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实验指导_第1页
摄影基础实验指导_第2页
摄影基础实验指导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一熟悉照相机一、实验目的:熟悉照相机的结构,掌握照相机的正确使用方法。二、实验器材:1、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2、ASA100黑白全色胶卷。三、实验原理:1、照相机的类型:按相机规格及像幅尺寸可分为: 大型相机。包括座机、组合式相机,使用胶片多为单页片。大型相机多用 于广告摄影、风光摄影等领域。 中型相机。最常见的是120相机,使用120胶卷。标准像幅有60x 60mm、 60x 45mm、60x 70mm、60x 90mm 等几种。 小型相机。最常见的是135相机,使用135胶卷。基本像幅是24x 36mm。 还有一种135半幅相机,仍使用135胶卷,但像幅是135相机的一半,为18

2、x 24mm。 超小型机。最常见的是110相机,使用110胶卷,像幅为13x17mm。还 有利用16mm电影胶卷拍摄的16mm相机,像幅为12x 17mm或10x 14mm。 最小的超小型机是像幅为 8x11mm的9.5mm的照相机。按取景方式可分为: 平视取景器式照相机,装有一组简单透镜组成的平视取景器,有独立的取 景和对焦装置,一般价格较低、取景明亮,但有视差。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物镜兼作取景镜头,取景、对焦、成像曝光都是通过 镜头进行,无视差,还可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一般结构较复杂,价格也较 高。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在一个垂直平面上有结构上连动的上下两只镜头,上 面一只镜头通过反光镜将影

3、像投射到对焦屏上,以供构图和对焦;下面一只 镜头用于成像曝光。这种相机结构简单,较耐用,便于低角度拍摄,但有视 差,而且取景器中影像与实际相反,拍摄动体不方便。2、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基本结构: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结构图请见教材 P15.四、实验要求:1、熟悉照相机的结构和功能。2、学会照相机装、卸胶卷及一般拍摄要领。五、实验地点:教室课堂。六、注意事项:1、按老师所讲逐步操作,切勿乱扳乱调。2、照相机背带挂脖子上并置胸前,以防意外摔跌、磕伤。七、实验步骤:1、熟悉照相机的结构和功能。 镜头。最主要的光学部件,作用是使被摄物在胶片上成像。 光圈。安装在镜头中间,由金属片组成可自由张合,改

4、变光孔大小。作用 是控制镜头进光量。 快门。快门是从时间上控制胶片曝光量的装置,作用是调节快门启闭时间 的长短以控制曝光量。 取景器。是用来观察被摄景物、确定拍摄范围、调整画面构图的装置。 联动调焦装置。由取景器与调焦装置结合而成,作用是供拍摄者选取景物 画面和调整物距与像据以保证景物在胶片上清晰成像。 输片机构。用于移动胶片,以未曝过光的胶片取代曝过光的胶片,准备下 一张拍摄,同时计数器统计已拍摄胶片张数。 机身。机身是照相机的暗房,作用是存放感光胶卷,要求绝对隔绝光线。2、照相机装、卸胶卷操作。 在室内或阴暗处向上拉起倒片器,打开相机后盖,将暗盒放入胶片舱,拉 出胶片片头插入卷片轴上。 扳

5、动卷片手把卷片,使胶片齿孔与齿轮吻合。关上后盖,扳动卷片手把至 最终位置,按快门后卷过一张胶片,然后再一次释放快门,接下来就可以正 式拍摄了。 胶卷拍完后, 卷片手把不能再扳动,这时需将曝光过的胶片倒回暗盒。 按下相机底部的倒片钮,松开卷片机构,翻出倒片器的小手把,顺时针转动 手把直至胶片全部倒回暗盒。这时可在阴暗处打开后盖,取出胶卷。八、思考题:1、照相机基本结构包含哪几部分?2、照相机装、卸胶卷对环境有什么要求?九、实验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实验二控制照片清晰度一、实验目的:熟练运用对焦、光圈、快门控制照片清晰度。二、实验器材:1、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三脚架、测光表。2、ASA100黑白

6、全色胶卷。三、实验原理:1、只有在对焦点上的景物最清晰,对焦点外景物的清晰程度受光圈大小的 影响光圈小清晰度高;光圈大清晰度低。2、拍摄距离相等的景物在任何光圈下清晰度一样。3、光圈除控制进光量外,还控制景深。而景深是焦点前后景物的清晰范围。4、快门除控制曝光时间长短外,还控制活动物体影像清晰度。5、提高影像清晰度的方法:小光圈大景深;高速快门。四、实验要求:1、选择有纵深排列景物,开大光圈,对近景和远景分别对焦后各拍摄一张。2、选择有纵深排列景物,对近景对焦,分别用最大、最小光圈各拍摄一张。3、选择运动物体,分别用高速快门、低速快门各拍摄一张。五、实验地点:校园外景。六、注意事项:1、变动快

