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章 绪论本章先给出了本次设计的任务书然后说明了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电流源的课题背景, 随后介绍了数控电流源的技术发展历程,最后提到研制基于 AT89S51单片机的意义和本设 计所要满足课题要求。1.1数控电流源的发展趋势数控电源是从 80年代才真正的发展起来的,期间系统的电力电子理论开始建立。这 些理论为其后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数控电源技术有 了长足的发展。但其产品存在数控程度达不到要求、分辨率不高、功率密度比较低、可 靠性较差的缺点。因此数控电源主要的发展方向,是针对上述缺点不断加以改善。单片 机技术及电压转换模块的出现为精确数控电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新
2、的变换技术 和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专用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件的研制应用,到 90年代,已出现了数控精度达到 0.05V 的数控电源,功率密度达到每立方英寸 50W 的数控电 源。从 90年代末起,随着对系统更高效率和更低功耗的需求,电信与数据通讯设备的技 术更新推动电源行业中直流 /直流电源转换器向更高灵活性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 80年代 的第一代分布式供电系统开始转向到 20世纪末更为先进的第四代分布式供电结构以及中 间母线结构,直流 /直流电源行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如何在现有系统加入嵌入式电源 智能系统和数字控制。早在 90年代中,半导体生产商们就开发出了数控电源管理技术,而
3、在当时,这种方 案的性价比与当时广泛使用的模拟控制方案相比处于劣势,因而无法被广泛采用。由于板载电源管理的更广泛应用和行业能源节约和运行最优化的关注,电源行业和 半导体生产商们便开始共同开发这种名为“数控电源”的新产品。现今随着直流电源技术的飞跃发展 , 整流系统由以前的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控制发 展为微机控制 , 从而使直流电源智能化 , 具有遥测、遥信、遥控的三遥功能 , 基本实现了 直流电源的无人值守。从组成上, 数控电源可分成器件、 主电路与控制等三部分。 目前在电力电子器件方面, 几乎都为旋纽开关调节电压,调节精度不高,而且经常跳变,使用麻烦。数字化智能电源模块是针对传统智能电源模块的
4、不足提出的,数字化能够减少生产过 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人为参与的环节数,有效地解决电源模块中诸如可靠性、智能化和产品一致性等工程问题,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可维护性。1.2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意义低纹波、高精度稳定直流电流源是一种重要的电源,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得 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数控电流源开始出现,其以控制灵活、 调节方便的特点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电源技术尤其是数控电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 的工程技术,服务于行业。当今电源技术融合了电气、电子、系统集成、控制理论、材料 等诸多学科领域。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发展而带来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给电源技术提 供了广阔
5、的发展前景,同时也给电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数控电源在电子装置中 的普遍应用,普通电源在工作时产生误差,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精确度,电源在使用时会造 成许多不良后果。世界各国纷纷对电源产品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制定了一系列产品精度标 准,达标后才能够进入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满足国际标准的电源产品才能够获 得国际通行证。数控电源是 8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产品,期间系统的电力电子理论开始建 立。这些理论为其后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在以后的时间里,数控电源开始长 足的发展。现在市场上数控电源存在输出精度不高,功率密度比较低,带负载能力不强, 体积大,价格较高,操作繁琐,工作状态不稳定等弊端
6、,因此数控电源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针对上述缺点不断改善。所以,高密度的数控直流电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单片机技术及 电压转换模块的出现为精确数控电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新的变化技术和控制理论的 不断发展,各种类型专用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件的研制应用,到 90年代,以出现 了数控精度达 0.05V 的数控电源,功率密度已达 50W 的数控电源。从组成上,数控电源可 分为器件、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三部分。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基于微处理器的数控直流恒流源的设计,恒流源时能够向负载提 供恒定电流的电源,因此恒流源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通常的充电器对蓄电池充电时,随着蓄
