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而来,受面神经(第对脑神经)支配。颈阔肌从爬行类已经出现,分布于颈部皮下。人类因群居生活与语言的发生,颈阔肌形成的面部肌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用以表达表情,也称表情肌(mimetic mu-scles),数目达30块之多。第对脑神经在人类主要支配面部肌肉,故有面神经之称。此外,颈阔肌也延伸到头顶部成为颅顶肌。颅顶肌的作用有限,趋向于退化。在猿猴类头顶和枕部还有完整的枕额肌,人类则枕额肌分成前、后两部:额肌与枕肌,二者之间以强大的帽状腱膜(galea aponeurotica)相连。六、发电器官鱼类中有些种类的一部分肌肉转变成为发电器官,能贮电和放电作为防御或攻击其它动物之用、电鳐(Torpedo
2、)的发电器位于胸鳍内侧靠近鳃处,受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的支配,由此可知是由鳃节肌转变而来。电鳗(Electrophorus)的发电器位于尾部,来自轴下肌,受脊神经支配。发电器与体重的比例为12.66,电压可达500600V。产于非洲的电鲶(Malapterus),其发电器并非由肌肉而来,而是一种特化的皮肤腺,其发电量达400450V。发电器包括大量的电板(最高可达20 000块),每一块电板来自一个特化的多核肌细胞,电板之间隔以胶状物质,许多电板包在一个结缔组织构成的小室内,神经通过结缔组织分支到每一电板。电鳐的电板呈垂直排列,放电的方向是由腹侧向背侧;电鳗的电板呈水平排列,放电的方向是由
3、尾部向头部。其它一些鱼,包括鳐(Raja)和长颌鱼(Mormyrus),具有同样的发电器,但其放电较弱,其功能是作为定位之用。第四节 体腔和系膜脊椎动物的内脏各器官皆位于体腔中,并借系膜悬挂或固定在体壁上。在分述内脏各器官之前,应首先介绍体腔和系膜。(一)体腔的起源 脊椎动物的体腔(coelom or body cavity)是中胚层侧板(hypomere)中间的空腔(图1044)。在胚胎发生上,体腔囊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体节,下部为侧板(参见文昌鱼的胚胎发育)。侧板的外层(称体壁中胚层)与体壁相贴成为腹膜(peritoneum);侧板的内层(称脏壁中胚层)则从两侧包围肠管,成为肠壁外面的浆膜
4、(serosa or visceral peritoneum)。(二)体腔在各纲的区分(图1045)鱼和有尾两栖类的体腔分为两部:位于前面包围心脏的心包腔(或名围心腔)(pericardial cavity)和位于后面的胸腹腔(pleuroperitoneal cavity),中间有横隔膜(transverse septum)相隔。无尾两栖类以上,由于心脏的位置后移,于是心包腔移在胸腹腔的前腹方,横隔膜也随之变为由背前方向腹后方倾斜的位置。在某些爬行类(如鳄)、鸟类及哺乳类,由横隔膜和体腔褶之间的各种愈合,又把胸腹腔分为前后两部,即前部的胸腔(pleural cavity)和后部的腹腔(per
5、itoneal cavity)。这样,体腔分为4部:心包腔1、胸腔2(左右侧各1)、腹腔1。鸟类是以膜质的斜隔(oblique septum),哺乳类是以肌肉质的横膈(diaphragm)来分开胸腔与腹腔。哺乳类的横膈在发生上是由体腔褶与横隔膜愈合加入膈肌组成的。膈肌是横纹肌,发生上来自颈部肌节,故支配膈肌的神经膈神经,是来自颈部脊神经。在发生过程中,由于颈部的延长和肺的扩展使横膈向后(下)移位,膈神经亦随之下行。肝脏以冠状韧带(coronary ligament)连于横隔膜上(在哺乳类则是连于横膈的中央腱上),此韧带实际是横隔膜突出于后面的部分,因为肝脏在早期发育中被包于横隔膜组织内,以后增
6、大向后突出,留此韧带与横隔膜相连。(三)系膜 侧板的内壁在肠管的背腹面两侧相遇成为双层的薄膜,名系膜(mesentery)。在背面者名背系膜(dorsal mesentery),在腹面者名腹系膜(ventral mesentery)。在脊椎动物中背系膜大部分保存,而腹系膜大部退化,只有部分保留。背系膜在不同部位有不同名称(图1046):如胃系膜(mesogaster),连接胃到背部体壁;胃脾韧带(ligamentum gastrolienale),连接胃和脾;肠系膜(mesentery),连接肠到背部体壁。肠系膜又可分为小肠系膜(mesointestine)、结肠系膜(mesocolon)和直
