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七篇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的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出示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母亲)她就是母亲
2、,她就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普通的母亲,走进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母爱世界,一起去感悟那份浓浓的慈母情。出示课题:慈母情深,齐读。二、感知家穷同学们课前都已经预习过课文,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只是因为一本价值一元五角的书,请问,对于你而言,买一本一元五角的书容易实现吗?可对于当年的梁晓声,买这么一本书容易吗?(不容易)请你读读课文的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感知家穷、理解失魂落魄。)一元五角钱在当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那个年代,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是几元,学生一学期的学费是元,梁晓声家有兄妹人,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常常一块臭豆腐要吃顿
3、,舍不得吃炒菜,而母亲在一个小厂做临时工,每月工资只有元,为了省钱,她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由此可见,一元五角钱对于这个贫寒的家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正因为此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三、感受母爱、梁晓声太想要这本书了,于是他打算鼓起勇气向母亲要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母亲工作的地方看看,自由朗读自然段,把你看到的感人场面用波浪线划下来,说说你看到了一个()的母亲?、交流: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辛劳)瘦弱的程度怎样?这么瘦弱的脊背,仿佛
4、在告诉我们什么?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承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令人心碎。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疲惫)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吃惊地望着母亲,如果我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不知道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此时,吃惊的仅仅是母亲吗?大家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吃惊的?这里连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来反复强调我的那份吃惊,强调了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她疲惫、劳累。真想不到这就是我的母亲。谁再来读。疲惫的眼神告诉你什么?为什么用省略号?是呀!当我看到母亲的时候,我才深深切切地感受
5、到我的母亲挣钱是那么辛苦。当你看到你的母亲这般劳苦,你的心里感受到了什么?(生答)是啊,这般劳苦的母亲让你感到了心酸,让你感到了心疼,更是让你感到了深深的敬意让我们再来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争分夺秒、坚强)读着,读着,哪个词跳入你的脑海,(立刻),立刻出现了几次?四个立刻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母亲为什么要争分夺秒地工作?母亲真的不会累、不需要休息吗?让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屏幕阅读)。课件出示补充资料:我以为母亲天生成就是那样一个劳碌不停而又不觉累的女人。我以为母亲是累不垮的。其实母亲累垮过多次。在夜深
6、人静的时候,在我们做梦的时候,好几回母亲瘫软在床上,暗暗恐惧于死神找到她的头上了。但第二天她总会连她自己也不可思议地挣扎了起来,又去上班这样的母亲,你还觉得瘦弱吗?她是坚强的。读了这文字,与其说母亲是在挣钱,不如说母亲是在拼命。、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五角钱。我犹豫了,我有点说不出口了,一起来读读这段对话: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然说出来了!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龟裂是什么意思?请看
7、一双龟裂的手。(出示图片)龟裂的手指使你明白了什么?龟裂的手指曾做过多少活?这双龟裂的手指仍然在做着什么?皱皱的毛票说明了什么?母亲掏出给我的仅仅是普通的钱吗?(血汗、爱、希望)她希望什么?、母亲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母亲的什么?母亲的那句话,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耳畔回旋,时时给我力量,时时催我奋进。四、总结慈母情怀是深深的爱,是母亲的爱支撑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所以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再读课题。生活中,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母亲的爱,纯纯若水,绵绵如溪,沉沉似海。再来听听这首母亲,此时此刻,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
8、?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材简介: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学情分析:这个单元课文都是以故事为主,许多学生都喜欢看,在教学时,重点是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应该注
9、重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童话的特点。(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童话的美感。(3)情感目标: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朗读感悟, 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2)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ppt 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1、 同学们,当我们在晴朗的夜晚仰望
10、星空时,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课件出示星空画面)看到这幅美丽的画面时,同学们肯定会有很多遐想,谁来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挥想象)2、揭题:七颗钻石(板书课题)。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什么时间,谁干什么,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2、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旱灾,体会当时万物对水的渴望,指导朗读。三、细读课文,透过神奇,体会变化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思考: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生读后汇报,师板书,)2、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一)、体会第一次变化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一片孝心1、【出示】一天