7、电池端电压的逐渐升高,充电电流就会相 应的减少。为了保证恒流充电,必须随时提高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但采用恒流源充电后就 可以不必调整输出电压,从而使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恒流源还广泛用于 测量电路中,例如电阻器阻值的测量和分级,电缆电阻的测量等,且电流越稳定,测量就 越精确。 它既可以为各种放大电路提供偏流以稳定其静态工作点, 又可以作为其有源负载, 以提高放大倍数,并且在差动放大电路、脉冲产生电路中得到广泛应用。第 2章 方案比较及论证本章首先介绍了硬件设计中设计方案的选择,接着阐述了硬件中压控恒流模块和显示 模块的优缺点。并最终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和主要模块的选择方案,即采用 AT
8、89S51单片 机作为系统的控制单元。2.1总体方案论证要确定总的设计方案就要根据设计指标一定一个总的电路方案,在本次设计中我们选 择的是 AT89S51为总的控制单元,其具体的设计流程图如 2-1所示: 图 2-1总的电路设计流程图方案 1. 利用微处理器作为控制器,以它为中心设计外围电路,并利用 D/A转换形成 闭环回路。图 2-2方案一设计方框图本方案电路复杂,灵活性不高,效率低,不利于系统的扩展,对信号处理比较困难, 而且 CPLD 器件普遍比较昂贵,设计成本高。数控直流电流源由键盘、控制器、显示器、数模转换、电压电流转换和模数转换等部 分组成,键盘的作用是设定电流值和确定电流步进值;
9、 控制器的作用是将设定电流值的 8位 (或 12位二进制输出;显示器的作用是显示设定电流值;数模转换的作用是设定电流值的数字 量转换为模拟量;电压电流转换的作用是将电压转换成恒定电流输出;模数转换的作用是 将输出的模拟量再转换为数字量反馈到控制器,使实际输出电流值与设定电流值一致。 方案 2: 采用 AT89S51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控制单元, 通过 D/A转换将预定值送压控恒流源 得到恒定电流,同时通过 A/D送单片机显示实际值,系统还可实现步进控制功能。此方案 各类功能易于实现,能很好的满足题目的设计要求。设计方框图如图 2-3所示。 图 2-3方案二设计方框图2.2外围电路选择方案控制器主要
10、有单片机和可编程器件,单片机做主控器件,由于单片机在科学计算,数 据处理,过程控制,仪器仪表,辅助设计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操作起来简便,而且单 片机在适时控制方面有它独特的优势,本次电流源的制作正需要步进控制;而且可以用已 经做好的单片机开发板,用在显示和控制方比较方便。但是由于单片机的 I/O口相对有限, 需要用 8155等可编程器件进行口的扩展 ;我们但是对于可编程芯片,如 CPLD 或 FPGA 等, 对这些芯片的认知还不够、 在学习中也很少接触, 所以在这次论文中使用起来会比较困难。 而采用 AT89S51作为控制模块核心。单片机最小系统简单,容易制作 PCB ,算术功能强, 软件编
11、程灵活、 可以通过 ISP 方式将程序快速下载到芯片, 方便的实现程序的更新, 自由度 大,较好的发挥 C 语言的灵活性,可用编程实现各种算法和逻辑控制,同时其具有功耗低、 体积小、技术成熟和成本低等优点。基于以上分析,选择方案二 , 利用 AT89S51单片机将电流步进值或设定值通过换算由 D/A转换, 驱动恒流源电路实现电流输出。 输出电流经处理电路作 A/D转换反馈到单片机系 统,通过补偿算法调整电流的输出 , 以此提高输出的精度和稳定性。在器件的, D/A转换器 选用 8位优质 D/A转换芯片 DAC0832, 直接输出电压值, 且其输出电压能达到参考电压的 两倍, A/D转换器选用高
12、精度 8位模数转换芯片 AD0809。方案一:使用 LCD 数码管显示。 数码管采用 BCD 编码显示数字, 对外界环境要求低, 易于维护。但根据题目要求,如果需要同时显示给定值和测量值,需显示的内容较多,要 使用多个数码管动态显示,使电路变得复杂,加大了编程工作量。方案二:使用 LCD 显示。 LCD 具有轻薄短小,可视面积大,方便的显示汉字数字, 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功耗小,管较多,硬件设计和实物制作将方便化,且设计简单 等特点。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二。采用 19264D 汉字图形点阵液晶显示模块同时显示电流给定 值和实测值。方案一 :采用独立式按键电路,每个按键单独占有一根 I/O接口
13、线 , 每个 I/O口的工作 状态互不影响,此类键盘采用端口直接扫描方式。缺点为当按键较多时占用单片机的 I/O口数目较多。方案二 :采用标准 4X4键盘, 此类键盘采用矩阵式行列扫描方式, 优点是当按键较多 时可降低占用单片机的 I/O口数目,而且可以做到直接输入电流值而不必步进。题目要求可进行电流给定值的设置和步进调整,需要的按键比较多。综合考虑两种方 案及题目要求,采用方案二。系统需要多个电源,单片机、 A/D、 D/A、使用 5V 稳压电源,运放需要12V 稳压电 源,同时题目要求最高输出电流为 2000mA ,电源需为系统提供足够大的稳定电流。 综上所述,采用三端稳压集成 7805、