7、肠系膜(mesorectum)。另外有特别的系膜连系着生殖腺,如卵巢系膜(mesovarium),睾丸系膜(mesorchium)。哺乳类由于胃的扭转,胃系膜相应地延长并折迭成囊覆于胃体之上,特称为大网膜(greater omentum)。兔的大网膜不发达,狗的大网膜很宽大,沿胃大弯下垂覆盖在小肠上,其上常有脂肪。大网膜由于折迭成囊,中有一腔,开口于肝门静脉的背面,正在此静脉分支进入右外叶肝的背面,这个开口称网膜孔(foramen epiploicum)。腹系膜大部分退化,残留的腹系膜只有肝十二指肠韧带(hepatoduodenal ligament),或称小网膜(lesser omentum
8、)及肝的镰状韧带(falciform ligamen)(图1046)。镰状韧带为一透明薄膜,悬系肝脏至腹壁。第五节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主要机能是摄取营养物质,分解这些物质,吸收其精华,排除其糟粕。消化食物有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三种作用。机械作用是靠口腔内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把食物磨碎,混合消化液和向后运送。化学消化是由消化液含的各种酶的作用,把结构复杂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的食物分解为简单的物质,以便于吸收。微生物消化是靠消化管中的微生物分泌纤维素酶,分解食物中的粗纤维,以供动物体利用。食物经消化后分解为比较简单的物质: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9、,这些物质由消化管壁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再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部。营养物质被吸收后,所余的糟粕则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皆是由胚胎期的原肠(archenteron)及其突出分化形成。在早期胚胎中,内胚层形成原肠管,但在原肠的两端,原口及原肛部分则是由外胚层凹入。原肠形成消化道的内壁粘膜上皮和许多衍生物,另有中胚层的结缔组织、平滑肌、浆膜共同构成消化道的外壁。原肠管在成体动物中分化为口腔、咽、食道、胃、肠及泄殖腔。原肠衍生物为脑下垂体前叶、咽囊、甲状腺、鳔、肺、肝、胰、卵黄囊及尿囊等(图1047)。一、消化道消化道的各部分虽然在功能和结构上各有特点,但是管壁的构造基
10、本相同,从内向外一般都可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4层(图1048)。粘膜(mucous layer)是管壁的最内层。粘膜的表面是粘膜上皮,它下面是一层结缔组织构成的固有膜,其中随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胃腺或小肠腺。粘膜的最外层是薄层平滑肌,叫粘膜肌层。粘膜可形成皱褶、绒毛、内表面有些还有腺体导管的开口。粘膜下层(submucos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有的含腺体。肌层(muscular layer)由平滑肌构成,一般分为内层环肌和外层纵肌,交替收缩使管道蠕动。浆膜(serosa)包在管道最外层,可分泌浆液,它是由一薄层结缔组织,表面盖有一层扁平上皮构成。(一)口腔 口腔前端的粘膜上皮是外胚层,其余部分是内胚层。口腔内包含牙齿、舌及口腺3种主要结构。1牙齿:脊椎动物的牙齿与软骨鱼类的楯鳞同源,全是由外胚层和中胚层共同形成。文昌鱼和无颌类没有牙齿,牙齿是伴随着颌的出现而产生的。牙齿最初的机能只是捕捉及咬住食物,进化至哺乳类,牙齿具有切割、刺穿、撕裂和研磨等多种机能。现代鸟类次生性缺齿。牙齿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