7、门(或光圈)时,要相应调整光圈(或快门),以保证曝光量不变。2、快门速度低于1/60秒时,要用三脚架。七、实验步骤:1、选择有纵深排列景物(如10只酒瓶一字排开),开大光圈至F1.8,对最 近一只酒瓶和最远一只酒瓶分别对焦后各拍摄一张。2、选择有纵深排列景物(如 10只酒瓶一字排开),对最近一只酒瓶对焦, 分别用最大光圈F1.8、最小光圈F16各拍摄一张。(注意相应调整快门, 以保证曝光量不变)。3、 选择运动物体(如跑步运动员),分别用高速快门1/500秒、低速快门1/60 秒各拍摄一张。(注意相应调整光圈,以保证曝光量不变)。4、冲出胶卷,印放成照片并比较每张照片主体清晰度的差异,分析原因

8、、 总结规律。八、实验记录:相机型号号胶卷类别光度ISO拍摄日期年月日序号天气时间快门、i/、rw 光圈标题效果比较原因分析123456九、思考题:1、如何拍摄动感照片?2、如何才能有目的地控制照片清晰度?3、谈谈做过这个实验后的感受和体会。十、实验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并附上所拍照片。实验三 黑白胶片冲洗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黑白胶片冲洗方法。二、实验器材:1、暗袋、显影罐、1000ml量杯、剪刀、温度计、定时钟2、D-76显影液、F-5酸性定影液。3、已拍黑白全色胶卷。三、实验原理:1、通过冲洗过程中显影操作,将已曝光卤化银还原为由银粒组成的黑色影 像,再通过定影将未曝光卤化银溶解除去,留下稳

9、定的黑色影像。2、D-76显影液配万: 水(500C)750米吐尔2无水亚硫酸钠100对苯二酚5硼砂2加水至 1000F-5酸性坚膜定影液配方:水(500C)600 毫升硫代硫酸钠240 克无水亚硫酸钠 15 克 醋酸(28%48 毫升硼酸7.5克钾矶15克加水至1000毫升P83863、黑白冲洗原理及常用药品性能: 参见教材大学摄影基础教程四、实验要求:1、了解D-76显影液、F-5定影液配方组成及配制方法。2、用显影罐冲洗黑白胶卷一只。3、会鉴别胶片冲洗质量,分析冲洗效果。五、实验地点:学校暗室六、注意事项:1、黑白全色胶卷必须在全黑环境下装入显影罐。2、显影温度必须在20度左右。3、显影

10、时间必须准确,一般通过试验确定。4、用过的显影液显影能力下降,必须单独存放,不可倒回原瓶中。七、实验步骤:1、冲洗程序: 水洗润湿:1分钟 显影(18°C22°C): 8分钟 停显(水洗):15秒钟 定影:10分钟 水洗(流动水):30分钟 晾干(无灰尘)2、操作步骤: 将显影液温度调整到22°C。 在暗袋内将胶卷卷入显影罐。 水润湿。将清水注入显影罐让胶片润湿后再倒出来,一般1分钟即可。 注入显影液。将已调好温度的显影液(约 250300ml) 15秒内一次注入显 影罐内,同时连续搅动1分钟,胶片便开始显影。 显影。注入显影液一半即开始计时,并每隔1分钟搅动10

11、秒钟,同时保持溶液温度18°C22°C。新鲜药液显影8分钟即可。 停显。在显影终止时间前15秒钟倒出显影液,注入停显液(或清水),终止显影,而后倒出清水。一般停显时间越短越好,尽量控制在15秒钟以内。 定影。将定影液(250300ml)注入显影罐,并持续搅动。新鲜药液定影 10分钟即可。 水洗。定影10分钟后,取出轴芯,置于有流水盆中漂洗 30分钟。 晾干。水洗后胶片挂在无灰尘处晾干。 底片保存。胶卷干透后选出好底片装入底片袋备用。八、实验记录:胶卷牌号光度ISO显影液 影液冲洗日期年月日序号显影温度显影时间定影时间效果原因分析1234九、思考题:1、胶片冲洗过程中,有哪些

12、因素会影响胶片的冲洗效果?2、谈谈做过这个实验后的感受和体会。十、实验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并附上所冲洗底片四张。实验四 黑白印相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黑白照片印相方法。二、实验器材:1、印相箱、黑白放大机、玻璃、黑白底片、黑白印相纸、显影盆、竹夹。2、D-72显影液、F-5酸性定影液。三、实验原理:1、摄影的过程是感光胶片感光的过程,印相的过程则是感光纸感光的过程, 摄影感光得到的是被拍摄物体的负像,而印相则是透过负像(底片)传来的 光线,使感光纸感光,得到的是正像。2、印相是将负片的乳剂膜与感光纸乳剂膜相对,经过感光,使感光纸上产 生与负片大小相同的影像。3、D-72显影液配方:F-5酸性坚膜