14、 7812、 7912分别得到5V 和12V 的稳定电压, 再外对 LM7812加功率管构成扩流电路 , 达到可以提供 3A 以上的电流。利用该方法实现的 电源电路简单,工作稳定可靠。方案一:采用开关电源的开关恒流源。其组成方框图如图 2-4所示。图中 C1、 C2为滤 波电容; K 是开关器件; D 是续流二极管; L 是扼流圈; PWM 是脉宽调制电路; KF 是电流反馈 电路; R0是电流取样电阻。在原理图电路上,通过精选元器件和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可 以使电路的分布参数得到有效控制。采用开关电源的开关恒流源主要特点是:振荡反馈电 容小,阻抗大,反馈电流小。 图 2-4采用开关电源的开关
15、恒流源组成框图方案二:采用集成稳压器构成的开关恒流源。图 2-5所示是是三端集成稳压器构成的 开关恒流源。当设定电阻 R 一定时,电路给负载 Ro 提供一恒定电流当 RL 发生变化时,由 IC 的输入输出压差进行自动补偿而使负载电流保持不变。 图 2-5 采用集成稳压器构成的开关恒流源原理框图本设计以 AT89S51单片机为中心控制器, 单片机控制按键设定输出电流值, 按键包括 “ +1”键和“ -1”键,用于设定电流值,该电流值通过单片机送入 D/A转化器 DAC0832转换为模拟量输出,该输出为电流值,再通过运放转换为电压值,该电压值通过压控恒流 电路得到稳定输出的电流。 同时设定的电流值
16、还将通过数码管显示电路显示, 以便于观察。 系统设计框图如下图 2-6所示。 图 2-6系统设计方框图第 3章 硬件电路设计本章首先介绍了供电电源电路的设计,然后是介绍了硬件电路的核心部分控制电 路, D/A转换电路和压控恒流源电路。其中供电电源电路是给整个硬件系统供电的,按键 设定好输出电流后单片机将电流数字量通过 P2口送入到 D/A转换器中, D/A转换器将其转 换为数字量后输出,在由压控恒流源模块转化为恒定的电流值,单片机控制 RT19264D STN 型汉字图形点阵液晶显示模块的数据端和时钟端,且 RT19264D STN的输出 Q0-Q7分别对 应接到数码管的 a-h 端口,从而实
17、现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的功能。从而完成整个硬件电 路的设计。3.1单片机介绍单片机是指一个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完整计算机系统。尽管他的大部分功能集成在一 块小芯片上,但是它具有一个完整计算机所需要的大部分部件:CPU 、内存、内部和外部 总线系统,目前大部分还会具有外存。同时集成诸如通讯接口、定时器,实时时钟等外围 设备。而现在最强大的单片机系统甚至可以将声音、图像、网络、复杂的输入输出系统集 成在一块芯片上。单片机也被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er ,是因为它最早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单 片机由芯片内仅有 CPU 的专用处理器发展而来。 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大量外围设备和 CPU
18、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而对提及要求严格的控 制设备当中。 INTEL 的 Z80是最早按照这种思想设计出的处理器,从此以后,单片机和专 用处理器的发展便分道扬镳。早期的单片机都是 8位或 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 INTEL 的 8031,因为简单可靠而 性能不错获得了很大的好评。此后在 8031上发展出了 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基于这一 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 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 开始出现了 16位单片机, 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 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高。随着 INTEL i
19、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 ARM 系列的广泛 应用, 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 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而传统的 8位 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 8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目前,高端的 32位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 300MHz , 性能直追 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 而普通的型号出厂 价格跌落至 1美元,最高端的型号也只有 10美元。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 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专用的 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 统。单片机比专用处理器更适合
