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_第1页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_第2页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_第3页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摘  要: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刻不容缓,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使国际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转移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阻档的趋势。根据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我国更应抓住国际产业转移这个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外资和发展跨国经营等方式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  跨国公司  产业结构升级  跨国经营     

2、;Abstract:So far structural problem has become a serious obstacl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It is of great urgency 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

3、ote the industry upgrad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volution guid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now an irresistible tendency of world eco

4、nomy that 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being upgraded, adjusted and transferred. According to the upgrading theor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5、0;adjustment and upgrading of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mprove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hina should seize this good opportunity, make full use of foreign investment 

6、;and develop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 Key words:international industry transfe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 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指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将产业(主要是制造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

7、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带动移人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1、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换过程,它不仅包括产业产出总量的增长,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1)产业结构顺着第一二三次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2)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3)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演进;(4)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方向演进。 推动产业升级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通过

8、引进外资,利用外国现有资本和技术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制定符合国情的产业政策,选择好主导产业。 西方产业结构演变模式有: 1.1、赤松要的“雁行形态理论” 该理论揭示了后进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途径,分为三个阶段:(1)发达国家率先进行某项产品技术的开发生产,而后发工业国只能依赖进口,此时国内市场是由进口商品形成的导入期阶段;(2)后发工业国通过引进技术逐步具备了生产条件,实现进口替代;(3)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后发工业国形成规模经济使该产品出口国外,并且有可能形成以该产品为主导的出口结构和生产结构。 1.2、产品循环发展模式 该理论认为工业先行国的产业结构演变模式要与

9、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结合,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来实现本国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国际一体化,产品循环顺序应是“新产品开发   国内市场形成    出口    资本和技术出口    进口    更新的产品开发.”。产品经过这一顺序不断循环,带动工业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金、进而向技术密集型演进,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2、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 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一

10、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2.1、国际产业转移结构高度化 据世界银行统计的资料显示,20世纪50-80年代,国际产业转移主要以初级产品加工和原材料为主,并且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单向进行转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产业转移不仅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也有发展中国家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达国家和次发达国家转移,并且其重心开始由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初级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其中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保险、旅游和咨询等服务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信息、电子产业)则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21世纪,知识经济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际产业转移结构高度化、知

11、识化有进一步加强的态势。 2.2、服务业投资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新热点 近年,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渐趋明显。服务业国际转移表现为三个层面:(1)项目外包,即企业把非核心辅助型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公司;(2)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国家;(3)一些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服务企业,为给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或者是服务企业为了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 2.3、项目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 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研发乃至非主要框架的设计活

12、动,都分包给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专业化公司去完成,不仅减少了固定投入成本,而且达到了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最优资源的目的。从产品价值链看,跨国公司所控制的价值增值环节集中于少数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而把其他低增值部分的生产加工外包给较不发达国家的供应商。 2.4、国际产业转移出现组团式、产业链整体转移趋势 跨国公司社会化协作程度高,横向联系广。随着竞争加剧,跨国公司不再遵循传统的产业转移的阶段进行投资,而是主动地带动和引导相关投资,鼓励其海外供货商到东道国投资,加大零部件供给当地化战略的实施力度,发展配套产业并建立产业群,将整条产业链搬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除了转移传统的制造业

13、外,对其他生产经营环节如研究与开发、设计、中试和公司总部等,也开始向其他地区转移。这种新的产业转移趋势是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区位条件的变化而出现的,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整体企业的竞争力。 2.5、投资方式多样化 国际投资已由原来的比较单一的直接投资和单一股权安排转换成为包含单一的直接投资和股权安排在内的独资、合资、收购、兼并和非股权安排等多样化产业投资和产业转移并举方式,其中,证券投资和跨国并购方式日益成为主要方式。1995-2001年证券投资规模在全球资本流动总额中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22%上升至2001年的75%以上,并有继续上升的态势;1995年跨国兼并金额为2

14、000多亿美元,2001年达到3500亿美元左右,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8%。 2.6、跨国公司成为产业国际转移主体的趋势更加明显 去年跨国公司已控制了全世界生产的40%,国际投资额的90%,国际技术贸易的60%,国际技术转让的80%,科研开发的90%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的。由于这些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有一半左右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因此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及产业结构调整都有重大影响。3、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 3.1、通过国际贸易方式进行的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有雁行形态发展模式和产品循环发展模式。 雁行形态发展模式是后发工业国为了弥补与工业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上的差距而采取的一种模式,后进国

15、家的产业发展应遵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使其产业相继更替发展。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是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当后发工业国雁行形态发展模式结束后,也会进入该模式。首先,工业发达国家率先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开拓国内市场。其次,该产品在国内销售上升的同时,开始向后发工业国出口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随着该产品生产技术的普及和竞争者的增加,工业发达国为了维持国外市场份额,开始向后发工业国进行直接投资,就地进行生产。最后,发达国家逐步放弃该产品的生产转向开发研制更高级的技术,开始新一轮的产品循环。 3.2、通过国际投资进行国际产业转移,主要载体是跨国公司。 通过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F

16、DI),一个国家可以向外转移本国的优势产业或边际产业。优势产业的国际转移,是将自己的新技术和优势产业应用到对外投资企业中,进行跨国公司内部的技术转移,同时要求对企业具有控股权。边际产业的国际转移被称为小岛清模式,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投资国已经或即将陷入比较劣势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投资国凭借资木、技术等优势将处于衰退的产业,利用东道国具有潜在比较优势向其进行产业转移,而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则予以保留。 4、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产业升级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4.1、国际贸易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大潮下,我国依次从东

17、南沿海到内陆地区进行外资引进,建立合资、合作、独资企业,进行“三来一补”贸易。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吸纳外资,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大环境,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建立。事实证明,我国的对外贸易确实引进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和产业,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加速了产业升级进程。但引进的技术多为发达国家已淘汰或即将淘汰的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多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用资源和市场换来的技术也不是核心技术。 4.2、国际投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 通过跨国公司的FDI,我国不但吸收其转让的有形资本品、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而且利用跨国公司投资中的技术扩散效应,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这对我国产业升级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跨国

18、公司仅把中国作为其产品的销售市场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组装基地。截止去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数以千计的项目,但我国急需发展的农业、基础产业项目较少,决定企业竞争力的研发项目较少,知识密集型产业较少,东部地区项目较多,西部地区项目较少。截止到2001年,我国合同外资的62.14%在第二产业,1.89%在第一产业,35.97%在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的85.96%在东部地区,8.78%在中部地区,5.26%在西部地区。 5、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策略 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大浪潮中,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基础,正确发挥政府的产业政策职能,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带动来实现。 5.1、充分利用外资,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吸纳规模 我国应根据国际产业转移方式变化的特征和趋势,积极引进外资,坚持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并重,实现产业接纳方式的多样化。(1)逐步提高间接投资比重;(2)大力发展国际证券融资;(3)适度放宽外资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方式对我国进行产业转移的限制;(4)积极发展国际上通行的其它有效的国际投资和产业转移方式,如BOT投资、项目融资、海外投资基金等。 5.2、发展跨国经营,利用产业转移带动国内产业升级 去年广东TCL集团在越南投资1000万元建立彩电生产工厂,有5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已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