13、定影液配方:水( 500C)750毫升水(500C)600毫升米吐尔3.1克硫代硫酸钠240克无水亚硫酸钠45克无水亚硫酸钠15克对苯二酚12克醋酸(28%48毫升无水碳酸纳67.5克硼酸7.5克溴化钾1.9克钾矶15克加水至1000毫升加水至1000毫升4、黑白冲洗原理及常用药品性能:参见教材大学摄影基础教程P8386四、实验要求:1、用印相箱印制黑白照片两张。2、用放大机光源印相制作底片样片五、实验地点:学校暗室。六、注意事项:1、D-72显影液三倍稀释后显影,显影时间一分半钟到两分钟,相纸曝光时 间由样片试验确定。2、户外日光下观察试样曝光及反差是否适中。七、实验步骤:1、用印相箱印制黑

14、白照片。 清洁印相箱、玻璃等物件,做好印相准备工作。 根据照片所需效果选择适当反差的印相纸。 选择好底片,将底片药膜面和印相纸药膜面相对放在印相箱压板下,并使 底片在相纸下面。 试样曝光,标准显影、定影,观察效果,确定曝光时间。 放置印相纸,依确定的曝光时间曝光。 相纸显影、定影、烘干。 比较每张照片效果的差异,分析原因、总结规律。2、用放大机光源印相制作底片样片。 清洁放大机、玻璃等物件,做好印相准备工作。 根据照片所需效果选择适当反差的印相纸。 选择好底片,将底片药膜面和印相纸药膜面相对放在两块玻璃中间,并使 底片在相纸上面。 根据印相尺寸要求,调整机身的高度使光照范围足够。 试样曝光,标

15、准显影、定影,观察效果,确定曝光时间。 放置印相纸,依确定的曝光时间曝光。 相纸显影、定影、烘干。 比较每张照片效果的差异,分析原因、总结规律。八、实验记录:相纸牌号相纸型号显影液 影液印相日期年月日序号曝光时间显影温度显影时间定影时间效果原因分析厂234九、思考题:1、试分析曝光时间、显影时间对照片效果的影响2、谈谈做过这个实验后的感受和体会。十、实验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并附上所印制的照片。实验五黑白照片放大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黑白照片放大方法。二、实验器材:1、黑白放大机、黑白底片、黑白放大纸、显影盆、竹夹。2、D-72显影液、F-5酸性定影液。三、实验原理:1、摄影的过程是感光胶片感光的

16、过程,放大的过程则是感光纸感光的过程, 摄影感光得到的是被拍摄物体的负像,而放大则是透过负像(底片)传来的 光线,使感光纸感光,得到的是正像。2、放大成像是底片的影像通过放大机的镜头投射到感光放大纸上结成放大 正像。水( 500C)750毫升水(500C)600毫升米吐尔3.1克硫代硫酸钠240克无水亚硫酸钠45克无水亚硫酸钠15克对苯二酚12克醋酸(28%48毫升无水碳酸纳67.5克硼酸7.5克溴化钾1.9克钾矶15克加水至1000毫升加水至1000毫升F-5酸性坚膜定影液配方:3、D-72显影液配方:4、黑白冲洗原理及常用药品性能: 参见教材大学摄影基础教程P8386四、实验要求:1、制作

17、出曝光正确、影调丰富的人像和风光照片各一张2、制作出高、中、低三种不同影调的照片各一张。五、实验地点:学校暗室。六、注意事项:1、D-72显影液三倍稀释后显影,显影时间一分半钟到两分钟,相纸曝光时 间由样片试验确定。2、户外日光下观察试样曝光及反差是否适中。七、实验步骤:1、清洁镜头、底片夹等物件,做好放大准备工作。2、根据照片所需效果选择适当反差的放大纸。3、选择好底片,将底片药膜面向下放在底片夹的两块玻璃中间,并将底片 倒置。4、根据放大尺寸要求,调整压纸板两条直尺的刻度位置并根据成像情况, 调整机身的高度。5、对焦。压纸板上垫上废相纸,以胶片齿孔是否清晰为准进行对焦。6、选择最优光圈(一

18、般由最大光圈缩小两档)。7、放一小块放大纸进行曝光试样,标准显影、定影,户外观察试样效果, 确定曝光时间。&放置放大纸,曝光放大。9、相纸显影、定影、烘干。10、比较每张照片效果的差异,分析原因、总结规律。八、实验记录:相纸牌号相纸型号显影液 影液放大日期年月日序号、i/、rw 光圈曝光时间显影温度定影时间效果原因分析12345九、思考题:1、为什么说暗房加工是再创作的手段?2、在放大制作中,要注意哪三个要点?3、谈谈做过这个实验后的感受和体会。十、实验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并附上所放制的照片实验六视点、光质、光线方向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视点对照片效果的影响。2、掌握光质对照片效果的