11、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2、发挥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出示】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3、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4、指导朗读,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指名读,评价,齐读。板书:孝心感天)(二)、体会水罐的后面几次变化 的原因,感受小姑娘无私、广博的爱1、根据我们前面学习水罐第一次变化的方法,自主学习水罐变成银时、银水罐变成了金的
12、水罐最后变成七颗钻石时,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主学习,并讨论。)(1)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变成银的。生谈体会。(指名读这段话:谁能带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师:她的爱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板书:爱心如银)2、【出示】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1)发生了什么事?你体会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妈妈为什么不喝水?(2)生谈体会。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3)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让我们这些做子女
13、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的、伟大的母爱。(齐读)小结:是啊,母爱如金子般宝贵,灿烂。(板书:母爱似金)3、【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1)小姑娘喝到水了吗?她渴吗?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再也忍不住、凑上水、咽了一口唾沫)(这几个词变红色)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2)师述: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了,她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小动物(小狗),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唯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
14、伟大的小姑娘。上帝又一次被她深深地感动了,所以(学生齐读句子)4、【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小结:看看黑板上一次次变化的原因,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有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爱心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才使水罐发生一次又一次的神奇变化。四、拓展延伸,爱心故事大家谈1、爱心故事大家谈。童话中小姑娘的爱心就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生活中也有许多爱心故事感人至深。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爱心故事?说一说你身边的爱心故事。(先小组内交流,后汇报)2、感受生活中的大爱。课件出示:(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图片并插入
15、歌曲爱的奉献)五、课堂总结,深化主题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因为钻石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师总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六、板书设计:爱 心19、七颗钻石空水罐 金水罐(母爱似金) 装满了水的水罐银水罐(爱心如银)(孝心感天) 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还是满满的教学设计方案 篇3
16、一、【教材简介】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形象生动地突现了本组教材“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专题。二、【学情介绍】本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从字、词、句三个方面进行预习的好习惯,并且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也能在字、词、句、段、篇等各方面对课文进行简单的质疑。初步掌握了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抓住重点语句表达比较浅显的个人体会。但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课外阅读量太少。三
17、、【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3、以读引读: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历史故事。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课文内容。(2)积累文中四字词语,理解体会画师说的.那段话。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了解课文内容。(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五、【教学重难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
18、原因,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3)制作课件PPT学生准备(1)按要求预习课文。(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教学活动 时间安排 设计意图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听) 1、 故事(心灵烛光)导入 (PPT)2、 顺势提问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读法3、 就课题质疑(预设:别人没想到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他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事?),相机板书在黑板右侧4分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质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思) 1、初步检查预习:
19、召集;多音字:禁,曲,数2、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3、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巡查,点拔,学生齐读)(PPT)7分钟 放手让学生自学,练习默读;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填补式地概括全文大意三、细读课文,直奔重点(拨理)顺势衔接:小徒弟为什么赢得了画师称赞?A、找出三个徒弟画骆驼的句子和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和近义词。(根据全程学练考设计这一环节)B、分组讨论:画师说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自由说原因13分钟 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课后作业积累词语;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解决学习重点四、升华主题,突破难点(理悟) 画师是怎样称赞小徒弟