20、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因此它得到了最多的应用。事实上单 片机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计算机。现代人类生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件电子和机械产品中都会 集成有单片机。手机、电话、计算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掌上电脑以及鼠标等电脑配 件中都配有 1-2部单片机。而个人电脑中也会有为数不少的单片机在工作。汽车上一般配 备 40多部单片机,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上甚至可能有数百台单片机在同时工作。单片机 的数量不仅远超过 PC 机和其他计算的综合,甚至比人类的数量还要多。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 , 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 , 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 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的体积小、质
21、量轻、价 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 与结构的最佳选择。单片机内部也用和电脑功能类似的模块,比如 CPU ,内存,并行总线,还有和硬盘作 用相同的存储器件,不同的是它的这些部件性能都相对我们的家用电脑弱很多,不过价钱 也是低的,一般不超过 10元即可,用它来做一些控制电器一类不是很复杂的工作足矣了。 我们现在用的全自动滚筒洗衣机、排烟罩、 VCD 等等的家电里面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 主要是作为控制部分的核心部件。它是一种在线式实时控制计算机,在线式就是现场控制,需要的是有较强的抗干扰能 力,较低的成本,这也是和离线式计算机的(比如家用 PC
22、 的主要区别。单片机是靠程序的,并且可以修改。通过不同的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尤其是特殊的 独特的一些功能,这是别的器件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做到的,有些则是花大力气也很难做 到的。一个不是很复杂的功能要是用美国 50年代开发的 74系列,或者 60年代的 CD4000系列这些纯硬件来搞定的话,电路一定是一块大 PCB 板,但是如果要是用美国 70年代成 功投放市场的系列单片机,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只因为单片机的通过你编写的程序可以 实现高智能,高效率,以及高可靠性。由于单片机对成本是敏感的,所以目前占统治地位的软件还是最低级汇编语言,它是 除了二进制机器码以上最低级的语言了,既然这么低级为什么还要
23、用呢?很多高级的语言 已经达到了可视化编程的水平为什么不用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单片机没有家用计算机那 样的 CPU ,也没有像硬盘那样的海量存储设备。一个可视化高级语言编写的小程序里面即 使只有一个按钮,也会达到几十 K 的尺寸。对于家用 PC 的硬盘来讲没什么,可是对于单片机来讲是不能接受的。单片机在硬件资源方面的利用率必须很高才行,所以汇编虽然原 始却还是在大量使用。一样的道理,如果把巨型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拿到家用 PC 上来运行,家用 PC 的也是承受不了的。可以说,二十世纪跨越了三个“电”的时代,即电气时代、电子时代和现已进入的电 脑时代。不过这种电脑通常是指个人计算机,简称
24、 PC 机。它由主机、键盘、显示器等组 成。还有一类计算机,大多数人却不怎么熟悉。这种计算机就是把智能赋予各种机械的单 片机(亦称微控制器 。顾名思义,这种计算机的最小系统只用了一片集成电路,即可进 行简单运算和控制。因为它体积小,通常都藏在被控机械的“肚子”里。它在整个装置中, 起着有如人类头脑的作用,它出了毛病整个装置就瘫痪了。现在这种单片机的使用领域已 十分广泛,如智能仪表、实时工控、通讯设备、导航系统、家用电器等。各种产品一旦用 上了单片机, 就能起到使产品升级换代的功效, 常在产品名称前冠以形容词 “智能型” , 如智能型洗衣机等。现在有些工厂的技术人员或其它业余电子开发者搞出来的某
25、些产品, 不是电路太复杂,就是功能太简单且极易被仿制。究其原因,可能就卡在产品未使用单片 机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上。AT89S51是一种带 8K 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檫除只读存储器 (FPEROM-Flash Progra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 的低电压,高性能 COMOS8的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该器件采用 ATMEL 搞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 MCS-51指令集和 输出管脚相兼容。8051系列的基本结构如下: 18位 CPU 24KB 字节掩膜 ROM 程序存储器 3128字节内部 RAM 数据存储器 4两个 16位定时 计
26、数器 51个全双工的异步串行口 65个中断源,两个中断优先级的中断控制器 7时钟电路,外接晶振和电容可产生 1.2MHz 12 MHz的时钟频率如图 3-1所示, AT89S51有四十条引脚,共分为端口线、电源线和控制线。 图 3-1 AT89S51的引脚1. 端口线(48 1P0.0-P0.7P0口 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 39-32号端子 。 2P1.0-P1.7P1口 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 1-8号端子 。 3P2.0-P2.7P2口 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 21-28号端子 。 4P3.0-P3.7P3口 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 10-17号端子 。这 4个 I/O口,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功能