19、影响。3、掌握光线方向对照片效果的影响。实验器材:1、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测光表。2、ASA100黑白全色胶卷。三、实验原理:1、不同的拍摄角度(高视点、平视点、低视点,正面、侧面、背面)造成 景物的立体感、视觉冲击力大不一样。2、光质包含硬质光和软质光。硬质光方向性强,能产生浓重而边缘清晰的 阴影,立体造型好;软质光方向性弱,只产生微弱的阴影和柔软的边界,立 体感不强。3、 光线方向会影响照片的反差(即亮部和暗部的差别)。反差与物体的影调 范围和形状密切相关。4、不同方向光线的造型特点: 顺光使影像细节最为丰富,但质感差,立体感不强。 侧光使影像立体感最强。 逆光能产生反差最强的影像,并

20、能提炼画面,产生强烈的形式感。四、实验要求:1、对同一景物或人,运用不同视点拍摄多种效果(角度一一高、平、低, 正、侧、背面)的照片各一张。2、对同一景物或人,运用不同光质拍摄效果不同的照片各一张。3、对同一景物或人,分别运用顺光、侧光、逆光拍摄效果不同的照片各一 张。五、实验地点:校园外景六、注意事项:1、选择几何形状明显、透视关系强烈的景物。2、拍摄视点改变时,要注意曝光量的变化。3、改变拍摄视点即能改变光线方向。4、逆光拍摄时镜头前必须加遮光罩。5、光线方向变化时注意曝光量的变化,必须及时测光确定曝光量。七、实验步骤:1、选择几何形状、透视关系明显的同一景物(如椅子),分别俯拍、平拍、

21、仰拍此物体各一张,再从正面、侧面、背面拍摄此物体各一张。2、选择几何形状、透视关系明显的同一景物(如椅子),放在直射阳光下拍 摄一张,再放在阴影下拍摄一张。3、选择几何形状、透视关系明显的同一景物(如椅子),放在上午斜射阳光 下,改变拍摄点得到顺光、侧光、逆光的效果,各拍摄一张。4、冲洗胶卷,印放成照片并比较每张照片效果的差异,分析原因、总结规 律。八、实验记录:相机型号号胶卷类别光度ISO拍摄日期年月日序号天气时间快门、i/、rw 光圈标题效果比较原因分析1234567891011九、思考题:1、谈谈视点、光质、光线方向对照片效果的影响。2、谈谈做过这个实验后的感受和体会。十、实验作业:完成

22、实验报告并附上所拍照片一、实验目的:实验七 构图熟练掌握构图的基本法则,了解构图是表达作者思想内容的手段。实验器材:1、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测光表。2、ASA100黑白全色胶卷。三、实验原理:1、摄影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要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之中找出和谐、 统一的线条和影调并使之形成一个具有美感的画面;同时构图又是一个 组织画面的过程,它要在有限的空间里组织要表现的形象,形成一个特 定的结构,表达一定的想法,实现艺术构思。2、绘画构图是指画面的结构,一般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 成的画面分割形式,同时也包括线条、明暗、色彩等等在画面结构关系 中的组织形式。中国绘画的传统提法是“

23、布局、经营位置、章法”等等 构图是绘画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也是一幅摄影作品成败的关键。3、构图的特点: 艺术形式体现思想内容。 三度空间两度展示。 以视觉效果表现五官感受。 以有限视角表现最佳画面。 凝结动感的世界。 瞬间决定成败。 捕捉现场纪实。 以黑白表现五彩斑斓的世界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真实、自然是灵魂。4、画面的组织结构: 主体(兴趣中心)是组织画面的依据,是主题思想体现者,必须“简单、明确、唯一”和“突出、醒目”。 陪体是指陪衬主体的景物或人物,处于次要(非不重要)地位,不能喧 宾夺主,抢占主位。陪体的作用是与主体共同完成表现主题的内容,增 加画面的信息量,烘托气氛以及使画面造

24、型更丰富,具有形式美感。 前景是指离相机最近的物体,位于主体前方,一般由多层景物构成,有 时前景本身就是主体。前景可渲染主题,具有概括性;还可增强空间感, 强化主观地位,均衡画面,加强装饰性。 背景是指景物后的最后一层景物。背景的范围很广,包括山峦、大海、 森林、楼房、背景纸等等,作用上胜过陪体、前景。背景可烘托主体、 交待环境、点化中心、帮助构图。5、构图的基本形式: 对角线构图主体的主要线条以斜线分割画面时恰好成对角线。对角 线构图的特点之一是对角线是画面中最长的斜线,在视觉上的印象也最 强烈,因而显得最有力量;特点之二是富有强烈的动感。对角线构图是 运用斜线条构图,斜线本身带有顷斜感、运