20、的画的?1、 抓住关键词句诵读最后两段,深入体会。2、 理解“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词语和最后一个反问句: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6分钟 诵读体会,突破难点五、拓展延伸1、结合课文P46页的学习伙伴说说你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哪些事?(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或者说说你自己读过的类似故事,并且讲述自己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引读买椟还珠。3、教师推荐书籍。 9分钟 以读引读(结合学校“读历史故事,评书香少年”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故事)六、总结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1
21、分钟七、作业布置(1)全程式学练考第12课(2)阅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历史故事,简写读后感(阅读评价表)(3)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完成课文中老师的考题(3号本)(4)按要求预习第10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4设计意图:这个故事运用夸张的文学手法,会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他们在故事当中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力量,故事中,美妙动听的音乐竟然改变了狐狸和狮子凶恶的本性,学生通过看图讲故事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萌发幼儿对艺术的热爱。活动目标:1、使幼儿初步能够看图讲成简单的小故事。2、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梨子小提琴若干、课件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
22、师: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要来了,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倒数五个数,欢迎它的到来好吗?(师幼一起倒数迎接小松鼠的出现)二、播放课件,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1、出示第一幅图的上半部分,让幼儿猜测讲述。师:瞧!它是谁呀?它手里抱的是什么?大家来猜一猜,小松鼠抱个梨会什么呢?2、出示第一幅图的下半部分,让幼儿边看图边欣赏小松鼠用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师:小松鼠把梨子做成了什么?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松鼠用梨子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好吗?(点击响音乐,音符随音乐的节奏缓慢出现)音乐好听吗?听到这样美妙的音乐,你想干什么?这美妙的音乐传到森林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3、出示第二幅
23、图,引导幼儿讲述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的变化。师:瞧! 狐狸在干什么?狮子在干什么?它们听到音乐了吗?美妙的音乐传到了狐狸和狮子的耳朵里,大家猜一猜,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会怎么样?4、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欣赏音乐。都有谁被这美妙的音乐迷住了呀?(点击音乐中断,梨籽从小提琴上掉下来)咦?什么东西掉下来了?小动物们看到掉下来的梨籽会怎么办?5、出示第四幅图上半部分,让幼儿观察讲述。师:瞧!它们拿梨籽做什么了?6、出示第四幅图下半部分,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师:他们看到梨树上结了这么多梨子,又会怎么做呢?7、出示第五幅图,让幼儿讲述图片内容。师:都有谁在拉小提琴?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拉小提琴,
24、森林里会怎么样?三、完整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了一把梨子小提琴,你们想不想也得到一把梨子小提琴呀?今天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老师也会送你一把梨子小提琴。1、分组练习给同伴讲故事。2、每组请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述。3、请幼儿为故事起名字,只要幼儿起的名字适合故事内容,就让幼儿用自己起的故事名字来讲。4、请个别幼儿在小提琴音乐的伴奏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注意提醒幼儿先讲出故事名字。四、欣赏小提琴演奏,结束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自制的梨子小提琴,跟随音乐演奏。活动延伸:1、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内容,体验和感受故事所表现的美好意境。2、和幼儿一起欣赏用小提琴演奏的名曲,
25、进一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自我评析: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我把评析与激励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预想后果时的提问,对孩子思维起到了点拨的作用,点在了孩子思维的生长点上,让每个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异想天开”。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出示图片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课件的播放,把讲述难度大的图片分成两部分出示,降低幼儿讲述的难度,当所有图片出示后,要求幼儿讲述,我采用同伴互相讲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活动时间短,而要讲述的人数多这一矛盾。幼儿在分组讨论讲述的
26、时候,人人都可以开口讲,参与讨论,老师再进行巡回指导,既可以照顾个别幼儿,又可以面向全体。并且教师通过奖励方式激发幼儿讲述的热情。等到最后分组派代表讲述的时候,代表的讲述已经是全组幼儿智慧的综合了。这样做,每个幼儿都有讲话的机会,可以培养幼儿相互间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也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幼儿的需求。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把图片的内容讲得很丰富,完整,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讲得很简短,只要表达清楚就行了,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得到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方案 篇5设计理念教学的本质是“复杂的会话”,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文本、老师、同学及环境的对话过程。本设计试图变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了
27、教师、课文的单因素为强调了教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使课文的教育性、审美性在学生完全自觉的情形下产生。教学目标1闭莆毡究10个生字的音、形,并能正确朗读课文。2备形蜓嘧庸海的辛苦和艰难,对燕子产生喜爱、敬佩之情。课前准备1庇胮owerpoint制成的有关燕子的各种图片、文学作品、生活习性介绍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一。2庇肁uthorware制成的有关大海及表现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课件一。评点课前休息时间内播放课件一,让学生在轻松、随意的浏览过程中,捕捉有关燕子的背景知识,酝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为下面的学习做认识
