mV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传感器、实验台、实验元件箱。引出銭 /Z /= R 枫r-*,r 1固迂ts迪/掠来豐 極变片四、实验步骤:电路调试与数据记录图1传感器托盘安装示意图1、将托盘安装到传感器上,如图1所示2、测量应变片的阻值: 当传感器的托盘上无重物时,分别测量应变片 R1、R2、R3、R4的阻值。在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10只砝码后再分别测量 R1、R2、R3 R4的阻值变化,记录于表1-1、1-2中,分析应变片的受力情况受拉的应变片:阻值变大,受压的应变片:阻值变小)。3、设计测量电桥中各应变电阻的组合方法,计算出在士4V供电情况下,测量电桥可能提供的最大电压变化量。4、电桥电路称重

13、测量:在未供电情况下,搭建测量电桥电路。在士 4V供电情况下,首先调节电桥零点,然后依次加减砝码两次,用电压表测量电桥电路的输出电压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数据记录于表 2-1 、 2-2 中。5、在未供电情况下,搭建好仪表放大器电路及后面的放大电路。注意:元件选取,线路连接一定要正确。特别是电源线更不能接错,以 免损坏实验设备。6、差动放大器调零: 不要连接电桥电路,将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短接及整体电路图中所标的 A B 点短接)。将主机箱上的电压表量程切 换开关切换到2V档,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放 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b至合适位置(先顺时针轻轻转到底,再逆时针回 转1圈)后,再调节

14、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 Rc,使电压表显示为零。7、系统电路调零:关闭主机箱电源,按整体电路图接线(AB间接线断开),将士 2V士 10V可调电源调节到士 4V档。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上的桥路平衡电位器Ra使主机箱电压表显示为零。8系统输出增益调节:将10只砝码全部置于传感器的托盘上,调节电位器Rb (见整体电路图)使数显表显示为 0.200V(2V档测量)。9、重复7、8步骤的标定过程,一直到精确为止。10、系统称重实验:将10个20g砝码依次放在托盘上称重,结果记录于表3-1 ;再将砝码依次取下,结果记录于表4-2。放上笔、钥匙之类的小东西称一下重量。实验完毕,关闭电

15、源。五、实验记录表如下面格式: 1、测量应变片的阻值表1-1第一组测量数值R1R2R3R4空量程时阻值/ Q满量程时阻值/ Q表1-2第二组测量数值R1R2R3R4空量程时阻值/ Q满量程时阻值/ Q表1-3第三组测量数值R1R2R3R4空量程时阻值/ Q满量程时阻值/ Q2、电桥电路称重测量(1)表2-1 :将10个20g砝码依次放上托盘,记录输出电压数值。砝码重量(g)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输出电压(mV(2)表2-2 :将10个砝码依次取下,记录输出电压数值。砝码重量(g)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0输出电压(mV绘制实验曲线3、系统称重数据记录(1)表3-1 :将10个20g砝码依次放上托盘,记录输出电压数值砝码重量(g)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输出电压(mV(2)表3-2 :将10个砝码依次取下,记录输出电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