25、动感和不安定感,因而最能 打破呆板的构图形式。运用中要注意陪体的轮廓线不能和主体的对角线 重叠,避免对角线被陪体淹没。常用线条对比、影调对比等的对比手法 来突出表现“对角线”。 三角形构图。三角形在所有的几何图形中是最稳定的。摄影中的三角形 构图也显得安然、稳定,给人坚如磐石之感。而倒置三角形却又是最不 稳定的;倾斜三角形的感觉在两者之间,有动荡之势。 十字形构图。具有平稳之感的水平线与垂直线相交呈“十”字形,给人 以画面规整、稳定和肃穆的感觉,常用于严肃、庄重和悲壮的画面,借 以表现神圣的形象和场面。 圆形构图。圆形给人视觉的印象是圆心突出一一在圆周每一点位置上的 构图都是均衡的,具有流动感

26、,因而给人饱满的感觉,显得很完整。 S形构图是指构图的主要线条呈“ S”状(中国画称为“之”字型构图), 在视觉上能够对观众的视线进行由近及远的引导,诱使观众按“ S'形的 顺序,渐渐地深入到画面的意境中去。 V形构图和W形构图都属于起伏线构图,用于表现画面中的情绪高低、强 弱对比,以及多变的画面节奏等。 框式构图是一种封闭式的构图,有如下特点:a. 画面四周形成一个方框,集中观众的视线,突出表现框内的景色。b. 框式构图选择有特点的前景,有美化装饰画面的功能,有一种图案美。c. 有身临其境之感,会产生凭窗眺望或抚栏观赏之感。d. 框的四周呈深色调,使画面稳定,有利于均衡画面构图。e.

27、 框式构图的照片具有纵深感。6构图的基本法则: 画面忌主次不分。 画面忌杂乱无章。 画面忌被横竖线条割裂。 横竖线条忌无变化,一字排开。 主体安排忌孤单无陪衬。 画面忌人与景重叠。 主体位置忌放在画面中心。 景物忌从正面拍摄。 水平线忌歪斜不稳。 忌水平线平均分割画面。四、实验要求:1、按所学习的构图原理,拍摄六种构图形式的照片各一张2、拍摄思想内容与构图形式相联系的照片一张。3、拍摄反构图法则的照片一张。五、实验地点:实验地点不限制。六、注意事项:1、训练观察力,从平常中发现出不平常的构图形式。2、构图形式与思想内容相结合。七、实验步骤:1、根据学过的构图原理,选择能符合对角线、三角形、十字

28、形、圆形、S形、V形、框形的景物,依对景物中主体测光拍摄出六种基本构图形式的 照片各一张。2、根据学过的构图原理,拍摄构图形式能表达思想内容的照片一张。3、根据学过的构图原理,拍摄不遵守构图法则但却又能表达思想内容的照 片一张。4、冲洗胶卷,印放成照片并比较每张照片效果的差异,分析原因、总结规 律。八、实验记录:相机型号号胶卷类别光度ISO拍摄日期年月日序号天气时间快门、i/、rw 光圈标题效果比较原因分析12345678九、思考题:1、构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2、黄金分割点在构图中的作用是什么?3、谈谈做过这个实验后的感受和体会。十、实验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并附上所拍照片。实验八 影调、质感一、

29、实验目的:1、掌握确定曝光量的方法;了解不同曝光量的拍摄效果。2、熟练运用被摄对象的影调、质感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二、实验器材:1、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三脚架、测光表。2、ASA100黑白全色胶卷。三、实验原理:1、大多数物体的形象都包含着由黑色至白色许多不同的灰度层次,摄影中 称之为影调。曝光量决定着物体影调层次的还原。2、如果影像的影调偏于浅色,称之为高调照片;而影像的影调主要由深色 调组成,则为低调照片。高调照片、低调照片拍摄时要确当控制曝光量。3、 质感源于人的触觉,但很多情况下靠视觉转换成触觉(幻觉)。层次丰富的影调是形成质感的基础。质感的表现依赖于光线的方向和曝光量。四、实验

30、要求:1、选择有明暗影调的景物或人,分别用亮部、暗部、平均曝光方法,各拍 摄一张,并比较它们的区别和效果。2、用艺术曝光的方法,拍摄高调、低调照片各一幅。3、选择表面粗糙和光滑的物体,拍摄出它们的表面特性各一幅。4、用测光表或相机内测光确定曝光量。五、实验地点:校园外景。六、注意事项:1、在选择三种曝光方法时,可先找出平均曝光值,再增减曝光量,确定其 余两种曝光量。2、在拍摄咼低调时,要考虑被摄物自身色调。咼调可选白墙、白布等作为 影调的基础,低调则相反。另外,曝光时间的欠和过,只能在一至二档 以内。3、光线方向和曝光量都对物体质感表现有影响。4、对物体要重点表现的部位测光,再根据要表现的效果

