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干燥项目实施建议书_第1页
乙炔干燥项目实施建议书_第2页
乙炔干燥项目实施建议书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乙炔干燥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乙炔干燥编制人:贵敏日期:2011年10月17日审核:日期:批准:日期:乙炔、氯化氢单独干燥项目建议书一、 实施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原料的不同,氯乙烯的生产方法主要分为乙烯法和乙炔法。我 国于 1958 年开始采用乙炔法生产氯乙烯,至今仍是生产氯乙烯的主要生 产方法之一, 在生产能力和产量上超过氯乙烯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 特别 是近几年, 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 乙烯法氯乙烯的成本居高不下, 显 示出乙炔法氯乙烯生产成本的优越性,特别是中西部资源丰富地区。采用乙炔法生产氯乙烯,乙炔和氯化氢在装有氯化汞触媒的转化器 裂管中进行反应,原料气中水分含量过高存在以下危害: 、

2、水分过高易与混合气中的氯化氢形成盐酸, 使转化器设备及管道 受到严重腐蚀, 腐蚀产物二氯化铁、 三氯化铁结晶体还会堵塞管道, 威胁 正常生产。 、水分还易使催化剂结块,降低催化剂活性,导致转化器阻力上升, 乙炔流量提不上来,触媒消耗增加。 、水分在合成反应中与乙炔反应生成对聚合有害的杂质乙醛:C2H2 + H20 CH3CHO在氯乙烯精制过程中乙醛的存在还会增加精馏能耗、降低氯乙烯收率。 、水分能促进乙炔与氯化汞反应生成有机络合物,后者覆盖于催化 剂的表面而降低了催化剂活性。氯化汞易升华,在翻倒触媒过程中,对环境污染严重,危害员工的 身心健康。 2009 年末,国务院批转了环保部、工信部等八个

3、部门关于 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于 2010年5 月发布了电 石法聚氯乙烯行业汞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汞污染问题已被列为乙炔法 PVC 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问题,由于我国可开采的汞资源已接近 枯竭,进口汞受制于国际汞公约,氯化汞触媒价格已从开车时的 2.4 万元 /吨上升到目前的 6 万/吨左右。由于我公司目前采用的混合脱水工艺,乙炔和氯化氢混合后用冷冻 盐水冷冻脱水,脱水效果不好,从 2007 年底聚氯乙烯工程一期开车后 转化器一直在频繁泄漏, 频繁维修, 频繁翻倒更换触媒, 造成转化器维修 成本居高不下,触媒消耗过高,员工劳动强度增大。二 、 工艺方案选择1、国氯乙烯

4、生产中原料气脱水方法 、乙炔气固碱干燥乙炔单独采用固碱进行干燥,气体水分含量高,碱消耗量大,目前 已经被淘汰。 、混合脱水混合脱水即烧碱装置送来的氯化氢与乙炔装置来的湿乙炔气直接进行混合,然后通过二级石墨换热器,用-35C冷冻盐水深冷到-14士 2C, 原料气中的水分被氯化氢吸收, 呈 40%的盐酸雾析出, 再通过除雾器进行 分离。这种方法理论上可以将原料气中的水分降低到 0.0165% (wt),实 际上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盐酸雾不可能全部分离下来, 生产中测到的水分含 量远大于理论值。 、混合脱水+硫酸干燥近年企业新建的装置中有采用混合脱水后再加硫酸干燥的工艺,在 混合脱水后再用 98%的浓硫

5、酸进行深度干燥, 进一步降低了原料气中的水 分含量。只是在对混合气进行硫酸干燥的同时部分乙炔气被硫酸碳化, 当 温度高时,此种情况更加严重,导致吸收水后 95%的硫酸杂质含量增加。 被污染的硫酸无法回收利用,销售困难。 、变压吸附脱水此技术利用活性吸附物质吸附水分,通过气体压力变化脱除乙炔气 水分,由于乙炔具有不饱和三键, 性质不稳定, 在压力较高时易发生自聚 分解,进而发生爆炸,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压力不得超过150kpa(g),压力变化围较小, 不宜采用此方法脱水。 且脱水深度不够, 产品气仍含有较 多水分,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变温吸附脱水此技术是引进国外先进氯乙烯生产技术的一部分,乙炔气

6、采用变温 吸附进行干燥,乙炔气中的水分含量最低可以达到 3ppm (v/v)。原料氯 化氢采用 98%浓硫酸进行干燥,可将氯化氢气体中的水分含量控制到 50 ppm( v/v)以下。2、原料气脱水工艺选择根据我厂现有的混合脱水工艺,综合考虑投资、运行及满足生产要 求,可采用原料气单独脱水工艺, 将现有混合脱水的系统单独用于脱除氯化氢气体中的水分,乙炔采用变温吸附工艺,将水分控制在50 ppm(v/v) 以下,即可满足生产要求,降低投资及运行费用;又可避免因原料气含水 高而带来的对生产的不利影响。三、工艺方案及流程说明1、工艺方案本方案采用变温吸附技术,分为两条独立的生产线,每条线配套20万吨氯