28、、态度、情感上的铺垫。一、谈话揭题(略)二、检查预习情况1倍链视铩2卑涯闳衔最难记住的一个词语在本子上写二遍。3绷废啊匝生预习作业)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由出题者批改。4倍量挝摹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评点有效的预习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预习应具有开放性,学生预习时设计的字词练习,既是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体现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过程。三、整体感知课文听课文录音,交流:你觉得燕子过海_。(辛苦、艰难)(板书)四、学习第一、二段(一)理解燕子过海的艰辛。1毖嘧庸海为什么那样辛苦、艰难呢?读课文的第一、二段,找原因。2毖生自学,小组交流。3毖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板块一
29、:诵读“海有多大,天边水,水边天,望也望不到边。”(1)体会并读出海的大。(2)领悟通过对大海的描写,反映燕子过海的艰辛。板块二:诵读“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1)领悟并读出句中蕴涵着的燕子过海时气候之复杂、路程之遥远、时间之漫长的艰辛。(2)借助个人经验及课件二,想像燕子过海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带着想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继续诵读句子。评点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因此,这里安排了板块式而非线性教学,同时十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课文上有的,引导学生读深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课文上没有的,鼓励学生调动原有经验大胆想像,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燕子
30、过海是那样辛苦、艰难”。(二)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1蹦阍敢庾约阂渤晌一只坚强、勇敢的小燕子,在海上不停地飞呀飞吗?师: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小燕子依依不舍地向我们告别,勇敢地起飞了。(学生表演)(演示课件二)2北硌葜校师生对话,老师追问燕子飞越海上时的感受,并及时鼓励。如:“啊,海上所有的小燕子,请你们来告诉老师:海上没有休息的地方,你们害怕吗?”3北硌莺螅交流体会:现在你们对小燕子除了喜爱,还多了些什么呢?4比梦颐腔匙啪磁逯情,一起来读课文第一、二段。评点在特定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本环节通过教师动情的语言,学生真实的表演,感人的音乐、画面等情境的创设,把课本上的平面、一维的
31、语言变成一种“立体的交响”,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其中隐含的生命价值。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3、学生齐读。三、内容研讨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
32、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小结课文。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序曲 主体 尾声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颂黄河四、再朗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五、课外作业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
33、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2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3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的生活和少数民族同胞的特有风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描写。教学方法朗读、讨论、赏析。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的人生。教学设计导入:云南的民俗介绍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在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爱情,
34、激起劳动的热情,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对婚姻的祝福,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歌唱成了传授知识的工具。据说,解放前云南一些少数民族打官司也是唱歌。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子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一个高明的歌手常常会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特别的尊重。今天我们就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抒情美妙笔触,来领略一下云南民歌的风采。默读课文,疏通字词主要是落实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问题导读,整体感知1通过课前预习阅读本文,想一想:跟你听过、看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提示:可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演唱会所受的拘束较多
35、。而少数民族同胞们在蓝天白云、在树林山野中歌唱,人人都是唱歌的高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歌唱者淳朴自然,歌会气势壮观。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文字来共同探讨云南歌会的迷人之处。)作者极爱这种淳朴自然的民间文化。因此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赞美。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理清框架,把握三个场面的内容及特点1作者写了云南歌会的三个场面,请你概括一下它们的内容及特点。第一部分:山野对歌。生面别开、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以人衬景。第二部分:山路漫歌。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以环境衬人。第三部分:金满斗会。民歌的展览大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点面结合。2对于三个唱歌的场面,作者描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先自读,然后与小组伙伴交流意见,最后派代表在班上发言)山野对歌部分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写人的哪个部位?哪个方面?写出了什么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账单分期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度新型石材交易合同范本
- 2025版食品运输合同范本
- 2025办公室文员办公自动化设备节能降耗合同
- 2025年度保险业保险科技应用咨询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年橱柜智能化改造与购销合同
- 2025版高速公路土方分包劳务合同模板
- 2025彩砖新材料研发与应用采购合同
- 2025年度物流行业司机聘用合同示范范本
- 2025年度高端住宅小区车位租赁服务合同
- 大学数学《实变函数》电子教案
- 高等数学绪论讲解课件
-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课件
- 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1课件
- 第二单元 劳动最光荣 课件32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优秀班主任的修炼手册 课件(共34张ppt)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课件
- 唱出好心情课件
- 高三开学教师大会PPT
- 媒体发稿推广合作协议模版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件(全)全书教学教程完整版电子教案最全幻灯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