31、确定曝光量七、实验步骤:1、 选择有明暗影调的景物或人(如人站在斜射阳光下,成侧光效果),分别 靠近主体对亮部测光、对暗部测光,再平均测光,依测光数据各拍摄一张。2、将穿浅色衣服的被摄对象站在浅色背景前,被摄对象呈顺光照明效果, 对被摄对象深色部位重点测光,依测光数据再增加一至两档曝光量拍摄 即成高调照片。3、将穿深色衣服的被摄对象站在深色背景前,被摄对象呈侧光照明效果, 对被摄对象浅色部位重点测光,依测光数据再减少一至两档曝光量拍摄 即成低调照片。4、选择表面粗糙的物体(如枯树皮、岩石、石子路面),斜射阳光下呈侧光 照明效果,对被摄对象平均测光,依测光数据拍摄一张。5、选择表面光滑的物体(如

32、鸡蛋、排球、苹果),斜射阳光下呈顺光照明效 果,对被摄对象平均测光,依测光数据拍摄一张。6、冲洗胶卷,印放成照片并比较每张照片效果的差异,分析原因、总结规 律。八、实验记录:相机型号号胶卷类别光度ISO拍摄日期年月日序号天气时间快门、i/、rw 光圈标题效果比较原因分析1234567九、思考题:1、如何拍摄人物剪影照片?2、如何拍摄咼、低调人像照片?3、试分析婚纱影楼人像照片特点。4、谈谈做过这个实验后的感受和体会。十、实验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并附上所拍照片实验九弱光控制一、实验目的:1、掌握夜景拍摄方法。2、掌握室内现有光拍摄方法。二、实验器材:1、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三脚架、快门线、测光

33、表。2、ASA100黑白全色胶卷、ASA100彩色日光型胶卷。三、实验原理:1、弱光是相对户外日光而言,一般指夜景光线和室内现有光(俗称现场光, 指普通灯光或窗户透进光)。弱光光线较弱,需相对孔径(最大光圈)较 大的镜头,便于提高快门速度。2、弱光下测光时,可将测光表感光速度调节盘设置在比实际使用胶片更高 的档上,如二倍、四倍或更多,使测光表能够精确读数,然后将结果乘 上相应的倍数即可。3、弱光下曝光快门速度都比较低,会带来如下问题: 快门速度低于1/60秒时,手持相机拍摄将可能使影像发虚,应用三脚架 固定相机拍摄。 手指摁快门易使相机震动,应用快门线或相机自拍器控制快门。 快门速度低于1/8

34、秒时曝光倒易律会失效,而倒易律失效会导致曝光量不 足,应注意拍摄时充足曝光。四、实验要求:1、拍摄黑白、彩色夜景照片各一张。2、拍摄室内现有光人像、静物黑白照片各一张。五、实验地点:实验地点不限。六、注意事项:1、快门速度低于1/8秒时曝光倒易律会失效,曝光量宁多勿欠2、用三脚架固定相机拍摄。七、实验步骤:1、夜景拍摄步骤: 在夜晚过街天桥上支好三脚架,镜头对着街景固定好相机,上好快门线。 先将测光表感光速度调节盘调到 ASA1600,再定光圈F8,平均测光确定 快门速度(一般为1/60秒以下慢速度)。 依测定快门速度再放慢四档拍摄夜景黑白、彩色照片各一张。2、室内现有光拍摄步骤: 选择室内台

35、灯下看书人物或手表等静物,用三脚架固定好相机,上好快 门线。 先将测光表感光速度调节盘调到 ASA1600,再定光圈F8,对人或静物重 点测光确定快门速度(一般为1/60秒以下慢速度)。 依测定快门速度再放慢四档拍摄黑白照片各一张。3、冲出胶卷,印放成照片并比较每张照片效果的差异,分析原因、总结规 律。八、实验记录:相机型号号胶卷类别光度ISO拍摄日期年月日序号天气时间快门、i/、rw 光圈标题效果比较原因分析1234九、思考题:谈谈拍摄夜景照片的体会。十、实验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并附上所拍摄照片实验十室内人像用光一、实验目的:了解光的基本原理与造型方法,熟练掌握人造光源下人像造型及效果。实验器

36、材:1、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70210mm变焦镜头、三脚架、快门线、测光表。2、ASA100黑白全色胶卷。3、人像摄影灯具、背景。三、实验原理:1、人造光源的方向、光强和光质可根据拍摄意图随意安排。一般用人造光 源模拟自然光,使被摄对象更为自然。2、为保证相机和被摄对象之间留有足够空间以布置灯具,应尽量用长焦距 镜头拍摄,这样也可避免镜头太近造成被摄对象紧张不自然。3、长焦距镜头透视弱,可使被摄对象不会透视变形。4、快门速度低于1/60秒时,手持相机拍摄将可能使影像发虚,应使用三脚 架固定相机拍摄。5、手指摁快门易使相机震动,应用快门线控制快门。&快门速度低于1/8秒时,被拍摄对象