27、。P0口有三个功能(1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做数据总线(D0-D7为数据总线接口(2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做地址总线(A0-A7为地址总线接口(3不扩展时,可做一般的 I/O使用,但内部无上拉电阻,作为输入或输出时应在外 部接上拉电阻。P1口只做 I/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P2口有两个功能:(1扩展外部存储器时,当做地址总线使用。(2做一般 I/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P3口有两个功能,除作为 I/O口使用外(其内部有上拉电阻 ,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由 特殊功能寄存器来设置,上拉电阻当做输入时,上拉电阻将其电位拉高,若输入为低电 平则可提供电流源; 所以如果 P0口作为输入时, 处在高阻抗
28、状态, 只有外接一个上拉电 阻才有效。2. 电源VCC 为芯片电源,接 +5V; VSS 为接地线。 控制线 :控制线共有 4根(1 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 /片内 EPROM 编程脉冲 ALE功能:用来锁存 P0口送出的低 8位地址 PROG功能:片内有 EPROM 的芯片,在 EPROM 编程期间,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2 PSEN:外 ROM 读选通信号。(3 RST/VPD:复位 /备用电源 RST(Reset 功能:复位信号输入端。 VPD功能:在 Vcc 掉电情况下,接备用电源。(4 EA/Vpp:内外 ROM 选择 /片内 EPROM 编程电源。 EA功能:内外 ROM
29、选择端。 Vpp功能:片内有 EPROM 的芯片,在 EPROM 编程期间,施加编程电源 Vpp 。 3.2单片机时钟电路单片机时钟信号通常用两种电路形式得到:内部振荡方式和外部振荡方式。1、 内部振荡方式:AT89S51单片机内部带有时钟电路, 因此, 只需要在片外通过 XTAL1和 XTAL2引脚接入定时控制元件(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 ,即可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 荡器。2、外部振荡方式:把外部已有的时钟信号引入单片机内。这种方式适宜用来使单片 机的时钟与外部信号保持同步。在本设计中采用第一种方式,用晶振和电容构成谐振电路。 C3和 C4虽然没有严格要 求,但电容的大小影响振荡器振荡的稳定性
30、和起振的快速性,通常选择在 1030pF 左右。 而晶体振荡器一般选择 6MHz 和 12MHz 。 本时钟电路在 XTAL1和 XTAL2引脚分别接一个 22pF 的电容,两个引脚之间接入一个 12MHz 的晶振,电路如图 3-2所示。C3 图 3-2时钟电路3.3单片机复位电路复位时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其主要功能是 PC 初始化为 0000H ,使单片机从 0000H 单元开始执行程序。除了进入系统的正常初始化之外,当由于程序运行时出错或操作错误 使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时,为使单片机正常工作,也需要按复位键以重新启动。RST 引脚是复位信号的输入端,复位信号是高电平有效,其有效时间持续 24个
31、振荡 脉冲周期(即两个机器周期以上。复位操作有上电自动复位、按键电平复位、外部脉冲 复位和自动复位四种方式。在本设计中复位电路采用按键电平方式,电路如图 3-3所示, 使 RST 引脚(图中悬空脚经过 10u 电解电容与 VCC 电源接通,同时经过电阻与地连接 而实现。+5V 图 3-3 复位电路3.4控制电路设计本电路采用 AT89S51单片机, AT89S51单片机应用普遍,价格便宜。 MCS-51内核结构 单片机的数据存储器分为内部数据存储器和外部数据存储器。 MCS-51单片机的外部数据存 储器(RAM/IO空间为 64KB (地址为 0000H 0FFFFH ,一般通过 16位数据指
32、针 DPTR 来 访问, 且外部 RAM 和外部 I/O的地址安排是统一编址的。 MCS-51的内部数据存储器为 128B 或 256B (AT89S51的内部数据存储器为 128B ,地址空间为 00H 7FH , 8032、 8052和 8752的内部数据存储器为 256B , 地址空间为 00H 0FFH 。 AT89S51将内部数据存储器中的不同 区域从功能和用途方面来划分,可以分为 3个区域,即工作寄存器区(00H1FH 、位寻址 区(20H 2FH 、堆栈和数据缓冲器区(30H 7FH 或 30H0FFH 。本设计中的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如图 3-4所示。单片机的 P0口用于控制显示
33、单元电 路中的数码管的选定, P1口控制按键, P2口作为 D/A的 8位数据线端口,单片机的 P3.0和 P3.1 引脚控制显示电路中的 74LS164的时钟端和数据端。按键的功能是实现输出电流 的设置。按键 1、 2、 3、 4的功能分别是:设定、移位、加 1和减 1。当单片机的 P1口检 测到有按键按下时,启动数码管显示电路开始显示数值,按下加 1键显示数字加 1,按下移位键时移动数码管位数调整下一位数字。 输出电流设定好后单片机将电流数字量通过 P2口送入到 D/A转换器中, D/A转换器将其转换为数字量后输出。 图 3-4 单片机控制电路3.5转换电路设计DAC0832是一种 8分辨
34、率的典型的 D/A转换集成芯片, 与微处理器完全兼容。 内部为 双缓冲寄存器即输入寄存器和 DAC 寄存器。这个 DA 芯片以其价格低廉、接口简单、转换 控制容易等优点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DA 转换器是由 8位输入锁存器、 8位 DAC 寄存器、 8位 D/A转换电路及控制电路构成。该部分电路设计如图 3-5所示。 D/A转换器是接收数字量,输出一个与数字量相对应 的电流或电压信号的模拟量接口。本设计中 D/A转换器采用 DAC0832芯片。 AT89S51的 P2口作为数据端口与 DAC0832的 8位数据线相连。 DAC0832采用单缓冲工作方式,使芯片的 CS 、 2WR