7、乙烯装置。1、原料及产品气规格序号项目原料气产品气1组 成%v/vC2H295.86598.25N21.2451.75H2O2.8950ppm2温度C33153压力kPa (g)80 10060 804气体流量Nm3/h100002、工艺流程说明乙炔气经过阻火器进入本装置,冷却到 2C,进入乙炔气聚结器, 除去冷凝水雾,送入乙炔干燥塔进行干燥,干燥合格的乙炔气供氯乙烯合 成用。每条生产线使用三台并联的干燥塔,其中两台吸附,一台进行再生再生过程中先通入一定量的氮气吹扫干燥塔; 经过加热的氮气进入干燥塔,带出水分后进入冷却器,冷凝分离出水分;加热过程结束后,用冷 氮气将干燥塔冷却。整个加热、冷却过

8、程中,氮气由鼓风机进行循环利用, 只有极少量的补充。3、工艺流程简图:乙炔干燥工艺简图乙炔干燥塔再生工艺简图四、主要设备技术参数及关键阀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数量备注1干燥塔© 2000X10000LL62乙炔冷却器© 1200 X 6000LL23乙炔气聚结器© 2000X6000LL24再生气鼓风机Q=10000Nm3/h P=50kPa4两开两备5再生气鼓风机冷却器© 900X 3000LL26再生气加热器© 800X 3000LL27再生气电加热器48再生气冷却器© 900X 4500LL29再生气二级冷却器© 1100

9、X 3000LL210再生气聚结器© 2000X6000LL211自控阀门DN50212自控阀门DN80613自控阀门DN100414自控阀门DN150215自控阀门DN200216自控阀门DN250217自控阀门DN4001218自控阀门DN4501219手动阀门DN4001220手动阀门DN4502121液压站成套设备1自控阀用五、公用工程消耗1、氮气(再生干燥塔用)压力: 100kPa(G) 温度:环境温度最大流量:1450Nm3/h (间歇使用)单耗:19.3 Nm3/t VCM2、循环水(再生气冷却器用)压力: 500 kPa(G)上水温度:32 C回水温度:w 40C流量

10、: 220 t/h3、电(电加热器、鼓风机用)380/10000 V 380 Hz单耗:14 KWh/ t VCM4、蒸汽压力: 700kPa(G)温度:饱和温度最大流量:1.6 t/h (间歇使用)单耗:0.024 t/t VCM5、冷量规格:0 °C最大量: 5275440 KJ/h六、项目投资估算序号工程项名称费用备注-一-设计费估算80-二二专利费和专有技术费100三工程建设费1428.51设备购置费957.752安装工程费360.753建筑工程费110四开车费及人员培训费28五分子筛190总费用1826.5上述费用不包括配套公用工程,公用工程可利用现有公用工程系统的余量。所

11、需占地面积约1200m2左右(不包括冷冻及公用工程装置)七、实施计划、计划实施进展情况:2012年1月项目立项、初步设计、完成相关审批手续2012年2月审批手续完成后,进行设计、设备制造等工作。2012年4月土建施工2012年7月设备、管道安装2012年9月管道吹扫打压、设备调试,电气仪表调试2012年10月假物料试车八、资金来源:项目资金来自集团自筹。九、经济效益分析目前转化器泄漏维修成本项目上下封头、管道拆装转化器修理触媒翻倒税费合计费用(万元)0.250.50.20.051转化器泄漏统计表2010 年8月9月10月11月12月泄漏台数5591242011 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

12、月9月泄漏台数27817132212511合计泄漏132台2010年10月-2011年9月一年泄漏122台修理费用132万2010年10月-2011年9月修理费用122万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转化器更换33台算,转化器大修费用为30万/台,转化器大修费用为33台X 30万治=990万。我厂2011年触媒消耗为1.73Kg/吨PVC,设计为1.2 Kg/吨PVC,比设计值偏高0.53K g/吨PVC,触媒消耗成本比设计增加 40万吨x 0.53Kg/吨PVC=212吨,目前触媒价格为6.5万/吨,触媒消耗成本比设计增加212X 6.5=1378万,若与采用乙炔分子筛干燥的厂家相比,如

13、茌平信发触媒消耗为:0.8 Kg/吨PVC,每年我们触媒消耗成本比茌平信发高:() Kg/吨X 40万吨 X 6.5 万/吨=2418 万。每年因混合脱水效果不好,原料气含水过高,转化器泄漏造成的生产成本为990+1378=2368万,此成本不含因原料气含水过高副反应增多导 致的乙炔损失和氯乙烯精制过程中乙醛的存在增加精馏能耗、降低氯乙烯收率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乙炔干燥装置生产运行成本:序号消耗项单耗部核算单价40万吨/年成本备注1氮气19.3Nm3/t VCM0.32 元 /m3247万2循环水220 t/h0.12 元 /t21.12 万每年按8000小时3电14KWh/ t?VCM0.3

14、2 元 / KWh179.2 万4蒸汽0.024t/t?VCM98 元 /t94万5冷量120495KJ/ t?VCM0.67 元 /t153万单耗为0度水合计694.32 万投资回收期限:投资回收期二装置投资成本-(节省成本一装置运行成本)二1826.5-( 2368 694.32) =1.09年,投资回收期为1年零两个月。十、结论、综上所述,新增乙炔变温吸附脱水干燥装置, 将现有的乙炔、氯化氢 混合气干燥装置改为氯化氢脱水装置, 乙炔、氯化氢先单独脱水,然后混 合,相比现有混合脱水工艺,脱水混合工艺原料气含水量较低,转化器不 易泄漏,维修成本低,触媒使用寿命较长,触媒消耗成本低,翻倒次数少, 有利于减少职业危害,副反应少,氯乙烯质量好。由于我国汞资源已经接近枯竭,国际间汞贸易受制于国际汞公约, 在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