37、易晃动造成影像发虚,应尽量用高速 胶卷拍摄。7、顺光人像细节最为丰富,但质感差,立体感不强;侧光人像立体感最强, 质感表现好;逆光人像反差大,暗背景时易形成轮廓光,形式感强,能 提炼画面、美化画面。8、高调照片是指照片影像的影调偏于浅色;而低调照片是指照片影像的影 调主要由深色调组成。中间调照片影像的影调则深浅比较均衡,深浅过 渡也自然,层次比较丰富。四、实验要求:1、拍摄出顺光、侧光、逆光三种光效的人像照片各一张。2、拍摄出高调、中间调、低调的人物肖像各一张。五、实验地点:灯光摄影室。六、注意事项:1、在拍摄用光时,应先开主光灯,然后再开辅光灯,最后是效果灯。2、被摄体的阴影只能在一侧,方向

38、要一致。3、摆拍中抓取典型瞬间拍摄人物肖像。4、易犯错误:构图时人物歪斜。人物脸部拍得太小。七、实验步骤:1、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支好,镜头朝向被摄对象。2、被摄对象坐背景前凳上,将主光分别以顺光、正侧光、逆光照明被摄对 象,在机位方向再打一辅助光,对被摄对象测光,确定曝光量各拍摄一3、将穿浅色衣服的被摄对象坐在浅色背景前,背景打光,主光以柔和顺光 照明被摄对象,对被摄对象深色部分重点测光,依测光数据再增加一至 两档曝光量拍摄即成高调照片。4、将穿蓝色或灰色衣服的被摄对象坐在灰色背景前,背景打光,主光以前 侧光照明被摄对象,在机位方向再打一辅助光,对被摄对象浅色部分(如 脸部)重点测光,依测光

39、数据拍摄即成中间调照片。5、将穿深色衣服的被摄对象坐在深色背景前,背景不打光,主光以前侧光 照明被摄对象,对被摄对象浅色部分(如脸部)重点测光,依测光数据 再减少一至两档曝光量拍摄即成低调照片。6、冲出胶卷,印放成照片并比较每张照片效果的差异,分析原因、总结规 律。八、实验记录:相机型号号胶卷类别光度ISO拍摄日期年月日序号快门、i/、rw 光圈标题效果比较原因分析厂234 :56九、思考题:1、拍摄儿童和老人用光有什么不同?2、谈谈光在摄影造型中的作用?3、谈谈做过这个实验后的感受和体会。十、实验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并附上所拍照片。实验十一静物摄影一、实验目的:综合运用学过的用光、构图原理,尝

40、试广告摄影的拍摄。二、实验器材:1、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70210mm变焦镜头、测光表、三脚架、快门线。2、静物摄影台、摄影灯具。3、ASA100黑白全色胶卷。三、实验原理:1、长焦距镜头能在较远的距离上拍摄到较大的图像,这样可保证相机和被 摄对象之间留有足够空间以布置灯具;长焦距镜头透视弱的特性,还可 使被摄对象不会透视变形。2、 静物摄影要求景深大,故常用小光圈、低速快门,而快门速度低于1/60 秒时,手持相机拍摄将可能使影像发虚,应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拍摄。3、三脚架固定相机也可使拍摄距离保持不变,保证影像清晰度。4、手指摁快门易使相机震动,应用快门线控制快门。5、 质感源于人的触觉,

41、但很多情况下靠视觉转换成触觉(幻觉)。层次丰富 的影调是形成质感的基础。四、实验要求:选择三种不同质感的静物,并将它们拍摄出具有一定艺术特色的照片各一 张。五、实验地点:灯光摄影室。六、注意事项:1、要有一个主题构思和拍摄时的技术方案。2、在拍摄时对不同质感的物体应选用合适的光源。曝光与背景的处理十分 关键,它们是营造气氛,烘托主体的重要手段。七、实验步骤:1、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支好,镜头朝向静物摄影台半透明丙烯戎.5X2.空米曲规直栗Si. m米 fcl.53feftl- E米高 1, 0*2、将一瓶啤酒标签朝向镜头放在静物摄影台上,从静物摄影台下面向上打 柔光,照亮静物摄影台面,主光以柔

42、和前侧光照明啤酒瓶,在机位方向 再打一柔和辅助光,对啤酒瓶深色部分重点测光,依测光数据拍摄即可。3、将一块粗糙岩石放在静物摄影台上,从静物摄影台下面向上打柔光,照 亮静物摄影台面,主光以强烈侧光照明岩石,在机位方向再打一柔和辅 助光,对岩石平均测光,依测光数据拍摄即可。4、将一块灯芯绒布铺在静物摄影台上,再将一只鸡蛋放在布上,主光以强 烈侧光照明鸡蛋和布,在机位方向再打一柔和辅助光,对鸡蛋重点测光, 依测光数据拍摄即可。5、冲出胶卷,印放成照片并比较每张照片效果的差异,分析原因、总结规 律。八、实验记录:相机型号号胶卷类别光度ISO拍摄日期年月日序号快门、i/、rw 光圈标题效果比较原因分析1