35、 、 XFER 均与地相接, 1WR 由单片机的 P1.7口控制。 DAC0832由 8位输入锁存 器、 8位 DAC 寄存器、 8位 D/A转换电路及控制电路构成。数字量从 DAC0832的 D0-D78个 数据输入端口输入。 DAC0832与单片机的连接方式有两种:即单缓冲工作方式和双缓冲工 作方式。 在单缓冲工作方式下, 一个寄存器工作于直通状态, 一个工作于受控锁存器状态, 在不要求多相 D/A同时输出时,可以采用单缓冲方式,此时只需要一次写操作,就开始转 换,可以提高 D/A的数据吞吐量;在双缓冲工作方式下,两个寄存器均工作于受控锁存器 状态,当要求多个模拟量同时输出时,可采用这种方
36、式。本设计选用单缓冲工作方式,单 片机的 P1.7引脚来控制 DAC0832的转换工作。 U006图 3-5 D/A转换电路ADC0809由一个 8路模拟开关、一个地址锁存与译码器、一个 A/D转换器和一个三 态输出锁存器组成。多路开关可选通 8个模拟通道,允许 8路模拟量分时输入,共用 A/D转换器进行转换。三态输出锁器用于锁存 A/D转换完的数字量,当 OE 端为高电平时,才 可以从三态输出锁存器取走转换完的数据。ADC0809对输入模拟量要求:信号单极性,电压范围是 05V ,若信号太小,必须进 行放大;输入的模拟量在转换过程中应该保持不变,如若模拟量变化太快,则需在输入前 增加采样保持
37、电路。 图 3-6 ADC0809引脚图(1ADC0809的内部结构ADC0809的内部逻辑结构图如图 3-7所示。16 图 3-7 ADC0809内部逻辑结构图中多路开关可选通 8个模拟通道,允许 8路模拟量分时输入,共用一个 A/D转换器 进行转换,这是一种经济的多路数据采集方法。地址锁存与译码电路完成对 A 、 B 、 C 3个 地址位进行锁存和译码, 其译码输出用于通道选择, 其转换结果通过三态输出锁存器存放、 输出,因此可以直接与系统数据总线相连,表 3-1为通道选择表。表 3-1通道选择表 : (2信号引脚ADC0809芯片为 28引脚为双列直插式封装。对 ADC0809主要信号引
38、脚的功能说明如下:IN 7 IN模拟量输入通道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对应 ALE 上跳沿, A 、 B 、 C 地址状态送入地址锁存器中。17START转换启动信号。 START 上升沿时,复位 ADC0809; START 下降沿时启动芯片, 开始进行 A/D转换;在 A/D转换期间, START 应保持 低电平。本信号有时简写为 ST. A 、 B 、 C 地址线。 通道端口选择线, A 为低地址, C 为高地址, 引脚图中为 ADDA , ADDB 和 ADDC 。其地址状态与通道对应关系见表 9-1。CLK 时钟信号。 ADC0809的内部没有时钟电路,所需时钟信号由外界提供,因此
39、有时钟信号引脚。通常使用频率为 500KHz 的时钟信号EOC 转换结束信号。 EOC=0,正在进行转换; EOC=1,转换结束。使用中该状态信号 即可作为查询的状态标志,又可作为中断请求信号使用。D 7 D数据输出线。为三态缓冲输出形式,可以和单片机的数据线直接相连。 D 0为最低位, D7为最高OE 输出允许信号。用于控制三态输出锁存器向单片机输出转换得到的数据。 OE=0,输出数据线呈高阻; OE=1,输出转换得到的数据。Vcc +5V电源。Vref 参考电源参考电压用来与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比较,作为逐次逼近的基准。其典型值为 +5V(Vref (+ =+5V, Vref(-=-5V.3
40、.6供电电源电路由前面的论述可以知道选择串联型稳压电路,由于三端式的稳压器只有三个输出端, 性能稳定、价格低廉、应用方便,可以稳定输出电压,选择三端式的稳压器,电路连接图 为: 图 3-8正负 5V 电压输出18 图 3-9正负 12V 电压输出3.7 LCD显示器机构与原理本设计采用 RT19264D STN型汉字图形点阵液晶显示模块,可显示汉字及图形,内置 8192个中文汉字 (16X16点阵 、 128个字符 (12X16点阵 及 64X256点阵显示 RAM (GDRAM 。 可显示内容为 192列 64行,还带多种软件功能:光标显示、画面移位、自定义字符、 睡眠模式等。RT19264
41、D 与单片机接口:8位或 4位并行 /3位串行。 在本设计中, 采用 8位并行接法, RT19264D 与单片机 P2口相连,用于显示设定值与当前测量值。其接口如图 3-10所示。 图 3-10 RT19264D接口3.8 键盘1 键盘的选择及基本结构键盘按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独立式键盘和行列式键盘两类,每类按译码方式的不同又分 为编码式和非编码式两种。单片机中一般使用的都是用软件来识别和产生键代码的非编码 键盘。行列式键盘的编码方式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接口主要由一个行编码器和一个列19编码器构成;动态接口可采用计数器、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构成。这两种键盘由硬件完成 键的编码任务。一般在小型仪器仪
42、表和控制系统中,使用较多的是行列式和独立式的非编码键盘;如 果系统要求实现多键同时按下的处理,则用非编码独立方式较为合适。在该系统中采用的 是行列式键盘。行列式键盘中的键实际上就是一个机械开关,位于行线和列线的交点处,当键被按下 时,其交点的行线和列线接通,使相应行线或列线上的电平发生变化,根据电平变化情况 确定被按下的键。2 电路硬件说明(1在“单片机系统”区域中, 把单片机的 P3.0-P3.7端口通过 8联拨动拨码开关 JP3连接到“44行列式键盘”区域中的 M1-M4, N1-N4端口上。(2在“单片机系统”区域中,把单片机的 P0.0-P0.7端口连接到“静态数码显示模 块”区域中的
