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教案(共13页)_第1页
国际金融教案(共13页)_第2页
国际金融教案(共13页)_第3页
国际金融教案(共13页)_第4页
国际金融教案(共13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际金融学教案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第一节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 一、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在封闭经济下,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是政府追求的主要经济目标,这三个目标概括了能使经济处于合理运行状态的主要条件。 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政策目标发生改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策目标的数量增加了,国际收支成为宏观调控所关注的变量之一;第二,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在封闭条件下的主要目标与国际收支这一新的目标之间的冲突成为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国际收支进入宏观调控目标的菜单之后,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就可以分为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两

2、部分。原有的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反映经济内部运行情况的政策目标可以归入内部均衡目标之中。 将内部均衡定义为国民经济处于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的均衡,它是个含有价值判断的概念,反映了一国所应追求的国际收支状态。那么外部均衡的定义可以简单表述为: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经常账户余额。 二、 外部均衡的标准 1. 经济理性 假定一国可以按世界利率无限制地借款或贷款,那么存在着收益率高于这一利率的投资机会而国内储蓄又不能满足时,符合理性的行为就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款以使本国投资大于国内储蓄,该国出现经常账户赤字。这可参见图8-1。 图示: 储蓄、投资和经常账户 确

3、定一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基础是其国内的储蓄、投资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各国储蓄(也就是消费)与投资之间存在的差异分别是由各国不同的时间偏好与资本生产率决定的。 (1) 时间偏好的差异。 图示:时间偏好差异与经常账户 CA1 + CA2+Car = 0 因此,在利用国外的资金弥补本国储蓄不足时,必须考虑到今后能否实现相应的经常账户盈余来偿还债务,否则一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就是不可维持的。 有助于判断可维持性的两个方法是: 第一,分析资金流入的具体情况。 第二,分析债务比率指标。 三、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 我们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某一均衡目标时,这一措施可能会同时造成开放经济另一均衡问题的改善,也

4、有可能对另一均衡问题造成干扰或破坏。一般地,我们将前者称为内外均衡的一致,后者称为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 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Meade)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 当然,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冲突的性质及表现形式都与固定汇率制下有很多不同。为区别起见,我们将米德分析中的与开放经济特定运行区间相联系的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称为狭义的内外均衡冲突,而将一般情况下的实现某一均衡目标的努力对另一均衡目标的干扰或破坏这一现象称为广义的内外均衡冲突。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 第一,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 第二,国际间经济波动的传递。 第三,

5、与基本经济因素无关的国际资金的投机性冲击。 在本节的最后,我们可对内外均衡冲突问题作一小结: 第一,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 第二,内外均衡冲突的产生是与某种特定的调控方式直接相对应的。 第三,内外均衡冲突问题说明:在开放经济下,单纯运用调节社会总需求 这一封闭经济的政策工具是不足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开放经济的调控需要有新的政策工具,需要对政策工具有新的运用方 式。第二节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调控原理一、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 1. 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工具 (1) 需求增减型政策。需求增减型政策主要是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节总需求的过程中有着各自

6、不同的特点。 第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能对外部均衡还有特定的作用机制。(2) 需求转换型政策。需求转换型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与直接管制政 策。 2. 调节社会总供给的工具 3. 提供融资的工具 二、 开放经济下政策调控的基本原理 1. 关于政策协调的“丁伯根原则” 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JTinbergen)是第一个经济学诺贝尔奖的得主(1969年),他最早提出了将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指出要实现几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几种有效的。 2.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蒙代尔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每一工具被合理地指派给一个目标,并且在该目标偏离其最佳水平时按规则进行调控

7、,那么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得到最佳调控目标。“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每一目标应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开放经济的政策调控理论,它与丁伯根原则一起确定了开放经济下政策调控的基本思想,即:针对内外均衡目标,确定不同政策工具的指派对象,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协调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一般来说,我们将这一政策间的指派与协调称为“政策搭配”。 三、 开放经济下政策搭配的运用简介 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蒙代尔是以预算作为财政政策的代表(图中用横轴表示),以货币供给作为货币政策的代表(图中以竖轴表示),来论述其搭配方法的。在蒙代尔的分析中,外部均衡被