43、23九、思考题:1、一般用什么性质光源拍摄玻璃器皿?2、谈谈做过这个实验后的感受和体会。十、实验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并附上所拍照片实验十二特技放大一、实验目的:掌握暗室放大常用影像处理方法,能放制特殊效果照片,具备分析、判断负 片及照片质量的能力。实验器材:1、黑白放大机、黑白底片、黑白放大纸、显影盆、竹夹。2、D-72显影液、F-5酸性定影液。三、实验原理:1、特技放大效果并不能改善劣质照片的质量,但可使一张好的照片增色许 多。2、注意特技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不要为形式而形式。3、常见的特技放大方法: 照片边界的处理 带黑边照片的制作 边缘虚化照片的制作照片四周的黑化咼反差照片 适用于特硬胶片的

44、题材一一形象分明而强烈 用特硬胶片制作只有黑白两种影调照片:用黑白电影正片翻拍一一曝光不足,显影延长 用正片拷贝负片一一负拷正,正拷负,再放大。加饰纹理 用表面带纹理相纸 用特硬片制作带纹理负片叠放“淡”,再用大光圈放用正片拍图案或纹理,曝光量减少,显影不足 大。光影照片 不用相机,只将被摄物置于放大纸上曝光即可。 不透明物产生边缘清晰的影像。半透明物产生深浅不同的灰色影像。 用放大机最小光圈曝光 实物和负片结合制作光影照片:a. 在放大机下,将实物压在放大纸上。在镜头前加红色安全滤光片,开启放 大机光源观察光影,在安排满意时去除红色滤光片进行曝光。b. 将相纸显影,在刚显出影像时即取出水洗。

45、除去表面水迹后置于放大机下。c. 使用负片放大前,应在安全滤光片下安排影像的位置,然后曝光。d. 将曝光好的相纸显影、定影、水洗后即可得到所需照片。多底合成 用于合成的影像宜简不宜繁。 用放大机最小光圈曝光放大。两次放大合成 两次放大合成:在同一张放大纸上先后用两张负片作两次曝光制作照片, 其影像大小、密度、合成后的构图可分别控制。 条件:a. 两负片的透视关系、光线方向应一致,影像反差及密度适宜用同一号放大 纸。b. 影像宜简不宜繁。浮雕法 浮雕法:用一张普通负片制成一幅具有浮雕效果的照片。照片原有的 丰富影调被压缩为灰色影调。影像简单而明确、光线暗淡、光比小的负 片易效果好。 制作方法:用

46、全色黑白片拷贝正像片 (影调丰富)。将正负片叠合,但 影像略微错开(有明显轮廓线)。硬性放大纸放大。 浮雕照片详细制作步骤:a. 用一张全色黑白胶片通过接触印相法制作影调连续的正片。b. 将胶片置于浓度减半的相纸显影液中显影(适当曝光过度、显影不足)。c. 用上述方法制作若干影像密度不同的正片, 选择其中与负片重叠后可使影 像几乎抵消的那张备用。d. 将正负片重叠,但影像应稍微错开,以能看到明显的轮廓线。固定在放大 机底片夹的玻璃片框内放大。e. 将曝光好的相纸显影、定影、水洗后即可得到浮雕照片。中途曝光法 中途曝光法是在感光材料显影的过程中,进行额外曝光,从而将影像部分 地反转一一萨巴蒂效应

47、。 中途曝光结果因负片密度、反差、显影时间及条件而异,很难预测,因此 必须试样,确定影像是否反转及反转的程度。 特点:画面主要由黑白组成,在影像边界产生明显的白色细线,装饰趣味 很浓。四、实验要求:运用暗房技巧放大制作黑白特技照片两张。五、实验地点:学校暗室。六、注意事项:1、D-72显影液三倍稀释后显影,显影时间一分半到两分钟,相纸曝光时间 由样片试验确定。2、注意特技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不要为形式而形式。七、实验步骤:1、实物和负片结合制作光影照片: 在放大机下,将实物压在放大纸上。在镜头前加红色安全滤光片,开启放 大机光源观察光影,在安排满意时去除红色滤光片进行曝光。 将相纸显影,在刚显出影像时即取出水洗。除去表面水迹后置于放大机下。 使用负片放大前,应在安全滤光片下安排影像的位置,然后曝光。 将曝光好的相纸显影、定影、水洗后即可得到所需照片。2、浮雕照片的制作: 用一张全色黑白胶片通过接触印相法制作影调连续的正片。 将胶片置于浓度减半的相纸显影液中显影(适当曝光过度、显影不足)。 用上述方法制作若干影像密度不同的正片,选择其中与负片重叠后可使影像几乎抵消的那张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