43、任何一个 a-h 端口上 ; 要求:P0.0对应着 a , P0.1对应着 b , P0.7对 应着 h 。3 程序设计内容(144矩阵键盘识别处理 。(2每个按键都有它的行值和列值,行值和列值的组合就是识别这个按键的编码。矩 阵的行线和列线分别通过两并行接口和 CPU 通信。键盘的一端 (列线 通过电阻接 VCC ,而 接地是通过程序输出数字“0”实现的。键盘处理程序的任务是:确定有无键按下,判断 哪一个键按下,键的功能是什么 ? 还要消除按键在闭合或断开时的抖动。两个并行口中, 一个输出扫描码,使按键逐行动态接地 ; 另一个并行口输入按键状态,由行扫描值和回馈 信号共同形成键编码而识别按键
44、,通过软件查表,查出该键的功能。4 键盘程序流程图所编程序首先对键盘进行识别看是否有键按下,若有键按下则对按键进行去抖动, 然后根据按键的物理位置计算键码,最后按键释放,这也就完成了一次按键输入,若无按 键释放则直接返回。下图为键盘程序流程图;20图 3-11键盘程序流程图该设计采用的是 AT89C51单片机和 4*4的键盘, LCD 液晶显示,各器件的管教都应一 一对应连接。本次设计中,我们用到的 LCD 是 12864,总共有 20个管脚。下图为 AT89C51单片机和键盘、显示器的连接图: 图 3-12 键盘显示与单片机的连接电路图 第 4章 软件设计一个完整的系统都是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的
45、,在前两章介绍了课题的硬件设计的原理 和电路,这一章主要介绍课题的软件设计。本章介绍了软件设计的流程图,首先给出系 统的整体主程序流程图,然后介绍了 AT89S51的程序设计,并叙述了按键扫描中出现触点 机械抖动的问题,采用软件延时方法去按键抖动。并阐述了 DAC0832进行 D/A转换时采用 数据锁存方法单缓冲工作方式和程序设计的流程。最后介绍了显示模块程序设计的流程 图和采用动态送显方式来驱动数码管。整个软件部分的设计是数控恒流源的重要部分, 合理的软件设计有利于简化整体的设计,能生成符合要求的信号,最终降低成本。 4.1主程序设计流程单片机初始化引脚和中断,当单片机的 P1口检测到有按键
46、按下时,如果是 S3键按下 电流值加 1,如果是 S4键按下,则电流值减 1。启动数码管显示电路开始显示数值,输出 电流设定好后单片机将电流数字量通过 P2口送入到 D/A转换器中, D/A转换器将其转换 为数字量后输出。本设计主程序流程图如图 4-1所 图 4-1主程序流程4.2程序设计AT89S51单片机内部主要由 9个部件组成:1个 8位中央处理器; 4KBFlash 存储器; 128B 的数据存储器; 32条 I/O口线; 2个定时器 /计数器; 1个具有 6个中断源、 4个优先 级的中断嵌套结构;用于多处理机通信、 I/O扩展或全双工 UART 的串行口;特殊功能寄 存器; 1个片内
47、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AT89S51系列单片机完全继承了 MCS-51的指令系统, 共有 111条指令,按其功能可分为五大类: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运算类指令、逻辑运算 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布尔操作。AT89S51具有 4K 的内置 Flash 可在线编程程序存储器,对于这样内部有 4KB 的程序 存储器的芯片,若 EA 引脚接 VCC (+5V ,则 PC 的值在 00FFFH (4KB 之间时, CPU 取指令时访问内部的程序存储器。若 PC 值大于 0FFFH 时,则访问外部的数据存储器。如 果 EA 引脚接 Vss (地 , 则内部的程序存储器被忽略, 即 CPU 只能访问外部的数据存
48、储器。 程序存储器的操作完全由 PC 控制。 对于内部有程序存储器 (ROM 或 EPROM 的芯片, EA 引脚可接高电平也可接低电平,而对于内部无程序存储器(如 8031和 8032的芯片,必 须扩展外部程序存储器, EA 引脚必须接地。本设计中通过引脚定义设定单片机控制其他器件的引脚。4.3 按键扫描本设计中按键采用查询方式,放在主程序中,当没有按键按下的时候,单片机循环主 程序,有按键按下时,转向相应的子程序。对于每一个按键,都有一个接口电路与单片机 相连,单片机查询到哪一个键按下,然后通过跳转指令转入该按键编码子程序,根据编码 方式控制 NE555的起振时间。按键按下或释放时,由于机
49、械弹性作用的影响,通常伴有一 定时间的触点机械抖动, ,然后其触点才稳定下来,抖动时间的长短与开关的机械特性有 关,一般为 5-10ms 。在触点抖动期间检测按键的通与断状态,可能导致判断出错,即按键 一次按下或释放被错误地认为是多次操作。为了克服按键触点机械抖动所致的检测误判, 必须采取去抖动措施,可从硬件、软件两方面考虑。在按键数比较少时,可采用硬件去抖 动,按键数比较多时,采用软件去抖动。硬件可采取在键输出端加 R-S 触发器或单稳态触 发器构成去抖动电路。软件上采取的措施是:在检测到有按键按下时,执行一个 10ms 左 右的延时程序后, 再确认, 该按键电平是否仍处于闭合状态电平, 若
50、仍保持闭合状态电平, 则确认该键处于闭合状态,同理,在检测到该键释放后,也采用相同的步骤进行确认,从 而消除抖动的影响。本设计中采用软件演示方法去按键抖动。4.4 D/A转换DAC0832进行 D/A转换,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对数据进行锁存:第一种方法是使输入寄存器工作在锁存状态,而 DAC 寄存器工作在直通状态,就是使 2WR 和 XFER 都为低电平, DAC 寄存器的锁存选通端得不到有效电平而直通。此外,使输 入寄存器的控制信号 ILE 处于高电平, CS 处于低电平,这样当 1WR 端来一个负脉冲时, 就可以完成 1次转换。第二种方法是使输入寄存器工作在直通状态,而 DAC 寄存器工作在锁
51、存状态,使 1 WR 和 CS 为低电平, ILE 为高电平,这样,输入寄存器的锁存选通信号处于无效状态而直通。当 2WR 和 XFER 端输入 1个负脉冲时,使得 DAC 寄存器工作在锁存状态,提供锁存数据进 行转换。根据以上 DAC0832的输入寄存器和 DAC 寄存器不同的控制方法, DAC0832有如下 3种 工作方式:单缓冲方式:单缓冲方式是控制输入寄存器和 DAC 寄存器同时接受资料,或者只用输 入寄存器而把 DAC 寄存器接成直通方式。此方式适用于只有一路模拟量输出或几路模拟量 异步输出的情形。双缓冲方式:双缓冲方式是先使输入寄存器接受资料,再控制输入寄存器的输出资料 到 DAC