8、视为总差额的衡。 图示: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2. 支出转换型政策与支出增减型政策的搭配 转换型政策与支出增减型政策的搭配,按斯旺的见解: 图示: 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 图中,横轴表示国内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政府的支出增减型政策可以明显影响国内支出总水平。竖轴表示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直接标价法),单位外币折合的本币数上升,表示本币贬值。假定外部均衡就是经常账户平衡。 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的政策运用与效果第一节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短期内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力: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在西方的文献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被称为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workh

9、orse),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对象是一个开放的小型国家,对国际资金流动采取了流量分析。它的分析前提有:第一,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第二,即使在长期,购买力平价也不存在。第三,不存在汇率将发生变动的预期,投资者风险中立。 一、短期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力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简介 图示: 封闭条件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分析 2、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1)货币政策分析 图示:固定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状态 图示: 固定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分析 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金完全流动时,货币扩张在短期内也无法对经济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此时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2)财政

10、政策分析 图示: 固定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财政政策分析 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金可完全流动时,财政扩张不能影响利率,但会带来国民收入较大幅度(与封闭条件下相比)的提高。 3、 浮动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在浮动汇率制下,我们对财政、货币政策研究的分析方法同固定汇率制下相比有很大不同。 第一,经济的主要调整机制不是由国际收支不平衡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调 整,而是由国际收支不平衡引起的汇率调整。 第二,我们假定本国货币贬值能改善经常账户收支,增加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这就是说,本国货币贬值能使BP曲线与IS曲线右移。 (1) 货币政策分析 在浮动汇率制下,当资金完全流动时,货币扩张会使收入上

11、升,本币贬值,对利率无影响。 (2)财政政策分析 图示:浮动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财政政策分析 在浮动汇率制下,当资金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本币升值,对收入、利率均不能产生影响。 4、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一个应用:三元悖论 如果将资金的完全流动、稳定的汇率制度、独立的货币政策作为三个独立的目标,那么经济当局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目标,而必然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稳定的汇率制度、资金的完全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个目标就如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政府不能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而只能在选择其中两个的同时放弃另外一个,这便被称为“三元悖论”,上述表述这个关系的三角形便被称为“克鲁格曼三角”。

12、第二节:汇率政策一、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影响1、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解析(1)引起出口成本结构变化(2)降低进口原材料成本(3)促进产业结构升级(4)远期预测2、外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3、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4、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导向型产业二、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水平主要有外汇市场的供求决定的汇率制度(管理浮动制)其他汇率制度爬行盯住制是指汇率可以作经常的小幅度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目标区是指汇率浮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内(如中心汇率上下10%)的汇率制度货币局制度在法律中规定本币与某一外币保

13、持固定汇率,并且对本币的发行作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的汇率制度三、政府对汇率的干预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对美元汇率干预案例第三节:直接管制政策一、直接管制政府用行政手段对对外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的干预和控制管制的目的管制的要素管制对象 管制实施者 管制方式 管制范围管制效果二、货币自由兑换问题货币自由兑换是指在外汇市场上能自由的实施本币与其他外币的兑换国际收支帐户中的货币兑换货币兑换的条件兑换中的问题资本外逃获资本内流的案例第四节:国际储备政策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一种资产须具备三个特征,成为

14、国际储备。二个特征是流动性,即变为现金的能力。三个特征是普遍接受性,即它是否能在外汇市场上或在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遍接受。 一、国际储备的构成自有储备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份额)特别提款权借入储备备用信贷 互惠信贷协议 本国商业银行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二、国际储备的作用三、国际储备的管理第五节:其他政策一、供给政策二、科技政策三、 产业政策等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以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包括:有法律约束力的关于货币国际关系的规章和制度具有传统约束力

15、的各国在实践中共同遵守的某些规则和做法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一些全球或地区性的多边官方金融机构二、确定货币体系的标准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本位币)作为国际流通、支付和交换媒介的主要货币是什么作为主要流通、支付和交换媒介的货币是什么,与本位货币的关系是什么三、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的来源、形式和数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充分的国际货币,并规定国际货币及其与各国货币的相互关系。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确定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调节机制内容:汇率机制、对逆差国的融资机制、对国际货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纪律约束机制)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调机制或建立

16、有关的协调和监督机构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 一、 国际金本位制简介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是:黄金不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而且可以自由输出入,一国的金币同另一国的金币或代表金币流通的其他金属(比如银)铸币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在金币流通的国家内,金币还可以自由铸造。 二、 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 1.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外部均衡目标处于首要位置,它体现为维持汇率的稳定。 2. 国际金本位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机制 3. 国际金本位制下内外均衡的表现形式 调节机制而实现。这一自动调节机制就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Hume)最早指出的“物价现金流动机

17、制”(pricespecieflow mechanism)。物价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下的。这些前提主要包括: 第一,政府严格按金本位制的要求实施货币政策,保持黄金的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当国际收支因素带来黄金储备变动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时,不得采取冲销措施。 第二,不存在国际资金流动。第三,商品价格具有完全弹性。 图示: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的调节过程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内外均衡实现机制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自发性。第二,对称性。 第三,稳定性。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内外均衡实现机制也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的,这体现在: 第一,它要求各国政府遵守特定的“游戏规则”

18、。 第二,当商品价格不具有完全弹性时,这一机制常常会破坏内部均衡。 第三,总的来说,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有其物质基础,那就是世界黄金产量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供给量的需要。 三、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促进国际间政策协调。 第二,实行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第三,取消对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但是对国际资金流动进行限制。 “双挂钩”示意图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 1.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内部均衡目标凸显出了其重要地位,布雷顿森

19、林体系在建立时也宣布促进各国经济的稳定。并且又限制国际资金的流动,因此外部均衡就直接体现为实现经常账户平衡,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就决定它们的内外均衡实现机制是不同的,从而最终导致各国外部均衡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内外均衡实现机制 一是以政策调节为主 。 二是在内外均衡实现问题上存在不对称性,这首先体现在美国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的内外均衡实现机制。 3. 从内外均衡问题角度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外部均衡目标是完全不同的。美国的外部均衡目标体现为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和可兑换,这要求美国控制美元向境外输出;而其他国家的外部均衡目

20、标体现为尽可能地积累美元储备,这就要求美元大量向境外输出。美元的这种两难,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的,故又被称为特里芬两难(Triffin dilemma)。 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就是美元危机不断爆发拯救再爆发直至崩溃的过程。美元危机是理解这一过程的中心线索。 第三节 牙买加体系 一、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简介 1976年1月于牙买加首都金斯顿签署了一个协议,称为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的第二次修订案,从此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牙买加体系

21、。 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汇率安排多样化。 第二,黄金非货币化。 第三,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第四,扩大基金组织的份额。 第五,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数量和限额。 现行的牙买加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黄金非货币化。 第二,储备货币多样化。 第三,汇率制度多样化。 二、 牙买加体系下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 1. 牙买加体系下的内外均衡实现机制 第一,在政府通过政策牙买加体系下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搭配实现内外均衡的同时,经济自发调节机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在内外均衡的关系上,内部均衡居于首要位置。 第三,在实现内外均衡过程中,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地位有所下降。 三、 牙买加体系的运行

22、情况 首先,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间的经济交往继续得到迅速发展。 其次,在牙买加体系下,各国的政策自主性得到加强。再次,牙买加体系经受了多次各种因素带来的冲击,始终显示了比较强的适应能力。 当然,牙买加体系本身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导致它在运行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第四节:次贷危机冲击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剧烈冲击下,如何进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反危机的国际协调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这一问题的协调结果将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治理和危机后的世界经济与金融的运行带来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事实证明,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是发生美国次贷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在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各种原因中,缺少全球范围内对国际收支长期失衡时的有效调节机制,使美国长期保持经常帐户庞大逆差;美元作为主导性国际货币的无节制过量发行,是导致金融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主要原因;美元汇率在单独浮动时的过度波动和其它由美国主导的金融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是转嫁美国经济困难并使次贷危机向全球蔓延的主要途径;这些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性缺陷既给世界经济和金融的运行积累了深刻的内在矛盾,也成为引发次贷危机并使危机向全球化发展的深层次因素。这些论证表明,用一国货币作为面对由次贷危机发展起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剧烈冲击,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