52、 寄存器,即分 两次锁存输入资料。此方式适用于多个 D/A转换同步输出的情形。 直通方式:直通方式是资料不经两级锁存器锁存,即 1WR 、 2WR 、 XFER 、 CS 均接 地, ILE 接高电平。此方式适用于连续反馈控制线路,不过在使用时,必须通过另加 I/O接口与 MCU 连接,以匹配 MCU 与 D/A转换。本设计中选用的是第一种数据锁存方法单缓冲工作方式,将 2WR 和 XFER 直接接低电 平, CS 接低电平, 1WR 由单片机 P1.7引脚控制。该部分子程序流程图如图 4-2所示。 图 4-2D/A写入数据子程序流程图4.5 LCD显示根据数码管的驱动方式不同,数码管送显方式
53、有两种:静态送显和动态送显。 静态显示驱动:静态驱动也称直流驱动。静态驱动是指每个数码管的每一个段码都由一个 单片机的 I/O端口进行驱动,或者使用如 BCD 码二 -十进制译码器译码进行驱动。静态驱 动的优点是编程简单,显示亮度高,缺点是占用 I/O端口多,如驱动 4个数码管,静态显 示则需要 32根 I/O端口来驱动,实际应用时必须增加译码驱动器进行驱动,增加了硬件电路的复杂性。动态显示驱动:数码管动态显示接口是单片机中应用最广泛的显示方式之一。动态驱 动是将所有数码管的 8个码段“ a 、 b 、 c 、 d 、 e 、 f 、 g 、 dp ”的同名端连在一起,另外为 每个数码管的公共
54、极 COM 增加位选通控制电路,位选通由各自独立的 I/O线控制,当单片 机输出字型码时,所有数码管都接收到相同的字型码,那个数码管显示该字形由单片机对 位选通电路的控制,所以将欲显示的数码管的位选通端选通,该数码管就显示,其它数码 管均不会亮。通过轮流控制各个数码管的选通断使数码管轮流显示。在显示过程中,每个 数码管的显示时间为 1-2ms ,由于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及发光二极管的余晖效应,只要扫 描的速度够快,给人的印象就是同时点亮的,而且不会有闪烁感。动态显示与静态显示的 效果是一样的,但是动态显示能节省大量的 I/O口,而且功耗更低。本设计中选用动态显示驱动方式,数据通过 74LS164
55、的数据端送至数码管显示。先按 照 74LS164的时钟时序写入 8段码,写完后送入数码管,子程序流程图如图 4-3所示。 图 4-3 数码管显示子程序流程图4.6程序控制子程序代码如下:ORG 0000HORG 0003HAJMP INT0 ORG 000BHAJMP TIMER0 ORG 0013HAJMP INT1 ORG 001BHAJMP TIMER1MAIN: MOV SP,#40HACALL CHUSHIHUALP11: ACALL INT0ACALL BCDACALL DISPLAYSJMP LP11CHUSHIHUA :MOV A,#00HMOV B,#00HMOV 2AH,A
56、MOV P0,#0FFHMOV P1,#0FFHMOV P2,#0FFHMOV 45H,#00HMOV 44H,#00HMOV 43H,#00HMOV 61H,#00HMOV 60H,#00HMOV 62H,#00HMOV T_G,#00HMOV TIMCOUNT,#00HMOV TIMER_H,#4CHSETB P3.5 RETMOV A,R2CLR CMOV 20H,#00HMOV 21H,#00HMOV 22H,#00HMOV 24H,#00HMOV 25H,#00HMOV R3,#10HNEXT: RLC AMOV R2,AMOV A,20HADDC A,20HDA AMOV 20H,
57、AMOV A,21HADDC A,21HDA AMOV 21H,AMOV A,22HADDC A,22HDA AMOV 22H,AMOV A,R2DJNZ R3,NEXTMOV A,R6clr cMOV R3,#08HNEXT1: RLC AMOV R6,AMOV A,24HADDC A,24HDA AMOV 24H,AMOV A,25HADDC A,25HDA AMOV 20H,AMOV A,25HADDC A,21HDAMOV 22H,AMOV A,22HANL A,#0FHMOV 31H,AMOV A,22HANL A,#0F0HSWAP AMOV 32H,AMOV A,21HANL A,#0FHMOV 33H,AMOV A,20HANL A,#0F0RETMOV SCON,#00H MOV R0,#33H MOV R1,#79HMOV R7,#8SZZ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农业生态园区开发合作协议
- 2025年新余危险品考试题考试
- 房产买卖及交易合同
- 农户家庭农场农事承包经营合同
- 月度收入及年终奖金详细证明(5篇)
- 软件开发项目外包合同验收及流程指南
- 投资合作协议书式规范
- 正式离职证明与劳动经历确认(8篇)
- 深入了解市政学考试纲要试题及答案
- 施工合同谈判与风险管理试题及答案
- GB/T 1355-2021小麦粉
- 无人机结构与系统-第1章-无人机结构与飞行原理课件
- (完整)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专业水平能力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 2023年STD温盐深剖面仪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 护理管理中的组织沟通课件
- 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 认识脑性瘫痪
- 高二历史必修1上册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知识点
-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 泌尿系结石课件
- 重庆市历年中考语文标准答题卡
- DB34-T 4016-2021 健康体检机构 建设和管理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